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耽美BL 夫夫孩子熱炕頭 126

《夫夫孩子熱炕頭》 126

二十七趕大集。

道已經通了,我們去兩天一夜,晚上就在縣城里住一晚,不用擔心,要不是天氣冷,就帶你跟孩子了。”石宏大由著于良吉在他懷里滾來滾去,明天就是二十七了,他們要去縣城采購年貨。

“本來以為今年可以跟著去的,結果還是不行!”于良吉噘不高興。

他本來打算帶著寶寶和幾個孩子一起去縣城,從打頭一年知道石宏大不喜張家村,他家的年貨就從來不去張家村的大集買了,直接去縣城采購,十八里鋪的人組個車隊,買什麼都團購,劉文喜負責出面砍價,每年都能省下不錢。

兩年下來,大家都習慣了。

今年于寶寶出孝,于良吉早就想好了,要帶孩子出去走走,這一憋就是兩年多,過了這年就三年了。

孩子好像都沒怎麼出過門,一直在守孝來著!

“太冷了,你倆都去我還能安心采辦東西嗎?”石宏大抱著懷里的人給他順,“我還要去給上頭一封總折,順便問一問,你那個事兒,到底咋個意思?可別是被人給貪了。”

“你這麼問恐怕不太好吧?”于良吉沒進過場,現代也都是明化辦公,還真不知道這古代是咋個形,但是看過不古裝劇,里頭的場可黑著呢。

“有什麼不好的?總不能裝聾作啞吧?”石宏大不服氣:“那可是多大的功勞啊!”

說句大不敬的話,換個當當都使得了。

石宏大可不想小于舉人辛苦的種了果樹,讓別人摘了果子。

“你這樣直的問不好,萬一上頭那啥一多想了,可咋辦?”于良吉想了想:“要不就別提這事兒了,上頭什麼時候給,咱們就什麼時候接,反正咱們也不著急。”

Advertisement

于良吉拍了拍他:“我有很多比尿素更重要的東西,要是上頭真不講究,也別怪我起反擊。”

“你要怎麼反擊?”石宏大很張,要是威脅到朝廷,可就難辦了,雖然說現今這位天子是個心寬的,但是絕對不是心大的,那心眼兒小的比圣太祖還厲害。

就看前些年敢趁著圣太祖過世之時,政權疊之際,蠢蠢的高麗,直接讓那位派人給滅國了,就知道那位可是個記仇的,當時他可是才登基。

這是他的上司曾經喝多了,跟他說的那兩句醉言。

“我還有很多跟尿素差不多的配方,要是有人敢假冒,保證讓他吃不了兜著走!”于良吉氣哼哼,要不是冬月太冷,臘月事越來越多,東西也還沒到,他早就研究上了。

這地方啥都沒有,靠老天爺賞臉吃飯,真是沒有安全

第二天,石宏大他們起早走了,幸好道已經打掃完了,十八里鋪的人這次車隊里頭,有了付二柱子。

大家一起去了縣城采購。

于良吉趁機穿了一短打扮,跑去了大棚,石宏大不在家,帶走了家父子和劉文喜,剩下的人,都管不住他。

大棚里的東西都長勢不錯,雖然損失了一些青菜,但是菜椒、黃瓜和柿子這樣的東西還好,這一冬因為天氣的原因,生長緩慢,不過現在好歹也都結了果子,可以在過年的時候吃上了。

于良吉給它們追了一次,這兩天柿子就可以紅了,到時候無論是自家吃,還是送禮,都夠了。

劉宋氏看著于良吉干著急,沒辦法,大老爺可是說了,小老爺不能再生病了。

“放心放心,我心里有數,就這麼一會兒,沒事兒的!”于良吉給大棚里追了,還去看了看各家的木頭箱子,每年冬天都有這麼些木頭箱子種植青菜,不求產量多,但求樣數多。

Advertisement

從生菜香菜到油菜菠菜,還有一箱的油麥菜,因為于良吉喜歡吃清炒油麥菜。

“您弄完了快回去吧,小爺一會兒該找您了。”勸不住,只好讓于寶寶看著點他,他不聽別人的,總會顧念于寶寶一二。

“好吧,我這就回去。”于良吉只好放下手里頭的水瓢,披上了服,回了書房。

不一會兒,于寶寶就帶著家里的孩子們找來了,中午他們的點心和湯都在這邊用,然后于良吉考校一番寒假作業里的容,接著便會睡午覺。

到下午一點半起來,看著孩子們做寒假作業,順便點一下晚上吃什麼,若是要洗澡,也是這個時候洗,不然晚上太冷,洗完澡怕著涼。

晚飯吃的是大碴粥,素油炒咸菜,還有一盤白切,蘸著蒜醬吃,一來,這個不油膩,二來,蔥蒜不離口,百病繞道走。

第二天,下午三點不到,石宏大他們就回來了。

這次去縣城,大家都買了不東西。

“這麼這麼多?”以往過年買東西,沒這麼多的啊!

“沒辦法,怕天氣再變壞,而且大家一冬天都沒怎麼出門,家里也急需一些生活用品。”石宏大看于良吉出來,趕拉著人進屋,外頭自有劉文喜去安排。

“多買點也好,過年嘛,松快點。”于良吉想了想,這一冬天,因為一直下雪,還真沒人出去過,以往大家就算不去縣城,還能去去張家村趕趕集,買點日常用品,今冬不行了,太冷,沒人愿意出門。

后來又趕上了冬季冬瘟,幾乎各家都有人生病,更是不敢開門。

“嗯。”石宏大看了看于良吉,小聲跟他道:“我上了總折,一句沒提你的事兒。”

201 大年初一

Advertisement

沒提就對了。

“不過你讓大家做的甘草杏,我們統一賣給了縣城里的一家大商行,價格特別高!”石宏大想起一件事兒,立刻給于良吉報喜。

“大家都賺了一筆吧?”于良吉想到這個時候,也的確是賣甘草杏的最佳時機。

“可不麼!”石宏大樂呵呵的跟他說他們去賣甘草杏的形,東西是好東西,當然能賣上價格。

晚上吃完飯之后,石宏大給于良吉看了他們采購的東西清單,其中,每年都要采購的調味料了很多。

“去了縣城才知道,這場大雪,阻撓了很多東西,南方過來的海貨都沒多,很多人半路被雪隔離,最后都就地理了海貨,回轉了老家,這邊的海貨連價格都上來不。”石宏大看著清單山的東西嘆了口氣:“出去了才知道,外頭的風雪比咱們這里大多了,咱們這里還有北山和西山擋風,外頭的平原上,大雪下的更多,有人擔心,外頭草原恐怕風雪更大,來年怕是要起兵災。”

“為什麼?”

“草原那邊,有朝廷的供給,還能過的下去,那些沒投誠朝廷的部落,可就沒那麼容易過了。”石宏大還是很有大局觀的人。

草原當年被圣太祖打下來一半,另一半直接投誠了,不過中原的百姓,是無法適應草原的生活,這草原,還是外族人占據,每一年都給朝廷進貢,朝廷有火,而草原有馬匹。

這些人就跟野草一樣,春風吹又生。

不過這樣的人畢竟,草原上最多有兩三個部落敢來打秋風,剩下的都特別老實,因為他們都被圣太祖用大炮轟過,知道火的厲害。

而臨盛縣,是一個靠近邊境的縣城,跟邊關就隔了一道山嶺,山嶺那邊是邊關鎮,邊關鎮外頭,就是已經擴建了很大一塊地方的新萬里長城,舊的是曾經的萬里長城,新的是用水泥青磚建起來的,離原來的萬里長城相隔甚遠,邊關兩層長城,都是邊防重地,屯兵無數。

Advertisement

圣太祖當時設定的雙層防線,據說是為了保險。

且兩層防線上的人員,不是固定的,是來回調的,一點一點的調,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將兵,保證軍隊的戰力,永遠都是充沛的樣子。

“所以他們可能會來進攻?”于良吉知道他們這里靠近邊關,但是一直太平的,本沒有什麼一風吹草就害怕的自覺。

“可能吧,不過放心,最多只是張一些而已,外頭的人打不過來。”朝廷最重邊防,最防范外族。

就是這段時間資可能會缺。

“那就好。”于良吉松了口氣,雖然有穿越前輩珠玉在前,可說到底火是掌握在朝廷手里的,而外族還生活在冷兵時代,一旦打起來,雙方武就不對等。

但是哪怕是一面倒的戰爭,也是戰爭。

若沒必要,最好是相安無事,或者小規模沖突,千萬別引發什麼大戰。

石宏大還說,因為大雪封路的關系,南邊很多東西都運不過來了,例如凍柿子之類的?

于是甘草杏的價格才會賣的那麼高!

沒辦法,北方不產水果,也沒什麼制的果干,南方的運不過來,不吃甘草杏,還能吃什麼?

總不能過年的時候,連點像樣的東西都端不出來吧?那些大戶人家講究著呢!

聽得于良吉哈哈大笑,他真的只是不想浪費而已,沒想到頭一年就讓大家伙兒很賺了一筆。

二十八窗花。

今年,于家可以窗花,對聯,福字兒了。

于良吉穿戴的厚實無比,帶著于寶寶和一群孩子們,端著漿糊對聯,黃廚娘們剪窗花。

時隔二十七個月,于家再次有正紅的出現了。

其實早在貓冬的時候,宋氏母倆就已經做了很多大紅服,于寶寶的新年裝于良吉看過,看到的時候沒覺得,等寶寶試穿之后,他就笑趴下了。

因為于寶寶穿起來好像人形紅包!

“真不愧是學武的,看看這福字兒寫的,有一種金戈鐵馬的氣勢!”于良吉了個福字兒在大門上。

石宏大瞇著眼睛看他贊賞的盯著福字兒,回頭他就寫了好幾個福字兒,連菜園門口都上了。

于良吉撇,小心眼!

水井上,讓小黃了寫的“細水長流”的紅紙黑字,平時打水都是他跟多或者圖、老黃他們做;倉房了劉文喜的“五谷登”,他就喜歡家里有余糧,得倉滿房的架勢;多則是在豬圈了“豬滿園”;阿雅在了“金滿架”,雖然里頭還有大鵝和鴨子在;黃大廚在廚房的四個大水缸上頭,都滿了“年年有余”的紅紙;圖最虔誠,他讓于良吉親筆寫了“六畜平安”的字,在了牲口槽子上!

于寶寶帶著幾個孩子在屋里的墻上了他們自己寫的四字吉言,像什麼“抬頭見喜”、“萬事如意”、“事事順心”等等,雖然字稚,但是六七歲的小娃娃,能寫這麼一手筆字,反正于良吉很是高興自豪。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