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不管客人是山長還是先生,哪怕是跟來的石宏大等人,一看就不是讀書的,倒像是武師,店小二也一律稱呼為“貴客”。
哪怕是看著圖爺倆兒跟著趕車的,也張就“貴客”。
“您請進!”店小二打開了房門。
于良吉頭一個邁進,手牽著于寶寶,石宏大跟在他們倆后半步的距離,之后是八個孩子,結尾的是圖和多。
上房雖然只有六間,但是每一間都是一個臥房一個客廳,臥房都是小炕,客廳是八仙桌,太師椅,還有個小供桌,墻上掛著孔仲尼和姜子牙的畫像。
還有個香爐,旁邊放著燭臺和檀香。
這是不知道住的是考文舉還是武舉,干脆跟學堂一樣,把兩位仙師都供在了屋里。
桌上放著一壺茶六個茶杯,兩碟點心,一碟干果。
往里頭走,臥房的小炕能睡下三四個大人,有炕桌和炕柜,窗戶上掛著窗簾,炕上鋪著新的炕席,打開炕柜,里頭是新的棉被棉褥子和枕頭等寢。
這個客棧可真是新,從里到外的新!
“您若是要沐浴,可以去里間,每個房間都有單獨的浴室和洗手間,冷了可以炭盆兒,這幾日天氣熱了,掌柜的停了暖,不過晚上可能有點冷,若是覺得冷了,千萬別客氣。”小二很是:“熱水是全天供應的,茶水的話,各房都有茶爐,一樓是飯店,若是嫌棄一樓吵鬧,可以直接飯到房里吃,這一層算上小的有七個人,三個人班,一個人總管兼替補,保證什麼時候您人,都有人應聲。”
店小二很盡責的介紹了一番。
“嗯,不錯不錯。”于良吉對住宿環境很滿意,除了客棧是全新的之外,還有就是這里的服務條件也很不錯,而且很安靜。
二樓是普通客房,但是能住普通客房的人,也都是有兩個錢的,當然,也有考生,所以二樓也自消音了一半,剩下的一半,說話也很小聲。
只有一樓的飯廳,因為吃飯的原因,倒是鬧哄哄的,吃飯的還罷,喝酒的就是想不說,可酒勁上來了,也不住嗓門兒啊!
“這是給你的賞錢。”石宏大丟給店小二一個荷包,里頭裝著一兩銀子。
“謝謝客!謝謝客!”店小二很高興,他的月錢才三兩銀子,平時全靠貴客們的打賞攢錢。
現在客棧剛開業,他們這邊都沒什麼人住,但是預定了很久時間,提前住,看二樓的那些小子得賞錢,雖然了點,可也有個進項啊。
不過他這一個賞錢,就足夠他們那幫人所有的賞錢了!
因為二樓給的打賞都是銅板,還不是打錢,一千個銅板,也才一兩銀子啊!
店小二走了后,于良吉就告訴八個孩子:“兩人一個房間,最邊上的兩間,東邊的圖多住,西邊的我倆帶著寶寶住。”
“是,山長。”八個孩子很有規矩,都自自發的兩個人一組,住到了一起。
“先去放下東西,大家想下去吃,還是?”于良吉很民主,問大家的意見。
“山長,我們想在屋里吃,外頭的人太多,很鬧。”他們不想下去,有功夫還多看看書的好。
“這樣,在我屋里用餐,多放一張桌子。”于良吉看出這些孩子的張,也不強迫他們非要下去跟大家一起吃飯。
不過不是頭一次來縣城了,上次畢竟是生試,和這次不一樣,這次是考秀才,大家力大了。
石宏大出去點的菜,店小二給加了個桌子,客廳很大,放得下兩張桌子。
點的菜都是很符合于良吉口味的,于良吉聽門外石宏大點菜,就坐在屋里喊了一句:“點一些大菜,給孩子們吃!”
他口味清淡,于寶寶可能隨了他,但是石宏大他們可是無不歡的主兒,而且孩子們本來就力大,再不吃點有營養的東西,于良吉怕他們熬壞了。
“那就再來個紅燒排骨,白切。”石宏大加了兩個菜。
“是,主食是米飯還是大餅?”店小二開始詢問主食。
“饅頭。”米飯孩子們吃不慣,大餅石宏大覺得小于舉人不喜歡,因為油大,家里也不經常做,所以也不要大餅了,這地方做的大餅,肯定比家里的油還大。
反倒是饅頭不錯,和,養胃。
“哎哎,兩合面的還是純面的?”價錢不一樣。
“兩合面的,再給每個人來一碗紫菜蛋湯。”石宏大給了對方五兩銀子:“多了算是你的,了找我補。”
“哎哎,夠了,夠了!”店小二很高興的收了錢,石宏大點的菜,最多四兩,因為他們四個大人九個孩子,點了九道菜一道湯。
五道都是素菜,四道葷菜,一個湯,兩合面的饅頭也沒多錢,他起碼能剩下一兩銀子。
“我點了饅頭做主食,兩合面的,吃完消消食就回去睡個午覺。”石宏大進來跟他們道。
“行,大家趕去洗一洗手和臉,一會兒就吃飯了。”于良吉指揮大家先找點事做,讓他們沒時間張。
等他們洗完臉,凈完手之后,這些飯菜也搬到了屋子里,上房的服務就是好,這點完菜才多久啊?這就能吃了!
于良吉給寶寶加了塊魚,石宏大很及時的給剔了魚刺,還給澆了一勺湯。
“這魚做的好啊!”于良吉一夾魚,竟然骨頭跟魚都分開了。
“他們說,這是什麼鍋塌魚,他們這里大廚的拿手好菜。”石宏大沒聽過這道菜,他只聽過鍋塌尖椒。
“這個好,吃魚的時候最怕刺兒了。”于良吉又夾了一塊魚,沾了沾湯自己吃了。
石宏大默默的記下了,回頭讓黃大廚就這麼做魚好了。
吃了飯,于良吉給孩子們講了講臨盛縣,其實就是臨盛縣的縣志,簡化版的,講完了也下午一點了,干脆讓他們回去睡午覺,睡到兩點起來。
237 逛逛大街
下午的時候,一個個都神了,于良吉直接帶著人,拿著錢,拎著布兜子,讓圖趕著一輛馬車跟在后頭,一伙人去逛集市了。
以前的章節就說過,臨盛縣的分布是東街富貴,西街勤儉,北衙辦公,南面坊市。
也就是說,東邊住著的基本上都是本縣富戶,西街則是平民老百姓,北邊是衙門的地盤,南邊則是做買賣的地方。
他們去的就是南面的坊市,如今正是準備春播的時候,很多人都來縣城買東西,種子也需要挑選。
當然,種子站是在縣衙那邊,于良吉打算等孩子們考試的時候,他就去選種。
此時的坊市很熱鬧,人來人往,因為要考試了,里頭還有不穿著儒服的文生,和穿著利落的劍袖的武生。
于寶寶,在有記憶以來頭一次逛街!
看什麼都新鮮啊!
小孩兒覺得一雙眼睛都不夠看了!
這個時候天氣暖了,街上不會有人賣糖葫蘆了,因為糖漿會化掉,糖葫蘆不是什麼時候都能賣的,一般都是在冬天,這個時候要想吃點什麼,那只能是糖山楂這一類的干果拌糖漿,還得用牛皮紙袋包裝。
于良吉帶夠了錢,石宏大腰間一個鼓鼓的錢袋子,里頭裝著小銀錠子,大錢和銅板。
“這個是什麼?”于寶寶指著一個賣風箏的攤子,花花綠綠的很好看,尤其在春風一吹的時候,風箏尾飄啊飄,特別吸引眼球。
于良吉告訴他:“這是風箏。”
“這位客,你認的太好了。”那小販一開口就讓人聽出來了,他是個外地!
“東北這邊很有人放風箏。”其實說白了,是農家沒人放風箏。
這東西北方沒人做,也就南方喜歡,北方的春風,說句不好聽的,倒春寒已上來,春風到骨寒,誰傻呵呵的跑出去放風箏啊!
農家孩子天氣暖了,不是幫家里人送去田里,就是忙著到挖個野菜,或者學堂不放假,都得在學堂里學習。
誰還讓他們玩兒風箏啊!
“小的這些本來是要送出關賣給那邊的,可是如今關卡都限制了,只有大型的有上百護衛的那種商隊能通過,我這樣的就不行了,互市都暫時停止了呢,我來這邊賣一下,可這邊人都不認啊!”小販也一肚子苦水。
他這風箏雖然沒多底子錢,關鍵是他來回路費不,也是趁著農閑的時候弄的,以往都是賣給草原上的孩子們玩兒,這種小玩,既不犯忌諱,也不是什麼戰略資,草原上的孩子沒見過,一個風箏都能換個小銀碗,回來賣錢也是一筆不小的進項。
他都走了好幾年了,眼看著就攢下了一大筆家業,這次走完他就能回去娶個媳婦兒當個富家翁了,誰知道這邊關關閉了。
現在他也不求賺錢了,只求不賠路費錢就行!
“這風箏多錢一個?”于良吉看著那些風箏了,手藝不錯,扎得結實,漂亮。
“一個大錢一個,便宜理!”小販一邊比劃一邊道:“我就要個路費錢就行,反正公馬車一站一站走下去,車費錢沒多。”
“寶寶喜歡嗎?”于良吉低頭問于寶寶。
“寶寶不知道,這個怎麼玩兒?”于寶寶眨大眼睛看著于良吉。
“這個啊,小叔會玩兒,等咱們回去了,小叔教你們玩兒,怎麼樣?”
“可以多買兩個嗎?”于寶寶還記得那些同學們。
“當然可以!”于良吉一口就答應了。
“我要十只風箏,你給包好。”于良吉很大氣,花一兩銀子給學堂買了十只風箏。
“好嘞!”小販很高興,他的風箏都是打包好了的,直接拿了十個包裝結實的給了圖提著:“您放心,你您了這麼多,我送你兩只小風箏,當搭頭!”
今兒真是開門紅!
他這些風箏,竹篾是自己家后頭種的竹子劈的,紙是自己家做的超薄風箏紙,就連線都是老娘自己紡出來的結實麻線。
本錢算上車費也就十兩銀子,這就回來了一兩,十分之一,很好,他以為這個春天他都賣不出去一兩銀子了呢!
“好啊!”于良吉笑瞇瞇的答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