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軍事歷史 伐清 第9節 海權

《伐清》 第9節 海權

功沉默不言,他實際對菲律賓也有想法,只是現在不想明言。

“呂宋啊,是香料羣島麼?”鄧名對地理不是很悉,就請教這個時代的航海大家鄭功。

鄧名的問題讓張煌言楞了一下,他雖然聽說過呂宋的屠華事件,但並不知道呂宋的產出,而鄭功心中的震撼則是難以形容。之前鄭功曾經聽說過,泰西人從東南亞購買大量的香料,據說運回泰西后胡椒、丁香等都可以換到同樣重量的黃金。現在西班牙人在東南亞用很低的價格就能取得大量的香料,而且還肆意低鄭功海商運去的貨價格。

功早就曾想過,若是能獨佔呂宋的海貿,著泰西人用真金白銀來換香料,豈不快活?哪怕只付出一般重量或者三分之一的黃金也非常好啊。再說壟斷航線後,華商的貨也能提高價格,讓鄭功能夠從中取更多的稅金——不但能華商的,連泰西商人的也可以一起取了。

“提督明見萬里。”鄭功從巨大的驚愕中反應過來,急忙對鄧名說道:“若是將呂宋納版圖,這海貿的收益,恐怕都不在兩京十三省的正稅之下了。”

Advertisement

“正如郡王所言,如果華人不斷向臺灣、呂宋移居,我們也派軍保護百姓、教化土著,最後這些領土都會納中國版圖,但如果聽任荷蘭人、西班牙人……就是佛朗機人殺害漢人,這些領土就永遠不是我們的。至於荷蘭人和佛朗機人,他們和建奴完全一樣,我們當然要保護臺灣和呂宋的華人,就像大明不放棄遼東的子民一樣。”鄧名給荷蘭人和西班牙人下了結論,對鄭功說道:“臺灣、呂宋的大明子民,就拜託延平郡王了,務必要驅逐蠻夷,保護我們的百姓。”

“遵命。”鄭功驚喜地說道,雖然張煌言就在旁邊,他都沒有太注意用詞:“提督放心,有我在,臺灣、呂宋的子民就絕不會人人屠戮。”

雖然鄭功用了“遵命”這個字眼,但張煌言震驚之際,也沒有注意到這點,他大搖其頭:“提督,虎尚未逐走,又招惹了兩頭狼,事總要有個輕重緩急之分吧。”

“磨刀不費砍柴工。”鄧名答道:“我本來也沒想讓鄭郡王和張尚書立刻復南京,你們剛纔有點誤會我的意思了。我倒是認爲攻下南京對我們未必有利,因爲攻下來了我們就必須要守住——若是沒能擋住韃子的攻勢,南京的黎民百姓可就遭殃了。我們和韃子不同,他們不在乎我們漢人的生死,但我們可在乎的很。因此若一日沒有守住南京的把握,我們就一日不取南京。”

Advertisement

“那提督要我們如何牽制虜廷的兵力呢?”張煌言反問道。

“只要保持存在就好,只要不時地在吳淞口外,或者進長江巡邏一圈就好,這樣韃子就要在東南保留重兵,要對漕運嚴防死守,要花重金重建水師。說不定不打仗更好,只要你們一日不作戰,韃子就一日不敢鬆懈;反過來,要是你們戰敗了,韃子反倒可以放心地把更多的兵力投向西南和四川。”鄧名覺得現在明軍既然沒有足夠強大的實力,那保持威懾可能就是最佳的戰略,而只要明軍擁有制海權,那就始終牢牢控制著戰略決戰的主權:“這個不需要太多的兵力,鄭郡王應該也能有餘力從旁協助張尚書,這期間要是能收復臺灣、呂宋的話,不妨就隨便收復了,還可以鍛鍊部隊。”

見張煌言似乎還有些疑慮,鄧名又說道:“荷蘭和佛朗機也稱不上兩頭狼,他們的母國遠在萬里之外,派不出多人過來。”

張煌言瞅了鄭功一眼,想從這裡得到一些證實,但鄭功也不太瞭解荷蘭和西班牙的本土到底距離中國有多遠,只知道確實很遠。

“如果泰西人在我們的眼皮子底下都學不會尊重我們,那麼確實如鄭郡王所說,遲早會是建奴一樣的心腹大患。”鄧名結束了他的發言。m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