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大明官 第202章 新學霸的誕生

《大明官》 第202章 新學霸的誕生

國朝初年,學校規矩極嚴,與高肅殺的政治氣氛相襯托。士子考中生員後,必須在學校集中學習,稍有逾越,輕則責罰,重責剝奪功名甚至苦役。

但到了如今,紙面規條還是那個規條,但實際規矩卻不是那個規矩了,起碼從學習模式上更多樣化一點,更變通一點。比如可以不用每天去學校報到,比如可以申請外出遊學......

對方應這樣清貧出的生員而言,守在學校的學習效果更好一點,畢竟學校裡的學習資源,從老師到書籍,不是窮人家的家徒四壁可以比的。但對大戶大族子弟,那就要看況了。

這次方應要去縣學讀書,蘭姐兒難得堅定了一次主意,一定要跟隨方應去縣城,不肯獨自留在家裡。方應只得答應下來,等他先去縣城找好住後,再將蘭姐兒接過去。

閒話不提,卻說方應又在家休息兩日,便正式去了縣學,至於生存問題絕對不用發愁的。

他作爲廩膳、增廣、附學三個等級中最高級、最優秀、最英的廩膳生員,每個月有廩糧可以領,此外還有單人學舍可以居住。只是要想和蘭姐兒同居卻是不便,須得慢慢另行尋覓住

那新教諭孟先生也是個“妙人”,等方應學,他立刻就開始大張旗鼓的公佈或者散佈兩則消息。

一個消息是優秀士子楷模、直接從生考中廩膳生員、“別人家的孩子”方應學了!另一個消息是縣學準備歲試了!

兩個消息混在一起,引起了本縣士林關注。歲試不用說了。特別是明年有鄉試的背景下,歲試的重要毋庸置疑。

因爲全省鄉試名額有限。而縣學歲試的最大作用就是頂出等次,然後據等次決定參加鄉試的人選。

Advertisement

對於每一個還有上進心的秀才而言,歲試就是功名路的資格考試。每每到了歲試時候,學校立刻就熱鬧起來。

至於方應歸來這個事雖然不算大事,但也讓很多人計較。一年多前他突然從生直接被點爲廩膳生員,而不是按部就班從低做起,這已經讓很多人側目了。當時很多積年老學霸對廩膳生員名額虎視眈眈,卻不料被方應獨佔。

然後此人進學後先教訓了老學霸。再斥責了衆家朋友,便像流星一樣閃人了,據說出門遊玩逍遙自在去也——這年頭資訊實在不發達,就是汪知縣也是因爲去了一次京師述職纔對方應事蹟有所耳聞。

總而言之,不人特別是被家族圈起來讀書的士人對方同學的心頗爲複雜,忍不住產生了再見見此人的想法。

方應聽到孟教諭的做法,對其一笑了之。人各有志,他還能攔著孟教諭招徠生員不

話說這兩個消息散佈出去的最直觀後果,就是有很多生員陸陸續續的回到縣學讀書,越近的越早。

比如與方應同案進學的吳綽吳公子,又比如已經快算中年人的老學霸徐淮。至於方應的好友洪、項二人估計要來的晚一些,畢竟他們本家位於縣境最東端。距離較遠。

吳公子見到破壞自己“小三元”榮耀的同案方應後,還是習慣的、驕傲的冷哼一聲,不過沒有多餘舉

對揹負本縣第一科舉家族期、志向遠大的吳公子來說,方應即便令他不爽也是過去式了,沒必要斤斤計較糾纏不休。現在的他要放眼前方。未來的鄉試、會試纔是他的舞臺。

但是在老學霸徐淮心裡,這怨氣還是沒有化解掉的。當初他謀取廩膳生員未遂。憤而去欺負新進學的方應,卻不料反被方應整治一番,他胡篡改了商相公的文字。當時面掃地不用說了,還爲家裡帶來了不小的恐慌,實在何以堪。

Advertisement

如今一年後重回縣學,徐淮總覺得同學們對待自己不像之前那般敬畏,老前輩的架子都快擺不出來了——這都是方應的錯。

從哪裡跌倒的就要從哪裡爬起來,所以徐學霸要從方應這裡找回場子

學校生活很單調,無非是聚講、溫習、作文等幾樣。其中每到旬日之首,便是作文時間,由教諭出題,生員撰文答題,然後就是點評觀,這也算是一種模擬考試。

明日便是作文之日,此刻明倫堂中諸生三五羣的閒談。徐淮出現在獨居窗下的方應前,皮不笑的問候道:“經年未見,方同學可好?”

方應擡起頭,淡淡的瞥了對方一眼,答道:“多謝徐前輩掛念。”

徐淮隨即很骨的說:“想必方同學遊學歸來,藝業有所進,明日可否與我比試一番?”

方應嘆口氣,“徐前輩你歲數都這麼大了,有四十了麼?怎的還如此稚,難怪這多年不長進,只能在縣學蹉跎時,混得一個學霸名頭,深爲你可惜!”

周圍有人忍不住低聲輕笑,徐淮惡狠狠地擡起頭環視四顧,將這笑聲了下去。他是個縣學廝混多年的老人了,別人犯不上爲幾句戲言得罪他。

徐淮激將道:“在下誠心請求切磋學業,方同學莫非瞧不起在下麼?還是別的什麼緣故?不過是文字遊戲爾,方同學有什麼顧忌?”

真是拙劣的戲碼,方應皺皺眉頭,信口道:“隨便。”

縣學裡其他人對自己這新人普遍有不服氣心理,學霸也不止徐淮一個人。不打發掉眼前這位敲山震虎,說不定還有別人來打擾自己的清靜。

及到次日,孟教諭進了明倫堂,師生見過禮後。孟教諭便開口道:“今日不作時文,練習策問。”

Advertisement

科舉中當然以八文爲重。策問科目雖有,但最多隻是參考作用,不備決定意義。

不過策問總得象徵練習練習,能胡寫幾筆,總不能上了考場在策問科目白卷。所以諸生稍稍意外後,並不奇怪。

徐淮竹的看了方應一眼,開始手研墨。八制藝、策問、詩詞三項中,策問這項是他最有把握的。也是大家族的優勢。

例如他們蜀阜徐家,就有一位至三品的長輩致仕,時常在族學講解仕宦見聞心得。這種見識是寒門學子所不備的,所以寒門學子寫策論常常不如宦後人,只能從四書五經中生搬套。

而且最重要的是,徐淮已經知道了今天的題目並有所準備了。原因很簡單,孟教諭收了他的禮。各方面都可謂是萬無一失。徐淮實在想不出自己還有什麼理由不能獲勝。

當然,徐學霸還不至於稚到贏了一場就以爲自己能倒方應,文字遊戲一場輸贏往往說明不了什麼。

但若兩場、三場、場場如此,那又會如何?今天只是一個開始,好戲還在後面。

正在徐學霸的遐想中,孟教諭出了題目:“今日題目是應對北虜之邊策。”

邊策......方應愕然。這也太巧了罷?其實也不是巧合,邊事從立國之初就是重中之重,邊策自然而熱也就是各種策問裡的熱門題目,不算稀奇。

現在是即將歲試定等次的關鍵時期,縣學諸生都不敢怠慢。紛紛提筆開始撰文,一時間堂中數十筆一起舞起來。

那邊廂。徐學霸中有竹,筆下風生水起如有神。不知過了多久,寫就了一篇洋洋灑灑三千字的策文,全程一氣呵筆不加點,堪稱十分彩。

Advertisement

甩下手中筆,徐淮朝不遠方應那裡看了看。卻見那方應對著一張白紙發呆,敢過了這半晌,他一個字也沒寫。

難道是寫不出來?還是生怕寫不好故意藏拙?徐淮想來想去,也只有這兩種可能。忍不住出言嘲笑道:“方同學,爲何紙上不著點墨?不然今日比試,我未免勝之不武。”

坐在上頭的孟教諭也發現了方應的異狀,故意一字不寫,莫非是藐視他這個教麼?想至此,孟教諭臉漸漸嚴厲,起拿起戒尺,準備訓斥方應

洪、項兩人還沒有到學校,所以方應在明倫堂裡沒有什麼朋友,更沒人出來爲他開解。徐淮這種因爲方應年紀輕輕就爲廩膳生員而瞧不順眼的,更是等著看好戲。

方應十分淡定,彷彿事不關己。正當此時,忽然有穿青布長,頭戴翅平頂帽的衙役在明倫堂門口閃現,對孟教諭拱拱手道:“老先生!縣尊大老爺急召方應方秀才!”

縣尊請方應?孟教諭聞言一愣,擺出教架子道:“眼下是學業時間,縣尊也大不過聖賢書。”

那衙役笑了笑,“小的沒將話講明白。其實是從京師有加急詔書到縣衙問策,事關係邊事,而且詔書裡點了名詢問方秀才意見,老先生還是不要耽誤的好。”

堂中當即譁然,如果大家耳朵沒聽錯的話,連高在天上、遠在京師的朝廷都要找方應問邊策?這是怎麼一回事?

方應,輕飄飄的彈了彈塵土,對孟教諭抱拳道:“不是學生不敬重先生,而是學生所寫邊策都是軍國機,不便爲爾等所閱也。告辭!”

一干同窗目送方應消失在門外,只覺莫測高深、高山仰止。連朝廷都要特意發詔書來問他意見,這是什麼待遇?起碼是致仕尚書級別纔能有罷?

原來的各種緒悄然散去,只剩下了自慚形穢。難怪方同學不像其他人那般,熱衷於結社遊和互相吹捧,只覺得此人有點清高拿架子。

現在才知道,雖然方同學和他們同是縣學生員,但卻遠不是同一個境界了,他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所以方應和他們這些同窗,目前真沒什麼好談的,還要等他們更上幾層樓後,才配得上有共同語言罷。

又有人斷定道:“徐淮不中用了,他這個學霸要被方同學頂替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