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居在網上主要有兩大流派:高層住宅派和獨棟別墅派,別墅派又分成小區別墅派和鄉村別墅派。當然無論哪一個派別都是住宅,也自然不能避免住宅的問題。
蝸居住宅的缺點:
1.空間狹小,居住人數有限。高層不過 300 平方,別墅不過 500 平方,長期居住也就 35 人。物資需求和物資存放空間是呈相向變化的,人數越多物資相對空間越小。有篇文章里甚至有 7 口人住在 140 平方房子足不出戶蝸居兩年的神奇設定。
2.自持力差。現代住宅需要大量公共設施提供支持才能運作,在停水停電后生活質量會迅速下降,甚至變得極為惡劣或暴露蝸居位置,比如高層停水后沖廁,必然會暴露樓上有人居住乃至得知物資充沛。
3.防御能力弱。有的文章寫換防彈玻璃,高強度防盜門,年輕人,你們見過拆窗框門框的操作不?我就干過。更離奇地認為阻門器就可以徹底關閉防火門,親,跟我念 fang huo men 你以為這玩意有多高強度?
4.結構整體性差。高層還勉勉強強,別墅還帶個院子的,你準備給院子加玻璃蓋子麼,不然喪尸翻墻咋辦?你那玻璃蓋能不能承受屋頂喪尸的下壓力?能不能抵抗住有心人的破擊?
5.儲運能力差。儲存不僅僅是要有地方,還要有適合搬運的設施和通道,眼看著某個作者買了 300 袋大米、300 袋面粉,要搬上 20 層。你家門多寬,能不能過車?電梯載重多少,能不能上托盤?地面承重多少,能打垛多高?300 袋大米多重,一次扛幾袋?有這個力氣為什麼不去打喪尸?
6.能源自給能力有限。
為了應對停水停電,很多人都意識到太陽能發電、凈化水的意義,可很多人就買了 10 平方的太陽能板配個 10 度電的儲能,卻想著帶凈水器、電冰箱、電視機、電熱毯、電風扇……一堆家用電器,咋想的?算過總功率麼?
7.生活廢棄物處理能力弱。每篇文章都忽視了包裝物處理就當它不存在,可廚余垃圾、生活污水又是怎麼處理的?正常一個人會產生 2kg 的廢棄物,3~5 個人,半年家里就要被埋了。
……
老婆和他父母圍著我,一臉無奈:
「你這是半個小時考慮好的?」
「我在夢里可是痛心疾首了 3 個月。」
「有地方了?」
「我已經選好了地點。」我微笑看著老婆,「不過我們應該先把人員確定下來。」
我和老婆是一對丁克,她父母健在,我父親已經去世,母親和我們兩口子一起生活,家里有一條 3 歲的黑色拉布拉多犬,老丈人家有一只大橘貓,老婆還有個妹妹,目前在隔壁省省立醫院做規培醫生。
5 人、1 貓、1 狗的基礎小隊。
老丈人當年創業,會修機器會電工,有 B 本駕照,能開大車。
我自己會木工、會瓦工、會電焊,簡單的居住搭建也會。
我們爺倆動手,其他人搭把手,我還是有信心把避難所建起來的。
「先把你妹妹叫回來,有男朋友帶回來也可以。」
「你到底準備在哪里避難?」
三、筑巢
我叫楊光,是個裝修公司的小老板,我是萬萬沒想到啊,有一天我吃飯的營生居然成了保命的技能,而我要靠這技能在喪尸橫行的末世保護全家。
6 月 20 日 18:40。
末世生存小分隊第一次籌備會議。
老丈人家客廳。
參會名單:老丈人,丈母娘,我老婆,我。
列席會議:狗,貓。
7 張藍圖鋪在地上,用鞋子、水杯、貓、狗壓住邊角,展平。老婆抱著平板做會議記錄,電視上滾動播放著建筑內部和外觀圖片,筆記本上則是 3D 建筑模型,我拿著筷子做著講解(做項目講解,手里沒個棍不習慣)。
「目標建筑或者叫堡壘,位于十字路口東南角,開建于 2014 年,框架結構體,鋼筋混凝土整體澆筑,總高 5 層,雙貨梯,雙人員梯,單層面積 830 平方米,頂層有 640 平方米的可上人天臺。原設計用途是冷庫兼辦公,建造時吸取了 08 年特大地震的經驗教訓,特意加強了建筑強度,比一般冷庫厚 20% 的墻體和樓板,使得建筑抗震、抗打擊、隔熱、隔音性能極佳。」我拿著棍在屏幕上指指點點,為全家講解。
「那冷庫的部分建完了麼?」老丈人敏銳地抓住重點,」如果建完了,冷庫里面的隔熱隔音就完全不用擔心,不過封閉的冷庫通風和寶寶她們金庫一樣有問題,而且冷庫內使用明火危險極大。」
「沒有建完,16 年建筑主體和配套水電設施完工,但建筑驗收花了 2 年才通過,因為這其實是一棟違建。」我把內部照片調出來,找到相應照片,指著照片繼續介紹,」19 年開始鋪設冷庫,用的是 50mm 水泥砂漿墊底,50mm 膨脹板隔熱層,200mm 三明治結構保溫層,30mm 耐火巖棉隔層的復合結構,三明治保溫層里是制冷系統的管道。庫體完工度 90% 左右,但氨氣制冷設備還沒來得及安裝疫情就來了,企業倒閉了,工程也就停了。
」
「那這地方是個爛尾樓?供水供電都沒有?」丈母娘把試圖逃走的大橘一把拉回來,用力地揉。
「當然不是,去年一個新能源叉車企業被招商過來,看中了冷庫部分的隔音效果,他們做比亞迪刀片電池配套的,生產用的沖壓設備,噪音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