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耽美BL 夫夫孩子熱炕頭 124

《夫夫孩子熱炕頭》 124

“但愿這大雪下完,就能晴天。”石宏大繼續編東西。

大雪下了兩天,小于舉人也在屋里被困了兩天,第三天的時候,大雪停了,天放晴了,終于見到了,劉全森也再次登門,給小于舉人診脈后道:“尚好,這兩天沒出去是對的,外頭好多人都病了,你這樣的算是輕的了。”

“很多人都病了?”小于舉人一聽就愣了,他以為是他質不好,底子薄,才會攤上冬季流

“是啊,這樣一看,您這里可是最輕的了。”劉全森收了脈枕,“既然見好了,就繼續喝姜糖水,你們家還好,有姜,別人家這個東西,只能喝大蔥水,沒姜糖水效果好。”

“家里還有不生姜,不如給大家分一點吧!”小于舉人一聽,就急了,這病可不是一般的事兒,這個時候外出都沒辦法外出。

北地不差姜,他們家的姜還是買的干姜,易于保存,若是要用的時候,要麼磨,要麼就掰開塊用,熬湯就是掰開塊的,煮上半個小時,兌上紅糖水。

干姜不稱,且北地很有人買,賣不上價格,黃大廚是用來當佐料的,石宏大是想著驅寒,劉文喜是貪便宜,每年他們家冬前都要準備上百十來斤的干姜,夠吃一年的了。

“你家能有多?外頭可是每一家有個人生病。”生姜這種東西,藥用的他有,可都給鄉親們看病了,這種東西雖然是常備藥,也不是啥急需的,他就沒有多存貨。

“家里還有一百來斤干姜。”劉文喜立刻就報出了數量。

因為大家關心小于舉人,聽說村醫過來了,就都聚到這里了。

廚房是黃大廚管理,而倉房則是劉文喜,家里放置的調料里,花椒,大料,干姜等品不,是單獨放一個屋子里的,就怕走了味兒。

Advertisement

“這麼多?”劉全森都震驚了!

“平時大廚喜歡用這個調味兒,家里就多備了些,夠吃個一年半載的了。”劉文喜沒好意思說,他一般去買干姜,都是找個差不多的攤位,跟人家砍價,因為他全包,總能講到一個合適的價位。

“全村一共不到三十戶,一家分一斤,先吃著!”小于舉人知道這個時候,大雪封山,外頭的進不來,里頭的出不去,剛才看劉全森,藥箱子里已經空了一半,本人也眼眶發青,看樣子是沒挨累。

比起以前的付大柱子,這位村醫簡直就是天使!

“那就多謝小于舉人了!”劉全森激不已。

“你老實的在家,我和圖跟著劉大夫出去送干姜。”石宏大住小于舉人的肩膀,不讓他起來出去。

病剛好,出去干什麼?

這點活兒他就能做好。

“行,記得給有老人的再分點大棗。”家里的大棗是秋天的時候收回來的山貨之一,北地同樣沒有大棗這東西,但是別的地方有啊!

這些大棗本來是用來做點心用的,現在也不差那一口點心了,大棗補氣補,是個好東西。

“知道了。”石宏大帶著圖出去了,劉全森尾隨其后,劉文喜趕跑前頭給他們開庫房。

家里的干姜還有一百二十三斤,劉宋氏給拿了三十個小布口袋出來,這是備用的裝東西的布口袋,都是干凈的,直接就能用。

一桿秤,一斤一斤的裝好,大棗也都找了出來,有四十多斤,因著當時想著給于良吉和于寶寶補,就買了不,已經遲了五十多斤了。

分了二十一斤出來,拿了大布口袋,每個裝了三斤,裝了七個之多。

外頭雖然晴了天,可雪還是沒清理完,北風也一直在呼嘯,就直接套了方便的小驢車,帶著人和東西,挨家挨戶的跟著劉全森診病,送東西。

Advertisement

其中,老村長,車爺爺這樣的老人家,另外送上大棗三斤,最近村里雖然有殺豬的活,但是去的人都了,因為都病了!

外頭大雪封山,誰都出不去大家是知道的,村里頭沒多藥材也是知道的,沒想到小于舉人給人生姜!

幾個病的不嚴重的,就直接喝了生姜水,病的嚴重的,劉全森才給開藥。

這其中,就有付二柱子家的付家強,小孩子,他又不是個老實的,冬天放假,整日在外頭跑跳,凍得大鼻涕都出來了也不愿回家,結果凍大發了,冒了!

高燒退了之后,因為藥材有限,劉全森就讓他們家熬姜水,可付家怎麼可能有姜?

往年都是過年的時候,要殺羊了,才會去張家村大集買點調料煮,因為羊調料不全它絕對不會好吃!

現在可是就有大蔥啊!

結果喝了兩天大蔥水,付家強這娃子又活過來了,開始不愿意捂汗,剛有點發熱就往外頭溜達,病有反復了!

偏偏這個時候,劉全森的藥不夠用了,尤其是干姜!

已經告罄,多人都是喝著大蔥水,病嚴重的都湊合著吃藥呢!

付二柱子家如今可就付家強一個兒子,付二柱子家的已經哭傻了!

199 年關將近

幸好這個時候,石宏大他們來了,雖然跟付家不對付,付家強也欺負過于寶寶,但是要眼睜睜的看著這孩子生病沒藥吃,他也做不到。

有了干姜熬的水,劉全森還給了六丸藥,這是治療北地這邊寒流疾病的藥丸子,只是這藥丸子雖然是藥,卻需要干姜水送服,服過之后,發出一黃汗,基本上就能退熱了。

一早一晚吃一丸,三天之后他再過來看診。

石宏大有注意到劉全森藥箱子里有很多這樣的藥丸子。

Advertisement

看來是早有準備,只不過時不待我,這一冷一病,人太多,他的藥用大蔥水服下也能發汗,只不過沒有姜水那麼有效果。

一路送完后,石宏大還給他留了二十斤干姜備用,自己帶著人回來,這一路上鏟雪的人不,大家都默契的把冰雪都運到了村子外頭的空地上,哪怕是堆了雪山,也要弄出去。

各家房頂上都有人掃雪,就連于家也是如此。

于家用的是青磚水泥蓋起來的房子,結實著呢,實際上不掃也沒事,不過大家從眾心理,看別人家掃雪,自家不掃總覺得不對勁。

掃完了雪,石宏大也回來了。

有了的照耀,雖然還是很冷,但是大家心里還是覺得暖了許多,這就是心理作用了。

他進來的時候,小于舉人正在穿服,自覺病好了,外頭太也出來了,他要去大棚里看看他的菜。

“你這是干什麼?”石宏大一外出的服剛完放到外頭,緩了一緩才進來,就怕外頭的冷氣過給于良吉,結果一進門,于良吉看樣子是要外出的架勢!

“去大棚看看,今天好,估計菜應該也好了。”于良吉惦記自己的大棚,要不是這兩天他不舒服,早就過去看了。

“好了就摘了吃,你去干什麼?”石宏大直接把人抱起來放到炕上:“剛好就往外跑,你知道下雪的時候不冷,雪停了才冷呢!萬一再著涼怎麼辦?現在外頭都封路了,劉全森的藥柜子里可沒多存貨。”

“我就是想去看一看……這段時間正好是做果的時候,又趕上天氣不好,我就……”一冬天的心,他能不惦記麼?

“可是你也想一想,你這才好,萬一病反復怎麼辦?”石宏大干脆將付家強當例子給于良吉講了一遍,最后直接了他的鞋子,把人往炕上推,“他還是個皮小子呢,都發熱的臉通紅了,你這樣底子薄的,可不如他。”

Advertisement

人家付家強一年到頭天天在外頭玩兒,小于舉人呢?

都被圈在家里,連田里都不讓下!

能一個質麼!

“我……我就是去旁邊的大棚看一看!”又不是出去走多遠的路,不至于吧?

“你讓我安安心吧!”石宏大抱著他親了親,“這兩天你病著不知道,外頭大雪封了路,來回都走不了人,老村長正組織大家出去掃雪呢,偏偏村子里的人還有生病的……”

這是北地不文的規定,一旦下了大雪,道清理不出來,就要各村派人出來,清理他們村兒那一段道,十八里鋪的位置有點特殊,他們這兒往前是大河,大河對面是田地,而田地挨著道,因為有北山和西山的存在,這道當時是繞著彎兒的,就比別的村子長一段。

這也是為什麼,明明這塊地方依山傍水,可還是沒人在這里落腳定居,因為冬天是掃雪就要比別的村子累很多啊!

去年沒下這麼大的雪,也就沒人去掃,道自有工部下派的清理人,在驛站那里定居,看著路,下個雨啦,看看有沒有泥濘,雖然是水泥道的,但是萬一有個大樹因為下雨折斷了,橫在路中間呢?沒人看著萬一出事呢?

下雪的時候,他們就負責掃雪。

幸好這個時候是沒有那麼多車子的,掃雪很輕松,就是費勁兒點,但是他們一年到頭拿著朝廷的不俸祿,也值得干把活。

道是公馬車的行車路線,自從進了臘月,這天氣不好,公馬車都停運了。

村里要組織人手去掃雪,起碼一家也要去一個。

“咱家誰去?”于良吉立刻被轉移了注意力。

“我讓圖去,圖說車家的車達要照顧兩個老的,就讓多頂了車達的名額,放心,他們倆有大厚服穿著,掃個雪而已。”石宏大早就安排好了。

除此之外,老村長也安排了人,甚至自掏腰包,買了付二柱子家一頭羊,宰殺了之后讓家里人燉熬湯,給這些人驅寒用,而付二柱子這次千年難得一見的竟然只要了半價!

這可不同意了啊!

大家伙兒早已穿著厚實的服,扛著鐵鍬大掃把出去了,掃雪刻不容緩,如今難得風小了些,天上也見了太

“那你陪我說說話吧,我都沒敢讓孩子過來。”于良吉怕冒傳染給寶寶,愣是忍著兩三天沒見了,別人都忙著呢,尤其是家里的地暖,這兩天灶間和鍋爐房都不敢熄火,幸好家里不缺燒的,這才沒覺得冷。

“好,我陪你說話。”石宏大說是說話,實際上還是給于良吉倒了一大碗的姜糖水。

屋里炕桌上放著個燒茶水的小爐子,里頭放著炭火,上頭放個大水壺,水壺里是好多片干姜,而大碗里則是放好了紅糖,用著滾沸的姜水一沖,就是姜糖水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