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軍事歷史 伐清 第50節 追擊(下)

《伐清》 第50節 追擊(下)

松山、朱仙鎮、郟縣,這些近年來的著名大戰都是軍事訓練課中反覆提及的戰例,在座的明軍軍大都上了半年左右的文化課,對戰鬥的過程相當悉。

Wшw◆тт kān◆C○

“和松山之戰一樣,我們的水師會在夜間突然撤離,然後各隊舉火離開營地。事出突然,李國英的膽子還未必有洪太那麼大,他多半不敢立刻追擊。但他遲早會覺出不對,等天明後發現船隻和我的旗號不見了,就會明白過來。這時他的偵騎也會向他報告,說撤出營地的我軍全無旗號引導,建制潰散。”

鄧名認爲最遲到這時,李國英就會發全軍追擊。而如果明軍能夠在清軍抵達前恢復秩序,就贏得了一個局面有利的遭遇戰機會。

“現在還不能對士兵們講,不過遲早他們都會知道我們的軍事計劃。在撤退中我們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掉隊,每一個士兵都必須明白,我們的勝利、全軍的生死存亡都取決於敵的敗,他們必須要儘可能久地保。如果他們在被俘後主向清軍吐了我們的軍事計劃,那就等於在謀殺他的同袍。”

向全軍通報軍事計劃會有很大的好,免得士兵真的以爲鄧名棄軍潛逃了,以致軍心潰散不可收拾。但這同樣會給明軍帶來計劃泄的巨大風險。

兩害相權取其輕,鄧名還是決定在戰前向士兵們通報真實意圖,現在他說的話也是對在座軍們的警告:“在座的諸君,我知道你們都有朋友,都有絕對信得過的屬下,但在我下令通報全軍前,任何人都不能泄計劃,任何泄都會增大我軍失敗的危險,正如我剛纔所說的,那就是在謀殺我軍的全將士。”

Advertisement

把全部計劃通報完畢,鄧名給軍們一些時間思考,然後開始讓他們提問題。一個又一個的問題被提出來,若是鄧名已經考慮過的,就拿出答案與大家分;若是鄧名還沒有想好的,就讓全一起討論。

有人提出一個新的問題:“貴州的俘虜怎麼辦?”

沒有人相信貴州的俘虜能夠像舟山的義勇兵一樣保守

“這就是我說暫時不能泄計劃的原因。”鄧名答道。

但這個回答顯然不能讓部下們滿意,遲早俘虜們都會知道。

“是的,當我軍開始撤退的時候,這些貴州的百姓肯定會聽到一些風聲,就算士兵人人守口如瓶——這是本不可能的事,他們也能看出一些異常。要是他們向清軍報告,必然會引起李國英的警惕。”鄧名對這種疑慮並不是沒有預料,實際上他的衛士已經提出過這個問題:“俗話說,死人的是最嚴的,如果我把這些貴州百姓都坑了,就不擔心他們泄了。”

有些浙江軍心裡已經在轉這個念頭,但被鄧名點破後,這些人就沒有出聲接話。

“幸好還有另外一個辦法,就是讓水師把這一萬貴州百姓都運走,我們的水師雖然運不走全部的軍隊,但是一萬人還是得下的。”鄧名對在座的軍們說道:“與其說這些貴州人是俘虜,我更願意把他們視爲被清軍劫持的百姓,而我們至現在還是軍人,有時候,軍人需要爲百姓斷後,需要留下和同袍同生共死,這樣,當他退伍後才能心安理得地俸祿。”

“如果這樣辦的話,”又有一個軍說道:“若是李國英發現貴州百姓居然都沒有逃回去向他投降,不會到奇怪嗎?在正常的況下,我們肯定不會把貴州的百姓用船送走吧。”

Advertisement

“如果他能平心靜氣地想上一天,就像他在重慶時那樣時間充裕,他或許會起疑,不過我覺得他這次應該沒有這麼長的時間來想;而且就算起疑,難道他會爲了本不重視的貴州百姓,就不追殺我們的潰軍嗎?他廢了這麼大氣力,不就是爲了這個時候麼?”

制定了分批去悉道路地形的時間表後,鄧名宣佈散會。

回到自己的中軍帳後,他立刻提筆給李國英寫挑戰書。袁宗第曾經繪聲繪地描述過李國英和其他人被追趕時的窘況,在袁宗第看來,徒勞無益地嘗試向敵軍挑戰,就是崩潰的先兆。

……

發現明軍停下腳步後,李國英立刻命令清軍止步,與明軍相隔數裡對峙。

“賊人已經開始失控了。”自認爲經驗富的李國英做出了判斷:“呵呵,這個鄧名還真是年輕啊,我還以爲他能多堅持些日子呢,竟然這麼早就無法繼續行軍了。

以前每當李國英到士兵開始焦躁不安時,就會不願地停下腳步,原地紮營以安士氣。不過這種工作非常辛苦,而且恢復行軍後士氣仍然會迅速低落

當聽說明軍那邊送來挑戰書後,李國英先是一驚,接著就心花怒放,如果不是要在部下面前維持川陝總督的威嚴,李國英差點就笑出聲來。

儘管如此,當明軍的使者把挑戰書遞上來時,李國英的臉上還是忍不住出了微笑。把戰書讀了兩遍後,李國英春風滿面地擡起頭,看著下面正等待答覆的使者。

“不知李總督如何答覆鄧提督。”見李國英擡起頭,明軍使者急不可待地問道。

“唔,本這兩天不適,等本痊癒後,自當統兵出營,與鄧提督堂堂一陣。”李國英拉著長調說完後,就命令左右把明軍的使者送出去。

Advertisement

第二天鄧名又派使者送來戰書,李國英聽說後微微一驚:“他這麼心急嗎?”

李國英重複了一遍昨天的藉口,又把使者和戰書一起送出營外。結果鄧名顯得更沉不住氣了,下午就派了一隊人馬來營外罵陣。

開始明軍罵得還比較含蓄,暗示李國英不敢應戰,然後就明確指出李國英是個膽小鬼,最後就污言穢語一起上了。聽到明軍越罵越難聽,李國英就下令敲鑼打鼓,把明軍的聲音蓋過去,同時讓偵騎兵加監視明軍的靜。

明軍在營門外辱罵總督大人,但被辱罵的人和他的兩萬五千多手下卻非常高興。雖然不知道明軍營中的況,但明軍表現得越心急,就說明了他們的況越糟糕,經過軍、士兵的口口相傳,很快全清軍都明白了這個道理。

於是清軍紛紛豎起耳朵,竭力從鑼鼓聲中尋找著敵人的謾罵聲。

“聽,他們還在罵總督大人。”一個士兵滿臉喜地說道:“他們已經罵了整整一天了。”

“是啊,哈哈,他們罵得真是難聽啊。”另外幾個清軍士兵也拍著大笑道。營外明軍對川陝總督罵得越是不堪耳,川陝總督的手下越是聽,一個個都發自心地歡喜:“看來我們很快就能領賞,然後回重慶去嘍。”

士氣高漲讓李國英也很興,在他看來鄧名簡直就是在幫他。等到下一天明軍又派使者來送戰書時,李國英心忽起,下令不放使者進營,同時讓各營都打造一丈高的木牌,上面大書“免戰”二字,每個營地門口都擺上一個。

看到評書裡的東西都出現在軍中,清軍士兵更是人人大笑不已,他們嘻嘻哈哈地把免戰牌掛上營門。被激怒的明軍於是又出大批士兵來清軍營地前謾罵,守衛在營牆上的清軍士兵都用嘲諷的目看著這些罵陣的明軍。事到了這個地步,就是頭腦再遲鈍的人也看得出來,鄧名戰敗在即,清軍只要堅壁不戰,就可以坐看明軍自敗。

Advertisement

再過一日,鄧名派來的人除了戰書,又送來一份禮,見清軍不放他們進營,就把東西放在營門前自行離去。

守衛營門的士兵把禮送來中軍帳中,李國英和衆將開封檢視,發現其中竟然是一套人的

“哈哈,哈哈。”雖然是在衆人之前,但李國英再也忍耐不住,仰天大笑不已:“鄧名小兒,當真無用,竟然這麼幾天就軍心喪盡了。”

李國英當初在重慶扮演空城計時的諸葛亮,現在又扮演五丈原的司馬懿,鄧名這麼湊趣,世上還有比這更的對手、更愉快的麼?李國英看了箱中的兩眼,風趣地對衆人說道:“可惜老夫乃是朝廷命,一舉一關乎朝廷統,不然老夫真想笑納了鄧名的禮,讓三軍將士看看老夫的心氣量。”

周圍諛聲如涌,李國英下令把這套服挑上旗桿,傳示各營。

這幾天來,探子報告明軍軍營有進有出,但沒有大隊人馬離開過。李國英知道明軍主力還沒有徹底崩潰,不過看到鄧名送來的子後,他更加深信這一天近在眼前。

“啓稟大人!”

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睡中的川陝總督突然被衛兵醒:“賊人大營出現像。”

“什麼像?”李國英聞言一躍而起,轉眼間就睡意全無。

還沒走到營牆上,李國英就聽到一陣陣雜的喧譁。登上了臺後,看到營牆上的衛兵正衝著明軍營地的防線指指點點,舉目所及,到是火把發出的點點亮

這些亮數也數不清,好像有一兩萬之多。從軍多年的李國英一瞥之下,就看出其中全無章法,千上萬的敵人零零散散,多則十餘人、則數人,爭先恐後地向西方離去。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