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大明官 第198章 謎底

《大明官》 第198章 謎底

不只陸辰,走在前面的寧良也聽到了方應的話,忍不住回過頭看了幾眼。如果這突然殺到的欽差真是王恕,難道這一切也早在方應預料之中嗎?那樣的話,這直覺也太恐怖了

其實寧老大人猜錯了,這不是預料,方應不是神仙,怎麼可能預測得到這些?這一切就是方應的最大布局,時間甚至比檢舉兩個布政使還早。

一直走到大堂外,衆人停住腳步等候巡的傳喚。此時陸辰突然悟到了什麼,猛然轉頭對方應道:“李太監助了你一臂之力?”

陸辰也不是沒與鎮守太監李義互相利用式的合作過,所以能很快的想到李公公上也不足爲奇,否則他想不出杭州城裡還有誰能幫方應心想事

方應笑而不語,沒有答話。早在檢舉之前,他就拜訪過鎮守太監李義,並與李公公打了一筆易,不然他怎麼會看似草率魯莽的掀起這次場巨浪?

在這筆易裡,方應要幫助李公公與太監行業四大巨頭之一汪芷牽線,幫助李公公佈局好東南西北的鹽、綢、米糧生意。

而李公公也有付出,就是要手裡的利用奏事權力,去當方應舌,有傾向的上奏事,並且提議重設巡,並薦舉王恕爲巡兼辦案欽差。

爲何李太監上奏的效果如此明顯?或者說方應相信一定有效果?首先,李義的奏摺是搶在按察使司之前的,方應剛剛檢舉並張過大字報,這邊奏疏就已經發送出去,比按察使那邊甚至早了七八天,很有先爲主的功效。

其次,在天子心目中,貌似不涉及其中利益糾紛的太監奏疏比文奏疏更可信,至客觀、獨立比盤錯節的文強多了。

Advertisement

正因爲方應有了這個底氣。這纔敢在杭州城場上掀起反腐巨浪,直接要把寧良這個豬隊友清理門戶。

而且還不能讓陸大人這個不可靠、不可信、可能是萬安拉攏對象的小人漁翁得利,趁機謀奪去左布政使職。

從之前陸辰對商相公故舊同年寧良的態度看,陸辰至不是傾向於商相公的人,有殺錯沒放過。

在這件事中,方應只是需要注意的是,出了事後注意躲避一下風頭。注意自安全而已。

卻說在大堂階下,方應的表落在陸大人眼裡,無異於是默認了。但更多的問題冒上他的心頭,若真是李公公,這個無利不起早的太監爲什麼要幫方應

其實這個道理說簡單也簡單,因爲方應開出的兩個條件對李公公而言都是至關重要的。也是極有吸引力的,讓李公公無法拒絕。

一個條件是可以使得李公公搭上太監圈最頂級的的人脈,另一個可以使李公公賺到錢財貢奉給天子,以此獲取聖心。所以方應不信李公公不會心。

而這兩個讓李公公徹底心的條件,在杭州城除了他方應外,沒人辦得到。年老糊塗還有點虛僞的寧良不能,沉多謀但不善營生的陸辰也不能。

只有方應備打通西北商路的人脈關係。只有方應這個救命恩人可以給汪直寫信牽線,所以李公公想要獲得這些利益,沒有別的選擇,只能幫助方應,而不是相對更悉一些的陸辰

大堂裡面正在進行審案前的準備工作,大堂外面雖然不人在等候,但卻靜悄悄的沒有人說話。

不過場面安靜並不意味著心裡安靜,陸辰問過方應幾句後。就閉口不言,想著自己的心事。他已經況極其不妙了,可是饒是平常計謀百出,此時也無法可想。

Advertisement

因爲形勢本不由他所掌控,在一不可阻擋的大勢面前,謀詭計沒有什麼作用,一力降十會。

他暗暗嘆道。今次最大的錯誤就是先把方應一個普通年對待,妄想吹捧拉攏幾句就爲他所利用;後來又把方應一個二年對待,敢一口去檢舉兩個布政使的年不是二是什麼?

但陸大人實在沒想到方應最終卻是個文藝年,很會耍花腔的文藝年。

在另一邊。寧良寧大人的心中也掀起了波瀾,劇烈程度不亞於陸大人。不過他想的更多是新巡問題,他不太明白爲什麼是以剛正出名的王恕來當巡

做了虧心事,就怕鬼敲門,寧老大人自然害怕由王恕這樣的大臣審案。口中不由自主的低聲念道:“怎麼會是王恕?”

扶著父親站立的寧衙知道巡是王恕後,也有些絕,如此負有盛名的剛直大臣主審此案,他們父子能得到從輕發落麼?要知道,王恕向來眼中不沙子,起真來從不給別人面子。

此時聽到邊父親唸叨,寧衙也忍不住問道:“爲何會是王恕?”方應聞言轉過頭來,反問道:“爲何不能是王公?”

陸辰輕蔑的看了寧家父子幾眼,問的真是屁話,到這時候還看不明白爲什麼是王恕來當巡兼辦案欽差麼?

在朝廷眼裡,浙江省出現這等布政使貪贓、訌,甚至還導致海塘潰堤、刁民鬧衙的象,那麼非要調用風力強勁的大臣鎮不可。這也是向來的慣例,昔年韓雍、項忠等名臣都是如此出頭的。

所以名卓著的王恕當然是一個極佳人選,本很有幾個優勢,被李太監順著方應意思舉薦並不奇怪,連和太監不對付的員也對李太監的舉薦挑不出病來。

Advertisement

打鐵就靠自,如今天下沒什麼名氣上比王恕更大的正直大臣了,正所謂“唯有一王恕”,尤其是還肯窩在地方的名臣。只要不把王恕放回京師,無論扔到哪裡,天子是不在意的。

何況王恕還有一個最大的優勢,他如今駐在蘇州府,距離杭州府並不遠,快馬加鞭急趕路時幾日就可以趕到。而且吳越同在江南,民也多有近似之。所以可以很快上手,不需要適應期。

綜上所述,在浙江最高級別的兩個大員出了問題,況不穩急需巡況下,沒有比王恕更合適的應急人選。

陸大人雖然不懂李太監爲什麼會幫方應,但他卻能猜得出王恕爲什麼如此順利就被任命。

其實方應代筆的奏疏中原話爲“多年不設巡,又有布政使司辜負聖恩。如今事務繁雜、百廢待興,非王恕不可治理也”。

這句看在天子眼中自然有他的腦補——就是王恕去做這麻煩事,可以分散其力,讓自家耳子可以清淨一下,杭州比蘇州可是遠上好幾百裡地

“上堂

!”衙役一聲高喝,打斷了衆人的心事。看來裡面已經準備好了。

堂外衆人各有各的反應,方應拍了拍上塵土,語氣輕鬆的主招呼道:“諸公走罷!”

在此案中,方應問心無愧,不需要在審理時走歪門邪道,只求一個公正即可,而之前負責審問的按察使朱大人似乎給不了公正。但他相信以王恕的正直。足以做到公正兩字,只要有公正就是對他有利的。

此後方應率先拾階而上,率先進了暫時借給巡使用的按察使司大堂——杭州城裡有巡都察院,位於錢塘門裡,但幾年沒人用過了。同時王恕又來的十分急迫,所以巡都察院那邊沒來得及灑掃,故而只能借用按察使司大堂了。

Advertisement

聽到上堂,寧良的心臟劇烈的抖了幾下。人的名樹的影,他實在沒有信心從王恕手底下闖過去。

自己有從二品大員份,或許不會遭遇什麼。但是自己的兒子、藩庫大使、自己長隨等人,只要王恕想審,幾十大板子打下去,有什麼招供不出來的?

如今他面臨的不僅僅是貪贓名聲,很可能是徹底敗名裂想到這裡。寧老大人追悔莫及。若是當初老老實實認罪罰贓,那麼境就不會像今天這般尷尬了。

那時他真是鬼迷心竅,輕信了陸辰的鬼話妄想通過反咬一口商相公來討得首輔萬安的歡心,並打算以此來趁機減罪。可惜這一手好算盤。如今完全派不上用場了,王恕做事是不會看萬安面子的。

陸大人皺眉瞥了幾眼寧良,到現在爲止,他幾經沉思仍然沒有想出什麼應對辦法,那麼就只好執行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

上了堂後,要先亮出自己珍藏多時的寧良父子貪贓罪證,同時檢舉寧良爲了減輕罪責妄圖攀誣商相公。而他自己,則是陷於同僚之義一直默許寧良所作所爲,導致虧了大節,釀嚴重後果,爲此理當罰。

陸大人深深嘆口氣,不是他人品低下、翻臉無,如今巡在明、鎮守太監在暗,全是主觀或者客觀上傾向於方應的。自己區區一個閒職右布政使憑什麼去對抗?

與大勢相對是最不明智的,大丈夫當斷則斷,否則必然會向寧良那般多,最後反而要加重罪責。此次能全而退、小有分就不錯了,左布政使是更不要想了。

回想起來,更可笑的是在一刻鐘之前還自認勝券在握,原來真實況卻是從十來日前就了方應的局。自那以後,無論自己與寧良怎麼行,那都是無足輕重了,結局都已經註定了,沒有多線的開放式結局。

天下怎麼會有這樣敢想敢做的年人!陸大人很有種“天亡我也,非戰之罪”的

ps:好像有個bug,作爲王恕便宜外祖父,能直接審理方應檢舉的案子麼?不過都寫出來了,沒法修改,大家可以無視之!另,明天放假,諸君假日的同時,不要忘了吾輩這些苦的碼字工作者,節假日一樣是要更新的!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