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大明官 第155章 汪太監佈局

《大明官》 第155章 汪太監佈局

方應在榆林衛所衙署鎮司大堂這裡跋扈了好半天,囂著要打四十多人的板子。時間眼看著已經到了午時,但衛所指揮使彭大人依舊沒面,只有衛所鎮薛大人苦苦支撐。

這並非彭指揮使不在衛所衙署,恰恰相反,他此刻就在衙裡,不過彭指揮正在接待一名舉足輕重的客人。

這名客人就是延綏鎮守太監張遐。張太監也是上午到的衛所衙署,但他不像方應那般高調,而是很悄悄的從後門進來的,沒有引起外人注意。張太監的來意很重要,所以彭指揮顧不上方應了。

聽到薛鎮派人稟報說方應找上門來,彭大人只揮了揮手說“知道了”。那方應只不過是靠著巡得志猖狂的頭小子,與大事比起來什麼也算不上。

張太監不急不緩的說:“這次汪公奉旨巡邊,重點在延綏,急需在本地招攬可用之人,所以傳書與我詢問。我覺得你還算不錯,便推薦給了汪太監,對你而言是個機會。”

彭指揮聞言頗爲興,他短短幾年能將新設的榆林衛打理的井井有條,只不過沒有戰功亮眼而已,所以自覺還是有幾分才能,只不過欠缺一些通天渠道。

與文人不同,文系歷經近百年發展,早已在科舉基礎上形了一套完整的規則。

文人即便沒有任何人脈,但只要融了規則,比如考試績好,一樣有飛黃騰達的機會,正所謂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而武上升渠道在規則方面比文差得遠。有門路一步登天六品變二品也就幾天功夫,沒門路一輩子屈居下僚,就是戰功這種通貨也存在有貓膩。

所以彭指揮聽到有機會搭上炙手可熱的汪太監門路,難免心十分激。只要汪太監向天子推薦幾句,自己繼續向上走有何難哉。

Advertisement

有了這個念想,方應來搗簡直引不起彭指揮任何搭理興趣了。孰輕孰重他明白得很,當務之急是先與張太監仔細談談,不宜爲蒼蠅分心。

但偏偏那方應彷彿要蹬鼻子上臉,彭指揮與張太監說了會子話。又有軍士奉了薛鎮的命令來傳話:“彭大人!那方秀才要上房揭瓦了,要公開在鎮司大堂前打衛所公館四十多人的板子!”

彭指揮震怒非常,險些大罵出聲,這方應是給臉不要臉麼?他算老幾,也敢在衛所衙署裡大干戈的打人?真當他彭指揮是人儘可柿子?

張太監聞言皺皺眉頭。有方應不停在前面大張旗鼓的搗,彭指揮很難集中神和自己談話。

總這樣也不是辦法,張太監便主對彭指揮道:“你不如先去前頭,將那方應打發了再說。我這裡不急,今日都可以慢慢等著你。”

彭指揮聞言告過罪,就起去了前衙。他在幾個親兵簇擁下來到鎮司大堂,果然看見堂前鬧哄哄的人頭攢。匯聚了幾十人在此,場面十分糟糟的。

而方應正領著幾名軍站在臺階上,對著人羣毫不客氣的大聲訓斥喝罵,但人羣不太買他的賬。至於薛鎮。木然的站在一邊,完全無可奈何。

彭指揮實在看不下去,快步上了臺階,對方應冷哼道:“你好大的威風!”

方應轉頭笑了笑。“奉了臺諭示,前來查問案件。多有得罪之,還請彭大人見諒。”

彭指揮還著急回衙與張太監細談,沒有心思與方應在這裡扯淡,也不理睬方應的寒暄,徑自開口道:“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你既然想在本衛查案,那請臺移文到本,然後經本準許纔是。哪有你擅作威福的道理!”

Advertisement

見彭指揮指責自己非法行事,方應也收齊了笑容,表很很嚴肅的說:“韃子使者失蹤一人,事關重大!本案實在不知會牽涉到什麼人,所以不能以常規視之。”

只要不傻,都能聽出方應話裡的意思——誰知道你彭大人是不是牽連到此案?

不過看在彭指揮眼裡,方應這是裝模作樣。這事重大個屁,就是方應狹窄故意藉此機會跑過來找茬。說的倒是冠冕堂皇,可是和栽贓污衊也差不多,太下作了!

他嘿然道:“你敢懷疑本也牽涉其中麼,可笑之極!你就是借題發揮,行捕風捉影、吉鉗羅網之事,加之罪何患無辭!”

一個是衛所指揮使,一個是巡派來的差使,兩邊互不相讓,言辭激烈,並十分針鋒相對,勢陡然變得極爲張。其餘人大氣也不敢出一口,場面頓時雀無聲。

方應好像不想與彭指揮在這裡做口舌之爭,便重新面向階下人羣,隨意指了一個,吩咐自己帶來的巡標營軍士道:“既然不肯招供,就從他開始行刑!”

形勢發展到這個地步,彭指揮使怎麼能讓方應手?

方應明明白白就是想仗勢欺人,真要讓方應這個沒什麼正經職務的人當著自己面,打了幾十個自己人板子,那他這個衛所指揮使那就真真正正的臉面無,擡不起頭了。

招來懦夫、蛋這種罵聲都是輕的,衛所從本上說還是軍事組織,沒有威信何以治軍?所以彭指揮不能退,半步也不能。

“誰敢手!”彭指揮是大喝一聲,離他很近的方應到了什麼震耳發聵。

彭指揮可顧不得方應,他到自己剛纔太好說話了,便又霸氣十足的繼續高聲道:“若誰想在這裡不開眼,那就休怪本下狠手!”

Advertisement

最後彭指揮轉頭吩咐薛鎮,“召集衙中軍士,聽候本命令!”

方應死死盯著彭指揮使,咬牙切齒道:“彭大人一定要阻止在下查問此案了?”

彭指揮不屑道:“你算什麼份,明白說了,當然不許......”

方應不等彭指揮使說完,便沉聲道:“若是彭大人不許查案,那麼在下告辭!”

說罷,方應也不待場面話,痛痛快快的直接走下臺階向衛所衙署大門方向而去。

彭指揮使著方應的背影,有點小小的疑

他很清楚,方應今天就是要借題發揮,想打自己的臉。但怎麼被自己責問了幾句,就灰溜溜的走人了?

彭指揮知道這方應言辭口才很不錯,原以爲要在此糾纏半天,說不定還要武才能將他趕走。但沒想到他走的如此痛快,自己剛亮了亮,他就二話不說滾蛋了,這倒是讓人很意外。

但彭指揮使沒時間多想,張太監還在後面等著自己,他要抓時間與張太監仔細談談汪直的事

從衛所衙署出來的方應很平靜,彷彿什麼事也沒有發生。他直接回到了巡都察院,但是在大門口卻見崔師爺。

看起來這崔師爺也是剛從外面回來,方應笑著拱拱手問道:“崔先生去了哪裡?”

崔師爺苦笑幾聲,“朝廷不是有了批覆麼,所以可以與韃子使者解接了,方纔我便代表東家去了公館,想先去見見那些使者。

誰知道到了那裡,把守公館的軍卻不放我進去,說是奉了上頭命令,在欽差抵達之前,誰也不許接見韃子使者。”

這欽差大概指的就是汪芷了,方應嘆道:“看來汪太監已經提前有所佈局了,把守公館的可都是衛所軍士,這裡面很有。”

Advertisement

崔師爺點頭稱是,這太顯然了。方應昨晚猜測汪太監會招攬彭指揮,當時沒有多想,還心有懷疑,沒想到立刻就了現實。若沒有太監們撐腰,把守公館的軍士會敢拒絕巡的人麼?

方應又道:“關於北虜的事務,延綏鎮已然有楊臺主持大局,朝廷還派個欽差太監,真是多此一舉。”

對此崔師爺也很無奈,“朝廷向來如此的,無論是哪裡,從來都要講究一個制衡,絕不肯輕易放任一家獨大。”

方應知道崔師爺說的沒錯,大明制就是這種思路。例如一開始每個省分爲布、按、指三司,就是爲了互相牽制。

但由於遇事太扯皮又加了巡,可又擔心巡獨大,便設了鎮守中,此外旁邊還有巡按史進行牽制。就是在軍中,衛所都司、營兵、監軍又未嘗不是互相掣肘。

到當前這件事務上,是十分敏的問題。某些人擔心楊巡把握不好,搞出什麼喪權辱國或者好大喜功的事,非要另派一個太監作爲欽差,其實並不奇怪。當然也有汪芷本人醉心邊功,想要過來摘桃子的因素。

方應與崔師爺邊走邊說,一起進了堂上去見楊巡,卻看到楊大人手持公文,皺眉不語。

兩人進去行過禮後,楊巡將手裡公文放在案上,“從驛站傳來的消息,這汪太監快到了,距榆林只有數日路程了。”

方應和崔師爺都很驚訝,這汪太監來的真快,說不定還是快馬加鞭日夜兼程趕路,看來真是立功心切,唯恐落在後面。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