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他還能去前頭學堂跟兩位先生討論學問,今年他就窩在炕頭不彈了,沒辦法,外頭忒冷了!
屋檐下的冰凌一溜溜的閃著寒,這才十一月份啊!
過的跟往年臘月似的!
“外頭冷,你就別老是去大棚了,一冷一熱,你再生病怎麼辦?”石宏大端了一碗野蘑菇湯給他:“黃大廚熬的,快喝了吧,還有苞米餑餑。”
中午不用餐,但是點心和補湯不可或缺,每一天都要讓小于舉人喝一碗,這種食補勝過藥補。
“今年冬天怎麼這麼冷呢?”小于舉人接過來喝了一口熱乎乎的湯,黃大廚的手藝不錯,這湯燉的清淡鮮,吃著不膩人。
“幸好冬之前,又添了一千斤蜂窩煤。”去年冬天十一月份的時候才開始燒煤,今年十月份的時候,鍋爐房就已經開始在木柴上燒煤塊了。
也幸好今年他們家種的是苞米,苞米桿子存了很多,現在也能燒了,每天燒炕就要兩大捆,早上一捆,晚上一捆,不燒不行,天氣太冷,屋里的溫度也要保持,地暖雖然熱乎,可是人是在炕上的時間多一些,所以火炕也要保持熱度。
“這天氣冷的,大棚里的菜都不長個了。”小于舉人吃了一個苞米餑餑,香,還有著淡淡的甜味兒。
“你別老是想著大棚了,這天氣冷的邪乎,你在屋里盡量出去。”外頭滴水冰,這才冬月啊,臘月還不知道什麼樣兒呢。
“我就是去大棚看看,幾步路的關系。”小于舉人想了想:“葡萄苗子蓋沒蓋上草簾子?別給凍死嘍。”
這頭一年種植的葡萄,就趕上了這麼個氣候,可別凍到兒。
“早就蓋上了草簾子,連帶著藤架都蓋上了。”本來就是葡萄藤架,現在蓋上草簾子,就了避風的通道,幾家人來回走也不怕被風雪打倒了。
“那就好,我……。”小于舉人剛要說話,劉文喜連滾帶爬的進來了:“小老爺!”
“慌什麼慌?穩妥一些!”石宏大冷哼一聲:“外頭怎麼了?”
“外頭,外頭來了衙役,來咱們家了,老村長親自領過來的!”劉文喜深吸一口氣,有點小激的道:“說是來送朝廷給小老爺的獎賞!”
192 又見獎賞
來了獎賞?
石宏大大喜!
劉文喜也大喜!
劉文喜來了之后吧,就沒見過朝廷的獎賞,以前只是聽說,這回看到了真事兒!
他能不高興,能不興麼!
主家好了,他們這些當下人的才會好,而且他們打工十年之后,恐怕也會在此地落戶,到時候他們跟主家的這份誼,可是要保持下去,自家的孩子未來的前程,也要依靠主家提點一二。
可以說,他們是決定抱著小于舉人的大不撒手的!
“那還愣著干什麼?還不快去請進來!”石宏大說完趕轉拉起小于舉人:“快,找件好服穿上,咱們可是要領賞呢!”
以石宏大猜測,這次的獎賞肯定不小,小于舉人那個辦法,可是能讓苞米增產的好辦法!
還有波爾多溶那東西,能讓大棚的菜從此以后很大的損失!
小于舉人換了一十分厚實的棉袍子,是緞子面的滾兔邊兒,乍一看貴氣十足。
剛走出二門,老村長就帶著人進了宅門。
“老村長,這幾位是?”小于舉人一拱手,看向他后的人,不太認識的樣子。
小于舉人其實不怎麼記人,你要說什麼農作,一遍他就能記住,你要說人的話,沒個三五遍是記不住的,尤其是這種,已經時隔一年之久的衙役,他還真沒記住長相。
尤其是這些衙役頂風冒雪的趕著大馬車前來送賞,各個都捂得厚實,都看不全臉兒,怎麼認啊!
“這幾位都是府衙里過來的差爺,我看過了腰牌才放進來的,說是來送朝廷的賞賜。”老村長笑瞇瞇的見牙不見眼。
雖然是送給小于舉人的,但是他們十八里鋪與有榮焉啊!
“哦,那快請進!”小于舉人一擺手,請人進來再說。
“東西就先放在這里,我們人先進去。”領頭的那位帶著厚實的圍脖,頭上戴著的帽子都一下子的雪花兒,一說話捂聲捂氣。
石宏大聽著,怎麼這麼耳呢?
“對,先進來,先進來再說!”劉文喜趕打開二門,反正大老爺和小老爺的主屋都沒有眷,這二門也不用看得多嚴實。
進了堂屋之后,這些人就去了帽子和圍脖,出了真容。
領頭的朝石宏大一呲牙,石宏大就想抬腳踹過去!
因為來人他認識,同為探的魏無雙!
這小子以前不這個名兒,是后來改的,他以前魏本雙,據說懷他的時候,他娘肚子可大了!
大家都以為是雙生胎,結果瓜落后發現是一個大胖小子!
單生!
所以家里人就給他起名魏本雙,實際上他就老孤一個,沒雙生的兄弟姐妹。
他倆是參軍之后,在特種營的時候的隊員,彼此合作了三年,默契的很,只不過他們退伍之后,就分開了,這小子說是回家種地娶媳婦了,怎麼出現在這里?
“上熱湯,別喝什麼茶了,這個時候喝口熱湯最實惠!”小于舉人也沒跟他們客氣,讓老村長坐在上首,自己也跟老村長平起平坐,然后讓劉文喜安排人上熱湯。
喝茶什麼的,的確是待客之道,但是這個時候,茶可不合適,還是熱湯更實惠。
“哎,我這就去!”劉文喜小跑著去了廚房。
倒是石宏大給老村長倒了一杯熱茶:“您老就喝茶好了。”
“還是你小子知道我!”老村長喜滋滋的端起茶杯,喝了一口:“這茶味道好,就是喝不出是什麼茶。”
吧嗒吧嗒:“還有子香味兒!”
“這是烏龍茶,半發酵的,不是紅茶更不是綠茶,這鐵觀音。”小于舉人笑呵呵的跟老村長解釋。
這個時候劉文喜就到了,后跟著黃大廚。
來了七個差,黃大廚給端了七大碗湯,幸好他們家人口多,一熬湯他就習慣熬一大鍋,不差那兩瓢水。
野也是冬之后在林子邊上套的,回來拔去了臟后,澆上水凍在外頭,四五十個呢,隔三差五的就放兩只熬湯。
一熬就是一大鍋,燉的時間特別久,骨化,放上點咸蘑菇,連鹽都不用加。
這些人一大早就開始趕路,半路上又下起了大雪,早就冷了,進來后沒急著服,先緩了緩,然后才帽子解圍脖退手套。
然后熱湯和熱餑餑就送來了。
“大家別客氣,先吃點熱乎的暖了子再說不遲。”人家凍的臉都青了,小于舉人也沒那麼猴急,非要人先說事兒再歇著。
外頭家父子已經卸了車子,東西不彈可以,但是馬兒先給牽到了馬棚里。
于家的馬棚牛棚等大牲口和家禽的屋子,都是通著火墻的,家一燒炕,火墻經過屋子,就會走牲口棚子和家畜架,哪怕是不太熱乎,只要一點熱乎氣,讓這些大牲口和家禽們能得到點溫暖就夠了。
還時不時的換一下地上鋪的沙子,保證里頭的衛生。
“那就先謝謝您了!”魏無雙一揮手,這六個漢子立刻捧起湯碗喝了起來,熱乎乎的野蘑菇湯下了肚子,從肚子里熱到了四肢百骸。
黃大廚適時的送上四大盤子的干糧!
一大盤苞米餑餑,是早就做好了的,只是在鍋里保持溫度來著;一大盤豆面卷子,這個是涼著吃的,不在乎溫度;還有一盤子早上給孩子們做來磨牙用的小麻花,沒放蜂,因為孩子們這幾年就要換牙了,不敢給多吃糖,生怕生齲齒;再有一個就是剛才黃廚娘就著熱油鍋給炸了一大盤子的蝴蝶面。
本來是準備明天做來給孩子們吃的,蝴蝶面是早就做好了的,只要下鍋炸就可以。
這四道點心,可謂是心的很,還有熱湯,里頭特意放了辣椒油,喝完之后全都暖暖的!
小于舉人就跟老村長喝茶,等著他們吃飽喝足,這麼冷的天氣,進屋不吃點什麼熱乎過來,都說不過去。
“可是活過來了!”魏無雙一抹,這地方不錯,怪不得老大來了就不走了呢。
他當初還想跟老大一起退伍,一個地方蹲著,結果老大非要回老家,他也是多番查探之后,才確定老大的落腳點。
像他們這樣的探,除卻自己的落腳點,是不許跟另外的探有聯系的,除非巧合到!
為了這個巧合,他可是拋卻在老家種地的心思,跑去應征了府城的衙役,因為他退伍的份,給了他一個班頭的名額,他這才帶著人,找了個好時機,過來看一眼老大。
“這頂風冒雪的過來,的確是辛苦了。”小于舉人看他們吃完了,朝劉文喜一點頭。
劉文喜的媳婦劉宋氏趕收起了湯碗和空了的盤子,端了下去。
劉文喜則是一人給上了一盞茶,這回可以喝茶了,而且泡的可是好茶,上好的鐵觀音呢。
“這次來,是給您送朝廷的獎賞,這是文書,我就不讀了,您自己看一眼吧!”魏本雙拿出文書,劉文喜接了過來,遞給了石宏大。
魏本雙:“……!”
石宏大打開掃了一眼,卻皺起了眉頭,遞給了小于舉人。
小于舉人打開一看,上頭說小于舉人貢獻的波爾多溶的配方,經過試驗證明,的確有效果,已經推行天下,并且朝廷給了小于舉人若干獎賞。
后面是附上的獎賞清單。
這頭一個就是賞銀一萬兩,黃金一千兩以資鼓勵。
剩下的更是讓小于舉人炫目,綾羅二十匹;綢緞二十匹,錦緞二十匹!
玉如意一對,玉佩八只,古畫兩卷,古瓷兩只!
米五百斤,白面五百斤,粳米五百斤!
牛三頭,羊十只,豬兩頭!
還有府臺大人送禮,這位送禮很有意思,他給的是妙筆生花樣式的金錠一對,魚躍龍門的銀錠五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