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這麼多人,唐荼荼把哥哥當哥哥,把珠珠當妹妹,就連不是親娘的唐夫人,一聲“母親”都得真心實意。
只有這聲“爹”的時候,唐荼荼有點不不愿的。每回“爹”字含在舌尖,囫圇一下就過去了。
最恨兩種人,一是浪費財的人,二是在其位不謀其政的人。
唐老爺升后依舊節儉,沒穿褪兒的服絕不扔,街上瞧上了什麼古玩字畫,他也從不買,只多跑兩趟兒,過過眼癮;每每閉衙后,同僚們都聚在一塊兒攢局喝酒,攢三五回,唐老爺也不定去一回。
第一點他沾不著。
可第二點,在其位不謀其政,他占得扎扎實實。
迂腐,無知,遲鈍,膽小。對下,不了解民生世;對上,又毫無政治敏度,上峰說一步,他做一步,踢一腳,他走一下。上峰還沒待的事兒,他就閉起眼睛耳朵,不聽也不看。
這樣的人,五品應該就到頭了,再升就是全家的災難。
能教出哥哥這樣一個腦子清醒的兒子,已經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唐荼荼坐在一旁喝著那碗綠豆銀耳粥,冷靜直觀地省視著爹,心說得想個法子,讓哥哥多往娘那邊走,開闊眼界。本來死讀書就不是什麼好事,家里再有這麼一位父親天天耳濡目染,對哥哥前途無益。
可想完這一遭,另有一點思路朝著別的方向冒了頭。唐荼荼出聲問:“爹,朝會時,太子在麼?”
唐老爺一愣:“那自然是在的。皇上這事兒攪得頭疼,朝會沒完就散了,傳了太醫來瞧了瞧,好像是過了暑氣。太子殿下親自給皇上涂了清涼散,寬了好一會兒,才攙著皇上上了鑾駕,往書房去了。”
唐老爺是值,皇上沒離殿,就沒準還會有事兒要問,值是不能提前走的,他一直留在門邊候著,把殿里殿的事兒看得全。
唐荼荼點點頭,再不開口了。
學校貢舉是禮部的事兒,禮部尚書在書房挨訓,下屬個個兩眼抓瞎;儲君忙著安父親,承歡膝下做大孝子。
這位太子素有仁德名,坊間與他有關的故事也頗多,什麼太子禮賢下士、門客過千,每年哪兒遭災哪兒遭難,太子都帶頭捐銀捐,賢名攢了一簍子。
幾乎把忠孝仁義禮智信七樣占了個全,說是古圣賢再世也不為過。
而二殿下的名聲,唐荼荼卻沒怎麼聽過,上回娘過府的時候,倒是提過一句“二殿下名聲不錯”。
可照今日的事兒瞧,當街斬人,唐荼荼覺得二殿下就算有名聲,怕也是兇名惡名的名,百姓最多夸他一句執法公正。
頭回在后院見他,大晚上的,他帶著人大張旗鼓地緝盜;這回見他,又是在查辦員。分明不是自己的差事,皇上手一指,他就得去解決麻煩。
像一把指哪兒打哪兒的刀。
這頭走著神,唐老爺和夫人絮絮叨叨說了幾句話,又猛地想起最要的,轉向兒子,苦口婆心道。
“義山啊,以后可萬萬不敢再做揭發員這樣的事兒了,你還是個孩子,又沒什麼大冤大難,何苦走這條路子——還有跟人斗也不對,白捱了這一頓打,那群渾小子下手沒個輕重,萬一傷著了腦袋,著了眼睛,你豈不是要后悔一輩子?”
“你是要讀書、考科舉、上場的人,要時刻記得保全自己,以后遇上岳家小兒那樣的渾貨,咱們不跟他吵,要跟他講道理,他要是不聽,咱們就不說了。”
“像他那樣只知道投機取巧的人,路走不遠,遲早得栽跟頭。你學問好,天賦也不差,將來走得一定比他遠,跟他計較什麼?”
自那日父子倆不歡而散之后,唐老爺這幾日一直跟兒子僵持著,倒不是他跟兒子置氣,而是唐厚孜一筋,繃住了就不理他,每天飯點喊一聲“父親”,便再無話了。
唐老爺自己想了想,也知道他這年紀的年人想的是什麼,反省自己那日的話也覺說得不妥,今天這話就要和緩多了。
唐厚孜上稱著“是”,心里卻覺得,爹說的道理既對,又不對。
爹是個綿子,母親脾氣也不厲害,在老宅時總是要被別房的叔嬸占些便宜。分家時也是退了又退,幾房叔嬸嬉皮笑臉步步,到最后別說分家了,連自家院里的東西都沒能全帶走。
一直忍,一直退,退到無路可退的時候,誰能手幫自己呢?
唐厚孜這麼想著,不由地往妹妹的方向看了一眼。
妹妹拿行告訴他,有些事“徐徐圖之”是圖不下結果的,得當機立斷了結了,不要慢招,要巧招,有底牌在手里,用與不用,就都由自己做主了。
“……義山?義山?”
唐厚孜忙欠道:“爹,我在聽的。”
“既然事已了了,什麼都別想了,你快好好溫習功課吧,初八就要下場,沒幾天了。”
今日跟在圣旨后邊,禮部也出了告示,定下了鄉試開考的日子。比往年往前挪兩月,別的時間一如舊時安排,初八開始貢院,總共考三場,各三天,九天七夜,中間換兩次場。
一家人說完話,還不到午時,府里的廚房剛起灶,前院的家丁便歡天喜地地進來傳話。
“老爺,夫人!外邊來了好多人,說是二皇子有賞,你們出去接賞呢。”
“為何要賞?賞什麼?”唐老爺和夫人愕然對了一眼,忙去外院迎。
來送賞的是個公公,領著八個侍衛。那公公是二皇子府里的管事監,姓徐,是個人,瞧見唐老爺杵在那兒,不知該怎麼接這賞,忙三兩步走到唐老爺跟前,笑道。
“怎勞大人出來?這是殿下的私賞,不必拘泥禮數。二姑娘,快上前來。”
唐荼荼還沒迷瞪過來,被母親推了上前。
徐公公便展開箋紙,抑揚頓挫地念。
“賞——白銀五十兩,文房四寶一套,《太平覽》半套,金銀鴨子一只,翅子一碗、太湖三寶疊燴一盆、喜鵲銜花一道、玉兔白菜一道、蓮香銀卷一道……”
唐荼荼:“……”
前半段正兒八經,后半段全跑了,一樣樣的都是菜名,足足念了有十多道菜才停下。
侍衛們抬著一大箱子書、提著好幾個沉甸甸的食盒,一樣一樣地給唐府下人。
唐老爺納悶得厲害,回頭瞧了瞧荼荼,以眼神問這是什麼意思,兒卻沒領會他眼。
唐老爺只好拱手問徐公公:“這些菜是……二殿下府里做的?”
徐公公含笑瞧著唐荼荼:“倒不是殿下府里做的,是在香滿樓訂的一桌席。二殿下特特待奴才——‘去香滿樓點上一桌席,葷菜多點,樓里幾樣招牌菜也別落下,給唐二姑娘送過去’。”
徐公公一字不地傳完主子話,眉開眼笑地又補了一句:“連這點小事兒,殿下都親自待。奴才還從沒見過殿下對哪位姑娘這樣著呢,姑娘好福氣。”
唐老爺更傻了,這都什麼跟什麼。
徐公公自以為甜地說了句俏皮話,他瞧二姑娘雖然胖,但畢竟二殿下又非常人……
徐公公心里七拐八拐地繞了一圈,認定這位遲早是要過府的,權當結了個善緣,與唐老爺拱手作了別,帶著人走了。
什麼“好福氣”?一副輕賤語氣。
唐厚孜聽得臉都青了,趁著爹娘都在看那箱子書,拉著荼荼一路走到影壁后,氣得面紅耳赤的,又不敢大聲,咬牙切齒問:“那二皇子上午欺負你了?他是不是欺負你了!”
“欺負我什麼?”唐荼荼愣了愣,頭都大了一圈:“沒有,哥,你想什麼呢。”
“真的沒有?”唐厚孜著問:“那他為何專門挑你問話?還要關著門,男大防都不避諱,與你說了那麼久的悄悄話,不定心里怎麼想的。”
唐荼荼想:大概是因為……上回在他面前到暈倒吧……二皇子以為自己吃不飽?
可那晚上的事,唐荼荼沒法跟哥哥說,只好編了個不著調的瞎話:“上午我進了雅間聽殿下訓話,桌上放著兩盤點心,我早上沒吃飯,得厲害,就把點心全吃了,殿下笑我胃口大,說送我一桌菜,行了吧?”
噢……
這倒應該是真的。
這話放上特別合合理。唐厚孜冷靜下來,回想起二殿下的英姿,再瞧了瞧妹妹的姿容,生生錯開了眼睛。
“爹,母親,既然殿下都賞了席面,咱們快用膳吧。”
家里的飯桌不大,十二道菜,一桌只能勉勉強強擺下,連放碗的地兒都沒了。因為是殿下賞賜,唐老爺和唐夫人也不敢輕慢,仆人拿出了家里過年才會用的一套白玉盤。
唐荼荼看著他們提筷前都要對著北邊拱拱手的恭敬樣,心里滋味復雜。
心想,二皇子這是惦記著那天晚上暈的事?還是想表揚上午那一棒擋得好?還是懊惱他自己淺言深犯了大忌,聽了一耳朵皇家聞,便拿點好吃的堵?
沒想出個頭緒來。
“姐,這個魚什麼,好好吃!”唐珠珠好吃得眼睛都亮了。
“這個鴨子也好好吃,二殿下在哪兒買的?你快嘗嘗,多好吃!”
珠珠個子矮,家里椅子高,沒給專門打椅子,珠珠兩條懸著,一激就兩劃拉,唐荼荼腳被腳尖蹭了一下,這傻妞又“哎呀”一聲,忙彎腰拿手絹給拍了拍。
唐夫人皺起眉,想嘮叨珠珠吃飯不能這麼沒規矩,一張,又被這傻孩子逗笑了。
香滿樓是京城最貴的酒樓,百余年來有多位老食饕推崇備至,一桌菜,輒十幾兩銀子起。唐夫人以前是舍不得的,這會兒尋思著老爺俸祿高了,還是得帶孩子們去嘗嘗稀罕,不然以后出門,讓人看了笑話。
唐珠珠還在:“怎麼連個豆腐都能拌得這麼好吃!”
唐荼荼被鬧得笑出了聲,悶了一上午的緒,全讓珠珠給喚沒了。
有二殿下賞賜在前,這回沒人敢限制飯量了,唐荼荼一口氣吃了個飽,總算不用像往常一樣,下了桌再自己去廚房添補了。
午飯用罷,唐荼荼在院子里遛了兩個圈消食,回房時關上了門。
端端正正坐到桌前,拆開那套剛得的筆墨硯臺,磨墨潤筆,翻開日記本一頁新紙,在紙上提筆寫下。
【二皇子:
五月十九,夜,后院。
廿二,夜,庫房。
廿五,清晨,學臺。】
不確定二殿下還有沒有派人盯著,唐荼荼怕他的人查著這日記,不敢寫得太細致,只寥寥幾句記下了時間點。
空出了大半張紙,在日記最末尾寫道。
【評級A等。】
這是末世中期以后,城市基地里建立起的一套公民評級法,半形的,就是不公之于眾的,所有人都猜到有這樣的一套評級系,卻只有公職人員能看到一個人的級別。
末世,國家機崩潰后又飛快重建,要擺秩序混和資源匱乏的局面,便按公民能力和個人勞價值等等標準,對公民做了區分。
A等,是政教軍法科研各領域的杰出貢獻者;
B等,是服從集意志、熱勞的大部分工薪群;
C等公民好逸惡勞,貪圖樂,蠶食全民勞果,不利于城市秩序重建;
D等,是曾在末世前期有過犯罪經歷、及存在反叛風險的高危人,要長期監控。
唐荼荼順著和二殿下打道的三個時間點回想了一遍,又在“評級A等”的后邊,加了個向右上方傾斜的箭頭。
這位二殿下,年十七,人生才剛開了個頭呢。
※※※※※※※※※※※※※※※※※※※※
啦啦啦,下一章就要V啦,V前3天紅包不限量!!!老作者復健不容易,求求老板們支持一下!!
下一本古言正劇是《真香王朝》,歡迎預收~(我知道我文案寫得菜,但是正文真的好看嗚嗚嗚)
阿嬛十三歲繼位,盛朝第一位帝時,朝廷一半的老臣都在梗著脖子死諫:“牝司晨,國之將亡!”
過了五年,大盛百姓仍安居樂業,還越過越好了。
見狀,朝臣紛紛改了口,與同僚們私下絮叨:“子向來善于守,陛下能聽善諫,已經做得不錯了。可還是比不過先皇。唉,開疆擴土這種大事,一個人是做不來的,能守我大盛二十年太平便好。”
半年后,陛下跟頻頻侵擾邊關的北狄宣戰了。
兩朝元老們夙夜難寐,抹著眼淚:“陛下心系社稷,實乃我朝之福。可我朝太平已久,朝中武將青黃不接,誰能擔得起北伐大任?陛下此舉糊涂啊!”
陛下微微一笑,從自己的親衛隊里拎出百二十人,各個龍虎猛,尤其是領頭的那個,讀百家兵書,馭下寬嚴有度,堪為將才。
兩年后,將北狄攏盛朝版圖后,朝臣們徹底服氣了,唯一的憾是:“陛下文韜武略,我大盛必承天佑。只是陛下至今沒半個皇夫,也沒一兒半,泱泱盛世后繼無人,何其苦哉!”
陛下微微一笑,牽起了剛回京的大將軍的手,從龍柱后拉出了一雙兒來。
-真香王朝,日常打臉。
不舉的七皇叔大婚了,新娘子卻是個產婦!新王妃喜堂產子,七皇叔雙喜臨門,卻從此戴上鉆石級綠帽。當冰山王爺杠上第一紈绔——“都用不著你奮斗本妃就給你生個便宜兒子傳承衣缽哪里不好了?”“傳承之事大過天,這種事本王還是必須親力親為的。”某妃撇嘴:“為?就你那小泥鰍,為個屁!”“是否能為,王妃嘗試一下便知。”感受著小泥鰍瞬間變鋼鐵,某女凌亂,眼睛一閉,咆哮道“你以為戴上個鋼筋套里面就不是豆腐渣了?”可素……為什麼萌萌噠兒子長得越來越像這條小泥鰍了?難道是……近墨者黑?
入宮三年,永寧殿美人燕姝未曾見過圣顏。滿宮嬪妃想盡辦法爭寵,唯有她沉浸在吃瓜系統中,無暇他顧。——【臨武侯的世子不是自己的嘖嘖。】【老古板禮部尚書竟與兒媳扒灰!!!】【艾瑪長公主老實巴交的駙馬竟然養了好幾房外室。】每天各路狗血八卦,誰還記得…
【種田 萌寶 甜寵 美食】開局穿越就難產?被奶唧唧的小係統訛上,不掙錢就要傾家蕩產?穿越到強睡王爺被貶農莊棄妃身上的喬諺隻好擼起袖子加油幹,種田、開店、養崽崽,小日子過得風生水起。可奈何崽崽他爹要接她回京城,種地人喬諺隻好努力發揚種田精神。王府的大院子,種滿了大蘿卜!皇宮的禦花園,爬滿了紅薯藤!大臣們摩拳擦掌準備參上一本,卻見皇帝和某王爺大人挖地挖得熱火朝天!算了!他們還是回家開荒種地吧!
【重生+爽文】唐朝陽她個性張揚跋扈,喜好男色。 寒門學子翡宴入京趕考,朝陽對他一見情深。 她強悍的命人當街抓走他去拜堂,兩人夜夜癡纏。 一年后,朝陽生下一子。 老皇帝駕崩,新帝上位。 翡宴搖身一變,成了新帝的心腹丞相。 他十里紅妝,迎娶了帝師之女為平妻。 而唐朝陽卻因殿前失禮,被太后下懿旨送往寒城。 她的夫君翡宴冷淡又居高臨下對她說,“朝陽,你若愿意成為貴妾,本相可向皇上求情,讓你留在府里,寒城的苦,你受不了。” 唐朝陽不信邪,帶著從家中跑出來尋找自己的兒子去了寒城,從此,永不回頭。 ** 后來,清尊玉貴的丞相大人,彎下了他膝蓋。 而唐朝陽,已棄他而去。
【大女主、女強、重生女將、女扮男裝、家國大義、架空正劇、亂世群像,感情線弱介意勿入】 她死在封候拜將,榮耀加身的那一年。 原來毫無怨恨,終登高位也會重生。 前世,她因為母親的一句話,肩負起家族重擔,女扮男裝成為宗延氏長子,隨父從軍。 卻因自己的年輕氣盛感情用事,以至阿妹慘死,叔伯累戰而亡。 皇權爭斗儲位紛爭,她愚昧無知錯信旁人令父親受挾,困戰致死。 她以親族血淚筑堤得以成長,攬兵奪權,殺伐一生,終得封候拜將榮耀加身!卻也留下終生遺憾。 一朝重生,重回十五歲初入軍營之時。 這一次她再無不甘,心甘情愿女扮男裝,為父,為家,為國而戰! 至此引無數賢才謀臣為其折腰,得萬千猛將部卒誓死追隨。 橫刀立馬,南征北戰,定江山,安天下! - 若說有什麼不同,大抵便是她的身邊始終站著一人,如那任由她驅使的惡犬,所向披靡忠心耿耿。 他從無奢求,追隨他的將軍戎馬一生,無名無分,不訴情愛,唯有忠誠二字。 很多年后將軍墓中,他肉身筑鐵立于棺前,生死相伴。 【殺伐果決的女將軍vs嗜殺瘋批的惡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