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軍事歷史 伐清 第20節 合夥

《伐清》 第20節 合夥

“生鐵就不錯,鄧提督肯定不會不收的。”周培公答道,略一沉思又道:“若是能替提督買些工匠,無論是造船還是冶金的,鄧提督都肯定會大喜過。”

“多謝知府大人賜教。”

“老宗師太客氣了。”

陸塵音並沒有立刻離開,而是對周培公低聲說道:“知府大人年輕有爲,廉潔奉公,湖廣士林無不崇敬,現在湖北巡空缺,以老夫之見,非知府大人莫屬啊。”

張長庚出於安全方面的考慮,把所有的事給周培公去出面理,這實際上就給了周培公更大的權力,讓後者的人脈得以飛速地發展。而且這些參與其中的縉紳也都很清楚,張長庚有機會把責任推得一乾二淨,與總督大人相比,周知府纔是真正能與大家共進退的人——想不同生共死都做不到。

周培公知道陸塵音這話並不是是他一個人的意思,而是代表很多湖廣縉紳說的,不過仍微笑著連連搖頭:“不敢想,不敢想。”

賓主相視一笑,陸塵音離去時,周培公一直把他送到大門前。

……不到一個月後,北京。

“張朝太沒用了!”順治看完江西的哀求一般的告急奏章後,拍案道。

Advertisement

本來清廷上下都斷定鄧名會在四川生聚教訓,至也要在都呆上一、兩年之久,但沒有想到他在重慶一戰剛過去兩個月後就再次出夔門,再次近武昌。鄧名此舉說明他對安心發展沒有什麼興趣,不清廷高都有一流寇味道撲面而來的覺。

在接到張長庚急報後,順治一邊嚴令湖廣務必堅守武、漢,一邊命令臨近數省嚴加戒備,以防鄧名帶著大批闖賊竄中原開始新一的全國流竄。得知漢苦戰後,北京就開始忐忑不安,唯恐武、漢易手,鄧名裹挾滿城壯丁沿江而下,以致事態糜爛。

幸好周培公總算不符厚,帶領全城軍民拼死抵抗,鄧名幾次挖塌漢城牆,都被周培公重新堵住,有一次明軍已經衝進了漢,又被先士卒的周培公帶著家丁趕了出去,是把缺口奪回再次封上。漢保衛戰結束後張長庚一連上了兩道奏章爲周培公請功,順治周圍的臣僚也紛紛稱賀,盛讚皇上之前慧眼識珠、準許了張長庚的保舉、破格提拔周培公爲武昌知府一事。

鄧名雖然在漢城下挫,但卻不甘心失敗,通過武昌繼續東進。不過當時順治認爲這已經不是什麼大問題了,明軍損兵折將、士氣已墮,他判斷鄧名很快就不得不返回四川傷口。但江西巡張朝和布政使董衛國的無能實在出乎順治的想像,由董衛國親自把守的九江竟然只守了一天就被鄧名攻破,九江數千清軍全軍覆滅,董衛國也生死不知。

Advertisement

九江還是重建的江西水師的駐地,上次鄧名過九江而不攻,讓江西綠營認爲明軍本沒有攻下九江的能力,所以鄧名圍城後江西水師也老老實實地呆在水城裡沒有嘗試突圍,破城後被明軍一網打盡。

張朝的奏章裡稱江西水師一百多條船、兩千多水手盡數落鄧名之手,同時被明軍繳獲的民船估計也要超過四百艘。現在江西別說水師,連運輸船都不剩幾條,張朝哀求北京急速調湖廣兵馳援,更指名道姓地要湖廣總督把名臣周培公借給他。

本來在順治心目中,張朝還是兩江總督的候選人之一,雖然蔣國柱目前代理兩江總督事務,但最終選擇何人順治仍沒有最終拿定主意。生死不知的董衛國也曾給順治不錯的影響,若是順治決定提拔張朝的話,那董衛國肯定會接任江西巡一職。

“派人去問問張長庚吧,若是有餘力就去幫幫張朝,唉,居然被新敗的鄧名打得如此狼狽。”順治輕輕著鼻樑,無可奈何地說道,張朝在他心裡的印象算是一落千丈,再也不是兩江總督的有力競爭者了:“讓江寧小心提防,問問他們的水師重建得如何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