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頭上,都沒留長頭發,都是有民族特的小辮子,再加上那種數民族特有的容貌,看起來就好像一個洋娃娃,真好啊!
于良吉笑的眼中都帶著溫,在燭火下一閃一閃的樣子,讓甲記住了一輩子。
很多年以后,甲大將軍,躺在搖搖椅上,問他什麼玩耍的小曾孫,長大了要干什麼?
那個小家伙就跟當時的他一樣,仰著小脖子說:“要當個大將軍!”
他突然就笑了,只是他的笑,沒有當時那個人笑的那麼好看,那麼溫暖。
212 隔壁張家
這第二家就是楊達家,今年因為天氣太冷,楊達就將喬小五和喬大娘家的請客吃飯,跟自家并到一起,買東西什麼的,席面盛一些,不勞老娘了,喬小五也還小,大家都理解。
今天于良吉帶了于寶寶去赴宴。
大家看到寶寶的時候,還一愣,過后慢慢品出味道來了,就對于良吉很是佩服。
這樣的小叔,真是難找了。
他要是只是養大于寶寶,不缺他吃穿,供他讀書識字考科舉,已經是仁至義盡,誰知道于良吉這架勢,完全是當兒子在養,孩子八歲了,在農家不能單獨當做小孩子了,很多孩子八歲了都開始幫家里干點什麼了。
當然,同樣也有大人開始教他們人往份,出去做客的時候,只要是條件允許,都會帶著他們。
讓他們看著大人是怎麼往的,以后他們長大了,也不會過死門子。
哦,死門子就是沒有任何親朋好友,自己家關門過日子,在農家就是“死門子”。
有點像現在的一些宅一些族一樣,連朋友也基本上不登門,全靠電話聯系。
“這就是于寶寶吧?真好,都這麼大了!”幾個不經常見到寶寶的人都很吃驚,圍過來仔細的看了看,贊嘆不已。
記得他們上次見到小家伙還是在他父親的喪事上,小小的一個,大家看著都揪心。
現在這孩子長大了,長高了,整個是于良吉的小版,穿著好看的服,笑瞇瞇的小樣子。
于良吉這個當叔叔的,將他養的比他爹養的時候都好!
“來,寶寶,這是你單叔叔,這是你余大伯······。”于良吉挨個的給于寶寶介紹。
“單叔好,余大伯好······。”于寶寶挨著個人。
“乖啊!這個給寶寶兜兒。”眾人紛紛掏出糖塊,點心,有的甚至是一個嶄新的銅板,給于寶寶兜兒。
“謝謝單叔,謝謝余大伯······。”孩子乖巧的道謝。
楊達家的孩子太小,還不能出去玩兒,但是這些人帶來的孩子也沒幾個,主要是拖家帶口過來吃飯的,都是跟楊達好的人家,不然就是各家說了算的當家做主的人,才會出來吃飯。
幾個小孩子,都是在學堂就認識了的,對于寶寶不陌生,好久沒見了,還想念的,一起在外頭玩的也很文明,大冬天的不文明著玩兒也不行,外頭冷著呢,他們在外頭也就玩兒個老鷹捉小等游戲,爬樹是不行的,禿禿的怎麼爬?下河更不行了,離得遠不說,還有好幾個門兒要過,院子里可沒河沿兒給他們溜冰。
他們則是在屋里說話,基本上都圍繞著大鵬在談。
今天來的,于良吉就帶了他的種菜心得,上頭不僅有對溫度的要求,還有澆水注意,以及波爾多溶的配方和功能。
“為什麼種菜前要種一茬大蒜?”有人看不明白了。
“因為蒜這東西霸道,能把土里的毒啊,蟲卵啊都辣死,種完它再種菜,就不容易生蟲病。”于良吉解釋。
他原來把這茬兒給忘了,這才有了霉葉病的發生。
今年他打算種一茬大蒜,殺一殺細菌,給土壤消消毒,現在沒有什麼號的消毒劑,可以給土壤殺菌,只能用這種辦法,不過這種辦法卻能最大化的不讓土地損。
眾人點頭,表示教了。
楊達聽的更仔細,他離于良吉家近,自然更關注他們家的大棚,他是個年輕的,有個小家,平時干活也下力,就是這日子怎麼也過不起來,溫飽倒是沒問題,就是不能多有點余錢。
他也是個有野心的,誰不想發家致富啊?
只是他沒跟附二柱子那樣,摳門的不行。
他這人仗義,現在這果報不就來了麼?
眾人聊了一會兒,于良吉又給解答了幾個問題,尤其是冬天人工授這一塊,尤其重要。
等吃完飯,這些人都將種菜心得當寶貝一樣揣回了家。
于良吉很高興,躺在被窩里就跟石宏大暢想他的偉大藍圖,幫村里人發家致富,讓十八里鋪不再是附近最窮山惡水的地方,要讓它為這附近的首富村!
石宏大只是摟著他,聽他說他的理想。
他頭一次這麼認真的觀察于良吉,他是個舉人,才華橫溢,卻有點偏才,只對農業興趣,詩書之類的東西,他很見于良吉去看,當然,教導孩子們的時候除外。
是個只會做實事的人才!
第二天是隔壁張家請客。
如今他們家的大兒媳婦已經八九個月了,著個大肚子,眼看就要生了的架勢。
大家本來都不想讓他們家請客吃飯的,一年不請客吃飯誰都能理解,畢竟有個孕婦在,再一吵鬧什麼的,有個萬一多不好?
可張貴還是要請客。
上午于良吉就帶著孩子和大人去了隔壁,只是看到張家二嬸子的時候,發現臉不好,特別的不好!
“您這是怎麼了?”于良吉嚇了一跳!
要知道張家二嬸子可是很活潑的農家中年婦!
不說干農活的時候是一把好手,就是在家里,做服納鞋底子,樣樣都能拿得起來!
而且天生熱心腸,這十八里鋪誰不說是個麻利的人兒?
今天怎麼這麼個臉,眼眶青的都快熊貓了!
“沒事,我······那個······沒什麼事······。”張家二嬸子見到于良吉有點心虛。
“是家里有孕婦,鬧騰的?”于良吉猜測。
人嘛,懷孕的時候,的確是不好過,尤其這個又是張家的頭一個孫子輩兒,不管是男孩還是孩,都深重視。
“我兒媳婦好著呢!”張家二嬸子條件反的立刻反駁道,隨后臉就有點尷尬了。
于良吉一頭霧水,莫名其妙的看著,不止是張家二嬸子,連張家二叔張貴,都有些避著石宏大的架勢。
這張家這兩口子,要說老實人,那不至于,老實人在十八里鋪立不了足,十八里鋪是這邊最厲害的村子,村里人各個都有兩下子, 不然頂不住這麼多一姓村的力,也不能繁衍生息這麼久。
可要說壞心眼兒,絕對沒有!
兩口子要是有壞心眼兒,張老猴不至于在他們家待這麼久,都還活蹦跳,不說別的,換個壞心眼兒的人,只要不心照顧張老猴,那麼大個歲數的老太太,早死了不知道多回了!
哪兒還能天天活蹦跳中氣十足的罵人啊?
這麼大的歲數了,還能不就抬手打人!
而且力氣,目測,還不小!
張艷輝是在招呼客人的,但是他對于良吉張口言又止,這個老實孩子憋得滿臉通紅!
說實話,他比于良吉還要大,媳婦兒都娶了,孩子都要生了,眼看著就要當爹了,可依然老實的很。
還有他兩個妹妹,都紅著眼睛看于良吉!
看的于良吉自己都發了!
張家二嬸子上有老,下有小,兒媳婦還大著肚子,喬大娘就帶著兒媳婦給他家幫忙來了。
十八里鋪跟外頭的親戚,但是跟村里的人相的好,也當親人一樣了。
誰家有事了都會幫上一把,例如原來的于家,例如現在的張家。
“這老張家今兒是怎麼了?”喬大娘一臉莫名其妙,在廚房做飯的時候,也是,大丫頭做飯,二丫頭燒火。
倆丫頭都心不在焉的樣子。
一問就紅了眼眶,這是咋的了?
“不知道啊!”于良吉還一頭霧水呢!
于良吉剛來,就遇到這種況,莫名其妙的同時,帶著孩子就沒在外頭逗留,進了張家的主屋。
張家的屋子也是典型的三合院,正房五間,東邊住著張貴子兩口子,西邊住著張老猴。
東西廂房三間。
東廂房住著大兒子和大兒媳婦,西廂房是客房。
后罩房住著兩個兒,中間是廚房,廚房旁邊則是三間大倉房。
西北角的廁所,東北角的圈鴨架和豬圈等,挨著大門那里是牲口棚子和狗窩。
同樣大面積的菜園子,比于家的都大!
不過只有人住的房子是青磚瓦房,剩下的都是土堆起來的,包括圍墻在,這青磚瓦房,還是五年前起的,為的是給張艷輝娶媳婦好看,結果張艷輝這媳婦是想看就用了三年時間!
正房里,已經有不人都到了,于良吉來的不算早也不算晚,因為他家就在隔壁,不用來太早,也不用來得太晚。
太早的話,人都沒到呢,孩子也還沒起來,他也還沒吃好早飯,吃完了就溜溜彎看看大棚消消食兒,已經九十點鐘了,才帶著孩子過來。
太晚的話也不好,人家會以為他拿喬呢!
兩位先生也跟于良吉前后腳的進來了,他們這一路也看清楚了,張家恐怕有事兒,還是跟于良吉有關的事兒!
于良吉帶著孩子進了屋里,才發現屋里還有人!
誰呢?
張福!
張家辦喜事的時候,張福他們一家子就被送到了于家借住,還有張家的兩門表親和一門遠親。
“張捕頭。”于良吉見到張福,一拱手,這就算是見禮了,沒辦法,真論起來,捕頭和他半斤八兩。
但是他得了朝廷嘉獎,連見縣令大人都是拱手為禮,他這樣對張福,已經是很客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