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都市爽文 最佳影星 第880章 科幻三角戀

《最佳影星》 第880章 科幻三角戀

作為超級快消品,上映僅僅三個周末,《暮之城》的北票房就接近了3億元,全球票房相加達到5億5000多萬元,在《哈利波特》新一部下周才能上映的況下,為了2010年度假日檔最功的影片。

巨大的功,也讓影片從男主角到一些重要的配角,一個個紅到發紫。

利亞姆·海姆斯沃斯、妮娜·杜波夫、莉莉·柯林斯再加上飾演狼人的泰勒·特納,散播出的偶像芒,簡直有超級巨星的風采。

《暮之城》連續三部大賣,也帶來了一個必然的結果,主要演員們的片酬必須調整。

第一部的時候,所有演員的片酬都被限定在了50萬元以下,當時馬修用長約捆綁住了這些演員,為后面的片酬談判爭取到了極大的主,到第三部《月食》的時候,劇組當中片酬最高的利亞姆·海姆斯沃斯和妮娜·杜波夫,單部片酬也不過500萬元。

加薪是必然的,即便簽了長約,也無法避免。

馬修早就有這方面的覺悟,所以在妮娜·杜波夫為他又一次表演藝之后,向這位伊莎貝拉的飾演者做出了承諾。

當然,加多那就要談判了。

早在《暮之城:月食》剛剛上映,馬修就授意貝拉·安德森和肖恩·丹尼爾與所有主要演員們的經紀人展開談判,并且態度和立場要強一些。

加薪,可以!但的數額,不能遷就演員。

談判就是妥協的過程,馬修這邊也不會寸步不讓,想讓馬兒使勁跑,肯定要給馬兒吃草。

經過半個月拉鋸式的談判,基本搞定了所有主要演員的合同。

妮娜·杜波夫和利亞姆·海姆斯沃斯拿到了第一檔的片酬,這兩人的經紀人最初開出的是1500萬元+百分之七左右的票房分的條件,而馬修這邊只肯給800萬元片酬。

Advertisement

最終達的協議中,妮娜·杜波夫和利亞姆·海姆斯沃斯的片酬為1000萬元加百分之五的票房盈利分

《暮之城》系列運作到現在,更換演員不現實,適當的讓主創團隊分蛋糕也能激發工作熱

況且,貝拉·安德森和肖恩·丹尼爾功將對方要求的總票房分,砍了票房利潤分

還有一點,《拂曉》上下兩部是套拍,片酬全都執行這一標準。

第二檔的片酬也是兩個人,莉莉·柯林斯和泰勒·特納,片酬為800萬元。

然后是其他演員,片酬均有一定幅度的提升。

任何影片的續作,最終垮預算的,都是演員的片酬。

《暮之城》系列當然也不會是例外。

主創人員片酬大幅度提升,《暮之城:拂曉》上下兩部的制片預算也暴漲,從《月食》的單部6500萬元飆升到了1億元。

兩部《拂曉》,僅僅制作本上的投將高達兩億元。

這可以說是中等制作里面最頂級的規模了。

當然,這些年輕又紅到發紫的偶像演員,一旦離開《暮之城》系列,就像格蘭芬多黃金三角離開《哈利波特》系列一樣,別說拿這麼高的片酬了,能打個對折就不錯。

很簡單,他們全都沒有證明自己能駕馭非續集影片。

不止是年輕演員,很多只能依靠續集的演員基本都是這樣。

比如丹尼爾·克雷格,他如果重新和導演山姆·門德斯一起拍下一部邦德系列片就有可能躋“兩千萬元俱樂部”,但和其他的后輩、那些系列片影星一樣,他如果不演邦德,片酬就會大幅跌落,降到大概五百萬元的檔次。

當下,讓新星最容易上位的平臺就是系列電影,但當系列電影完結的時候,他們怎樣功轉型到下一個角/下一個發展階段,是需要認真思考與籌劃的問題。

Advertisement

否則,永遠停滯在一個角上,他們也就逐漸為了“一次消費”的明星。

很多演員都面臨著被一個火所限制的困境,哪怕是強悍如約翰尼·德普都輕易轉不出來。

搞定演員的合同,首批預算資金注劇組第三方賬戶,《暮之城》系列再次啟

馬修剛忙完這些,《暮之城》系列的原作者斯芬妮·梅爾主找到了

這位前家庭主婦、現在的當紅青春小說作家,想要跟他再合作一把。

“《宿主》?”馬修看著斯芬妮·梅爾送過來的這本薄薄的小說,“我記得這是前幾年你寫的書吧?”

作為合作伙伴,他對于斯芬妮·梅爾的狀況還是有所了解的。

芬妮·梅爾一如既往穿著一火紅套,就像是顆火炬樹,似乎也只有這種外熱似火的人,才能寫出如此輾轉曲折的小說。

“這本小說08年就出版了,是我在創作《暮之城》之余,寫的一個單行本。”笑著說道。

馬修輕輕點頭,直接問道,“你想改編電影?”

芬妮·梅爾不否認這點,“我們有功的合作,合作還在進行,我覺得我們可以繼續合作下去。如果電影改編功,我可以把《宿主》擴寫三部曲。”

如今的斯芬妮·梅爾已經不是以前的家庭主婦了,這兩年的功,也讓自信十足。

沒有多說什麼,只是看著馬修。

“這樣吧,梅爾士。”馬修不可能連小說都不看就做決定,緩緩說道,“我先看看小說,過幾天再給你答復。”

“可以。”斯芬妮·梅爾沒有多待,很快離開了。

有《暮之城》的功擺在這里,馬修當天就把《宿主》這本小說看了一遍。

Advertisement

和《暮之城》的小說一樣,《宿主》也是關于和抉擇等糾葛的故事,主人公也不是純人類。

確切點來說,這也是一個關于三角的故事。

故事被設定發生在不遠的將來。

那時,地球被一種名為“靈魂”的外星生侵,這種生看起來像是銀的百足蟲,他們通過在人類的神經系統中寄生的方式,來達到逐漸抹滅人類的天,控制、然后取代人類的心智,并藉由人類的軀生活在地球的目的。

同時,他們派出已被控制的“人類”作為“獵人”,去追捕其他的幸存人類。

主角就是這種生的宿主,寄生知道生活在人必須面對的挑戰是強烈的、生的記憶,但它沒想到主角居然不肯放棄對自己頭腦的控制權,抓住的男子不放。

無奈之下,寄生者只好尋找一個主角不認識的男子,令上他并洗刷之前的記憶。在某些外界力下,寄生者和梅蘭妮被迫聯手合作,開始去尋找一個他們都的男子。

至于期間的各種糾葛,基本上就是《暮之城》的翻版。

確切點來說,《暮之城》是披著狼人和吸鬼魔幻外的狗三角,《宿主》是披著未來和科幻外的狗三角

但馬修讀完小說,總有種不舒服的覺,不是對狗三角,而是小說主架構的寄生。

這玩意想想都骨悚然啊。

如果拍攝為純粹的科幻片或者恐怖片,骨悚然沒有問題,但拍片呢?想想都覺得可怕。

從何而來啊?

馬修經手的項目多了,在不同類別的影片投資中都獲得過功,也積攢了一些功的經驗,或許這些經驗比較主觀,但他個人還是能以此做出些判斷。

Advertisement

看完《宿主》,他認為這本小說改編電影前景并不好,小說最為基本的設定和主框架存在問題,某些缺陷天然就會被大部分觀眾所排斥。

將《宿主》改編科幻片或者恐怖片?這個念頭剛起,馬修自己就否決了,這純粹是找死,與其將斯芬妮·梅爾的狗三角小說改編其他類型,還不如直接原創靠譜。

他還通過查找相關資料了解到了另外一點。

《宿主》在2008年就出版上映,現在馬上就2011年了,小說還冷冷淡淡。

這可不是新人作家的不知名作品,從2009年起斯芬妮·梅爾就開始紅遍全世界,結果還沒有帶紅《宿主》。

還有,市場也是不能忽視的因素。

《暮之城》將狗電影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峰,而高峰之后往往是低谷。

《宿主》與《游戲》還不同,《游戲》的賣點并不集中在狗上面。

或許可以投資幾百萬元拍一下,畢竟北有不重口味電影喜好者,但馬修與斯芬妮·梅爾通之后,這個想法也放棄了。

如今的斯芬妮·梅爾不再是以前的家庭主婦,直接告訴馬修,制片預算不能于5000萬元。

馬修不再多想,委婉的拒絕了斯芬妮·梅爾的這本小說。

2010年即將過完,2011年很快到來,《特種部隊2》劇組那邊還沒理完畢,繼續在停擺,馬修也沒有閑著,稍微關注了下已經開始的北頒獎季。

一部重量級的影片正在頒獎季中猛打猛沖,直指奧斯卡最佳主角。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