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耽美BL 夫夫孩子熱炕頭 165

《夫夫孩子熱炕頭》 165

“小叔,這個怎麼玩?”于寶寶拿著小風箏看了看,發現不知道怎麼玩兒。

“這個啊,要在空曠的地方,有風的時候,放飛到天上……。”于良吉拉著孩子繼續逛。

看到有個以字作畫的攤位,這個于良吉在現代很常見,在古代卻見了,立刻興致的給每個人都寫了一幅字。

“每個人說一句,寫一個橫幅回去!”于良吉指著八個孩子。

“這個,要多錢一幅字啊?”這些孩子來的時候,雖然家里也給帶足了錢,可于良吉都沒讓他們帶錢出門。

“一個橫幅四個字,一個大錢。”寫字的是個中年人,有著一把漂亮的胡須,很有一種仙風道骨的氣質,但是他明顯不是道士,更不是和尚。

于良吉花了十五個大錢,一人一幅字畫,多背著個大竹筐,直接將字畫一卷,都放進竹筐里背著。

“這是什麼?”于寶寶看到一個攤位上頭一串一串的貝殼。

“這是用海邊的貝殼做的風鈴,當風吹過的時候,它就會嘩啦啦的響。”于良吉看到做工的貝殼飾品,這個驚訝啊!

一問,好麼,跟那個風箏小販一樣,都是小規模的單人倒騰貨品,結果邊關那邊暫時閉關,他們還要著急回去,就地理了,很多人都在東北府那邊,他們是沒到地方就聽說了,就沒去,直接到哪兒,就在哪兒買賣好了。

這個時候,正好一陣風吹過,風鈴全都響了起來!

與寶寶的大眼睛亮亮的,小于舉人的大眼睛也跟著閃閃的,石宏大干脆掏了銀子:“多錢?”

“大的五個大錢,小的十個銅板,都是用海邊最干凈漂亮的貝殼做的,您放心,只要不摔,掛個百八十年說不上,但是十年八年還是能辦到的,若是您家有結實的麻繩,過個兩三年你沿著這線的走向重新穿一遍繩子,還能掛個十年八年的!”小販很是盡職盡責。

Advertisement

于良吉挑了兩個用純白貝殼做的大風鈴。

“這兩個吧。”于良吉,那風鈴上的純白貝殼,很好看,干干凈凈,還雪白的呢。

“這兒也太不吉利了!”石宏大小聲反對。

“沒事,掛在祠堂里,這個正好。”于良吉也小聲告訴他,然后還挑了兩個花螺組的風鈴:“這倆給寶寶掛在窗前,再買點掛在學堂里。”

往下逛,又到了一個面人的攤位,嗯,這下子孩子們眼睛都亮了!

“給我們一人一個,嗯,照著他們的樣子,你再給每個人一個他們想要的。”面人不值錢,一個才五個銅板,石宏大直接給付的大錢。

面人的老大爺樂了:“行,很快就好,先一人一個拿著玩兒!”

于寶寶蹲在地上,眼睛眨也不眨的看著人家面人,看得那一個仔細啊!

于良吉也跟他差不多,老頭別看歲數大,手掌也糙。可那手幾下子就能出個小面人兒,上點彩,很快就好了一個。

一人兩個小面人拿著,孩子們都笑容滿面,一點沒有剛出門的時候張了,這才是于良吉想要達到的目的。

到一個買頭花和發帶的小攤子,于良吉站住了腳。

“一人挑一個頭帶,等考試那天,帶著進去!”于良吉說完之后,還親自上陣,給石宏大挑了兩個,一條是鴨蛋青繡著祥云紋的,一條天青繡著如意紋。

石宏大看了看,給小于舉人挑了倆,一條繡著竹葉的,本來想拿另一條的,但是手一,拿了一條繡著桃花的!

“這個我不要!”小于舉人嫌棄那條了,又不是小姑娘,石宏大到底會不會看啊!

Advertisement

“誰說給你的?”石宏大絕不承認自己拿錯了發帶,只好拿著那條的往寶寶頭上放:“這個是給寶寶的!”

“石大叔,寶寶是男孩子,不要這個!”于寶寶也很有堅持,搖頭不要那條氣的發帶。

賣東西的攤主堅持將石宏大手里頭的東西拿出來:“客人,這是給小姑娘們系頭發用的,不適合你們。”

石宏大:“……!”

買完了發帶,往前出溜了幾步,又是個賣燈籠的攤子……。

就這樣逛游了一圈,回去的時候,大家都是大包小包的,連于寶寶都拎著小包袱,里頭裝著他自己看中的一個大關刀的小模型,沉的,據說是按照真正的大關刀比例小鑄造而,因為用的是百折剛的手藝,別看只有掌長,卻是所有東西里最貴的一件,要了于良吉十兩銀子呢!

但是于寶寶喜歡啊!

于寶寶底子不太厚,跟大家伙兒一起跑跑跳跳,打個拳踢個兒什麼的還行,專門練武是不可能的了,素質不夠格!

他也是能看看兵模型,拿著耍一耍,過一過干癮了。

除此之外,他們買了些小玩意兒,還有一人倆面人兒等小玩多還特意買了兩朵很漂亮的絨花,不用說,肯定是要送給宋姑娘的禮

圖就買了個好看的手帕,于良吉不解:“你買這個送給阿雅?”

看不出來,阿雅平時好像也沒有用手帕的習慣啊?

“我看好的是這個繡花。”圖指了指手帕一角致的刺繡,是蝶花,雖然圖案小,但是栩栩如生:“阿雅這輩子都不可能繡出這麼好看的東西了,就給他買回去,用不用的,擺著看也好啊!”

于良吉無語半晌:“阿雅其實很能干的,你看咱們吃的羊,那羊皮都是的。

Advertisement

這是實話,阿雅羊皮很有一套,又快又好,還不帶損傷。

也就這點長了,從小羊皮長大的,再不利索,可真是只能干吃飯了。”圖直接買下了手帕,價格倒是不貴,只要了圖兩個大錢,值錢的不是手帕本,而是那刺繡。

等他們看到客棧大門的時候,已經是下午四點半了,太都要落山了!

客棧大門口正有伙計爬上梯子,給自己客棧點上燈籠,紅彤彤的一串兒,掛的很高,離二里地遠都能看到。

走到大門的時候才發現,牌匾下還有四個大燈籠,照的門口亮堂堂。

238 冤家路窄

回來后大家都回屋里去放東西,放好了就換了服,今天穿著出去的都一層灰塵了,索并不臟,自己用洗臉盆洗洗涮涮后,放到架上瀝水就行了,這些小活兒他們還是會做的。

出去就直奔于良吉的房間。

于良吉也給寶寶跟自己換了一套服,走了一下午,都出汗了。

等他們到了,小二也笑呵呵地給送了兩個茶壺過來,于良吉一看就說了:“晚上了,不喝茶水,怕走了覺,給上兩壺大麥茶。”

店小二一愣,立刻就道:“您稍等。”

說完趕下去換了兩個茶壺,原來泡的兩壺茶水有的是人要,但是大麥芽還是頭一次有人點,平時都是東家過來喝點這個的,沒想到有人跟東家一個品味啊!

很快,就換了兩壺大麥芽上來,雖然喝著有點怪,但是孩子們都沒說什麼,有水解就行,管他是綠茶還是大麥芽呢,農家孩子不講究這個。

晚飯吃的過水面條,這在干燥的春季,的確很合適,而且還是酸菜末的鹵子,菜也是不油不膩的那種。

Advertisement

晚上了,于良吉可不敢大魚大的讓孩子們吃,生怕他們窩食兒。

吃完飯之后,于良吉打發孩子們:“回去將自己的東西都收拾一下,明天開始,就要看書的看書,練武的練武,反正地方夠大,怎麼折騰都行。”

這也是他訂了這麼多房間的原因,房間孩子們折騰不開,這里又沒個單獨的小院兒。

想到這里,于良吉有了個想法。

“是,山長,晚安。”吃晚飯已經六七點鐘了,收拾一下東西,看會兒書,就該洗洗睡了。

“嗯,晚安啊!”將孩子們送到了門口,看著他們進了房間。

石宏大立刻吩咐家父子:“晚上警醒點,上半夜多,下半夜圖,我也會時不時地出去看一眼。”

“明白!”家父子倆一副誓死完任務的架勢。

“干什麼呢!”于良吉沒好氣地揮了揮小爪子:“都該睡覺睡覺去,這里是客棧,不是前線!”

“那可不一定,萬一有人覺得他們的孩子才學不好,考不過咱們的,三更半夜使點啥壞點子呢?孩子們中了招,想挽回可不容易!”石宏大看得很徹,就今天那個張云逸,就不是個心開闊的人,而那個北安鎮過來的混,也不是善茬。

而且他們這兒考武舉的人多,武人脾氣可都不怎麼好。

“不會吧?”于良吉皺眉,這社會風氣好的啊!

他來了這麼久,起碼知道一點,圣太祖取締了青樓楚館和南風小倌館,什麼暗娼相公堂子的,一改打為犯罪場所,當年可是頂著巨大的力執行了這一偉大政策,以至于現在大家聽戲,對里頭所謂的名都很好奇,這人得長什麼樣,能讓那麼多男人為著迷啊!

“放心,有我在呢!”石宏大不予于良吉知道這些破爛事,就哄他進去看于寶寶:“給孩子洗個澡,今天出去一下午,誰知道外頭多灰落到了孩子頭上啊!”

聽石宏大這麼一說,于良吉趕進去看于寶寶,孩子今年還要種豆呢!

沒錯!

本朝規定,孩子六至八歲的時候,需要到朝立藥房規定的場所,痘房,種牛痘!

嗯,穿越前輩帶給大家的福利啊!

于寶寶已經八歲了,六歲的時候,老村長沒提,因為那個時候于寶寶看著很瘦小,而且在守孝期間,就沒提,等到了八歲,老村長就不能再裝聾作啞了,來的時候,老村長沒提,回去估計就該找他了。

晚上睡覺的時候,很安靜,不愧是上房,這住宿條件就是好,安靜,舒適,于良吉抱著小侄子,的睡了一覺。

第二天早上吃了早飯,就把八個孩子到了跟前,上午看書學文,于良吉對四書的了解,來自原主的記憶,然后加上他自己的一些見解,倒也能給孩子們說一說。

這些孩子的字也不知道是怎麼練的,反正各個寫的都很好,于寶寶更是不打擾于良吉,自己乖乖在炕桌上寫字,看書,間或著停筆看看外頭,這是于良吉要求的,讓他們看書或寫字與會兒,就要看看外頭,以防止他們近視眼。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