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應在第一次見到楊巡時,爲了擺困境投靠上去,確實也極力表現過自己。自信的文人向僱主自我推薦時,難免會用上一些誇張修辭。
不過方應不認爲那是誇張,這時遇到了驗證場合,他倒也不怯場。略微組織了一下語言,便開口道:“國朝初年,洪武、永樂時候,往往以攻代守,對北虜持主態勢,幾代先皇皆積極經略北方。
但自從英宗皇帝北狩之後,形勢又是一變,朝廷以邊牆爲藩籬,奉行隔離與守邊之策。這種隔離也導致中原對北虜部消息不通,無法及時應對,被應付往往坐失良機。”
楊臺很期待的問道:“那你就深知了?”
方應笑道:“在下確實略知一二。話說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楊巡和崔師爺臉古怪,彷彿有聽評書的覺。若非方應最近這段時間表現出,取得了楊巡的信任,說不定此刻就要被打斷趕走了。
只聽得方應繼續說:“自從也先之後,北虜就是合久必分了,二十年來四分五裂互相攻殺,訌尤爲酷烈。至今北虜汗主滿都魯名爲大汗,其實號令不行,不過本部一酋長而已,勢力甚至不如幾個太師。”
楊巡對北虜狀況也不是一無所知,但崔師爺就比較外道了,忍不住問道:“什麼太師?”
方應耐心答道:“北虜還用著一些當初前朝元的號,一些強盛部落之主便爲太師、師、知院,沐猴而冠而已!”
談完北虜大勢,方應又說起河套。“以上是著眼大,而我延綏鎮所面臨的僅有河套方向。當前盤踞在河套的北虜有兩支,其一就是北虜酋首滿都魯本部。其二是北虜太師癿加思蘭部,這兩部纔是我延綏鎮經略防備的對象。
其中癿加思蘭號稱部屬十個萬戶,雖然是自張聲勢,但勢力在北虜各部中確實是數一數二。酋首滿都魯空有大汗名頭,可實力比癿加思蘭差得遠,平素欺也是常有的。”
楊巡嘆道:“想不到北虜之中,也有權臣欺主的事,難道這滿都魯遣使叩關,也與此有關麼?”
方應語氣肯定的說:“眼下滿都魯突然想遣使朝貢。在下可以肯定只有兩點緣故。一是滿都魯癿加思蘭迫太甚,所以想與我大明求和,避免背腹敵,如此他便可以專心應對癿加思蘭。
二是這幾年來,滿都魯難以翻越邊牆。搶掠所得甚,但中原產又是他所急需的,是以想求一些賞賜滿足所需。”
談話到此,楊巡是真相信方應中有料,絕非誇誇其談。雖然不明白方應小小年紀怎麼會知道那麼多,但這不是目前的關鍵,楊巡很不恥下問的諮詢道:“朝廷必定要詢問本院。你看如何應付此事纔好?”
“不知往年遇到此類事,朝廷是如何應對的?”方應反問道。
“七年前,北虜孛羅也曾遣使,朝廷只許寥寥數人赴京。其餘人皆留在大同鎮不許地,其後也未有任何作。”
方應搖頭道:“以北虜的不開化秉,狼子野心從來是不會斷絕的。但凡是有主遣使來朝的現象,那肯定其部必有什麼變故。這其實都是經略北邊的良機。
自英宗景泰年間起,朝廷大上奉行封閉自守之策。近幾年有了王餘二公。難得連有捷報,一攻一守皆立下蓋世功勳。
故而這幾年河套勢對我方有利,如今臺鎮守邊陲,滿都魯風求和,正當趁此機會進行經略,或可建功立業名垂青史。”
方應的語氣並不激烈,但彷彿在平淡之下有魔力。但寥寥幾句,將楊巡說的心澎湃。
但楊巡又心存疑慮,“多年之前,就有大臣提議大規模用兵搜套,以收永絕後患之效,但勞師靡餉的可能更大,所以一直未決議。你說經略北邊,哪有如此容易。”
“不見得一定要大舉用兵,至多關鍵時候出師奇襲就可,甚至有可能兵不刃。以晚生的想法,既然滿都魯主遣使朝貢,我們可以趁機開邊市,想必北虜那邊也是非常樂見其,他們對中原事需求更甚,不然也不會頻頻冒死南下搶掠。”
崔師爺在一旁大驚道:“那豈不是通敵?”
方應淡淡道:“若開邊市,當然不是沒有條件,那就是這次我方只與北虜一部互市。若滿都魯部來互市,癿加思蘭部則不許。”
楊巡頓時明白了,恍然大悟道:“這是二桃殺三士之計,挑北虜鬥?”
“癿加思蘭部與滿都魯本部本來就矛盾尖銳,稍有風吹草,也許就要廝殺。北虜那邊以下弒上的事概不罕見,時常有之,利用好這些,事半功倍。”
楊巡皺眉不語,他也不是沒有顧慮,大明開國百年,北虜從來都是勢不兩立的敵人。如果開邊市,哪怕是爲了用計策而虛以委蛇的開邊市,只怕也要遭到懦弱或者通敵的非議。
方應又提議道:“若擔心朝廷非議,那便對滿都魯使節說,滿都魯接朝廷冊封。若是如此,朝廷開一次邊市作爲恩賞,那也是題中應有之意。而且能說北虜大汗冊封,也是一樁大功。”
這次連楊巡都吃驚了,“滿都魯高居汗主之位,是名義上的共主,他肯答應麼?”
方應哂笑道:“他會不會答應,在下也不知道,但總可以試試看。彼輩不服教化,不知禮義廉恥,若是有利可圖,答應朝廷一個虛號又算什麼。
在他想來,不管大明給了他什麼名頭,但在草原之上仍舊可以自稱大汗,又有什麼損失?
當然,朝廷也沒什麼損失,就是封出去一個虛號,送去一顆金印而已,目的就是暫時籠絡。但利用終歸是利用,日後有機會,該殺還得殺!”
楊巡仍拿不定主意,方應所說的策略畢竟事關重大,對朝廷政策是極大的修正,甚至可以說直接堵上了自家前程。
他已經位居封疆大吏,要進一步很難,但要下來卻很容易,承風險能力反而很低。
方應最後果決的說:“若臺有所顧慮,那不妨晚生以自己名義上書,詳述此間方略,臺大人轉奏給朝廷,讓朝廷諸公自行做主。”
“如此甚好!”楊巡聽從了這個意見。正所謂腳不怕穿鞋的,方應只是個秀才,相對於巡就是個腳的,就算被朝廷追責也沒什麼可損失的。
如果朝廷同意,他這巡就不承擔政策風險了,只要按照朝廷意思把事做好,功勞一樣跑不掉。
PS:涉及到蒙古很難寫。俺對蒙古史實在不瞭解,臨時抱佛腳難免有,如果讀者裡有對蒙古史通的,可以多多提意見,俺也好參考一二。
()
【正常版】一個人類小女子,進入異世大陸,竟成了廢人, 還成了隻獅子的配偶…… 還好她有異能還有一本百科全書,美食華服,高門大屋, 震撼小獸們的心! 【二貨版】獸人世界多危險,一個個都是非人類,小心小心! 狐貍媚笑:花樣多多,咱技術好。 灰狼招手:我們這型男多多,任你挑。 黑豹垂淚:彆看我醜,其實我很溫柔。 …………………… 某獅子大吼一聲,你是我配偶! 一對一,幸福種田文,且看人類小女子在萌獸世界的幸福創世生活。
趙子文是一個浙大的在校生,因為一次意外落水,來到一個是宋朝的時代,卻不是宋朝的國度,曆史的軌跡因何而改變? 秦觀,李清照,蘇軾一一出現,趙子文該如何與他們相處。 趙明城的牆角,該不該挖?可惜還是被趙子文給挖了,咱總不能讓李大才女守寡吧! 誰說百無一用是書生,就看小小書童趙子文如何穿越曆史忽悠忽悠古代人…… 是肚裡能撐船的宰相還是那個冷血英武的將軍?隻能說這個書童不是人……
崇禎十七年春,闖軍圍困北京城, 延續兩百七十餘年的大明王朝風雨飄搖, 當是時, 北有滿清多爾袞,南有黃虎張獻忠, 西有闖王李自成,東有海盜鄭芝龍, 值此危難之際, 醫科大學的大三學生劉鴻漸魂穿到一個破落的士族家庭, 靠著一百把AKM, 拳打內賊東林黨, 腳踢北蠻多爾袞,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怀揣著中興大明的夢想, 且看劉鴻漸如何上演一番波瀾壯闊的大明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