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軍事歷史 伐清 第25節 捷報

《伐清》 第25節 捷報

伐清sodu

這次董衛國從南昌出發時,敲鑼打鼓鬧得震天響,省城盡人皆知布政使大人爲國無暇謀,親自押送今歲的漕糧前去揚州。江西巡張朝更是親自送到碼頭上,還給臨行的董衛國敬了三杯酒,祝他旗開得勝,擊潰盤踞在九江一帶的水匪,把朝廷急需的寶貴糧食功護送長江。

“這是什麼酒?壯行酒唄,還是一去不返的那種。”

碼頭上張朝和董衛國慷慨豪邁,好一副肝膽相照的人場面,但下面旁觀的縉紳和百姓都不看好董衛國此行,還有不在竊竊私語說著風涼話。本來鄱湖水師就是長江清軍水師中最弱的一支,本無法和武昌、南京的船隊相比,在過去的八個月裡還被鄧名殲滅過兩次。聽說董布政使是孤一人從九江逃回的,傷還沒養好就帶著一批新招募水手、駕駛著民船(南昌人都不知道這些船都是董布政司剛要回來的)去和鄧名戰,怎麼看都是去自尋死路的。

董衛國船隊中裝著最後一批給鄧名的貨,各種瓷都被裝在稻草包中,化妝大包的糧食安靜地躺在船艙中。

這些船隻的贖金也不,鄧名又不願意接金銀,只要各種可以在外地售高價的江西土產,倉促間南昌很難湊齊這麼多東西,因此除了貨外,南昌還用一些技人員衝抵貨。就比如那些被抄家的瓷商人吧,他們家中都有不的掌櫃、帳房、學徒夥計,這些人不都認字,就算是才行沒有多久的學徒至也會打算盤。

其中的掌櫃、帳房,還有那些替走南闖北運銷貨的管事,都屬於知不報同謀,他們的東家因爲私通虁東賊斬立決,這些商行的核心份子也在大牢裡等著秋後斬。鄧名向董衛國詢問此案的善後問題時,得知抄沒的幾家商行中,這種技人員有不後,頓時就起了要人的心思。對於江西來說,認識幾個字不算什麼,他們肯定都不通經書,至於打算盤那種賤業更不必提。但在鄧名眼裡這些人可是寶,於是就表示他想接這批死緩犯,並願意花錢買這些人的命。

Advertisement

這些人對董衛國來說真是如同螻蟻一般,既然鄧名願意買,他也沒有不賣的理由。鄧名開價五十兩一條命,這本是爲了和董衛國討價還價而故意低的,但沒想到董衛國本沒還價的意思,一口就答應了下來——現在江西布政使還沒有和鄧名講價錢的覺悟。

回到南昌後,董衛國向張朝報告此事後,兩人轉眼就達了一致:鄧名不要肯花五十兩買命麼?標準就是要懂算學,若是能認識幾個字、看得了賬本那當然更好。

這個太好辦了!張朝當即授意刑名師爺,把抓來的哪怕學徒工也統統定斬監候——本來這幫小工也就是打一頓,順眼的哄出去、不順眼發配充軍的命運,但現在既然一個能賣鄧名五十兩銀子,那就都別走了。

在張朝製造通敵口供的同時,董衛國也沒有閒著,他喚來手下吏,詢問了一下南昌城中各個商行的規模,據他們掌櫃、帳房、學徒的數量,迅速地列出一份新的“私通虁東賊”的名單,然後速發兵,把這些商人統統抓起來殺頭,手下盡數判爲死緩,然後和抄來的東西一起賣給鄧名。

雖然張朝和董衛國沒有和鄧名討價還價的膽量,但作爲江西的第一、第二把手,十幾家商人的生死,幾百掌櫃、帳房還有學徒的命運,他們本不會放在眼裡。

一口氣給鄧名送去了數百算學人才時,董衛國還擔心對方不肯認賬,代押送的軍說,若是鄧名覺得學徒沒什麼用,那也不要爭論免得惹鄧名不快,乖乖地領回來然後往鄱湖裡一沉就好了。這些人南昌這裡都會給安上病死獄中或是越獄被殺的名目,從戶籍上一筆註銷,將來若是有幾個從鄧名手裡逃也不怕,地方府肯定會以冒名頂替的罪名把他們弄死,或是給他們定一個詐死潛逃的罪名,發還原籍理。不管是不是江西府都一樣,沒有人會爲了幾個賤民去得罪江西巡的,就是正和張朝爭鬥不休的蔣國柱遇到這種事都不會例外,因爲場的爭鬥是有底線的,無論員之間鬥得怎麼兇,大家都默認的規矩不會有人膽敢去破壞。

Advertisement

不過鄧名很好說話,見到有這麼多懂得算讀的人後顯得很高興,那些董衛國擔心鄧名看不上眼的學徒也沒有引起對方的毫不滿,願意爲每個人付五十兩銀子。

前期的幾批船隻已經離開九江,隨著與鄧名不斷順利易,董衛國的膽子也越來越大,最近兩批貨運到後南昌並沒有要求明軍立刻換糧船,而是暫時替他麼保管,等董布政司帶著最後的贖金抵達後一起付給清軍。

這一路董衛國走得好不張揚,每到一必定索要鮮、茶葉,連例行的見面禮也沒有忘記,不通的地方縉紳驚訝之餘,對董布政司也不由得佩服起來:“古之名將,泰山崩於眼前而面不變。布政使大人帥孤軍往討強賊巨寇,但該收的禮一文都不,這大概就是傳說中的名將風範了吧?”

大搖大擺地開進九江後,董衛國派出心腹與穆譚取得聯繫,開始進行校驗、易。拿回糧食和漕船後,董衛國親率水師向九江殺去,在看到鄱湖口那麻麻的明軍船隻時,饒是膽大的董衛國都不有些張起來,突然間非常擔心明軍會失言、毀諾,打他一個措手不及。

清軍船隊緩緩地駛進明軍水營,無論是九江還是湖口方向,沒有一條明軍船隻出來迎擊,全都不聲不響地呆在水營中,默默地注視著董衛國通過。

“我真是多慮了。”見到明軍這番反應後,董衛國心中大石落地,手輕輕拭去額頭上冒出的汗珠,忍不住在心裡笑話自己起來:“若是鄧提督有失言之意,那他何必先把糧食還給我呢?”

長江的時候,董衛國的船隊距離湖口明軍水師的距離不算太遠,他依稀看到好像有些百姓在岸邊向江面上看來,可能是盼著看一場熱鬧吧。

Advertisement

“這些刁民。”董衛國看到江岸上的百姓越聚越多,氣氛之餘無可奈何地下令道:“擂鼓!”

隨著董衛國一聲令下,清軍艦隊立刻進戰鬥狀態:咚咚的戰鼓上從每一條船上升起,全披掛的清軍軍也紛紛跑到船頭,出寶劍在空中全力掄出一個個大圈,衝著岸邊吹鬍子瞪眼,他們手下的士兵也擎著武,讓江邊的百姓看到他們正聲嘶力竭地衝湖口明軍水營嚷嚷。

震天響的戰鼓聲了董衛國心中的一弦,他突然發現眼前的場面好像很悉,有一種似曾相識的覺。

清軍擂戰鼓後不久,湖口明軍水營那裡也有反應,只見紅的旌旗飄,黑的明軍士兵涌上岸邊的碼頭。董衛國看到站在最前的是一個穿著雪亮盔甲的明軍將領,手中拿著明晃晃的長劍,雖然隔著半個江面,董衛國仍然能夠看到其上明晃晃的寒

那個明軍將領高舉起他的寶劍,然後用力向著董衛國這邊用力劈下,隨著這個作,不箭矢騰空而起。

“這是什麼破箭?”站在董衛國後的是一個張朝的標營軍,這個標軍沒有參加過之前的兩戰,這次才被張朝派來董衛國左右。剛看到無數羽箭沖天而起時,標軍心裡還有些不安,但那批弓箭質量奇差無比,標軍目瞪口呆地看到那些箭甚至沒有幾到兩軍之間。大部分都迅速地掉到江裡面去了,還有一些質量特別差的,在本空中就被江風吹回去了,像風箏一般在空中擺一通——不是重心有問題,連重量都不滿足最基本的要求。

“大概是些樹枝……”董衛國喃喃地說道,眼前的場面實在是太悉,他已經完全明白過來,董衛國突然惡狠狠地說道:“湖廣的兔崽子們,你們坑得本好苦啊!”

Advertisement

罵完這句後,董衛國怒氣衝衝地拂袖而去,頭也不回地走船艙。

“唔,那個周培公好像就是和屢次收復城池立下的大功,那時湖廣的捷報不停地送來,把鄧名說得相當不堪,過了沒多久,川陝總督就被鄧名打得慘敗,當時巡大人和我還譏笑了李總督幾句,說他還不如一個小小的知府。這個收復城池……仔細一琢磨,實在太可疑了啊,我不是也很快就能收復九江了麼?”董衛國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奏章的封口,他思考得越深,就到眼前變得越明亮:“這次鄧名再次進犯武昌、漢,湖廣說什麼鄧名一天就炸開了漢的城牆,但周培公頂住了對方的進攻,還連夜把牆砌好了。嗯,結果在九江的時候我也覺得鄧提督沒什麼戰鬥力,還準備了不民夫、把部隊派上城牆準備堵口,結果一下子都被炸懵了,虁東兵呼啦啦地都衝進來了……”

想到這裡董衛國心中的憤怒再也難以遏制,手掌重重地拍落桌面:“張總督太不仗義了!他這肯定是假捷報啊,什麼頂住了鄧名——橫是足了銀子,鄧名把城還給他了吧?或者也是什麼雙贏,湖廣的稻米統購統銷?”

在董衛國看來,湖廣的假捷報至有兩個好,第一當然是哄騙朝廷、誇耀功績;其二就是誤導鄰省,把張朝、董衛國矇在鼓裡。

“上次張總督就把李總督給坑了,這次又坑了我!在九江的時候,就是因爲這些捷報,我才一直以爲鄧名這次沒什麼了不起的,沒有帶銳軍隊來。我稀裡糊塗去與鄧名打仗,被鄧名打個落花流水,就替張總督把朝廷的注意力都吸引走了,不但讓朝廷注意不到他的小作和無能,還會讓朝廷覺得他纔是國家棟梁……張總督真是太毒了!”

想到這裡的時候,董衛國氣不打一來,牙齒也被嚼得咯吱、咯吱作響,他更不猶豫,鋪開一張上好的白紙,提起筆飽蘸濃墨,開始寫起給朝廷的奏章來。

寫奏章的時候,董衛國仍一次次回想起湖廣漕船闖關功時的場景,每次想起自己上的這個惡當時,董衛國就恨得雙眼冒火,這片奏章差不多就是在對張長庚、周培公和湖廣文武的詛咒痛罵中完的。

在董衛國的這片奏章中,他首先極力渲染了自己大無畏的勇氣,並向朝廷保證他一旦確認漕船船隊險,就會帶領水師殺返九江與鄧名再次決一雌雄;當然,董衛國也沒有忘記提到江西巡張朝,指出自己的菲薄功績都是與巡大人關心支持分不開的,臨行前張巡對綠營兵的親切問更讓兵深激勵、士氣如虹!

其後董衛國筆鋒一轉,向朝廷報稱:虁東賊鄧名在攻陷九江後大肆掠奪,他估計現在虁東羣賊已經士氣低落,只想著滿載著他們洗劫來的財返回老巢。而鄧名手下大將穆譚的表現很好地支持董衛國的這個論點,這次江西漕船在通過九江、湖口時,明軍並沒有派出多船隻來追擊清軍,這說明地方將領鬥志已怠;而來追擊漕船船隊的那些明軍,在幾次跳幫失敗後也就放棄努力,丟下他們落水的同夥兒全速退回岸邊去了,可見虁東賊的小兵也沒有什麼士氣了。

在繪聲繪地描述了一番虁東軍將惰兵驕的場面後,董衛國再次樂觀地向北京報告說,他對奪回九江充滿信心,請朝廷靜候佳音,寫完奏章後,董衛國又認真地檢查了一遍,然後耐心地等墨跡晾乾,才仔細地收信函中封起來。

與奏章一同發出的,還有給安徽、江蘇的布報捷,容和董衛國的奏章並無大的區別。這場大捷是董衛國花錢買回來的,他宣傳得理直氣壯。無論是奏章還是捷報,董衛國都暗示鄧名所部戰鬥力大減,尤其以穆譚所部最爲無能,差不多是人見人欺的魚腩部隊。不過董衛國在此玩弄了一下手腕,他不是簡單地進行這種表述,而是在這種表述後附上了他奪還失地的決心,所以朝廷完全可以把這番表述理解爲董衛國的樂觀——換言之,如果南京、安慶、揚州等地的某個笨蛋,因爲看到董衛國的奏章而去挑戰穆譚,結果遭到一頓好打的話,那無論如何都不能賴董衛國誤導了——本來也不能,不過董衛國既然可以把事辦得更妥當一些,那他也不會懶得加上這麼兩句話。

“不知道張總督花了多銀子,買來的這個教訓,反正我是花了五十萬兩銀子(糧食加船隻),而要想‘收復’九江還要再花一筆銀子,幸好有統購統銷這個好辦法,不然還真有點麻煩。”寫完奏章和捷報後,董衛國又琢磨起來,既然他是花銀子買來的教訓,那他肯定不能白送給其他人。

“九江失守後,江西這裡就了風口浪尖,朝廷無數雙眼睛都看著這裡,讓巡大人如坐鍼氈,我當然更是首當其衝,再沒有人去多看湖廣一眼,張總督果然做的一手好文章啊。現在我也需要一個更大的笨蛋,把朝廷的注意力趕快都吸引過去,省得他們老盯著江西不放。”和當年狄三喜被鄧名敲掉四顆牙後的思路一樣,現在的董衛國也迫切地需要更著名的參賽選手出場,做出更搶眼的舉,以代替他在“爭奪天下第一笨蛋”這場錦標賽中領跑。

至於拆穿張長庚收復黃州、湖廣漕船闖關功的真相,董衛國本沒有這樣的念頭,第一筆墨司未必能打贏,其次如果讓朝廷起了疑心,那董衛國就得先想法解釋他闖關的合理與奪還九江的可行了。

喚來標的那個軍,董衛國命令他立刻找人把自己剛寫好的奏章急速發給北京。

“還有這幾份捷報,馬上送向江寧、蘇州、安慶、徽州、揚州、杭州,嗯,山東那邊也送一份吧。”董衛國覺鄧名並不滿足已經取得的戰果,而如果鄧名繼續進攻的話,現在安徽、江蘇會首當其衝,而浙江和山東雖然比較遠,但董衛國也本著廣撒網、多捕魚的心理決定送一份捷報去,所謂有備無患,誰敢說鄧名一定不會去浙江、山東轉轉呢?若是地方綠營不夠麻痹大意,那就未必會吃很大的虧。

“捷報送江寧一份就夠了吧?”標軍並不清楚董衛國的打算,覺得同樣一份捷報,沒有必要送給蔣國柱五份。

“不,江寧、蘇州、安慶、徽州,揚州,一城一份,一個也不能。”董衛國斬釘截鐵地說道,他已經想好了,等收復九江後,一定要再好好寫一份捷報,告訴天下人鄧名是多麼的不堪一擊。當然給蔣國柱的捷報還是要一式五份,保證蔣巡治下的文武都能在第一時間看到它。

“遵命。”標軍恭敬地道答道,他最後覈對了一遍報捷文書,發現了董布政使的一個:“大人忘記給湖廣總督衙門發去一份捷報了。”

“湖廣那裡就不用發了。”董衛國沒有多做解釋,揮手讓營軍退下,然後自言自語地嘀咕了一聲:“張總督不會信的。”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