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懸疑推理 閨中記 第199章

《閨中記》 第199章

讓徐沉舟為之一驚的這人,自然便是趙黼。

他一路跟隨向導,從余杭來至會稽,卻見景致跟別不同,且才進本城地界,那追了他一路的綿綿雨便停了。

趙黼抬頭覷著那清朗天,不由又笑道:“你這雨也是欺,知道小白是個難相的,故而也不敢下麼?”

因又見遍地青石板路,甚是顛簸,索下了馬兒,且看且行。

忽見前方一座拱橋,高高聳立,兩邊兒綠蔭搖曳,河面上烏篷船搖曳而過,看著古意盎然。

趙黼不由點頭嘆道:“此雖是個偏僻小城,倒也有幾分可觀之。”

那向導笑說:“這便是王曦之曾留下題扇典故的題扇橋,世子若是得閑,可在本地多住兩日,這城的題扇橋,榴花書屋,以及城外的蘭亭,西施殿,曹娥廟,戒珠寺等,都是名人墨客最去的地方。”

趙黼不以為然道:“我又沒那麼多墨水兒去附庸風雅,何況也沒那許多閑心。”

那向導只得陪笑,當下便仍領著他往衙門去。

從西倉街上經過之時,趙黼打量這條街道,見都是些商鋪,街頭又有幾個人走得飛快,且走且指指點點。

中間兒的正說道:“老馬家那個不孝子又發瘋了,快去看看。”

旁邊一個道:“教出這樣喪盡天良的子孫,也是老馬兩口兒造孽,竟似養了個難伺候的祖宗。”

另一人道:“我聽說這回已經報了了,不知是會如何置,最好就把他捉拿起來,送進大牢里關幾天。”

趙黼揚首看了會兒,不知怎樣,往前走了幾步,卻見那幾個人拐進了一條不大的胡同。

耳畔有人道:“大家快快讓開,典史來了。”

趙黼聽這聲兒有些恭敬意思,不免探頭看了眼。

Advertisement

正看見許多人圍在前方不遠,有一角墨青袍在眼前輕擺,如一片深秋的蒼翠落葉隨風消失般,悄無聲地進了一座宅子的門

后兩個著公服的捕快,也隨其后。

趙黼腳下挪,想走過去,又有些猶豫。

就在此刻,聽到那有人嚎啕了一嗓子:“大人可替我做主啊,這個不孝子灌了些貓兒尿,就要打要殺的,這日子如何過得……”哭天搶地,訴說冤屈。

趙黼聽是蒜皮的家務事,皺皺眉,復退了回來,指了指前方道:“縣衙不遠了麼?”

那向導正也打量,聞言忙道:“最多一刻鐘就到了。”

當下才又加快步子,來至縣衙,門口的公差見他似有些來頭,便攔住要問,趙黼理也不理,只問道:“你們白知縣可在?”

那公差不由道:“在。”

忽然想起來,才要問是何人,趙黼已經背著手,自顧自走了進去。

那公差急得才要,向導忙攔住兩人,低低道:“快別嚷嚷,你們知道那是什麼人?那是晏王世子殿下。”

兩個公差目瞪口呆,他們都是本地之人,雖在衙門當差,可論理說,本是一輩子也見不到什麼皇親國戚的,如今竟聽說世子降臨,不免各自驚嘖,又后怕,幸喜方才不曾得罪。

且說趙黼進了縣衙,仍是閑散地邊走邊看。

誰知正遇見縣丞跟主簿商議了事兒退出來,猛然見了此人大模大樣逛了進來……主簿尚不知如何,那縣丞先是一呆,繼而走兩步,深深地行禮下去:“不知是世子殿下降臨,有失遠迎。”

原來昔日白清輝前往余杭之時,縣丞也隨行在側,因此竟是見過趙黼的。

主簿聞言,大驚失,忙也上來見禮。

Advertisement

趙黼懶怠理會,只“嗯”了聲:“白知縣在哪里?”兩人戰戰兢兢,親自引路。

將到書房之時,趙黼道:“我自去見他,你們不必跟著了。”兩人方又小心退了。

趙黼也不聲張,只悄無聲息地往前,經過那半開的窗戶之時,往看去,——卻見白清輝端坐在書案前,形端直,不茍言笑正看公折。

趙黼不由暗笑,心道:“果然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再過兩年,又是個白四爺了。”

他便來到門口,輕輕在門扇上扣了一下兒,又咳嗽了聲。

那邊清輝聽見靜,便抬眸看來,當看見是趙黼之時,眉間忽地細微皺蹙,卻直直地盯著他,一時并沒開口。

趙黼略覺奇怪,旋即笑道:“怎麼了小白,是不是看我親自過來找你,覺著寵若驚啊?”

清輝盯著他瞅了會兒,才起行禮,又道:“世子既然前來,如何不人通報?”

趙黼嘖道:“你這丁點兒大的地方,哪里有這許多規矩,我也不耐煩那些繁文縟節。”自顧自上前,就在旁邊的椅子上落座。

他雖然坐了,卻并不安生,握著扶柄左顧右盼,上下左右地打量,才又笑道:“小白,你這兒雖然小,不過倒也算干凈清雅,跟你倒是有些相襯。”

清輝并不落座,問道:“世子是特意來探我的麼?”

趙黼道:“不然如何?”

清輝垂眸道:“我以為,是有些什麼軍需上的事,需要本縣協助。”

趙黼笑道:“瞧你說的,若是公務,何須我親自走一趟。”

清輝點了點頭,忽然走到桌前,看了眼原本的卷冊,便掩起來,道:“世子稍等。”

趙黼還未如何,清輝竟起走到門口,了個仆人過來,道:“奉茶來,再看看霍捕頭在不在,若在,他即刻來見我。”

Advertisement

那小廝忙而去,頃刻,果然奉了茶水。

清輝道:“世子一路前來,必然辛苦,喝口茶潤一潤吧。”親自捧了一杯,送到趙黼跟前兒。

趙黼笑嘻嘻地看著他:“總算認得六爺了?也罷,你的。”便捧了茶來喝。

這會兒霍城因也來到,白清輝便又出了門,往旁邊走開一步。

才要說話,想了想,又多走開幾步,方對霍城低低說道:“你去小藤花胡同,看看典史料理的如何了,若是完了事,你便同說……”竟靠在霍城耳畔,越發語了幾句。

霍城疑不解,但見向來冷靜縝的縣如此吩咐,那自然是大有干系的,忙抱拳道:“屬下領命。”轉疾風似的去了。

白清輝這才又回到書房,卻見趙黼仍坐在椅子上,正吹著茶喝,他一邊兒挑揀,一邊兒咂道:“這茶雖是新的,卻是下品,味兒不太好。”

清輝不語,此刻忽然想起當年在京崔侯府,趙黼也是這樣挑剔云鬟房中茶水的。

趙黼見他靜默,又道:“小白,你忙得很呢,來這兒也有一年了吧?”

白清輝道:“是,正是一年了。”

趙黼嘆道:“當初聽蔣勛說你來了這兒,我還吃了一驚呢,你要外放倒也罷了,那些大城富庶之地,哪里去不得,偏鉆到這犄角旮旯里。”

清輝靜靜道:“世子言重了,不論去哪里,都是領皇命罷了。”

趙黼雙眸爍爍,笑道:“跟蔣勛說的一樣。不過,我卻也沒想到,有朝一日,我會跟你在這犄角里相見。”

清輝只得端了茶,自也喝了口,才道:“我也沒想到世子竟親自來了,是我的榮幸。”他的聲音仍是那樣清清淡淡地,雖說“榮幸”,面上的表卻仍一副“跟你不”。

Advertisement

趙黼不由笑了聲,又站起來,捧著茶來到窗戶邊兒,往外打量了會兒,忽然問道:“我聽蔣勛說,當年在太平河畔,小白你曾說過,崔云鬟不會那樣死?”

清輝見他竟提起云鬟,心頭如有冰刺,只是他畢竟是個不外的人,竟仍是不:“是。我的確曾說過。”

趙黼回,探究看他:“為什麼?”

清輝道:“因為我……同崔姑娘。”

趙黼眼神微變:“同?”

清輝似沒發現他上氣息變化,垂眸淡淡道:“是,我同,明明是極好的孩子,卻落得那樣的下場,我不愿相信就此死去,故而那樣說,對人對自己,若真的信了沒死的話,也算是一種心里好過些的藉。”

趙黼頭一,想笑,角卻只了一下:“這樣說來,你只是……想自欺欺人而已?”

清輝抬眸,眸依舊冷澈:“是。”

趙黼終于笑了聲:“你胡說。”

清輝問道:“如何胡說?”

趙黼道:“不會死,我知道沒有死,或許就在這……”

偏偏說到這兒的時候,趙黼停了停,冷靜如清輝,也不由自主地微微瞇起雙眼。

趙黼卻又道:“就在這江南的某個地方。”說話間,便又轉頭打量清輝的書房。

雖然明知道他絕對看不出什麼破綻來,清輝心中卻竟仍難掩不安——這一刻,才到當初崔云鬟聽說趙黼將去錢塘時候的那種覺。

這位世子殿下,天生就有種人心跳失常的能耐。

清輝又喝了口茶,才問道:“何以見得?”

趙黼不答,只仍退回椅子上,卻長長地嘆了口氣,手拄著腮,目視前方,有些發怔似的。

清輝端詳片刻,忽然道:“世子,世子莫非,還想要找到崔姑娘?但你有沒有想過,也許真的已經……故去。”

趙黼擰眉看他,瞳仁微微收

兩人目相對,清輝心底仍有一句話,微微竄,極想要說出口來,可是著趙黼如斯警覺明銳的眸,卻仍是死死按捺住。

清輝垂了眼皮:“世子見諒,是我失言了。”

趙黼反應過來,卻又恢復了原先那嬉笑無忌的模樣,道:“罷了,還是不說這個了……對了,你仍跟季陶然書信來往麼?”

清輝頓了頓,才“嗯”了聲,趙黼又問:“那你來此,令尊可放心麼?”

清輝不言,趙黼噗嗤一笑,卻又口沒遮攔道:“四爺真夠狠心放心的,若我有這樣出的好兒子,早捧在掌心里,千疼百去了,哪敢放他出來這龍蛇混雜的不知名地方兒呢。”

這話雖有幾分冒犯,但也只有他能這樣若無其事地信口說。

清輝素知他的,也并不在意,只道:“父親自有公務,何況我也大了。”

趙黼卻傾細看他,笑道:“小白,別怪哥哥沒提醒過你,你出來一年了,可知道京也有些變化?那個什麼……什麼朱三小姐的……聽聞已經住在你們白府里了,只怕很快要了你的繼母了呢。”

趙黼一臉看好戲的神,誰知白清輝波瀾不驚道:“這個我早就知道,原先沒出京之時,姨母就在府里了。”

原來這戶部尚書家的三小姐朱芷貞,從來都極心儀白樘,先前因亡姐的關系,也常跟白府來往,名為親戚相關,實則是大有再續姻緣之意。

白府的白老太太等人,也有意撮合兩人。

只不過因白樘向來公事繁忙,對朱芷貞也甚是冷淡,偏生湊巧,每當白府談論婚嫁之時,白樘都有公干出城。

朱三小姐苦捱良久,畢竟年紀有些大了,京城又有些風言風語,終究耐不住,加上府催促,便嫁了新科狀元陳威。

誰知兩人親之后,三小姐總覺著陳狀元似不很如意,又忍不住心里暗暗把陳威跟白樘做比,竟覺著人品、相貌、職等……哪一點兒也不如白樘,漸漸地將夫婿棄如敝履,而白樘卻仍是天上月。

三小姐心里懊悔,每每冷言謗喪等,流出來。

陳威卻也心明,也看出夫人離心離德,兩人勉強過了兩年,便和離了。

自此后,朱三小姐竟一門心思地盯著白樘,又因畢竟是嫁過人了,不似做姑娘時候靦腆,起初還借著親戚關系,隔三岔五地在白府里住上幾日,奉承白老太太跟一干眷,討了眷們歡心后,就借口要照顧白清輝,竟有個長住的架勢了。

此時京人人皆知,一時曾傳為異聞。

得虧白樘幾乎鎮日都在刑部,要不然就出外公干,一去數月不回,極在府盤桓。

而滿朝文武以及京百姓們又素來知道白四爺的為人,才不曾傳出更多不堪流言。

但雖如此,到底白樘得罪的人也不算,因此那些對頭便抓著這點兒,暗中編排了些謊話……倒也蒙蔽了一些不辨是非的百姓等。

此刻在書房中,趙黼說罷,見白清輝面沉似水,淡然不驚。

趙黼便著下頜道:“原來你早知道,看樣子果然就看上四爺,不準備撒手了呢?你難道一點兒芥都沒有?”

清輝道:“我如何想法不打,父親自會拿主意。”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