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耽美BL 夫夫孩子熱炕頭 128

《夫夫孩子熱炕頭》 128

唯一的眷宋嬸子,專門負責照顧寶寶,順便帶了很多行李,雖然只住一晚,可該預備的還是要預備齊全,是按照大戶人家的公子出門游玩一日的架勢來準備的,雖然已經簡再簡,還是一馬車的行李。

于良吉抱著寶寶乘坐馬車,因為是帶著車廂的,馬車里有個小碳爐,車廂里的溫度還是很熱乎的,外頭是劉文喜趕車,剩下兩輛馬車,一輛給宋嬸子和多乘坐,順便拉著一車行李,另一輛馬車則是一馬車的禮

因為怕天氣太冷,車上都鋪了厚實的棉褥子,上也圍了棉被,于良吉坐在自己的小車里,想著明年再做兩輛馬車,帶車廂的那種。

張家村很快就到了。

張家村是一姓村,來了外人大家伙兒都能認出來,而且張家村里頭就有公立學堂和舉人山長。

于良吉的雙轅馬車是有功名的人才能乘坐的,他這馬車是走在前頭的,后面跟了兩輛大車。

而且這些人穿戴整齊,一看就不是普通人家。

張玉文家在張家村中間的位置,一般越是中間位置的人家,越是嫡支相傳下來的,張玉文在他們那一輩,排行老三。

張玉文是個識文斷字的,當年就差一點沒考中秀才,不過那個時候,邊疆不穩,他就耽誤了考學,后來邊疆穩定了,他也沒了那子心勁兒,這才憋著口氣,本來想把兒許個秀才,可人家秀才憑什麼看重你兒啊?

就給許了個秀才兄長,就是于良吉的大哥。

只是后來……不說也罷。

張玉文家在張家村算是富農,家里有田有地有房有車,還有三個兒子,八個孫兒,就一個外孫子。

張家第三代都是男孩,這在農家是家業興旺的征兆。

Advertisement

這天一大早,就穿戴整齊,一直在屋里等著什麼,家里三個兒子都陪兒媳婦回娘家了,孫子自然也跟去了,老兩口這邊接待的是幾個近親。

例如張玉文的堂兄,張老太太的娘家人早就都沒了,回去也沒地方回,干脆在家等外孫。

于家過來的靜很大,張家村的人也早就有所耳聞,聽說是臘月里于家沒來送年禮,有人嘲笑張玉文家的,老太太自己說的!

有那八卦好事兒的就在張家等著,結果人還真等來了!

到張家門口的時候,馬車停了,劉文喜跳下馬車,放了馬凳:“小老爺,小爺,到了。”

于良吉趕給寶寶裹好厚實的大髦,帶上皮帽子,“寶寶,記得小叔叮囑你的話了嗎?”

“記得。”于寶寶抿了抿小兒,“不可以要紅包,要說吉祥話。”

“對,那是你外公……呃……姥姥姥爺,舅舅舅媽,還有表哥表弟們。”于良吉哄他:“要在這里住一夜,乖啊。”

“嗯。”于寶寶點頭。

于良吉手推開車廂門,先將寶寶送了出來,劉文喜恭敬的在一邊站著,宋嬸子立刻上來抱著寶寶下了馬車。

現在的份是小邊的婆子。

以前也目睹過各個邊的丫鬟婆子是怎麼照顧爺的,當然,他們家沒那麼多說法,但是不能讓外人輕看他們家。

抱著寶寶下了車,才將寶寶放到地上,正好是站在一塊干凈的地方上。

于良吉隨后下了車,看到他出來的人,都直了眼睛。

他今兒穿的服,是宋佳母倆自從知道他要在正月初二的時候,帶著于寶寶去外祖家拜年,就開始制作的,包括于寶寶那一都是。

其實爺倆兒只是各一大髦裹著,那大髦是用狐貍皮做的,脖子用的貉子,加上爺倆兒都不胖的材,乍一看跟親父子似的。

Advertisement

大髦服一穿,就是比別人貴氣許多!

這年頭農家還不時興穿這樣的服,一直狐貍的皮也值不錢呢!

而倆人這一,是于良吉的意思,他穿什麼,寶寶就穿什麼,這“親子裝”嘿!

“外孫給外祖拜年,祝愿您二老萬事如意。”于寶寶一抱小拳頭,很是像模像樣。

“哎哎!”張家老太太早就忍不住了,直接一把抱起于寶寶,這個稀罕啊!

就別提了,簡直用語言無法形容。

“二老新年快樂。”于良吉也是一抱拳,面帶微笑。

“二老新年快樂!”他后的人,男的抱拳彎腰,的深蹲作福。

“好,好,快進屋里來!”張老爺子紅滿面,是這架勢,就夠給自家長臉的了。

“對,進屋說,進屋說!”老太太先抱著寶寶進了屋子,寶寶已經大了,老太太雖然力氣還有,但是寶寶進了屋子就自己下了老太太的,乖乖站在老太太邊。

張老太太著外孫帶著的皮帽子,滿心的歡喜。

于良吉迅速的打量了一番張家。

張家是典型的東北三合院,正房五間,東西廂房各三間。

正屋中間是堂屋,東邊兩間住著張家二老,西邊兩間住著張家大哥一家子,東廂房是給老二家住的,西廂房是給老三家。

后罩房他猜測跟自家一樣,是倉房,裝糧食用的;兩邊耳房一間是廚房,一間是客房,就是小了點兒。

周圍也是一個非常可觀的菜園子,西北角是茅房,東北角是牲口棚子和養活家禽家畜的地方。

外頭圍墻不高,上頭滿了樹枝,擋不擋人不知道,反正鴨鵝什麼的,肯定飛不出去就是了。

門也不跟十八里鋪那樣都是木板門,厚實的能砸死人,他們的門都是剝了皮之后的樹干,扎籬笆的樣式。

Advertisement

松松垮垮的當個門,中間的隙很大,估計小一點的貓貓狗狗都能鉆進鉆出,跟十八里鋪那種恨不得將自家弄碉堡的樣子,一點都不同!

張家的房子是磚瓦房,看起來有些年頭了,不過收拾的很干凈,房頂上沒有積雪,房前屋后也十分整潔。

最主要的是,他們家看門狗今天栓的很遠,雖然也汪汪,可因為距離的關系,于良吉真不怕它!

203 張玉文家

張家堂屋。

如今屋里已經站滿了人,一個個都好奇的看著于良吉和于寶寶,以及他們后跟來的人。

不好奇不行!

于良吉已經了張家村的八卦風云人了。

跟自家村子的舉人老爺一樣的份,就是不知道是不是跟舉人老爺一樣的格了。

“坐,坐。”于良吉當然是坐在主位上,旁邊的主位上坐著張老爺子,而老太太則是挨著于寶寶,宋嬸子上前將寶寶的大髦了,帽子摘了,順便送了出去,放到了自己的車上,車上都是他們的行李。

于良吉則是多幫忙,了大髦服和帽子,出了上穿著的服。

眾人見了又一次羨慕,并且小聲討論了起來。

翡翠的錦緞,制作而的廣袖棉袍,腰間束著掌寬的青藍錦緞腰帶,袖口和領口都是同樣的滾邊,包括頭上的緞帶,上面都細的繡著卷云祥紋,寓意小老爺平步青云。

更妙的是,這服的料子,是宋嬸子親自挑選的,是那種帶著一點點反效果的料子,聽說里頭是摻了銀織就的,不論是下還是燈下,只要有亮的地方,它就有反出現,整個人上都泛著一層看不見的,特別稱人。

而跟于良吉一樣裝扮的自然是于寶寶。

Advertisement

倆人不止是外面的皮大髦一樣,里穿著的服也一樣,只不過于寶寶是他的小版,爺倆兒站一起,跟哥倆兒似的!剩下的人雖然都是一棉布服,可也都是細棉布,上頭有著繡花,做工也比他們上穿著的新細,尤其是他們穿著的服都是配套的,搭配怎麼看怎麼好看!

那是當然的了!

宋嬸子的眼很高的,伺候慣了那些高門大戶人家,眼要是不到位,人家也不會用們。

早已經泡好了茶水等他們,于良吉面前是一個很講究的蓋碗兒,這種東西農家一般沒有,除非是富農,就像張玉文這樣的,講究個門面,才備了這麼個東西。

一套茶九個蓋碗兒一個大茶壺,市面上大概能要個十兩八兩銀子。

于寶寶面前是一碗糖水,這是農家一貫的作風,糖在這個時代雖然因為穿越前輩的存在,已經不是那麼昂貴了,但是一年到頭,農家也很吃糖。

家里有孩子來了,能給沖一碗糖水,已經是很不錯的待遇了。

不過這個時候,大家的生活水平都上來了,不止有糖水,還有兩盤糕點,一碟爐果兒,一碟芝麻球兒,一個干果盤子,里頭有糖山楂和沙果干,凍梨跟凍柿子單獨放在一個小盆子里。

花生瓜子都擺上,還有很多糖塊。

這個時候在屋里的張家村人忍不住也都一人拿了些陪著吃,順便用眼睛小心翼翼的掃于良吉爺倆兒。

這就是張老三家的婿弟弟?和外孫?

“今天過來,是帶著寶寶來看看您二老,給您二老拜個年。”于良吉喝了一口茶,味道不錯,茉莉花茶。

外面,劉文喜已經帶著家父子倆搬了東西進屋,放到了堂屋里,打開包裝,展示一下。

“這是備下的薄禮,聊表孝心。”于良吉指了指客廳中央的東西:“其中有些是給您二老的,剩下的都是些小玩意兒。”

宋嬸子奉上兩條抹額給張老太太,圖則是拎著酒瓶子和罐子給張老爺子。

“這個好,好啊!”張老太太這輩子都沒帶過這麼致的抹額!

而張老爺子則是干脆的打開罐子,里頭果然是甘草杏!

老爺子不藏私,有帶著炫耀的意思,將甘草杏分了一半出來,今天在座的都人手一份。

順便介紹一下,當然,于良吉記不記得住,就不知道了。

“這是我弟弟家的大孫子,這是妹妹家的小兒子……”屋里的人,跟張家基本上都有緣關系,這就是一姓村的好到個人就是七大姑八大姨里的,或者誰家二大爺,介紹起來都能有關系。

于良吉只是含笑點頭,并不說話,實際上,小于舉人的臉盲癥又犯了,這麼多人怎麼記?

幸好他不在這邊常住!

于良吉的份,讓他這種樣子也沒惹人懷疑,反而大家都覺得,好像比他們村子的那個舉人老爺還要強上許多!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