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大明官 第582章 入宮

《大明官》 第582章 入宮

從錦衛鎮司出來,方應吩咐了婁天化和方應石,他們護送張貴回去養傷,而自己則結束了環繞皇城一圈的本日行程,萬分疲倦的趁著月回到家中。

由於太累,明天還有宮覲見這種重量級任務,故而方應不打算去晨昏定省了,正要個懶從中庭穿回西院。

卻見有僕役招呼道:“小老爺!大老爺在堂上候著你!”父親有召喚,兒子無法抗拒,方應莫可奈何,只得上了堂去拜見。

方清之看到自家兒子進來,臉頓時一黑,訓斥道:“你明日進宮面聖,這是何等天恩浩!今日本該沐浴修、靜默自省,但你卻整日在外嬉遊,這是何道理?

爲父還聽到傳言,道是你去了宛平縣衙,當衆毆打胥吏頂撞縣尊,囂張跋扈無以復加,簡直丟盡了我方家的臉面!是誰教你如此浪無行、敗壞門風的?”

方應微微訝異,反問道:“今日午前才發生的事,今日就傳到了父親耳朵裡?這傳言也忒快了。”

方清之按住怒氣,淡淡的說:“你可是大名鼎鼎的方神仙方青天,所到之萬衆矚目,誰人不知誰人不曉?風吹草之下,消息自然傳得快。”

“父親大人!你這話尖酸刻薄,不合你老人家日常君子之道,墮落至斯,兒子我深痛心!勿以惡小而爲之,父親大人你要三思!”方應反將一軍的道。

方清之直直的盯著方應,口中蹦出三個字:“請家法!”

方應聽到“家法”,便負手而立不如山,又彷彿淵渟嶽峙,沉穩莊重。

這倒讓方清之疑萬分:“你爲何不奪門而逃?這不是你的拿手本事麼?”

Advertisement

方應道:“有何懼哉?正好兒子我明日要面聖去,就請陛下看看我方家的父嚴子孝,讓我方家的名傳到大深宮!”

“滾下去!”方清之忍不住怒斥道。

方應便移步向外走去,走了兩步,覺得不對,這樣未免太不給父親大人面子。於是方應舉起雙手抱頭,作出狼奔豸突的驚嚇模樣,迅速竄出堂中。

卻說回到了西院去,在小妾的服侍下沐浴洗漱,然後單獨上牀和而臥。今天雖然發生的事很多,讓他疲於奔命,但他敢說,明天肯定會更加費勁。

畢竟那可是外臣絕跡的深宮大謀詭計最爲集的地方。而自己孤宮,誰知道會有什麼遭遇?

方應並非杞人憂天,這是有一個先例在前的。要說起大臣進宮面聖,上一次大概是十年前的事了。

那時候,化天子還是向的小年輕,首輔是彭時(當今閣末位彭華的族兄),次輔是商輅商老師,第三位就是現今的首輔萬安。

這個閣班子還是比較正經的,彭時爲人不錯,商輅也是士林表率,而無恥邪萬安當時只是閣老三,掀不起風浪來。

不過此時化天子不喜歡召見大臣的病,卻已經形了。自從超強勢的前首輔李賢去世後,化天子就漸漸疏遠了大臣,所有國事都只通過公文運行。

朝廷羣臣對這一新生現象還很不習慣(大明臣子以後會越來越習慣的),紛紛上疏要天子親近賢臣,要多多召見大臣共商國是。

化天子被批的奏疏煩夠了,爲了堵住羣臣的,便下旨召閣臣面聖。於是乎羣臣歡呼雀躍,以爲功引導了陛下學好。

Advertisement

但這次閣臣集面聖,從史書記載來看,是非常失敗的。。。。。。

據說當時有好心提醒閣老說:“爾等與陛下之間十分陌生,爲避免言多必失這次不要說太多話,先混個臉,以後機會就多了。”

到了見面時,君臣之間先說了幾件不痛不的小事,然後互相不悉的君臣便有點無話可說了。

正在這時候,萬安突然跪地山呼萬歲要辭別走人,彭時和商輅不得已,只好跟著萬安一起離開。

事後宮裡太監嘲笑大臣說:“彼輩時常抱怨天子不召見大臣,但召見了卻無話可說,只知道喊萬歲。”

從此之後,天子除了禮儀質的朝會外,再也不在私下場合召見大臣了,只將自己隔絕在高高的宮牆之,只通過公文與外朝保持通。

與此同時,“萬歲閣老”這個外號不脛而走,雖然主要戴在了萬安頭上,但彭時和商輅因爲一同覲見,不免也被連累到。在商老師近乎完的人生履歷中,這也算是污點之一。

前車之覆後車之鑑,方應自己遇到面聖的機會時,很自然而然的就想起了十多年前的故事。

經方應仔細琢磨,總覺得當年那場召見充滿了謀的味道。彭時商輅等人都是博學,滔滔不絕講大道理都是手拿把攢的,怎會見了天子無話可說?

宮中監事前不懷好意的勸,事中有萬安恰到好的配合,事後太監們又大肆宣揚的造輿論,這在方應眼裡,怎麼看怎麼是謀。

但願自己明天不會出現那種況!畢竟當年陛下召見閣全,其中政治意味十足,很容易被牽扯進宮裡宮外的權力鬥爭裡。已經壟斷了天子邊視聽的大太監們自然不願看到天子與大臣親近。

Advertisement

而自己分量比閣老差得遠了,天子召見自己多半是出於好奇,沒有那麼濃重的政治涵義,也許別人也犯不上過於較真罷?當然如果上有私仇的,那就沒有辦法了。

想至此,方應忍不住又埋怨起汪芷,若有汪芷在宮裡照應,自己何至於像是關公單刀赴會似的。

回來,一定要好好凌一番!在這個幻想中,方應漸漸地睡著了。

次日清晨,方應之後,稍稍吃了幾口早膳,便辭別家人。經過中庭時候,卻見父親方清之站在甬道上,似是等候著自己。

“你這一去,乃十幾年來未有之盛事。須得言行仔細,不可辜負諸君所。”方清之叮囑道。

方應略頭疼,他最怕的就是這種論調了。面聖這種事越政治化,自己越不會輕鬆,而他本不想在這上面捲進漩渦。

隨便支吾了幾句,方應就出家門。如果從道路來看,方應從西安門、西華門宮最近,有特權的閣大學士每日閣辦事時,都是走的這條路線。

但方應面聖顯然不能那麼走,必須要走正規路線宮。也就是上朝所走的天安門、端門、午門這條路線,只是今天他會走的更遠。

從長安右門了皇城,然後一路前行過了端門,如果是上朝就該到此止步,但方應一直被帶到了奉天門東角門

奉天門之後是三大殿,如果不是重大儀式,普通大臣也就止步於奉天門外了。而陛下詔旨一般都是從奉天門東西角門傳出來,而大臣接旨也都要到奉天門東西角門外。

方應在東角門略一等待,又被帶著進去,此時雄闊壯觀的奉天殿呈現在方應的眼前。這可不是燒燬後重建的小皇極殿(太和殿),而是規模更宏大的真正的三大殿之首。

Advertisement

從三大殿邊上一路前行,連續穿過中左門、後左門,方應被引著來到乾清門一線。

這裡就是宮與外宮的分界線了,而且是最嚴格的一條分界線,外臣如果擅就是大逆不道!只有乾清門裡才能算是真正的皇宮大,是天子的起居生活之所。

當然方應是不可能從乾清門宮的,乾清門兩邊有左門和右門,方應只能從這裡走。

不過就算方應先前得到旨意宮面聖,但到了乾清門外,也必須要停住腳步。等待著守門監重新去奏報天子,再次得到確定的詔許之後,才能放方應進去。

等待的時間有點久,方應礙於禮儀,只能全副冠帶的站在宮牆外靜靜肅立,不敢有半分逾越失禮之

但這不妨礙他腦子裡思緒飄飛,如果一個人百般無聊之際,連腦子都不能浮想聯翩,那將是多麼可怕!

進去之後的時間段裡,自己是不是要爲除天子之外,皇宮裡第二個帶把的男人?方應七八糟的不知怎的想到了這個問題。

不知道等了多久,方應到雙有些發麻,靠著大的袍掩護,暗中跺了跺腳,活了一下雙

這時候有個小太監從大飛奔出來,朝著方應道:“皇爺移駕西苑去了,召方應赴西苑覲見!”

西。。。。。。西苑?方應頭一暈,心裡忍不住吐槽,自己可是從西邊辛辛苦苦的繞了一大圈遠路,才趕到了乾清門外,結果天子又跑到西苑玩樂去了!

難道現在又要辛辛苦苦的繞回去?他方應在宮裡可沒有乘轎騎馬的特權,全靠自己一雙

正當方應產生了若干抗旨不尊、回家睡覺的衝時,那引路的太監歪歪頭道:“走,從西華門穿出去。”

方應鬆口氣,這樣還好,不用再次繞遠路了,能輕省不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