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英向北京報告,川西土地沃,只要建立一批軍屯,有一、兩年就可以有小,四川清軍所需的糧草就可以由川西提供很大一部分,不必全數由陝西轉運。在李國英的時間表裡,兩年後四川清軍就可以大大加強萬縣的實力,主開始與明軍對峙,在川西軍糧的支持下進攻奉節。
“奴才覺得可行。”索尼介紹完李國英的計劃後,就表示支持。
“奴才也覺得可行。”鰲拜附和道。
按說有這兩個人的一致支持,順治就會同意的地方上遞上來的方案,但今天順治卻沒有立刻準許李國英的戰略,而是反問道:“但那個鄧名,會讓李國英如願麼?”
“現在鄧名已經回到了湖廣,他會不會返回奉節?”順治問道。
“應該不會,四川偏遠,鄧名應該還是會看著湖廣,然後設法進江西,繼續進攻東南。”索尼馬上答道。
“不一定。”順治搖搖頭:“你說的是常理,但這個鄧名不可以常理度之,朕覺得他從東南和湖北退得有點快了。”
“不取湖廣、江西,反倒去圖四川?”索尼的腦子一時有點轉不過來。
“皇上說的是,”鰲拜突然出聲贊同:“東南雖然人口稠,產富,但也是朝廷重兵把守的地方,救援也比較迅速,鄧名說不定還真會去四川。”
索尼一想也確實有這種可能,現在鄧名手中有不從江蘇得到的糧草,能夠在四川維持一支規模比較大的軍隊:“不過若是鄧名去四川也好,朝廷正好騰出手對付鄭逆,張逆。”
“朕沒說不好,四川偏安之地,進容易出來難,不過若是鄧名去了,還是要多拖他一些時日,不要讓他再次突然竄出來給朝廷找麻煩。”順治下令道:“命令李國英快點行,趕快把川西拿下,爭取早日屯田滿足軍需,從陝西轉運本來就耗費巨大,而且陝西的糧草還要從京師、河南轉運。”說到這裡,順治又遲疑了一下:“那個高明瞻,能放心麼?朕記得重慶被攻打的時候,高明瞻棄城潛逃,只是李國英拼命替他說好話,朕也得給李國英一點臉面,纔沒有問罪。”
“皇上放心,都那邊的況已經查得清清楚楚,城劉曜、楊有才二賊,手下本來只有一萬多農兵,披甲不足千人,最近好像又從建昌那裡移來了兩萬多男丁,但同樣都是農丁,沒有披甲。高明瞻前罪未清,肯定會設法立功自贖,李國英給他一萬兵馬,其中三千披甲,又都是善戰的甘陝綠營,攻下都絕對沒問題。”
“嗯,使功不如使過。”順治點點頭,認可了鰲拜的說法,繼續吩咐道:“不能讓鄧名拿下重慶,不然他就能和雲南李定國取得聯繫了,朝廷剿滅起來也會多費氣力。”頓了一頓,順治又下令從國庫裡給陝西那邊撥點糧餉去,這幾年雖然軍費浩大,但清廷每年有兩千多萬兩白銀的稅收,國庫裡的儲備還是有一些的:“讓李國英不要呆在保寧了,多從甘陝調些兵去重慶,若是鄧名真的進川,一定要把他拖在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