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耽美BL 夫夫孩子熱炕頭 194

《夫夫孩子熱炕頭》 194

可不換糧食,牛羊也得死,人更得死!

只能換購了糧食,可吃完了糧食,這牛羊也都沒了,就剩下馬匹,帳篷和彎刀,朝廷給了他們賒購的福利,但是要還的,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可是這幫人呢?

不知好歹也罷,或者是里天生就帶著不勞而獲的基因,他們竟然不愿意朝廷給他們貸款度過這個困難時期,而是抄起了彎刀,騎上了戰馬,他們來邊將打草谷了!

打草谷是遼代常見的詞語。

遼初,軍隊出征,“人馬不給糧草”,“日遣打草谷騎四出抄掠以供之”《遼史 兵衛志上》中如此記載。

這種無專門的后勤保障,靠軍人自籌給養,擄掠民間糧草財的方式,被遼人稱作“打草谷”。

自此,草原上的外族人們就習慣的來邊疆打草谷了,但是在圣太祖橫空出世之后,這種活讓他們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在一百年前就已經停止了這種賠本的活

偏偏,一百年之后,竟然重現!

不過,幸好啊,邊防一直是朝中的重中之重,哪怕是百年無戰事,也沒能讓大家放松。

早在雪災的時候,就拉響了警戒,之后這一年,更是枕戈待旦,果然,初秋的時候,長城外面的人就忍不住了。

長城自從圣太祖開始,就用水泥建造而,堅如磐石,高達十多米,又蜿蜒猶如長龍,邊疆全都建立的這種長城,還不是一個,是雙層防,外族人就是人摞著人,也爬不上來啊!

草原上是不產木頭的啊!

這些人在初秋就手了,但是沒功,隨著天氣越來越冷,他們也就越急躁了起來,想要翻越長城的心就越急迫,頻繁的擾邊關了他們的家常飯一樣。

Advertisement

而且報紙上說,他們已經開始殺馬吃了,這是要死人命的節奏啊!

沒了馬匹,他們難道要靠兩條兒走回草原深嗎?

而且聽說草原九月中旬過后就飄雪花兒了啊!

今年朝廷都沒開互市,去年起碼開了半年,后半年才關了的,今年更慘啊!

不過幸好有兩層把關,他們這些在邊關的居民,才沒到任何風吹草,不然早就套了。

戰爭,不論世界進化到何種程度,都是一個不讓人喜歡的名詞。

“怪不得呢!”于良吉放下報紙,他就說,怎麼府城這麼繁華,合著也是因為沒了互市,他們的東西都放到了這里來買賣。

要是做了互市邊貿的話,可能賺得更多。

“反正今年是不能怎麼好過了。”石宏大對外族人沒好,大家都是敵人,你可憐,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

朝廷做到仁至義盡了,作為宗主國的朝廷,給予了草原人民幫助不說,還給了貸款的優惠政策,要知道,這麼大個國家,自己都尚且自顧不暇,能有功夫管你們已經是看在你們那兒遭了雪災的份上了。

去年他們東北這邊也冰雪過重,那煤炭都漲價了,朝廷盡量平息價,也是花費了很大代價的好不好!

“但愿他們能盡快想明白。”于良吉就不明白了,他們都是傻得麼?就沒想過,萬一搶劫不功呢?

朝廷給的貸款,可是一定能分派到位的,而打草谷,可是要冒很大風險的啊!

“還有,聽說南方今年也有點冷……。”石宏大跟于良吉倆翻著看報紙,府城的報紙比縣城的早到一天,他們看上頭的消息,金秋雖然大,但是湖廣等地因為去年冷的關系,今年的收要晚一步才能運到京城糧倉。

Advertisement

而這邊的軍糧,有點支撐不住了,上頭說,朝廷有意讓邊塞就地征糧,也就是說,很有可能邊塞這邊的城鎮稅糧,都是要運去兵營充當軍糧了。

倆人中午隨便吃了一口,大家也都擔心考場里的倆人,有心思吃飯的也就家父子了,他們倆自己做的烤羊

可惜,于良吉沒胃口,石宏大也沒心吃。

一直到晚上,于良吉憂心忡忡地在石宏大懷中昏昏睡去,考舉人要考三天,進士是九天。

貢士卻只需要一天時間!

三天的時間過得無比漫長,于良吉都有點穿了,等去接人的時候,他跟石宏大一大早就起來了,洗漱吃飯后,趕人準備好一切東西,人一回來,先灌上人參湯,人參是去藥店買的,最貴的野山參。

然后拖去洗澡,一定要快,然后給刷牙洗漱,快速干頭發,期間喂食一點流食,放個水,上個大號什麼的,等頭發干得差不多了,就可以塞進被窩里,睡覺!

倆人跟所有接考生的人一樣,風一般的駕著馬車跑了過去,然后按照號牌接到了人,帶回家里,沒請大夫,全城的醫務工作者,都被人請走了!

他們沒排上號。

按照以上程序,全部走了一遍,最后把倆人塞進了被窩里,呼呼睡得胡天黑地。

石宏大看到人累這樣,想到當時小于舉人考完試出來,才在客棧睡了一覺,還沒參湯等東西呢,就要啟程回去,奔赴自己兄長的喪禮……

怪不得,大夫都說他心虧虛的厲害,不能讓他熬夜,所以他在事上盡量在上半夜,結束的也早,很放縱,更不敢拖到后半夜,讓人不睡覺。

心疼他啊!

其實本就心疼錯人了,那個時候小于舉人還沒穿過來呢!

Advertisement

倆人這一覺睡了一天一夜,尤其是洪澤濤,那呼嚕聲響的啊!

等想過來的時候,已經是第二天早上了,倆人回來的時候,渾渾噩噩的,被折騰得不清,現在醒來卻覺得全都有勁兒,然后跑去放水了……

早飯準備都特別清淡,于良吉和石宏大一個勁兒的跟他們說報紙上的事兒,說邊疆的戰事會如何,稅糧又該怎麼辦等等,絕口不提考試績,能否中第等話,就連家里人也對他們跟平時一樣。

266 文武舉人

在休息了一日之后,就啟程回家了,他們在這邊等得起,家里人肯定掛心,還不如回去等好了,反正要是報喜的話,也會直接到他們登記的家里去。

一伙人走了一天,終于在傍晚時分到了十八里鋪。

全村人都出來迎接了!

隆重的讓林杰和洪澤濤膽戰心驚,心驚膽戰啊!

“都回去,不許多!”老村長往回攆人。

于良吉跟大家伙兒解釋:“績還沒出來,我們先回來的,大家多等兩天啊!”

眾人著才不舍的走了,其實大家都盼著能中舉,這樣他們的孩子就多了一份希

回到家里,于寶寶跑出來抱著于良吉的大,他想小叔和大叔了。

小叔就是于良吉,大叔就是石宏大。

好一番親熱之后,大家也都默契地沒有問考試況,該吃吃,該喝喝,甚至還有熱水澡可以洗。

待到了第二天,老村長才過來,找于良吉和石宏大。

“今年收雖然好,但是邊關不太平,報紙上也都說了,很有可能就地征收稅糧以補充軍糧。”老村長坐在椅子上著煙袋鍋子:“你們家暫時是沒有稅糧的,但是,這件事,小于舉人你怎麼看?”

Advertisement

于良吉認真思考了一番,他們家因為有他在,所以是免除賦稅的,石宏大陪嫁過來的那二十畝地,是開荒地,頭三年是免稅的,后五年是半稅,今年才第三個年頭。

所以也不用擔心稅糧的事兒。

朝廷有規定,稅糧必須繳納,為了防止人們有了錢,就不種地,稅糧是規定,十家之中,只許一家以錢頂糧,否則都給了錢,朝廷上哪里弄糧食去啊?

“若是上頭來了命令,那就送吧,不過我家的高粱米多,可以跟大家先換點苞米什麼的麼?”于良吉道:“您也知道,我家人多,地,所以先給我家點時間,等我買夠了糧食,再送稅糧。”

老村長就明白了,送稅糧起碼要過了九月初九,這是往年的慣例,只是這次不是送去糧食,而是直接送去駐軍那邊吧?

老頭兒也有點發愁。

“那你盡快收糧食,雖然你們家不稅,但到時候有事了,也得給我站出來,我老頭子可是會使喚人。”老村長將煙袋纏上了煙袋鍋子。

“您放心,有事兒您說話!”于良吉樂呵呵的送走了老村長,轉就去找劉文喜:“趕收購咱們要吃的東西,把高粱米也拿出來,跟別人換個苞米粒子什麼的都行,再收一些雜糧,跟往年一樣,大米白面就直接去縣城里買,多買點!”

“您是怕……?”劉文喜心一驚。

邊疆開戰的事兒,不是,老百姓對這種就在家門口打仗的事兒可關注了。“還有蜂窩煤,買兩千斤!”于良吉抓吩咐:“各種秋菜咱家存的差不多,再去買點菜籽兒回來。”

除卻這些,還有棉布,棉花等過冬的東西,于良吉都大量囤積,去年那麼冷,可把他嚇壞了,滴水冰亦不為過啊!

那大雪片子,真的跟鵝一樣大!

一冬天,就沒斷了掃雪!

是于家,十八里鋪都了起來,劉文喜組織了人手,一起去縣城大采購,于良吉也去了縣城,找老山長。

“還要兩位先生?”老山長皺眉:“這績還沒下來呢?”

是不是太著急了點兒?萬一沒考中,這邊也丟了工作,對林杰和洪澤濤來說,也太有力了。

“考中,就送他們去府城讀書,明年去京城讀書,后年會試,進考場拼一把試試。”于良吉笑呵呵的跟老山長道:“沒考中,也得去府城讀書,地方我都預備好了,他們也是在十八里鋪執教了三年的人,出去一說,我們那兒的孩子都是進士給啟蒙的,也好聽啊!”

老山長著胡須看于良吉,一點為難的意思都沒有,這是鐵了心啊!

“再說了,孩子比較多,兩個老師不夠用,再找兩個過來吧,里頭的那八個小秀才,可以分開帶小班,大班就兩位先生心了,等那八個秀才考舉人,我那兒肯定還有孩子考中秀才。”

這是一茬一茬不斷代的意思啊!

“好吧,給我三天時間,我給你找兩個人。”老山長想了想,還真有兩個人比較合適,就是不知道他們倆愿不愿意。

于良吉歡天喜地地走了,留了難題給老山長去解決。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