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為中策,姜維會建議丞相退守以待時事。既然君非庸君,那便時間在我,選擇九品中正的曹魏雖得一時之盛,亦藏百代之衰。
若為上策,姜維相信,自己能活著見到興復漢室的那天。
這是一場臣子對君王的大考。
那一天,姜維聽到了自己都沒有想到的,最好的答案。
「子曰有教無類,朕愿選賢舉能。」
「所有人都應當有希望。」
老到成熟,又帶著年輕人獨有的朝氣。
姜維望向西北。
天高地闊。
萬類霜天競自由。
姜維俯首下拜。
「姜維有愿,與陛下同。」
「愿江山富足,天下無凍餓貧賤之民!」
「愿良醫遍布,天下無疫疾困厄之民!」
「愿刀兵止息,天下無骨肉離散之民!」
「愿教化廣博,天下無愚昧無知之民!」
「愿天下一統,黎庶康樂,刀兵斧斤不加其身,富足繁華不奪其志。黃發垂髫,皆得其樂;稻苜粟麥,各得其時;四夷臣服,八方奏表;人間充正氣,天地皆浩然!」
(七)
諸葛亮以天子面容坐鎮前線,而成為諸葛亮的阿斗正在前往東吳的路上。
為了防止假扮自己的阿斗穿幫,諸葛亮不惜放棄馬謖這個自己認為最好的街亭守將,讓馬謖和鄧芝隨行,共同保證聯盟的建立。
阿斗此行的任務就是頂著諸葛亮的面容出現在東吳,然后什麼也不用干,真正的談判任務只需交給鄧芝。
此番東行,鄧芝要送給東吳一份真正的厚禮。
一份東吳無法拒絕的厚禮。
攻下合肥的可能。
東吳建康城內,諸葛瑾帶著復雜的心情迎接了諸葛亮。
諸葛瑾這一代,家族最為出彩的便是諸葛亮,諸葛瑾,諸葛誕三人。
三人之中,最求功名的諸葛誕入仕曹魏;諸葛瑾南下建康,選擇了江東孫氏;唯有家族中最為散淡也公認才華最高的諸葛亮,躬耕南陽,始終不愿出仕。
建安十三年,諸葛亮終于出山,卻選擇了當時惶惶如喪家之犬的劉玄德。
對于諸葛亮的選擇,諸葛瑾雖不贊同,但同樣表示尊重。
就連諸葛瑾這個親兄弟都沒想到,就在一年之內,諸葛亮出南陽,燒新野,連結孫劉,最終促成了那場決定天下走向的赤壁之戰。
建安十三年,諸葛亮名動天下。
那年劉備四十七歲,郭嘉三十八歲,賈詡六十一歲,荀彧四十五歲,曹操五十三歲。
諸葛亮,二十七歲。
諸葛亮功業無暇,私德無缺,才學無雙,辯才無敵,可這一切都不是諸葛瑾心情復雜的理由。
諸葛瑾迷茫的看著自己面前紅光滿面的胖子。
眼前這貨是誰?
我那風采無雙的兄弟去哪了?
劉備夷陵敗后,聽聞諸葛亮殫精竭慮,每日只進一餐,每餐不過一碗小米,當時無論孫吳還是曹魏都認為孔明命不久矣,當時諸葛瑾還真誠地傷心了一陣,計劃等到諸葛亮去世,就向朝廷請命,以使節身份前往垂吊。
現在一看,孔明壯地能扛自己走。
猶記得當年瑯琊一別,諸葛亮形貌風雅,數十年后,如何變成了這個樣子?
孔明在蜀地經歷了什麼?
東吳朝堂,群臣再現出建安十三年的雄壯景象。
依然是舌戰群儒,依然是風采無雙,只不過這次的主角從孔明換成了鄧芝。
蜀漢此行帶著巨大的誠意。
曹魏傾力攻蜀,東南缺少兵力。只要諸葛亮出使東吳的消息傳出,曹魏必然會放松警惕,沒人相信蜀軍會在沒有諸葛亮的時候發起行動,而諸葛亮不在的這段時間,就會被魏軍視為千載難逢的時機。
天下之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曹魏傾兵攻蜀,只要東吳有勇氣兵出赤壁,就會真正擁有占據合肥的可能。
江東大族安土重遷,守土有心而開疆無力,孫權幾次銳意北進,卻幾乎次次折戟合肥,建安十八年,張遼的八百破十萬更是打擊了整個東吳的信心。
難道我東吳當真無望爭奪天下?
群臣爭辯,孫權高居上首,目光沉郁而凜然。
東吳雖小,也有萬里江山,人口雖稀,亦能提兵十萬。
關中之地,蜀可往,吳亦可往。
若是相信所謂天定人力,建安十三年就該降了曹操!長嫂還在,公瑾孀妻尚在,江東子弟皆在,孔明一州對六州尚且不落下風,東南江山萬里,才俊無雙,難道就眼睜睜看著別人爭奪天下?
我江東孫氏,不弱于人。
孫權起身,眸中精光四射。
白發帝王再現當年拔劍斬案的豪氣。
第一次聯盟,保證了江東不失。ŷz
那第二次?
「告祭周瑜,今天我江東孫氏,再為這天下賭一次!」
(八)
一場小規模的朝會之后,天子與姜維對坐。
「伯約,對于剛剛的議論,你有什麼看法?」
姜維起身抱拳。
「炎漢人才濟濟,各位將軍非姜維可以臧否,但如此寬和的朝堂,姜維還是第一次見到。」
「看到東吳出兵,姜維確定了天時在我。」ȳƵ
「看到群山萬壑,姜維確定了地利在我。
」
「看到炎漢眾將,姜維確定了人和在我。」
「不敢妄言大略成敗,但僅趙廣將軍對荊州的分析就能如此詳盡,姜維相信,此戰必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