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大明官 第658章 千迴百折

《大明官》 第658章 千迴百折

這次問話出現了點誰也沒想到的意外,正當堂上堂下議論紛紛時候,方應環顧四周,覺得熱場熱的差不多了,便再次開口,傲氣沖天的說:

“聽說有小人饒舌,引得陛下也關切此事,意圖將本趕出京師。那麼就請大中丞復奏陛下時,就說我方應年方弱冠便功在社稷,不知大明如何對待功臣?些許小小過錯,可否因公議免?”

按道理來說,這樣的話一般都是由第三方別人來張說的,正常況下哪有自己給自己表功的......但方應就是這樣說了,卻不讓人到違和,相反還招來不

大概是因爲這個過錯與功績相比實在太小,爲了一次打架鬥毆這樣的小小過錯,就被迫搬出那些大功來救命,淪落至此,傲氣之下的裡是淒涼,如此反差怎能不令人慨唏噓?所以方應沒被視爲裝腔作勢、自吹自擂。

李裕李大中丞最到哭笑不得,早知道方應要搬出這樣的底牌,這幾天又何必擔心。他重新坐正了,點點頭道:“本知道了,自當奏請免去分。”

方應忽的彷彿又想起什麼,對李裕道:“下還有話要說。”

李裕忍不住瞪了方應一眼,剛纔裝模作樣的一言不發一聲不吭,這會兒倒是滔滔不絕、廢話連篇。

方應嘿嘿一笑,暗有所指的說:“下功勞數件,不能全用來減免這次完之後。方應不知爲何看了旁邊穆文才一眼。

穆部郎從方應眼神中到的只有四個字,那就是“不懷好意”。自己被方應無賴般毆打了一次。靠一件功績抵消掉;那方應剩了幾件功績,是不是還能毆打自己幾次。而且是打了也白打?

Advertisement

李大中丞顯然也聽出意思來了,連忙大喝道:“不要胡鬧,本自有分寸,爾等退下罷!”

穆文才長嘆一聲,現在奈何不了方應了!罷罷罷!本次也只能這樣了,青山不在,綠水長流,後會有期!

如此穆文才上前一步,對李裕道:“全由大中丞秉公斷。下且告辭了。”然後穆文才轉就要走,但方應依舊立定不

“慢著!本還有話要說”方應連忙道。惹得堂上堂下齊齊側目,還沒有完?

方應對李裕朗聲道:“正好今天穆大人也到了都察院,那麼一事不跑兩次,本就檢舉穆大人選不公,居心險惡不配爲文選司主!請都察院諸君彈劾穆文才!”

穆文才登時氣得七竅生煙,這方應行兇傷人,不追究他的責任就不錯了,竟然還想倒打一耙反咬一口?功勞再大。能口噴人麼?

李裕忍不住皺皺眉頭,到方應略嫌過分了。穆文才的確對方清之不友善,安排的地方也不夠好,但擬定補缺是他的職責。只要合乎條例,不能因爲不服氣就手打人,更不能因爲不服氣就公然指責人品。

朝廷自有朝廷的規矩。如果都像方應這樣爲了選胡攪蠻纏,甚至無憑無據的公開抨擊吏部員。那朝廷綱紀何在?鬧事也不是這樣鬧的。常言道,窮寇莫追......

不等李裕發話。穆文才回過子,連連冷笑,嘲諷道:“方大人想學市井之徒撒潑打賴?本職責所在,該怎麼做公事,自有自己的道理,只要合乎詔旨律例無有不可。方大人在此指手畫腳,不覺手得太長麼?都察院諸君在此當面,大可評一評理!”

Advertisement

方應毫不心虛的“哈哈”仰天一笑,“穆文才!你自己說合乎詔旨律例無可指摘,敢問一句怎麼合乎了?”

穆文才針鋒相對的答道:“天子有旨意,貶方清之至邊遠州縣。本奉詔,擬定方清之補雲南北勝州州判,有何不可?莫非雲南不是我大明疆土?”

方應又嗤笑幾聲,“你也說了詔旨之外還有律例,有先例擺著,你爲何不遵循?”

穆文才愣了愣,什麼先例?

方應喝罵道:“好個無知的狗才,吾於與汝同列朝堂!難道當初翰林四諫都是假的不?翰林四諫是怎麼貶的,家父難道不能循例?”

衆人也略微迷茫,翰林四諫都是將近二十年前的典故了,當今天子剛即位時發生的狀況。今天方應突然將翰林四諫搬出來作甚?難道因爲當年方清之因爲下詔獄,曾經號稱過翰林第五諫?

方應掃視了周圍一眼,擡高了聲調,“化二三年時,翰林院修撰羅一峰貶爲泉州市舶司提舉,編修章楓山貶爲臨武知縣改南京大理寺評事,編修黃未軒貶爲湘潭知縣改南京大理寺評事,檢討莊木齋貶爲桂州判改南京行人司副。這四位先賢,諸位應當都知道!”

聰明人已經聽出其中道理了,頓時醒悟了方應的用意。

然後方應轉向穆文才道:“四位先賢怒天子,一樣是被貶邊遠州縣,但最遠也不過是湖廣偏僻之,而家父究竟有什麼罪大惡極,竟然被你發配至遙在天邊的雲南?”

穆文才強自辯解道:“此一時彼一時也,先例不一定要循照,哪能刻舟求劍生搬套?”

方應不屑的反問道:“那麼家父被貶謫之所,比起先例爲何不能更近一些,反而刻意更遠?”

Advertisement

此後方應懶得與穆文才浪費口舌辯論了,氣勢洶洶的指著穆文才叱罵道:“蒼天在上,你穆文才到底是什麼居心,真當天下人看不出來?逢迎權迫害忠良還敢在此覥狂吠,恬不知恥說合乎詔旨律例,真當沒有天理了嗎!

如此醜惡之行,但凡忠正之士,誰能不憤怒?休說我手毆打你這小人,就是我持械手刃你這邪,也算是爲國除害!”

方應氣勢極其人,連珠炮般又喝罵又責問,句句如刀直得穆文才下意識連連後退,一時又不知從哪裡辯解。旁邊衆人回過味來,只能暗歎一聲好厲害的詞鋒!

穆文才退了幾步,卻靠住了廊柱,退無可退之下心裡後悔萬分,恨不能找個地鑽進去。早知如此丟人現眼,何必要來!

當初李裕說過,今天他不必過來,但他一口氣咽不下,一定要親眼看著方應分,便來到都察院,這下臉面全丟盡了!以後指不定被人怎麼嘲笑!

而且不僅僅是被嘲笑的問題,如果被史認定了迫害忠良而羣起彈劾,連能不能保住文選司郎中位都是問題!

旁觀的衆人也是醉了,意氣風發時候的方應是什麼樣,很多人都見過;但是家門落魄、四面楚歌時的方應,還能把文選司主得要上吊,真是令人歎服,不能不服。

方應罵完穆文才,再也不看他一眼,擡手對著李裕和旁觀人羣作了一個羅圈揖:“本不僅僅是出於家父遭遇不公的私心,所擔憂的事遠不止於此。本還想問一句,吏部這樣做法究竟是什麼意思?

大而言之,若放縱吏部肆意打忠直敢言之士,這又與堵塞言路有什麼區別?今後諸君諍諫時,難道還得看吏部眼,先考慮退路不?”

Advertisement

這下連李裕也要讚一聲:好厲害的詞鋒!經過這般總結提煉,便從罵街上升到了“言路暢通”的政治正確高度,而且還完切合了史們的心理狀態,敢言諍諫之人除了愣頭青誰不擔心後路問題?

最後只聽方應幽幽嘆道:“都察院諸君見到此等不平之事,惜吝一言乎?”

李裕又苦笑幾聲,可以想見,今日之後彈劾穆文才的奏疏,只怕要論尺來計算了。眼下已經有史當場表態,立誓要與穆文才這等邪鬥爭到底,響應者還不

賢項大史排衆而出,高聲道:“一個文選司郎中,雖然居要職,但若無人撐腰,如何敢迫害忠良?背後另有高顯貴指使!”

沒等別人反應過來,項賢快速轉頭問道:“方大人乃之人,可知是誰?”方應略一思索,便答道:“據我所知,大概是吏部天尹旻罷!”

衆人紛紛恍然大悟,難怪穆郎中有這個膽量,原來如此、原來如此!如果有吏部天指使,那就不奇怪了。不過恍然大悟之後,衆人又意識到,事再次變化了。

方應罪是第一次變化,方應對穆文才反攻倒算是第二次變化,而這次是第三次了。今天這場審問簡直千迴百折,令人目不暇接的不過氣來,連靜心思索的時間都沒有。

而穆文才的神極其古怪,彷彿是很震驚。但他並不是震驚方應猜對了,而是震驚方應猜錯了......特別是猜錯了還如此理直氣壯。他要投靠也不是投靠尹旻啊!u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