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古代言情 箏簫誤:重生之錯惹清冷太傅 第1卷 第12章 小女見過太傅大人

《箏簫誤:重生之錯惹清冷太傅》 第1卷 第12章 小女見過太傅大人

也許太傅大人奉行的是有花堪折直須折,祝箏也沒扭,湊上去聞,淡雅的香氣并不實在,越是湊近,就越是空蒙。

和某人上的香味有異曲同工之妙。

“原來是這種香。”祝箏嘆道,又覺得不過癮,索將斗笠下來掛在頸子上,埋頭苦嗅了一通。

挨著花朵,卻僅覺一淡淡的草氣,而稍離幾步,則能捕捉到那淡淡的荷香,融合了青草與土壤的微甘,又出雪松與檀香味兒,深深地沁人肺腑。

“怪不得說它們香遠益清。”祝箏恍然大悟,書里的詞果然沒有騙人。

玉盤大小的荷將祝箏的一張小臉都包進了花瓣里,鬢上簪的花早就被斗笠歪了,松松墜著,天氣熱的出了些汗,額發沾在了白里紅的臉上。

容衍似乎有些走神,好半晌才說了一句,“此花喚做東方曉。”

淡如水的花瓣上,只尖兒上帶著一點紅,恰如破曉時染紅的半邊天空。

祝箏品了品,抬頭對容衍道,“真是又風雅又合適的好名字。”

容衍又“嗯”了一聲。

祝箏仰著頭,第一次細看容衍的眉眼,他的眸比旁人要淺,日進去,剔的宛若上好的琥珀,淺淺映出的倒影。

微風下搖曳的荷花,遠垂柳上的蟬鳴,像是同時靜止了,鼓鼓的心跳之中,只剩下眼前這一雙清的眼睛。

在這種靜止中,容衍忽然抬起手,湊近了的臉。

風聲頓時耳,祝箏一激靈,被燙了似地彈開了半步。

他的手停了停,“花蕊。”

祝箏連忙臉,黃細蕊粘在手心里,攤開掌心,胡呼了一口氣。

花蕊被吹散,日中浮出點點金,有些粘上了容衍的襟。

祝箏一怔,又馬上拍了拍容衍的裳,這作頗有些孩子氣,意識自己的唐突,下意識往后退了退。

Advertisement

手臂忽然被握住,祝箏被帶著腰站穩,離眼前這人更近了。

“你要掉下去了。”容衍道。

“喔,多謝多謝。”祝箏迭聲道謝,又猛地往斜后退了一步,語速很快道,“其實掉下去也不礙事,我水還不錯,這麼點水淹不死的。”

天神在口不擇言地說些什麼……

祝箏覺臉上不知是曬得還是什麼,有些燙,猛地又把斗笠扣在了頭上。

“不悶嗎?”容衍低頭瞧

悶死也好。

祝箏沒吭聲,把臉埋進荷花里降降熱意,清了清嚨,胡找了個話題道,“荷花真好聞,大人聞過白荷嗎?它生的淡,香味也比紅荷淡嗎?”

容衍又俯,作勢要擷一支岸邊的白荷給

“大人。”祝箏試探開口,手指向遠,“我能不能要那朵?”

容衍順著的指尖往遠看,一朵白荷在紅荷掩映中開的正好。

“好。”他答應了。

那朵花開在湖水中央,要想折下來須先到曲橋上,興許還得找條扁舟。

祝箏只是一時興起,并未想到他答應的這樣爽利,眼看他一路了花叢,大約是去找隨侍了。

重重花影很快隔開兩人,走到一半,容衍忽然回看向橋外的祝箏。

君子立,亭亭清絕。

清絕到應該請個畫師畫下來。

不知為何,他停在那兒有些久,祝箏生怕他折返回來,立馬給了一個鼓勵的笑容,揚起手指了指那朵花。

容衍終于繼續走了。

等到徹底看不清他的影后,祝箏一個轉,撒開就跑。

耳邊只聞呼呼的風聲,繞著瑤島一路小跑,跑的快要斷氣時,終于看到一道站在樹下的白影。

祝箏上氣不接下氣地喚了一聲,“溫公子,可算找到你了!”

嗓音原本清亮悅耳,因著奔跑的氣短,這一句喊出來,頗有幾分小兒家的埋怨和切。

Advertisement

溫泊秋聞聲回頭,祝箏這才發現被紫霄花樹掩映下,他站的位置前方是一個圓形的觀臺,后不遠正是圍著觀臺的人群。

一陣起哄聲立即響起。

“原來還真是帶了家眷。”說話的是沈府長公子,語帶調笑道,“果然誤人,連泊秋兄也會扯謊了。”

顯然溫泊秋先前的說辭,所謂“家妹”那一套再沒人信了,哪有妹妹親兄長“溫公子”的。

溫泊秋臉漲紅地被人群圍著,語無倫次地說著“不是,你們誤會了,別這樣說……”

真是讓人著急,這境地解釋不清還不如不解釋。

,祝箏上前一步,拉著溫泊秋將他拽出人群,轉就往反方向走。

疾走十來步,后的溫泊秋忽然頓住,拽的祝箏也生生停下,回頭,卻聽得溫泊秋道,“太傅大人。”

除了容衍,還有哪個太傅大人?

……太傅大人難道是會飛不明明跑了很遠的路才找到溫泊秋的。

斗笠遮的視野不好,祝箏緩緩抬起,絳紫的袍角進眼簾,頓時心如死灰。

完了完了,這下真了天地大甕之中的鱉了。

容衍的隨侍迎上來,“大人是去采荷了嗎?”

祝箏這才注意到他手里握著一把荷花,擺上帶著水漬,洇一片深紫

難道他是親手去摘了嗎……

是何德何能,竟敢支使朝廷命親手給摘花折柳……并且,還擅自消失了個無影無蹤……

祝箏自然不敢看容衍的神,須臾后又來個著藍袍的人,蓄著一把夸張的胡子。

這是尚書陳守誠,在宮宴上見過,對這位髭須飄逸的髯公頗有些印象。

“容大人還算有良心,沒有又撂下本獨自回船上去。”他打趣道。

祝箏半天也不敢,溫泊秋以為不認得,輕聲提醒,“那位是太傅府容大人,這位是尚書府陳大人。”

Advertisement

猶豫了好大一會兒,只好著頭皮款款福

“小見過太傅大人,尚書大人。”

陳尚書點點頭,容衍卻沒應聲。

依容衍一貫的世之風,這樣的沉默是再正常不過,連個覺得奇怪的人都沒有,眾人的目仍關注在溫六和祝箏上。

雖帶著斗笠看不見容貌,看姿也知是個窈窕人,人的一只手還攥著溫家六公子的袖,像是誤狼圈的迷途羔羊。

“姑娘怎麼這麼害,這般猶抱琵琶半遮面,難道除了郎,其他人都沒資格一睹廬山真面目嗎?”

這樣的腔調下意識讓祝箏擰眉,本沒想著搭話,眼下一個問題變了兩個問題,先前只需甩掉容衍,現在還要甩掉這一群人,得想想找什麼借口……

正這樣進退兩難時,忽然聽得容衍出了聲。

座。”

祝箏甚至都沒聽清楚容衍說了什麼,人群很快響起雜的腳步, 邊的靜依次遠了,很快安靜下來。

“到比拼君子六藝的環節了。”溫泊秋小聲向祝箏解釋,“雖是個鬧著玩的雅趣兒,但今天太傅大人和尚書大人都來了,大家都攢著勁兒等著出風頭,是以方才都在等太傅大人面呢。”

原來這群人是在等容衍啊,暗暗懊惱,早知他有正事,何苦費盡心機地支開他。

眾人散開后,獨留下祝箏和溫泊秋兩人站著,溫泊秋趕尋了個角落邀祝箏坐下。

觀臺在巨大的紫霄花樹下,微風拂過,落英繽紛,是個極雅致的置景。

太傅和尚書在上首落座后,很快上來了第一個青年郎表演投壺,博得了滿堂彩。

容衍卻心不在焉的很明顯。

除了“座”那兩個字,他再沒說過一句話。面前的矮幾上擱著那幾支白荷,都開的正好,白荷之中似乎還夾帶著一支的。

Advertisement

不會是剛剛逃跑時丟在地上的那支吧……

正看著,容衍抬眸了過來。

過人群,祝箏陡然搭上他的目,背后一,忽然覺得自己像是那幾支可憐的荷花,正在接烈日曝曬一般的洗禮。

將斗笠的帽檐低,祝箏整個人在溫泊秋背后,意圖借他遮掩自己,不敢再抬頭。

如坐針氈地坐了好一會兒,仍覺得有道目落在上,終于忍不住編了個觀荷的借口,問溫泊秋要不要一同去。

溫泊秋很是高興地答應了。

于是兩人一道離席,躲開人群去了僻靜的地方。

為了避免他想回大觀臺,祝箏盡力沒話找話,從東門賣蛋的聊到西門棺材鋪,又從北門狀元郎聊到南門新寡婦。

直說的發干,拖到了日落西山,祝箏才敢提議返程。

回到渡口時,畫舫已經都走了個干凈。

渡口只生著幾叢蘆葦,暮四合中初升一下弦月,映照在平靜的湖水中,顯得空空

等等等等……

空空……?

……他們小巧玲瓏的烏蓬船呢?!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