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大周敗家子 第844章 全殲

《大周敗家子》 第844章 全殲

馬蹄踐踏,這大地塵土飛揚,遼軍開始放棄堅守而后撤,快的已經騎上快馬奔走,絕大部分,還是被周軍死死咬住。

不留一人。

這是今日必須達的戰果,放走一個都會使得滿盤皆輸!

遼軍守將正騎著馬朝后營門而去,空中驟起一聲斷喝,刀如電,一刀斬斷了馬頭!

守將跌在地上一個前滾卸了力道,抬頭再看,沈逸已持刀劈來!

他慌忙阻擋,卻不及沈逸刀勢之快,幾招之間,便被砍了首級。

沈逸呼吸稍有些急促,長發飄散幾簇,沾了汗水與在臉上,臉上的珠駭人至極。

著躍馬而去的遼人敗軍,沈逸竟并未去追,略微調整呼吸,轉頭又殺進了糾纏在一起的兩方戰場。

敗走的遼人沖出小天山山腳,正以為逃出生天之時,卻見前方一道素影于月下傲然立,劍負后整個人恍若出塵。

他腳邊七零八落地躺著十多遼人尸,同一時間,慘呼聲正在四面八方響起。

遼人心中大駭,周軍不知何時,已切斷了他們退路!

第一批先鋒軍,跟著沈逸沖進遼營的其實只有兩千多,還有數百,全跟著李天問繞到了后頭阻截。

這是最關鍵的一環,絕不能放跑一個,就算前方的戰局再激烈再悲壯,沈逸也不能將李天問帶去正面,他才是保證遼人不一個的決定因素!

好鋼用在刀刃上,即是此理!

無論是提前被守將命令回去報信的,亦或是現在敗逃的,無人能夠離開。

小半個時辰之后,遼人營地中滿是斷臂殘肢和尸,除了為數不多的幾個俘虜,其余站著的只剩大周軍。

一萬多大軍都已從瀾滄山沖到了小天山腳下,站滿了遼人的營地。

Advertisement

營中有水有,但最珍貴的不是這些,最珍貴的是六天以來,將士們終于能夠燒火取暖了!

沈逸將彎刀扔到一旁,靠著火炮著氣坐下,翻過手掌,著因力戰許久而微微有些發抖的手心,目出神。

一戰下來,不知殺了多人,頭發上、上滿是污,還有幾細小的傷口。

滿地尸,沈逸短嘆一聲,戰爭就是這樣,不戰而屈人之兵幾乎只限于傳說之中,無論怎樣的奇謀妙計,都有人會死。

李天問也帶著人回來了,遼軍終究一個都沒能跑了,全都葬于小天山之下。

戰后的清點,尚且能看出人形的遼兵多達四千余人,當初三到四千的預估,還是低估了一部分,幸好沈逸沒有輕敵,制定了適時的計劃。

雖是襲,但大周軍的傷亡也達到一千多人,幾乎絕大部分都是先鋒軍的傷亡,第一批先鋒軍在沈逸帶領下頂住了遼軍的力,后頭的援軍打的就比較輕松了。

來不及慶幸歡呼,沈逸立刻命斥候營散開,隨時注意靜,又命一部分人負責警戒,其余人則在營搜索可用之

沈逸則是將火炮都拉到了一起,除了那兩門已經拉出來的,還剩三門遼軍沒來得及拉出來用。

五門火炮,再加上四千多的守軍,如果是白天正面作戰,一萬大軍也許都沒辦法從瀾滄山沖到小天山腳下。

圍著那五門火炮,章鵬飛嘖嘖有聲道:“這就是前線傳說的雷鳴兵?”

沈逸點了點頭,手在火炮上敲敲打打,又湊近了觀察,發現遼人鑄火炮的材質還是與崇平軍有較大的差別。

因為草原資源的落后,遼王搞出來的火炮雖然能用,但程有一些缺陷,重量也更大,炮膛也要更脆弱一些。

Advertisement

至于那些麻布包著的黑火藥,沈逸拆開看了看,一眼就看出肯定是從炮仗中拆解重新調配的,這也是他最初制土制炸彈時用的方法。

這種黑火藥純度不比人工硝石來的純,也直接導致了程缺陷。

也許遼王并不清楚這種制硝方法,其實就連沈逸,也是拉著一幫人研究許久才搞出了威力足夠的黑火藥,這里面投的人力財力對任何人來說都已經是天文數字了。

馬杰出聲道:“這不是雪中送炭麼,咱們就拉著這玩意,找到遼人的糧道轟上幾炮就完事了。”

沈逸卻搖了搖頭:“火炮太重,奇兵貴速,帶上火炮雖然有利于遠程攻擊,但卻會大大拖慢大軍的行進速度,得不償失。”

馬杰只是個江湖人出,不懂打仗的道理,聞言點點頭沒說話了,章鵬飛接著道:“不如留一部分人帶著火炮守在這里,也好留給退路。”

沈逸沉思了一會,再度搖頭:“我們的人數放在大局來看,本就不多,再分兵就跟不夠用了,遼人部族幾十上百,小的幾百號人,大的說都有數千人,冬季開春正是遷徙尋找草場的時候,再分兵,若是上大的部族就夠我們喝一壺的了。”

章鵬飛雖是軍漢,但對北遼不夠了解,一時間也想不出什麼好辦法來了。

沈逸想了想,道:“命人就地取材,做些只開一面的木罐子,馬杰,你帶人把這些火藥、引線都收集好,章鵬飛,你將軍中的打火石都收上來。”

幾人應聲去了,過了一會李天問找過來,說:“都說了,他們的糧草中轉站在勒爾山,最近一次運糧在七天之后。”

沈逸點了點頭,拿出從遼人營中取來的北遼地圖,目搜尋了一會,指著一道:“是不是這?”

Advertisement

李天問定睛看了一看,看清上頭標注的遼文后道:“就是這。”

沈逸點了點頭,在勒爾山畫了一個圈,又畫兩條線,一條通遼人王都蘭訥爾克,一條聯系前線。

凝目看了一會,沈逸提筆重新畫了一條線,從目前的小天山往北,不偏不倚地繞過勒爾山,往更北方去。

李天問好奇問道:“不是要襲糧道,為什麼繞著走?”

沈逸放下地圖,搖頭道:“跟北遼打了這麼多次道,我就沒見過哪怕一個怕死的遼人,他們這般聽話的放出消息來,教我如何信?”

“這勒爾山位置獨特,旁邊活的部族就有十多個,又不在王都和前線的最短距離線上,我猜,這本不是什麼糧草中轉站,更可能的,是遼人屯兵的地方!”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