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良吉挑了很多種子,不過有些種子他還是不太滿意,例如西紅柿的種子,在前世的時候,是這一個就分了802,渝抗4號,渝抗五號,秦2號,西2號,西3號 紅寶石,超級早寒,早魁,強,臺灣紅,中蔬4號等等 十幾個品種,甚至還有綠的賊不!
現在呢!
就一種。
最為原始的正常的番茄種子。
基本上沒加區分,他當年可是在實驗室里弄出了草莓番茄來著。
一經推出,廣好評!
番茄這東西吧,既可當水果吃也可當蔬菜做,在品種選擇上應該注意作春提早或秋延晚栽培時,應選擇早品種, 正季栽培時選擇中晚品種。
可現在他就只能有一個選擇。
于良吉覺得自己應該改良一下種子。
最起碼綠的番茄要出現,它有個通俗的名字‘賊不’。
挑完了種子,一伙人才返回東街,進了家門已經是下午五點半了,天黑不黑,華燈初上的時候。
陳孫氏已經做好了飯,陳弘毅也燒好了熱水,陳家兩個兒子已經準備好了馬的馬料。
今天不用外出買飯了,主食二米飯,兩只大鵝燉條,一盤油炸花生米,一盤皮拌青菜,還有蒜苗炒。一盆蛋湯放在中間,冒著熱氣兒。
雖然簡單,但是于良吉吃的很高興,最主要的是沒多油不油膩啊!
不過石宏大飯后還是找了陳孫氏:“做飯的時候不用吝嗇油錢,明天中午買些開江魚燉了。”
“是,大老爺。”陳弘毅一家跟新主家不,開始聽他們喊過大老爺,小老爺,也就默認這麼喊人了。
“嗯,最好要那種帶籽兒的。”于良吉喜歡吃魚籽兒他早就有所發現,不過魚籽兒只能春天這個時候有,魚兒甩籽兒之后就吃不到了。
“好的,大老爺。”陳孫氏記住了他的話。
晚上簡單的沖洗了一下,于良吉躺在炕上自己嘀嘀咕咕,甚至爬起來開始書寫,他用的都是實驗記錄的方式,甚至還畫了分析圖和分子式,石宏大看得半懂不懂也不去打擾 他,一直到九點半才把人拖回被窩安置。
不要多想,這畢竟不是自己家,倆人啥也沒干啊!
第二天有人先把種子送了回去,于家回去的是劉文喜,他也算是認了門,回去除了送種子還從家里帶了不東西過來,主要是飲食方面的東西,包括行李和一些食材。
再有就是兩位先生委托他轉給于良吉的東西。
“在這里買菜太貴了,咱們家那麼多蛋鴨蛋鵝蛋的,也吃不完,干脆拿來吃吧,劉文喜盤算的可省錢了。”
“給家里也買點回去,不能咱們不在家他們就隨便對付。”于良吉想了想吩咐劉文喜。
“這您不用擔心,可是咱們都不在家了圖他們的牛羊這兩天吃的可多了,老黃都說了,您不在家也不怕熏著你了!”劉文喜笑呵呵的道:“也不知道老他們是怎麼想 的,直接宰了羊了皮就放到鍋里煮,然后往里頭丟各種 佐料,聽說老黃就讓他們家做一頓,就再也不讓阿雅們 進廚房了。”
于良吉哭笑不得。
圖他們吃的牛羊方式和他們不一樣,往常做的話,圖他們都覺得,這不是吃牛羊,這是一種,因為沒有他們習慣了的檀香味兒,而他們有的時候,會吃一頓自 己家做的牛羊,味道肯定不好,卻是懷念。
往常都是在他們家自己那屋子煮一頓,不過味道會飄出來,于良吉每次都避著他們那嘎啦走。
因為味道太沖了!
現在可是他們不在家了,不怕熏到人了,吃了兩頓牛羊,草原風味的那種。
第三天的時候,于良吉去拜訪了老山長。老山長已經聽說了張云逸的事,對此很慨:“這種眼大心空的人真是有辱斯文。”
“您老別氣,反正他都那樣了。”于良吉反而安老人 :“而且我們十八里鋪能考上八個秀才,也是用事實證明不比張家村的公立學堂差。”
“公立學堂不如私立學堂,這怎麼可能?張云逸不配為人師表!”老生張氣呼呼:“我一定要上報此事,他這樣是誤人子弟!”
“山長我們不說他了,我這次來帶了林兄和洪兄的文章,請您老給評評一番,看看他們適不適今秋科舉?”于良吉拿出兩份文章給老山長。
老山長對此很重視,立刻就被轉移了注意力,看起了兩份文章,林杰寫的很不錯老山長頻頻點頭。:“若是秋天的時候,他還是這個水平可以試一下,府試你也考過,看起 來應該沒問題。”
“那洪兄的呢?”于良吉眼的看著老山長。
“他這是武舉,文章看起來字寫的不錯,可容我看過了,卻不是很懂,不宜發表意見,不過試一下無妨,武舉老最看重的還是本人的手和雄才偉略,其余的都不會丟分 。”山長畢竟教了不學生考過武舉的也不是沒有,所 以,品評的也算是中正。
“您說的也是。”于良吉放心了,他怕自己水平不夠,就請老山長給點意見,他都點頭了,秋天的時候,還是讓兩人去考下好了!
“你呢?”老山長看向于良吉:“這三年孝期也過了,你小侄子種過痘之后也沒什麼大事了,你什麼時候會試一趟?”
“我...”于良吉苦笑了一下:“我不想去會試了,就一個舉人好。”
“當你的學生們考中了舉人之后,你讓他們再向誰求學?”老山長語重心長:“我當年也是隨遇而安的人,考中舉人之后,還不是繼續考中了進士,選擇了教書育人,在師 范學了三年才回來任職的?以后你的學生們都是進士及第 了,你還是個舉人好意思嗎?”
“我沒想過那麼遠。”于良吉搖頭,它能讓孩子能考上秀才?都讓十八里鋪轟了,舉人的話,他只想先讓兩位先生考中再說。
孩子們起碼還要學個四五年,才能有資格考舉人,等要考進士的時候,早就是十多年之后的事了。
“現在就想想吧,趁著還年輕。”老山長是真不想于良吉這個人才被埋沒。
哪怕是得了朝廷的獎勵,可以要有個正經的出,這樣以后哪怕是不為為做宰,也不會讓人小瞧。
北方武舉昌盛,而文舉相對就弱了很多,地域差距的問題,不能更明顯了。
從老山長那里回來,于良吉就思索了一番。自己到底是先科舉還是先做事業?
晚上石宏大看他魂不守舍的。給他加了五花都吃進去了,就知道他肯定沒發現那是五花。
因為平時除了紅燒他能啃一塊,哪怕是梅菜扣他都很沾,只吃瘦的奇怪小于舉人
“今天這是怎麼了?想什麼想得那麼出神?”不能干點兒什麼,石宏大只好抱著人聊天解悶兒。
“沒什麼,今天跟老山長...”于良吉將對話學給了石宏大聽。
“你想去會試嗎?”石宏大知道于良吉兒就沒,看什麼考試的書籍,他看得最多的是《齊民要》《農記全書》等農業方面的書籍。
種田比看書都積極。
“不想。”于良吉搖頭。他瘋了才想去自呢!
“那就不去。”石宏大可支持了:“你只要自己舒坦就行,不用為了誰誰誰而勉強自己。”
“等將來孩子們都考中了進士還咋看我啊!”于良吉提出疑問。
“孔子不是說過嗎?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業有專攻。”石宏大給他寬心
結果于良吉一皺眉:“那是《師說》是韓愈寫的,不是孔子說的,你別瞎接人名。”
“反正就是這個意思。”石宏大滿不在乎,反正他又沒專業學過,能知道就不錯了。”
談話無疾而終,不過第二天于良吉舒坦多了,因為他覺得,石宏大說的很對。
他這一世是撿來的,前世他就沒有為了什麼而委屈自己,家里人還都理解他,哪怕他喜歡農業喜歡種地呢!
這一世他也要活得自在,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自己的學生哪怕是考中了狀元,他也得認自己這個山長。
而且他都想好了,考中了舉人之后就放孩子們去府城的正規朝立學院學習。
自己不住不要,那些學院里頭隨便一個先生都是進士及第,學生也基本上都是舉人最次的也是個秀才啊!
自己只要當個啟蒙之師就行了,他又不是專業搞教育的,沒那麼大的心思想十全十。
早飯是面片湯,配咸蛋和一大盤子醬炒蝦子,于良吉吃了一大碗的面片湯。
是看他這飯量,石宏大就知道他這是想通了。
中午更是吃了好多魚籽,燉的鯰魚加草魚和鯉魚還有鯽魚,有點魚鍋燉的意思,不過味道不錯,是劉劉宋氏親自下的廚,因為跟著黃大廚他們呆久了,好歹也學了一手。
這幾日天氣快速回暖升溫,第六天的時候還下了一場大雨,都說一場春雨一場暖。一場秋雨一場寒。說的就是一場春雨過后,這天氣保證更暖,而秋雨過后天氣肯定涼上那 麼幾分。
這場春雨下得很大,聽著外頭嘩嘩的下雨聲。于良吉過玻璃窗往外看,不回頭的跟石宏大聊天:“這場雨下的,田里肯定都澆頭了吧?”
“但愿吧,希犁地的時候田里能不存水。”耕田的時候,最怕田里積水了。
因為會讓地里的土黏塊,更會粘在鐵犁上,不利于春耕。
“會干的,春風一吹,干的可快了。”于良吉不擔心,北地本來春季就雨多風,下再大的雨春風一吹就不剩多了,不過看著降雨量,起碼春季不會干旱了。
249 純凈口素
因為外頭下著大雨,青菜什麼的沒運過來,今天青菜漲價了,陳孫氏就買了豆腐跟一些,做了醬燉豆腐和紅燒,家里有自己發的豆芽子,青炒了個豆芽,配上涼拌海帶 ,和蒜苗,還有一大盆甩袖湯,其實就是蛋湯。
吃完飯,外頭也終于放晴了。
第二日果然是個大晴天,而且氣溫很高,過了中午以后,已經穿不住外衫了。
第八天的時候,一大早于良吉就爬了起來,今天去接于寶寶他們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