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古代言情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第137回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第137回

binglingtian2說的對,佃戶只是租著田地來種,並不是那家的奴僕,所以不需要嚮明蘭下跪,但這只是很理想的想法。

比如說,因爲自然原因,因爲家人生病,那家佃農這年忽然不上租子了,或者拖欠些租子,這個時候莊頭就會他們寫欠條,累積下來,你說這些佃農會不會怕莊頭。

尤其這些莊子還是豪門所有,佃農本不敢反抗,久而久之,佃農雖人自由,但其實也是半個奴僕了;甚至有許多活不下去的佃農,十分願意讓主家收了去。

因爲一旦爲主家的奴僕,最最起碼,有一口飯吃,不至於挨凍。

主家有好有壞,管事莊頭也有好有壞,這裡我們講講後一種。

當主家長年疏於管理時(一家子都是紈絝,不肯讀書,不理庶務),那麼這些莊頭管事就會做小作,例如瞞些田地,瞞些佃戶。

這樣一來,那些明明掛著XX家族的名頭,其實這些田地卻是給莊頭們自己種的,那些佃戶也了莊頭私家的佃戶。

Advertisement

當然,大家族的老奴僕在多年服務之後,累積了些積蓄,也會去外面置辦產業,古代禮法上,這是絕對不允許的,一經發現就可以沒收(很好的買賣)。

所以,真正會在外面置辦產業的奴僕並不多,除非有十分可靠的親戚在外面,否則他們寧願藏銀子。

這些在莊上管理的奴僕,只要能混上管事的職位,其實日子是很舒服的,雖然在日常生活的緻層面比不上在府裡的,但能主人重視,而且在山高皇帝遠的莊園裡,可以過的很自由。

但是如果作爲奴僕,你不是管事,只是在莊上幫忙(劈柴,燒飯,打水,間或種田),那就很慘了,日子很不好過。

有些在院犯了事的丫鬟,被罰至莊上,如果沒有爹孃兄嫂罩著,那就屬於勞改,從天到地,從副小姐的到農莊的丫頭,這是十分悲催的懲罰。

運氣不好,遇上不好的爹孃,還會想著把配了以獲得利益(倒黴的晴雯)。

總而言之,佃農的生活並不愉快,曾有一個歷史學家說過,幾千年的農民起義爲的就是一塊地!

Advertisement

古代農民最大的心願,就是有自己的土地,越多越好(人人都這樣想,怎麼可能不土地兼併呢)。

好了,田莊的事講到這裡,下面我把本文設定的銅錢購買況列一下。

一兩金子?=?十兩銀子

一兩銀子?=?一千文銅錢(一貫,一吊)

一串錢?=?十文錢

一石大米?=?十斗大米

一斗?=?一斛

北宋初期的米價大約在每石300文到600文一石之間,中期(仁宗年間)在600文到700文之間,南宋初期米價則在2貫左右。

據推算,古代一石大米約有?59200克,即59.2公斤。

如果這樣大家不甚清楚,我說個簡單的。

劉姥姥說大觀園一頓螃蟹宴是家一年的吃用。

一頓螃蟹宴二十兩銀子,劉姥姥家算是村裡的中等人家,還有自己的田地,那麼貧農更些,佃農更更些。

明蘭賞賜的銅錢,約莫估算起來,差不多是某佃農家一半或三分之一年收

不要和我說,那些錢買不了多大米。

Advertisement

乃以爲古代農民天天都能吃大米,各個都能吃白麪?!別做夢了!

那是過年吃的,平日都是糧摻進去的,遇上年不好的貧苦人家,挖野菜刨樹皮那是常事!

古代的農民是很苦的,只有短暫的太平盛世才能過上好日子,朝代末期呀,兵荒馬呀,最倒黴的就是小農民!

【這裡說句題外話,我查資料時,看明朝的話本《三言二怕》,對比清朝老百姓的生活,我很想說,好像明朝老百姓過的更舒坦些呀。算了,還是去查資料吧。】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