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濛濛,白清輝跟云鬟說話之時,就在可園之外,徐沉舟著眼前之人,道:“周掌柜,你如何在這兒?”
周天水負手走到跟前兒,上下打量了徐沉舟一會兒:“才從鋪子里回來,正好兒看到徐爺在此,便過來打個招呼。徐爺在此做什麼?”
此刻雖然夜深沉,徐沉舟仍能看清那雙眸子極亮,滴溜溜地掃量自己,不知為何,竟他心底有些地,便哼道:“徐爺巡經此地,到看看罷了。”
周天水笑道:“徐爺果然是公門中的典范,居然敢一個人巡夜,近來這街頭可不太平呢,我依稀聽人說什麼鬼殺人等話……”
徐沉舟頭一,喝道:“無稽之談!”
周天水道:“我也是聽別人說的,徐爺這樣風流倜儻,人見人,還是早些回家的是,若是真的給鬼上……”
徐沉舟皺眉斜一眼,不知為何總覺得眼中刺刺的,還未想到說什麼,就見后兩個公差吃完了酒飯,正結伴而歸,徐沉舟忙道:“等我一等!”拔跑了過去,跟他們一塊兒去了。
周天水目送他離開,才笑著往屋檐下悄悄地一站。
如此又等了半個時辰,正當周天水疑心白清輝今晚上是留宿可園之時,才聽見門扇響,李叔道:“地上,您慢走。”
白清輝道:“留步。”帶著小廝,轉而去。
周天水嘆了聲,喃喃道:“可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明明不會武功,這樣森森黑夜,只帶個小廝便出來走,膽氣也忒正了。”
次日,云鬟便依舊來至縣衙,先前在縣衙這幾個月,從縣丞主簿到三班衙役等,都已經廝混絡了,因見生得極好,雖看著冷淡寡語,但其實卻是個外冷熱的,眾人將的行事看在眼里,因此都甚是喜歡。
先前云鬟假意“稱病”,眾人還擔心著,商議要去可園探,只因為那一樁可怖的殺人案耽擱下來,又有人說道:“小謝不來倒是好的,不然的話,豈不是要嚇死了?”因此反而樂意如今在家中“養病”。
誰知今日竟來了,一時都圍過來噓寒問暖。
云鬟雖仍是淡淡地,心里卻不覺也泛出一暖意來,便都謝過了。
不多時,徐沉舟來到,似笑非笑地對云鬟說:“老爺傳你呢,一塊兒去殮房。”
眾捕快聽了,都面哀戚之,同地看著云鬟,有人道:“難為你了,誰讓程典史病了未好呢,唉,你若在家里再躲兩日就妥了。”
云鬟一笑起,同徐沉舟前往后堂,見白清輝一服——端的是人如玉,若不是氣質偏冷,倒是大有“小白樘”之風姿。
云鬟上前見禮:“謝見過白縣令。”
白清輝面也仍是淡然:“不必多禮,我知道程典史病了,你暫且代他之職便是。”說著,便徐沉舟頭前帶路,往仵作房而去。
他兩人說話之時,徐沉舟冷眼旁觀,本想瞧出些“貓膩”來,不料卻見兩個人舉止談吐,并無異樣,也非故意偽裝,竟都是各人原本的氣質。
若非徐沉舟昨晚看見白清輝親去可園,必然以為他兩個是素不相識的……見狀不覺心里納悶。
頃刻來至殮房,仵作早在門口迎接,云鬟因知道白清輝有那“不可言”的癥,便先一步進了房中,遙遙看了眼,見還算干凈,便在門口垂手而立,并未做聲。
白清輝見先一步而行,早知其意。
這會兒那馮公子的尸首,已經被仵作稍微理過了,口中匕首也已經拔出,放在旁邊木盤子里,用布蓋著,又將下頜合攏……這樣一來,整個人才自面目全非里出幾分人樣兒。
徐沉舟原本在街頭看過,實在不想再多看一眼,便只站在門口,不時地捂扇鼻,恨不得立刻離了此。
白清輝走上前打量了會子,問道:“確認這死者份了麼?”
仵作道:“他上所有之,無法確認,不過徐捕頭已經發出公告了,不久應有回音。”
白清輝點頭,又道:“看他的著,像是個富貴人家的子弟。”
仵作道:“大人說的是,這是他上的配飾。大人請過目。”說著,從旁親捧了個托盤過來。
見里頭盛著一塊兒玲瓏剔的玉佩,燕雙飛的蔥綠荷包,一枚羊脂玉扳指,并一把折扇。
白清輝先將那荷包拿了起來,打開看時候,只有一些散碎銀子,銅錢等。
又將那扇子拿了起來,徐徐展開,卻嗅的異香撲鼻,綢之上描繪的是人奏樂圖,畫工是極細的。
云鬟在旁看了,便道:“這把是杭州檀記的雅扇,檀記是老字號,別地并無分店。”
仵作一怔:“謝公子這也知道?”
云鬟虛虛點了點扇面上一則印章:“這是檀記的招牌,我曾見過的,是以記得。”
仵作沒想到一把扇子也有來歷,只覺著這扇子致罷了,印章模糊且小,哪里知道什麼檀記李記。
白清輝翻來覆去看了會兒:“這扇子既然只有杭州有,莫非是別人贈給此人,又或者是他才從杭州回來?”
不料徐沉舟在外聽了這句,便回頭看來,當看見那尸首的側面之時,略覺有些眼。
此刻白清輝道:“據路人所言,這手殺人的極可能是個子,只不過一個子的手勁可有這樣大麼?”
仵作道:“正是呢,小人仔細查過,下手的力道又快又狠,把頭骨都刺了對穿,可謂一刀斃命。”
白清輝因不能細看那些傷,便轉開頭看云鬟:“你怎麼看?”
云鬟道:“這行兇者只怕是蓄謀而為,倘若信手殺人,通常只刺口或者上各……這般手法卻有些太過奇特,像是一心要如此似的。”
白清輝道:“這樣看來,莫非死者跟行兇者認識……或者兩人有積怨之類?可看他被害之狀,像是并未反抗過。”
徐沉舟正皺眉,忽見一個捕快飛跑過來,張皇失措道:“捕頭,外頭來了兩人,說是他們家公子昨兒出門聽戲,再沒回去,擔心……已經請了進來……要不要他們認尸?”
頃刻,果然見引著兩個人來到,徐沉舟看見頭前那人,越發一怔。
前面而行的,卻是個著錦繡的中年胖男子,滿面焦急,看見徐沉舟,便拱手招呼:“徐爺。”
徐沉舟來不及相問,那男子便問道:“昨兒死了的那人在哪里?”話音未落,已經看見里頭那尸首,頓時如遭雷擊,竟猛地倒退兩步,旁跟隨的小廝忙扶住。
徐沉舟此刻顧不得多想,自顧自邁步進,走到那尸首旁邊,低頭細看片刻,也變了臉。
此刻后那中年男子放聲哭喊了一句,道:“朗兒!”連滾帶爬地跑了進來,尸大哭。
原來這馮公子,正是馮員外家的大公子,先前去杭州游學,才回來有半個月,昨兒說出去聽戲,誰知晚上也沒歸家,府還以為他或者眠花宿柳,或者到了朋友家里,因落雨耽擱了……誰知次日仍是不見人回來,各都找遍了都不見人。
又聽說街頭出了那樣可怖的命案,才心慌慌想過來看一眼,誰知道竟真的是。
馮員外驚悲集,幾乎死了過去。
徐沉舟道:“我跟馮朗原本是認得的……不過也有五六年沒見了,他一直都在外頭,新近聽聞他從杭州回來,只因我當差,便沒得閑相見,不料竟……”
白清輝道:“昨兒徐捕頭也是去了案發之地的,竟沒認出?”
徐沉舟想到昨兒馮朗那個姿態……激靈靈打了個冷戰:“別說是我,昨兒那形,就算是馮員外親去,也未必能認出來呢。”
白清輝點頭,又問道:“這馮朗素日可有什麼積怨之人?尤其是子?”
徐沉舟皺眉思忖了會兒:“這個問他家里人比較妥當,我畢竟跟他多年不見,有關他的事兒,也多是從別人口中知道……他子倒也風流,聽聞在蘇杭也有許多相好,至于有無糾葛,便不知了。”
白清輝見問不出什麼來,便道:“既然徐捕頭跟他認得,那便立刻去一趟馮家,將他家的形,有無跟家中人結怨等問詢清楚。并盡量搜查一番,看有無可疑件兒。”
白清輝所說,自然是那桃花傘、紅繡鞋之類。
徐沉舟雖不愿去,奈何人在其位,只得答應,臨轉之時,靈機一,便道:“小謝,你跟我一塊兒。”
云鬟微微蹙眉,同白清輝對視一眼。
因程典史是負責刑獄、緝捕的,今日云鬟代他行事,跟徐沉舟前往,倒也理所當然,當下并未多言,只拱手作別白清輝,就同徐沉舟帶了四五個捕快出門而去。
這馮家也算當地大戶,上上下下也有四五十人,因得知噩耗,馮老太跟馮夫人等都死去活來,暈厥不起。
馮員外也仍萎靡不振,哭得不樣子。徐沉舟見人仰馬翻,無奈,只得隨意抓了些相關人等,問詢了一遍,也并無什麼破綻可疑之。
徐沉舟也委實消不了這悲戚氣氛,正帶人出府,始終在邊兒一言未發的云鬟對他道:“留下那個丫頭。”徐沉舟一愣,隨著云鬟示意看去,卻見人群中有個穿淺灰的丫頭,雙眼微紅,正低頭走。
徐沉舟道:“怎麼了?”
云鬟道:“我不知,可是有話要說。”
徐沉舟忙將那丫頭住,那丫頭見狀,略微慌張,被捕快拉到跟前兒,徐沉舟便冷看著道:“爺來問,只好好地說實話就是了,信不信帶你去衙門細問?”
丫頭見狀,才哭道:“爺別抓我去衙門,我說實話就是了。”
徐沉舟本是聽了云鬟的話故意詐,不料竟然真的有事,忙又問。那丫頭方哭著說了實。
原來,自從馮朗從杭州回來后,在府混天混地,不知怎地,就看上了從小兒伺候的一個名喚玲兒的丫頭,誰知這玲兒是個有些烈的,便不肯從,馮朗哪里肯放,借機便將那丫頭強了。
府眾人雖知道,卻哪里肯理會一個小丫頭?都不當回事,有些人甚至還說是這玲兒“勾引主子,不知廉恥”,譏笑了數日,這玲兒便投井自盡了,等給人發現拉上來之時,早就面目全非。
這小丫頭因跟玲兒素日是最好,是以深知此事的來龍去脈,心里始終記掛著。
徐沉舟聽了,深吸一口氣,便看云鬟。云鬟便問道:“這玲兒丫頭家里還有什麼人麼?”
小丫頭道:“家里倒是沒有人了,不過……”
徐沉舟咳嗽了聲,小丫頭才低頭道:“不過,奴婢知道……門上的小廝阿明跟玲兒姐姐……好似是同鄉,玲兒姐姐私下里跟我說,以后會求夫人……”
徐沉舟聞聽,忙人將那阿明的小廝找來,云鬟問道:“那阿明是不是左邊腮上有塊兒黑痣的?”
小丫頭忙點頭:“公子怎麼知道?”
原來方才云鬟讓徐沉舟攔住小丫頭之時,曾見一個左腮有黑痣的小廝匆匆出門而去,云鬟便道:“只怕他已經逃出去了。”
頃刻,捕快果然回報,說阿明不在府中,當下又派人出去緝拿。
不過半個時辰,捕快便將阿明緝拿回縣衙,他卻只供認說因玲兒的事的確有些記恨馮公子,但是卻并未殺人,只是見馮公子死了,生恐疑心到他,故而才逃罷了。
白清輝見問不出什麼來,便將他暫時羈押。
又兩日,此案毫無頭緒。馮家的人緩過勁來,便將馮朗尸首接了回去,要讓其土為安。
下葬這日,徐沉舟也來到馮府,畢竟曾跟馮朗相識一場……同來祭奠送別的,也有昔日認得的好些人,大家故友重逢,不免又寒暄幾句,嘆數聲。
將馮朗靈柩送出城后,眾人四散。此刻正是正午,不知為何竟又下起雨來,其中一位來吊唁的青年公子,撐一把竹傘,獨自往回而行,多半是方才所見心事,便只顧低著頭。
走到半路,雨下的越發大了,激落地上,水花騰空,仿佛白蒙蒙地霧氣一般,正恍惚間,目所見,卻是一雙猩紅的繡花鞋映眼簾。
青年微微一震,尚未反應過來,便本能地抬頭往上看,卻見眼前,低低地垂著半面艷麗無匹的桃花傘,令人目眩神迷。
就在剎那,耳畔一聲笑,那傘下的人邁步往前。
青年只覺得腹中劇痛,睜大雙眼之際,卻跟一張骨頭伶仃的臉打了個照面。森然白骨跟傘上艷麗桃花相互輝映,說不出的詭異可怖。
鮮從腹部噴涌而出,青年往前撲倒,手中油紙傘墜地,隨風滾了滾,飄伶仃。
桃花傘重又打好,傘下人影裊裊遠去,只剩下幾句幽幽曲詞兒,依稀唱的是:“腮似,白米紅餡,春雨桃花,帶笑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