所有人都在等劉禪成長起來,就像劉備當年等他們成長起來。
這一天,劉禪發現了回應期待的可能。
建興六年,諸葛亮上疏伐魏,懇陳討賊興復之效。
天子親征。
(四)
出兵之前,眾將匯聚,令將校們沒想到的是,宣講北伐大計的并非眾人以為的諸葛丞相,而是被諸葛丞相扶上首位的天子。
趙云第一次覺得面前的天子有些陌生。
雍州涼州的山川地理;曹魏每支部隊的駐地,將領的名稱,性格與用兵習慣;北方大族可能的反應;招撫流民的方法;益州的糧食儲備;春夏之間的生產預期;成都到前線的后勤供應……天子對這一切都爛熟于心。
簡直就像諸葛丞相變成了天子一樣。
趙云眼中,天子和丞相的身影緩緩重合。
會議之后,群臣散去,獨留天子與趙云兩人。
天子對坐在趙云面前,平和沉靜,娓娓道來。
「此次出征,還要辛苦叔叔,若曹軍城堅池利,一時難克,還請叔叔不必過于勉強。一城得失只在一時,叔叔平安回來,才最重要。」
「天下必須屬于我們,也必然屬于我們。」
趙云俯首下拜,而后緩緩抬頭,看向當年自己從長坂坡帶回來的孩子。
自己期待了二十年的孩子。
那正是趙子龍白馬出冀時所期待的,可以托付天下的身影。
如果先皇能聽到這些,不知道該有多高興。
白發老將俯首再拜,而后脊背升起,挺直如龍。
「陛下放心,關云長不在,我趙子龍在!」
七十歲的老將提槍遠去,恍惚之間,依稀可見當年銀槍白馬的少年身影。
建興六年,趙子龍連下三城。
(五)
王朗做足了準備,無論曹丕出行前的叮囑,陳群或有或無的暗示,王氏已然枝繁葉茂,身為三朝老臣,王朗見過了太多謀算與榮辱,此次主動出征,既是對曹真的輔助,也是為世族爭取未來。
他看到了陳群的構想,只要陳群的九品官人法得以實現,從今以后,高官重臣將只從世家大族選拔,天下將永遠成為世族的天下。
瑯玡王,天水趙,弘農楊,陳郡謝,趙郡李……自光武興漢以來,世家掌權,已成定局,陳群此舉,不過是將約定俗成的慣例變成法令而已。
你瑯琊諸葛又如何不是世家?為什麼要回到那個泥腿子也能高居廟堂的時代?降我曹魏,累世公卿,郡治朝堂,無人違逆,一個無論誰當皇帝士族都高枕無憂的時代不好嗎?只要九品中正得以實現,關羽張飛這些貧賤出身的粗人永遠都不會到廟堂上來了。
強勢如曹操任人唯才,最后曹丕還不是向我士族妥協,你諸葛亮又何必強撐著那扇為泥腿子打開的大門?
他有自信,縱不能讓諸葛亮倒戈卸甲,以禮來降,也能在兩軍陣前說明大義,讓諸葛亮明白這天下大勢。
王朗縱馬而出,遙遙施禮,而后信心滿滿地撫須微笑。
「來者可是諸葛孔明?」
「不是。」
只見蜀軍陣型變換,人群中鉆出一個胖子。
不待王朗說話,胖子便搶先開口,頃刻之間,吐出無數粗鄙之語。
「皓首匹夫!蒼髯老賊!二臣賊子,圖謀篡位!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狼心狗行,奴顏婢膝;社稷丘墟,蒼生涂炭;斷脊之犬,搖唇鼓舌;狼心狗行,諂諛之臣!我從未見過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王朗噴出一口鮮血,當場昏闕過去。
(六)
城關之上,天子極目遠眺,身側是新近投漢的降將姜維。
「微臣聽說了陛下和王司徒的論戰,陛下雄辯無雙,令人佩服,不過姜維有一事不明,還請陛下為我解惑。」
漫步城關,姜維含笑發問。
「九品中正之法,足以收盡世族之心,陛下當真不心動?」
姜維不希望自己的主君狡詐而偽善,可姜維同樣不希望追隨著一個單純無知的主君,諸葛丞相英明決斷,昭烈皇帝慈厚寬仁,四十年君臣相宜,朝堂人心垂拱,只要諸葛亮趙云這些老臣還在,炎漢就出不了大亂子。
可丞相離去之后呢?
既然來到蜀漢,姜維便愿意盡忠。但忠誠同樣有不同的方式,姜維所問,既是天子的觀點,也是天下未來的走向。
曹魏選擇了陳群的九品中正,皇族向世族妥協,為獲取世族對登基的支持,不惜截斷寒門上升之路,許諾世族事實上的裂土封疆。
至于孫吳,當孫吳選擇截殺關羽而非攻取合肥的時候,便已經在事實上選擇了偏安,沒有了北進的心氣,也就放棄了爭天下的可能。
若論大義,曹魏挾天子威,蜀漢奉衣帶詔,唯有孫吳,大義最弱。曹丕登基時,孫權遣使修好,本欲平等相交,結果被封大魏吳王,為天下笑。
對于天下的未來走向,只有炎漢還沒有給出答案。
不是所有君主都有資格一統天下。
姜維所問,不止天子一人的心性看法,也是未來五百年的世道人心。
姜維將可能的回答分為上中下三策。
若為下策,姜維依然會盡心盡力,但對蜀漢的未來,姜維不再抱有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