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耽美BL 夫夫孩子熱炕頭 187

《夫夫孩子熱炕頭》 187

雪里蕻是個好東西,不但能腌咸菜,纓子也很好吃。

一樣是用鹽腌了,放在缸里,等到吃的時候,撈出來,還是翠綠翠綠的,用清水把鹽洗出去一些,就不會太咸了,然后和豆腐一起燉,最好是凍豆腐,就著熱乎乎的高粱米飯,就別提多好吃了,于良吉每次吃的都眉開眼笑的,因為一吃這個菜,他就想起以前跟導師下鄉,有個同學竟然不認識這個東西,吃飯的時候,他死活都不筷子。

第一個筷子吃的還是他,而且那個時候味道可沒這個的好,不過也很好吃了,那個時候吃的還是大米飯呢,也許那個時候是了,還是沒吃過所以覺得好吃?反正他們吃了不,等那個同學反應過來,自己主吃的時候,就剩下湯了!

話說這雪里蕻燉豆腐還是東北名菜吶。

看于良吉喜歡吃這麼吃才,黃廚娘很有創新神,把一堆準備扔掉的地瓜梗,挑選好的出來,和豬皮一起,烀了咸菜,味道竟然很好。

做法也簡單,就是先把地瓜秧的葉子摘掉,然后清洗干凈,再用開水燙一下,撈出來以后攤到草席上晾干。

吃的時候拿涼水泡開,加上花椒、大料、蔥姜蒜,醬油等佐料烀即可食用,而且這菜清淡,但是又有皮熬出來的一點油脂,不算是素菜。

因為剛開始做,沒敢放糟蹋東西,就用皮烀了這個出來,端上了飯桌,結果第一天實驗,于良吉吃了就喜歡上了,就著喝了一大碗粥,后來每次有這個菜的時候,他都能一口氣吃上兩大碗米飯。

黃廚娘一看有戲啊!

干脆自己弄了辣椒秧子、大頭菜和菜花的葉子等但凡是能吃的,都一樣理,只要燙一下,然后在下暴曬干。

Advertisement

烀的時候,放牛,放皮,還調了微辣,五香等味道。

變著花兒的哄于良吉多吃點東西進去,夏天的時候,于良吉苦夏,以至于都快要瘦相了,于良吉能多吃一碗飯,石宏大不知道有多高興。

甚至私下里獎勵了黃廚娘五兩銀子。

不為了別的,就為了于良吉能多吃點進去,這人一著魔,連飯都吃得了!

要不是于良吉堅持,石宏大真的想封了他的實驗室!

可惜,他只能想一下,于良吉整天在實驗室里泡著,搭配各種綠料玩兒的不亦悅乎。

當然,他也明白,有人看著自己這邊呢,為了不讓石宏大難做,他已經打算上一些研究果了。

其實也不是他的研究果,他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而已。

很多東西,都是前世很多人的智慧結晶,他只是在這個異時空,將之發揚大而已。

于是于良吉上了一份農藥的配方,研究了這麼久,怎麼著也得有個果不是?

259 秋季

石宏大看到之后,十分驚訝!

“這配方?”石宏大看著有點疑

“放心吧,特別好使。”于良吉順便給了一份提純尿素的方子。

“你試驗過了?”石宏大疑

“當然!”以前沒實驗,這個不用實驗都知道,絕對好使。

其實,就是用提純尿素,皂角和清水以四比一比四百份,攪拌混勻后,可防止果樹、蔬菜、棉花上的蚜蟲、紅蜘蛛、菜青蟲等害蟲,殺蟲效果達百分之九十以上。

這下子,大家知道了吧?

那年正月的時候,為啥劉文喜一說“沒洗黃瓜就直接蘸醬吃了”的時候,小于舉人就反胃了吧?

也是真佩服張家的三房媳婦!

Advertisement

小于舉人順兒將事告訴了石宏大,倒是讓石宏大笑了個夠!

尿素本來就是小于舉人研究出來的,提純的方式他也寫了出來,所以這個配方絕對可信。

“防范于未然,對莊稼才是最好的,等生了蟲再殺,就晚了。”于良吉侃侃而談:“所以防范比殺蟲更重要。”

“若是殺蟲呢?”這份只能防范,能滅殺嗎?

“滅殺的話,效果不是很好,作用蟲卵最為合適。”于良吉笑呵呵道:“要想殺蟲,有更好的東西。”

要論起殺蟲,樂果、敵敵畏這些東西,都比這個合適,只不過毒太大,他不好弄出來禍害這里的綠,畢竟他們沒用過那種劇毒的農藥,聽說他們最厲害的滅蟲藥,就是砒霜了,可是用了砒霜,就怕那些農作,也吃不了了。

所以才給了這麼一個配方。

他覺得這個最合適這個時代,這個時空。

“好,我會上來,你那尿素的事,上頭還沒給個回話。”石宏大都有些著急了。

“這是農業的一個發展,實驗也需要時間,且不說實驗的長短,換茬、換地、重復耕種等等,很多說法。”于良吉反倒安他,他還是不著急,他也不是為了那點獎賞,他有家底,用的也不多,每年還能攢下最一千最多兩千的家底呢。

日子過得好,不指獎金過日子,不過說實話,最初的獎金,的確給于良吉帶來了底氣。

石宏大寫了一晚上的折,這東西跟普通的書信沒兩樣,寫完之后,封上火漆,第二他是騎馬去的縣城,總算是傳了上去,順便催一催,到底是咋回事?這都幾年了吧?尿素的事兒還沒影兒呢!

其實也就二年而已,但是他覺得都好幾年了!

Advertisement

回來之后就起土豆了,于家也有種植土豆,就是種植的特別,于良吉特意劃分了一塊地方,專門種植土豆用。

山腳那塊地邊上種的,不算耕地,更不算開荒,就是田間地頭那麼塊地方,個山腳便埋點種子下去,本就沒費心澆水施,種下去就只等收獲,長啥樣是啥樣。

這種況很多見,府也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樂得讓老百姓們多點吃喝,就那麼點地方,懶得去量,誰家都不容易,朝廷也鼓勵農民,適當的開荒,當然,是得在不影響環境的前提下。

這回去看了一眼,嘿!

興許那土壤得了土地爺的青眼,雖然爹不親娘不疼的,可結出來的果實愣是驚人眼球毫不遜,大土豆子一提溜一大串,一秧子上好幾個,個個長的圓滾滾,一個能有半斤重!

于良吉看到之后,二話沒說,挑了里頭適合留種的土豆出來,單獨放了個地方,并且告訴石宏大:“這個,就算是沒土豆了,也不許給我吃的念頭!”

“你是要留種?”石宏大也是農家孩子出,這點還是能猜到。

“不錯!”于良吉踮腳拍了拍他堅強的臂膀:“等經歷過幾代優勝劣汰之后,就會得到優良的土豆種!”

這是一個長期的抗戰,因為一年就能種植一次,而且還不能重復種植,重復種植會起蟲子,防蟲殺蟲也是個麻煩事。

土豆這種東西,種植一個地方之后,第二年就得換個地方種植,若是重復種植的話會有蚜蟲病。

而培育優質土豆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功的,這是一個長期堅持的事,最起碼也要十年之后才能見到點效。

他知道后世的土豆是歷經了好幾千年,才會有那樣的優秀,但是他現在開始做,也不晚,起碼幾代人之后,他們就會有優質的土豆食用。

Advertisement

于良吉堅持,自己的理想要靠時間來累計完

秋收的繁忙又一次來臨,很多人都在田間地頭搶收農作,就連于良吉都不例外,他沒干別的活,他頭一次想出點力,然后大家就統一分配他去……看大門兒了!

這個不用力氣,來回都有大家自己開門關門,小于舉人只要在瞭塔山看著四周,有沒有野就行了。

“這麼多人在外頭忙活著,白天哪兒來的野?”于良吉十分不高興,這個活兒明顯是老頭老太太的嘛。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老村長很認真的道:“好好守大門,誰村子像咱們村兒?舉人守大門?”

于良吉:“……!”

秋收就那麼幾天,最長十天,最短三天,時間長了不行,會下雨,尤其是秋雨,這個時候莊稼都了,一下雨,好麼,莊稼都發芽了。

所以秋收就是搶時間,爭取在秋雨前收回莊稼。

于良吉家的高粱大收,畝產平均八百斤,同時出產的秸稈六千斤,可以當做青儲飼料用。

于家的人都興高采烈的很,但是于良吉不滿意,他那個年代,高粱畝產沒有超過兩千斤都不好意思出門跟人打招呼!

秸稈沒一萬斤好意思說這是青儲飼料?

看來還需要改進啊!

于良吉鉆進了高粱堆里,到找大個的高粱頭,選大高粱籽兒。

于家的高粱已經可以粒了,古代的粒就是用石磙子,于家那麼高的高粱堆,占了很大一塊地方,一邊在粒,一邊在收拾,給高粱皮,將功的高粱米裝麻袋,這樣的高粱米,可以直接煮高粱飯吃。

石宏大不想費二遍事,就直接粒和皮一起來,不過因為他雇傭的人多,弄起來很快。

就是中午快吃飯的時候,劉文喜跑了過來:“大老爺,您見到小老爺了嗎?”

“沒有啊!”這一大早他就在這邊主持高粱的粒和皮了,因為要趕時間,全家都出了,加上雇傭來的人手,當然,這次雇傭的就是本村的人了,賺個辛苦錢,只是他還真沒怎麼注意到小于舉人,畢竟是在自己的村子里,大門都關著呢,也不可能被狼悄無聲息的就給叼走啊!

石宏大看了一圈兒:“他好像是跟我一起過來的,但是后來就沒印象了。”

“喊一喊吧!”劉文喜也沒轍兒了,一個大活人,跑哪兒去了?

“于良吉?于良吉你給我出來!吃飯了!”別人都小于舉人,石宏大以為他怎麼了呢,平時“小于舉人”他也,但是一著急就喊大名兒了。

嗷嗷喚了半天,于良吉才頂著個高粱頭,從高粱堆里爬了出來!

“我在這兒呢!我在這兒呢!”手里頭拿著個小布包,地抱在懷里,在高粱堆上手刨腳蹬。

剛才爬上去的時候,可有勁兒了,下來他就打怵了,太高了!

石宏大哭笑不得的手上去,把人給接了下來,剛才石宏大喊人的時候,好多人都聽見了,都往這邊看呢!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