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大明官 第245章 武林盟主

《大明官》 第245章 武林盟主

卻說在巡衙署裡做幕僚的石先生出來,看到謝某人這張皇模樣,皺眉問道:“老弟爲何如此慌神?”

謝先生便將方纔遭遇講述一遍,石先生聞言大罵道:“蠢材!無能!一盤好棋,全你毀了!”

這石先生姓石名巖,也是本省人,經別人推薦纔到了王巡衙署裡當幕僚,畢竟王巡也需要對本地悉的助手。但終究是不如另幾位老幕僚稔,不然也不至於上次見了方應一面卻認不出來。

石巖此人雖然科舉不得志,淪落到給被人當幕席爲生的地步,但野心或者志向也不是沒有。

他多年在輾轉在杭州各府縣道臺衙門裡,積攢了不影響力,這次又借了巡衙署的勢,才能上下串通、如臂指使。縱科場舞弊,既可以爲自己收攬人脈,又可以賺取上千兩銀子,可謂是一舉多得。

石巖不方便直接出面,便讓這姓謝的站在前臺。他平時看謝某人也聰明伶俐的,但萬萬沒想到關鍵時刻犯了這糊塗,真是不堪大用!

謝先生被罵的狗淋頭,個空子問道:“這可如何是好?”石幕僚氣也打不出一來,又呵斥道:“疏不間親,你以爲我有什麼辦法麼!”

如果說之前還有幾分希,那麼這時候謝先生徹底慌了,連石兄都沒法子,那就真完蛋了。“我們立刻遠走高飛,離開此地?”

石巖反問道:“難道你願意姓埋名、遠走他鄉,一輩子不回浙江麼?”謝先生猶疑道:“石兄你的意思是......來狠的?”

石巖啪的拍了謝先生一掌。再次大罵道:“我真是瞎了眼,以前怎的就沒發現你蠢到這個地步?狠你娘個頭啊!你想禍及滿門嗎!”

Advertisement

先前的酒樓中,文會已經草草散去,衆人的心極其複雜。方應與項賢晃晃悠悠的行走在大街上。朝著寓所而去。

到了第二日,方應剛剛起,卻見項賢的家奴跑過來傳口信,說是項大公子有急事請他過去。

方應心裡十分納悶。昨天並沒見項賢說什麼,怎的一夜之間又有急事了?

洗漱完畢,吃了幾口早膳點心,方應便帶著長隨王英出門了,直奔項賢住而去。

到地方後,方應進了前廳,卻看到在座的不只是項老兄,還有另外一位中年文人,有點眼

賢苦笑幾句。指著那中年文人道:“這是巡衙署裡的石先生。找不到你。卻被別人引薦到我這裡來了,懇請要求見你一面。”說完,項公子主退出了小廳。留方應和石先生獨自說話。

方應仔細打量,確實是上次在巡衙署門口見過的那位。他便帶著幾分戲謔道:“石先生。許久不見了!不知今日前來,有何貴幹?”

石巖乾脆利落的說:“願爲方公子效力!”他昨晚仔細研究過方應此人,知道此人是個看事徹的人,兜圈子沒用,所以開門見山點明主題。

方應高傲的笑了笑,沒有說話。此時無聲勝有聲,一切盡在不言中,不言而喻,不言自明......

以他如今的地位和人脈,石先生有什麼資格投靠自己?不客氣的說,沒有石先生,他能辦到的事一樣可以辦到。若說缺跑打雜的,那天下聰明能幹的人多了,不差石先生一個。

對方應的態度,石先生既早有預料也不以爲意,他再次拱拱手,乾脆利落的答道:“在下願尊奉方公子爲武林盟主!”

Advertisement

“噗!”方應猛地噴出一口茶,深思一時恍惚起來。武林盟主?後面是不是還連帶著一統江湖?自己好像穿越的是大明朝,而不是武俠世界罷?

瞧著方大秀才突然開始走神,石先生未免在心裡嘀咕幾句,這方公子怎的如此沉不住氣?忍不住重重咳嗽幾聲,將方應驚醒過來。

方應突然有所明白,所謂武林是杭州別稱,君不見北邊還有個武林門,而這個盟,大約是盟社的盟。

石先生信心十足的說:“西湖詩社是在下十年前與幾位好友共同草創,可由在下出面尊奉方公子爲本省詩壇盟主。城中另一個海社也有在下的一份力,同樣可以尊奉方公子。”

方應微微吃驚,這石先生一針見,還真是提出了令他不可拒絕的條件。沒想到的是,西湖詩社居然是他在背後弄,更沒想到的是,他還不止搞了一個西湖詩社。

盟主這種虛名有用沒用?說有用也有用,說沒用也沒用,那得看是什麼人。

比如當今出自蘇州府的吳寬吳狀元和王鏊王探花,他們兩個都被視爲吳中文壇詩壇盟主級別的人

他們雖然在朝中,但同時與蘇州府士子一直有切聯繫,朝野呼應形良好互,最後結果達到雙贏。吳寬、王鰲雖然沒有閣,但都做到了尚書,而蘇州本地也很益,民間形了聲名響亮的吳門派,政壇也產生了蘇州幫。

國朝初年,蘇州因爲是張士誠老巢,備歧視,所以蘇州幫在政壇並不出。但是從吳寬、王鏊之後,蘇州幫才真正興盛起來,宰輔尚書接連出現,一直連綿不絕,是政壇不可小覷的勢力。

方應之所以要名,心裡未嘗不是想著仿照這兩位前輩的例子,就算不能達到他們的效果,但有一點好是一點好

Advertisement

方應突然對石先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不是在衙門裡當師爺的麼?這又是想搞什麼?

石巖嘆道:“在下人到中年,科舉不中,仕途無,便走了這條歧途。天下除了朝廷、府,還有在野士人和胥吏,都是很有潛力的。

在下既然不得朝廷、進不了場,那就只好另闢蹊徑,在這杭州城中一面組建文社詩社凝聚人氣,一面流連於衙門積攢人脈,也算從另一個方向遂了生平志。”

方應無語,不得不說,這位石先生雖然科舉不幸運,但眼很敏銳。

胥吏在府中掌握實際辦事的能力,這次石先生能串通數個衙門胥吏搞科場舞弊,就是這種能力的現。而結社士子則把持著地方輿論和風氣,越往後這種趨勢越是愈演愈烈,到了東林黨和復社那個程度時,甚至連朝政都能影響到。

能看出上面這點的,絕對都是這時代最頂尖的聰明人。其實現在還只是雛形,照石先生所說的路數再發展幾年,那他絕對是在杭州城裡呼風喚雨的存在,運氣好了當個“無冕之王”也有可能。

想了想,方應又道:“幫別人舞弊,敗壞巡王公的聲譽,那也算是積攢人脈的一種行爲麼?”這話讓石先生有點尷尬,腹誹方大秀才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

本來是石先生被抓住痛腳後到這裡求饒的,但是氣氛說著說著變快變平等合作了,方應不得不故意扯這麼一句,將石先生的氣勢打下去,讓他知道誰是主方。

“有些事,你我都心知肚明,也就不用多說了,反正來日方長。但是你這次舞弊的事,必須停下,不得對王公聲譽有毫損害!”

石先生謀劃了數個月,不太想白費功夫,仍然努力爭取道:“鄉試的艱難,非常人可以想象。這種事利人利己,方公子也可以試試看......”

這是想拉自己下水?方應暗笑幾聲,故意傲然道:“鄉試我自有把握,需要你這種鳴狗盜的辦法麼?”

石先生總覺得方應話裡有話,不免以己度人的想道,難道此人有更高明的路數?想至此,他突然很震懾,連忙在口中答應道:“是,是,在下這就停住。”

此時他深深到古書上有句話簡直無比正確,那就是“竊鉤者誅,竊國者侯。”

自己這竊鉤者確實比不上竊國者,不能不服!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