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大明官 第248章 看榜

《大明官》 第248章 看榜

八月十五日考完最後一場,方應八月十六日便在住躺了一天,直到八月十七日才緩過勁來。

他站在院子中,不停的展手腳,如今實在是沒心思再看什麼書了,心裡琢磨著怎麼打發發榜前的這段時間。忽然有王英跑過來稟報:“項公子來了!”

方應只見到項賢自己走進來,不奇道:“怎麼你自己跑過來了?我還以爲是你和洪兄聯袂而至,找我喝酒。”

“我是單獨過來謝你,不好上洪兄。”項賢鬼鬼祟祟的說。

方應很莫名其妙,“謝我作甚?”

賢笑幾聲,拍拍方應的肩膀道:“方賢弟你這人最大的病就是做好事不留名,我在考場號房裡,發現木板下面釘著幾本書,這八是你讓那石巖安置的罷?所以怎能不謝你?”

方應愕然,他沒有辦過這種事......又一想就清楚了,這肯定是那石巖爲了討好自己,知道項賢與自己乃是好友,便故意幫項賢安排的。

送走項賢,方應不知怎的,忽然有點患得患失起來。連他自己都奇怪,考試前信心十足無所畏懼,怎麼考完了倒有點忐忑起來?

按照他先前的估算,大約有七八的機率中舉,也就是說只要不是特別背運,總是能榜上有名的。但誰知道會不會遇上那另外的兩三機率......

按照規定,鄉試榜必須於八月底之前出來,在哪一天要看況,同時還要參考一下良辰吉日。

轉眼間到了二十三四日,參考士子都曉得結果該要出來了,無數讀書人每日紛紛聚集在貢院附近的青雲街上。心急的等候著第一手消息。

Advertisement

方應也不例外,他與項賢、洪鬆整日都坐在街邊茶鋪裡,一邊談天說地一邊等待著貢院大門開啓。

在八月二十六日,眼看天近午時,茶鋪裡的方應吩咐長隨王英去買幾人份的吃食回來。他們不敢輕易離開座位,如今青雲街上人比螞蟻還多,搶座位是家常便飯,稍有空餘就會被人惦記。

王英又問了問洪公子和項公子的口味,轉正要出去。忽然又一個茶鋪的小廝衝了進來,對著客人道:“出來了!出來了!貢院裡彩亭出來了!”

登時整個茶鋪裡就像火山發了,聲浪一下子幾乎要掀翻房頂,然後人洶涌,爭先恐後的衝出茶鋪。

消息已經傳開。街頭儼然是人山人海,走也走不,士子們只好站在道旁,對著貢院方向翹首以待。方應等三人在家奴的護衛下,勉強穩穩地站在人羣裡。

按照規矩,鄉試榜填好後要放彩亭,然後擡到布政使司。最後在布政使司衙署外面照壁上張

不多時,果然遠遠地見幾十名衙役簇擁著一頂彩亭,吹吹打打的沿著青雲街走來,一直向南邊布政使司方向而去。方應等三人便與大部隊一起。跟在彩亭隊伍後面走。又走了半個時辰,才走到布政使司衙署。

這邊早已準備完畢,照壁下方圍了一圈柵欄,還有軍嚴把守。以阻止看榜人靠的太近從而毀壞榜文。

照壁外面已經被圍得裡三層外三層水泄不通,在萬衆矚目下幾名吏員擡出了鄉試榜。小心翼翼的張在照壁上。

登時人聲沸然,好似開了鍋一般,人人睜大著眼睛去仔細看榜。榜文上的字有碗口大小,行列整整齊齊,不用靠得太近也能看得清楚。

Advertisement

一時間榜下呈現人世百態,有拿出一去不回氣勢,大步流星往人羣裡衝的,有神故作淡定但眼珠子死死向榜文瞪的,有在外圍抓耳撓腮跳著腳向榜文脖子的。

還有穿紅戴紅帽,喜氣洋洋的向外面狂奔的,這是職業看榜人,看準了誰家高中就趕報喜討喜錢去。

過了一會兒,又出現另幾種人世態,有一臉狂喜手舞足蹈不知所措的,又失魂落魄跌跌撞撞滾出來的,又淚流滿面喃喃自語也不知是喜事悲的,有唉聲嘆氣痛不生的,有不屑一顧連連冷笑搖頭走人的。

方應沒有隻站在外面,讓王英衝進去代替看榜,他要親自在第一時間喜悅或者悲傷。

在海一般的人羣裡,方應與兩位好友走散了。當他在王英的保護下,勉強到離柵欄不遠時,過人頭間隙總算能看清楚榜上的字了。

“大明化十六年浙江鄉試錄”和“中式舉人九十五名”這兩列打頭的字樣直接忽略,方應的眼神快速的瀏覽者後面長長一排人名——

第一個名字的第一個字不是方,是什麼本沒往腦子裡放,反正不是自己,直接略過;第二個名字第一個字還不是方,繼續略過......

方應並不灰心,他有心理準備,一共九十五個名字,後面還多著,第一名和第九十五名沒有本質區別。但是纔看到第三個名字,卻出現了小驚喜,這行人名第一個字儼然就是“方”字!

方應心臟重重一抖,眼大亮,立刻向下瀏覽,第二個字是應!方大秀才登時到一腔熱涌上了腦門,險些失聲高出來。

周圍的嘈雜彷彿突然消失,他全神貫注的屏住氣息去看這列人名的第三個字,沒錯,就是一個“”字!合起來第三個人名就是“方應”!

Advertisement

方大秀才再也忍不住了,舉起雙臂直刺蒼穹,旁若無人的放聲大笑。秀才只是預備士子,舉人才是統治階級,以後他不是方小相公,而是小方老爺了!

中舉纔算份徹底實現了轉變,即便以後不能中進士,也能以舉人份選,即便不想去選,也可以一夜暴富似的,從此優哉遊哉做食無憂的地方名流。

金舉人,銀進士,科舉中最難得一道關口已經邁過去了!舉人是三十取一,進士是十取一,相對而言中進士比中舉輕鬆多了。

對普通人來說,中秀才是高興事,中舉人卻是值得瘋狂的事,就算以後中了進士也不會像中舉一樣能激到癲狂了。君不見大名鼎鼎的范進老兄中舉後發瘋,中進士時卻一筆帶過麼?

“哈哈哈哈!”方應笑的雖然響亮,但是並讓別人特別驚訝,在這張榜文下聚集了天下最極端的緒,發生什麼都不會令人太驚訝。但是從方應的笑聲中,周圍人都知道,此人必然高中了,除了羨慕,還是羨慕。

緒緩和下來,方應覺飄飄仙,若不是王英在旁邊扶住,他都懷疑自己要飛起來了。

到底是第幾名?誰是解元?方應終於有力去關心其他的事了,便再次擡起頭看向榜文。

在榜上那個位置,方應重新看了一遍自己的名錄,這一行的全文是“第三名方應十八歲淳安縣學廩生”。

第三名,五經魁首之一。

前文介紹過,四書是讀書人的必修,五經是讀書人的選修,每人都選一門爲本經。而鄉試榜的前五名,就要從五經考生中各取一人。

也就是說,《詩》、《書》、《禮》、《易》、《春秋》五經中,每一經考生裡選出最好的一人,合起來就是前五名,稱爲五經魁首,民間也五魁首。

Advertisement

比如方應這個第三名,就是以《春秋》經選五魁首。而五魁首中最出的那一個,自然就是解元了,其餘稱作亞魁。

名次很高,但方應已經沒有什麼多餘神頭激了。長隨王英也是識字的,忍不住議論道:“小相公離解元就差兩位,不然父子解元名就出來了。”

方應可不敢這麼貪心,要說野也不是一點沒有,但解元實在是太萬衆矚目。

他自家事自己知,很明白自己有幾把刷子,當個第三名就已經很醒目,更別說解元了,那就是放在火盆上烤了。

“這大宗師也太客氣,給箇中間第幾十名就足夠了,居然弄了個五魁首。”方應很唏噓的嘆口氣。

王英放下心來,很況的想道,小相公的心智看來已經完全恢復正常,不然也不會開始矯了。

方應繼續看榜,開始看別人的名次,理所當然先關注的是自己前面兩位,新解元是誰那必須要了解。

卻見榜文最前面寫著:第一名李旻三十七歲錢塘縣廩生。第二行寫著:第二名王華三十六歲餘姚縣廩生。

李旻?王華?方應瞪大了眼睛,這兩位老哥都是今次鄉試中舉嗎?

對普通人而言,這兩人在歷史長河中知名度並不是很高,但在方應這種專業人士卻是知道的。

如果按照史實,王華將是明年春闈大比,也就是化十七年的狀元;而李旻則將是下一次也就是化二十年的狀元。

自己前面是兩個未來狀元老兄啊,真是一張龍虎榜。方應連連慨,那殘存的一點點對解元的意立刻徹底煙消雲散。

不過比較起來,王華王老哥比李旻還算稍稍出名點,因爲他的兒子是王守仁王明......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