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位於金門島的最西北角,得到前哨的警報後,駐紮在這裡的鄭泰部就進了警戒狀態,除了量留守水營的士兵外,其餘的將士都登上戰艦,做好了戰鬥準備。可見到清軍的艦隊後,鄭泰並沒有向他們的先鋒發起攻擊,而是一不地呆在原地。
見到側翼的這支明軍艦隊後,清軍先鋒也有些遲疑,接到報告後黃梧不再停留在達素的旗艦上出謀劃策,而是乘快船趕往自己的坐艦準備指揮作戰。既然明軍沒有對清軍施加任何干擾,很快清軍就探明南山附近的明軍艦隊共計有一百餘條戰艦,這麼一大支艦船位於清軍的側面,當然給施瑯和黃梧帶來了很大的力。
清軍艦隊不再繼續西行,而是隨著旗號開始緩緩轉向,向南山方向了過來,鄭泰也沒有表現出任何想留在水營福建堅守的模樣,立刻帶著全部艦隊向南撤離,始終與清軍保持著若即若離的姿態。
追趕著明軍向南一段距離後,施瑯便向達素提議停止追擊:“賊人顯然是想引我們駛向深海,大帥不可中了他們的計。”
達素微微點頭,戰前施瑯和黃梧已經給他講解過廈門的水文,知道若是在午時之前與鄭功戰會讓清軍的優勢發揮到最大,而鄭泰的做派明顯是拖延時間。達素了一眼不遠的南山,向施瑯詢問道:“用不用派幾條船攻擊這座賊人的營壘?”
“末將以爲無此必要,南山上有幾門大炮,要想避開這幾門大炮登陸的話,需要繞一些路,而且若是見形勢不妙,南山上的這些賊人肯定會逃回金門縣城,我們拿下南山也是無用。”最關鍵的問題正如施瑯所說,拿下南山沒有什麼大用,如果不派出大量兵力就無法攻擊金門縣城,而如果派出大量兵力不但會浪費很多時間,而且勢必要讓艦隊在此停留,分散兵力而且耽誤時間:“鄭逆也不會在金門留下太多兵力,興師衆毫無必要。”
琢磨了一下施瑯的話,達素同意了他的判斷,鄭功的主力肯定集結在廈門島上,只要攻佔廈門,周圍島嶼上的明軍肯定會失去抵抗的鬥志,金門完全可以不戰而下;至於鄭泰的艦隊也是一樣,本沒有必要被他牽著鼻子走,只要全力攻擊廈門,鄭泰自然會回師增援,因爲鄭功的主力若是戰敗,鄭泰除了投降看上去也沒有第二條路好走。
想通金門和鄭泰的艦隊都是在拖延時間後,達素更不猶豫,傳令艦隊重新向西,無視金門島和這支明軍的分艦隊——幸好清軍出發得很早,被他們耽誤的時間並不多。
清軍停止追擊,重新向廈門駛去後,鄭泰也沒有跟上,而是繼續率領水師返回金門島,事先鄭功已經代過,他若是能夠牽著泉州水師去外海自然最好;若是達素沒有中計,那鄭泰就繼續養蓄銳,等待午後的決戰。
返回南山水營後,鄭泰見清軍水師頭也不回地遠去,就下令半數士兵登岸休息——儘管鄭軍水兵就是在船上呆很久也不會疲勞,但這是對力沒有必要的浪費,距離鄭功預訂的決戰時間還有三個時辰左右,鄭泰讓士兵們安心休息,繼續爲大戰積攢力。
清軍的艦隊沒有收到任何阻礙,就靠近了廈門東岸,見到大海上空的,沒有一條鄭軍的戰艦,中軍的施瑯和前軍的黃梧都有些驚疑不定。
“怪了,鄭逆的水師哪裡去了?”施瑯忍不住又回頭向金門,心裡升起一個疑問,自言自語道:“難道鄭逆把水師藏在金門了嗎?”
如果鄭功的水師從金門殺出來,那麼就會出現在泉州水師的背後,從清軍手中奪走水文的優勢。施瑯不能不對此進行防備,在他的建議下,達素命令泉州艦隊一分爲二,一部分停留在廈門東岸,一部分由黃梧帶領著南下,形犄角之勢,這樣若是鄭功突然向泉州水師背後撲過來的話,清軍仍可以兩面夾擊他。
不過調整好陣型後,清軍仍沒有見到任何明軍水師的影子,這讓施瑯心中的疑變得更重,甚至生出一個極端古怪的念頭來:“難道鄭功是要放棄廈門逃走麼?那他會去哪裡?”
雖然心中十分疑,但清軍也不能無所事事,隨著達素一聲令下,北方的清軍就開始向廈門東岸發起登陸。登陸時清軍十分謹慎,只是試探地派出了一些小船,而主要的力仍用來警戒,提防時隨時可能出現的明軍水師。
進行試探登陸的的清軍小船一直靠上岸邊都沒有遭到任何抵抗,當第一批清軍士兵跳下小船,踏上廈門的土地時,施瑯仍在旗艦上左顧右盼。東面的金門海域一直沒有明軍的蹤影,北面也沒有什麼異常,施瑯對著高崎那邊了又,總懷疑下一刻就會有大的明軍突然出現——如果鄭功的主力從這裡繞過來,那高崎方向的奇襲就不可能功了,不過只要判明瞭鄭功水師主力所在,施瑯也就能徹底放下心來,這意味著其他方向就安全了,而且從西北方向攻來的鄭功逆流不說,還面向太,地理上的優勢依舊在清軍這一邊。
可明軍水師依舊沒有出現,施瑯又在旗艦的甲板上穿梭了幾個來回,他看到清軍步兵已經開始向陸地深走去,但那該死的明軍艦隊還是不肯出現。
……
一早東岸的明軍就見了蔽海而來的清軍艦隊,當清軍士兵開始登陸的時候,明軍依舊藏在防線上不,看著全披掛的清軍士兵拿著武,從小船上走下來後,明軍也沒有對灘塗上的敵兵發起逆襲。這些清兵穿著沉重的盔甲,一步步從海岸邊走向廈門腹地,但他們離開海岸裡許後,一道柵欄組的簡易防工事赫然出現在他們眼前。
衝著這些防工事吆喝了幾聲後,領隊的清軍軍一聲大吼,帶頭快步向柵欄衝了過去。一直等這些清軍衝到距離柵欄二十步的時候,始終伏在背後的明軍才站起來,第一批出現在防工事後的是手持弓箭明軍,還有量的火銃兵,他們仔細地瞄準著撲來的敵兵,向他們出了一排火力。
鄭軍裝備的火銃並不算很多,他們主要的遠程武依舊是弓箭,單論火比例,甚至可能比弘時期的江北軍還要低。不過鄭軍的火中並沒有三眼、快槍等裝備,全部都是鳥銃、或是從日本購買的日式鐵炮。這些火的速遠遠低於三眼快槍,裝填也要麻煩的多,不過更重視破甲效果的鄭功的青睞。但由於訓練麻煩,產量很低,所以鄭軍火兵的比例也較低,哪怕是鄭功最倚重的鐵人軍,裝備的也都是弓箭而不是火銃。
這次由於是乘船前來,所以清軍都是披甲兵,弓箭只是干擾了一下清軍的隊形,而火銃則殺傷了一些衝在最前的敵兵。
擊完畢之後,火銃兵就退後裝填,轉由長槍兵上前。清軍在這一中到的損失也並不大,抱著對明軍的輕視,他們毫不遲疑地衝到柵欄前,就開始嘗試翻越柵欄,而明軍長槍兵躲在後面,毫不猶豫地用槍去捅對面的敵人。帶隊的明軍老兵並沒有試圖隔著柵欄就把敵人捅死,而是向攀爬的敵人部紮下,多半還以他們的小爲目標,因爲這裡的防更薄弱。
在老兵的邊還有一些鄭軍新的披甲兵,初次上陣的士兵有些張,雖然戰前就有過代,但他們見到敵人時還是本能地去捅對方的腹部,但老兵一邊帶頭扎敵人的小,一邊大聲吆喝著,要新兵學著他們的樣子去攻擊敵兵無甲的部位。腦筋比較靈活的新兵很快就學著老兵的榜樣,認真地瞄準敵兵的腳部刺擊,而那些因爲張而沒有聽清命令、忘記事先的囑咐,還是把頭幾槍浪費在了對方有甲冑的部位——基本都是徒勞無功,最好也就是把敵人從柵欄上推離,而沒有能夠殺傷幾個敵人。
在明軍士兵不停地攻擊下,清軍始終也不能突破木牆,他們人數並不佔優勢,也沒有地利,很多人以爲明軍陸戰不堪一擊所以才勇向前。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清兵傷退後,而明軍的新兵也越來越放鬆,他們逐漸意識到以刀盾兵爲主的清軍無法對自己構很大的威脅,可以從容不迫地進行瞄準、攻擊工作。
最初的銳氣漸漸散去後,清軍不再魯莽地嘗試翻越柵欄,而是讓己方的長槍兵上前,隔著柵欄與明軍對刺,掩護同伴對木柵欄進行破壞工作。這時明軍的火銃兵和弓箭手就再次上前,在差不多隻有一長槍的近距離上,擊柵欄對面的敵人。
……
位於船上的達素和施瑯,對岸上發生的戰鬥沒有直觀的認識,只知道第一批登陸的數百清軍遭到了明軍的阻擊,又焦急地等了片刻後,攻陸的清軍又退回了岸邊。敗退回來的清軍向旗艦報告,他們遇到了一條木柵欄組的防線,數十名清軍被明軍利用這道掩殺傷,帶隊的清軍軍非死即傷。
“一條木柵欄嗎?”達素到有些頭疼,這麼簡陋的工事正常況下不可能阻止清軍的進攻,但今天並不是正常的陸戰,而是登陸作戰。清軍沒有大炮、衝車、盾車的掩護,海岸邊禿禿的,就是清軍想砍伐樹木,製造原始的衝撞械都沒有材料。
除了利用械外,採用集團衝鋒也是突破這種簡陋防線的辦法,木柵欄組的防線既無法提供太強的掩護效果,也不起破壞,只要明軍兵力不足,那清軍就能很快地在防線上捅出幾個突破口。不過依舊是因爲登陸作戰,清軍想要在這裡派出幾千士兵就需要用小船把他們一趟趟地運上去,這要花費很長的時間。
在這期間,明軍可以從防線的其他位置調部隊過來,在柵欄後面嚴陣以待——固然這回削弱其他地方的防,若是常規的陸戰,清軍可以趁機嚮明軍兵力被調離的地段發起突擊,形突破。但眼下清軍卻偵察不到到底明軍哪裡纔是薄弱環節,就算想發起試探進攻也需要花費很長時間把士兵先送上岸。最關鍵的是,就算在某僥倖取得了突破口,想把重兵轉移到突破口都是一件很麻煩的事——各個適合登陸的地點之間被峭壁和險灘隔絕開,部隊從一個登陸點趕去另外一需要先上船,然後再下船。達素的清軍並不是二戰的軍,他們沒有登陸艇,從事這種機的難度極大,遠不可能同依託陸進行機的明軍相比。
施瑯對此也沒有什麼好辦法,在他本來的構想中,鄭功的水師會出來同清軍的五省水師戰,一旦判明鄭功的水師主力的位置並將其被拖住,那清軍就可以沿著海岸線廣泛登陸,利用兵力優勢全面攻打明軍的防線,總有一些地方能取得突破。
但現在鄭功的水師仍藏在暗,清軍如果廣泛登陸就會把水師在漫長的海岸線上攤薄,到時候鄭功集中水師發起突襲,清軍就會變得非常被。
苦思再三,施瑯還是不敢冒險行事,而是建議達素增派部隊,再次嘗試強攻。
更多的清軍登上小船,向海岸邊駛去,還有一些巨木和車輛也被吊下海船,一起運到岸邊,登陸的清軍士兵喊著號子,齊心合力把這些沉重的裝備卸下小船,從灘塗上拖上岸。組裝簡易的衝車後,大批的清軍甲兵舉著一人高的盾牌,吃力地把它推過石灘,再次嚮明軍的防線攻去。
轟,轟!
清軍的幾輛衝車才靠近木柵欄,施瑯就聽到島響起了隆隆的炮聲,剛纔發現清軍開始增派援軍後,明軍就開始向這條防線集結,在清軍吊車下船的時候,明軍也拖過來了兩門炮。早在清軍裝配好衝車之前,明軍就已經把這兩門火炮妥善安置在了附近的高坡上,緩緩推過來的衝車正是最好的靶子,它們向著木柵欄靠近的這一路上,明軍就用炮彈不停地招呼著它們,沒有一輛車能夠靠近明軍的防線,很快簇擁在衝車邊的清兵大盾兵就被炮彈砸倒了一地。
見到木柵欄後的明軍麻麻,比剛纔多出了數倍後,失去衝車的清軍也沒有冒著炮火強行發起進攻的信心。軍帶著士兵退回海灘後,再次向達素的旗艦發出求援的要求,要求把軍艦上的火炮卸下幾門,送到岸上轟擊明軍的柵欄。
不過裝卸火炮的難度比裝卸衝車還要大,畢竟衝車不怕水,而火炮則不同,一旦在海水從浸泡過,那就什麼用都沒有了。清軍沒有登陸艇只有小船,更沒有能夠擡著沉重火炮從水面上走過去的超人,施瑯想也不想地拒絕了登陸部隊的要求。
明軍依舊躲在岸深的防線後,沒有任何出擊的意圖,看著海灘上進退維谷的登陸部隊,施瑯也是一陣陣犯難。若是明軍出擊,清軍水師的火炮就能發揮作用,但像現在這樣,清軍空有強大的水師卻發揮不出作用來。
“鄭逆大約只有不到兩萬老兵了,他難道沿著海岸部署了一萬多嗎?難道他完全不想和我們打海戰嗎?”施瑯到有些不鄭功的思路,時間卻是一分一秒地流逝。
“大帥,先把部隊撤下來,然後我們直接進攻廈門港吧。”遲遲不出現的鄭功水師導致施瑯束手縛腳,本來他認爲自己的計劃沒有什麼問題,現在才發現還是有很大的的。
對廈門港發起直接攻擊看起來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了,如果鄭功真的分散了他的全部兵力到整條海岸線上,那清軍就可以擊敗明軍水師,奪取廈門港。拿下這個港口後,清軍的海船就可以直接靠上岸,快速地把部隊、馬匹和火炮等裝備送上岸。不過施瑯並不認爲鄭功真會把廈門港和勝利拱手相讓,那他就需要出水師和清軍戰。
“只要能夠讓鄭功把水師派出來戰,我就可以分散兵力全面登陸了。”施瑯心裡琢磨了一番,覺得這確實可以完解決目前的困境,不,是麻煩——施瑯想不出鄭功除了出水師主力以外還能有什麼好辦法,而只要明軍水師出現,那戰爭就仍駛在施瑯預定的軌道上,明軍的一切抵抗,不過是清軍在取勝前遇到的一些麻煩而已。
“而且現在進攻廈門港,洋流也很有利,說不定能一舉擊敗他的水師。”施瑯想著、想著,再次充滿了勝利的信息,在清軍登陸部隊開始撤回海上時,施瑯又了北方一眼:“等鄭功爲了保衛廈門港無暇分時,奇襲高崎也就是水到渠的事了。”
良田千傾靠山河,父作高官子登科。妻妾成群子孫多,長生不老總活著。 現代草根宅男因為判官的失誤,附身大唐太子李承乾。 上有千古一帝的老爹,下有萬世人鏡魏征,前有千古賢后的老媽,后有萬世老魔程妖精。 不過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這里是大唐貞觀年,而他是這個強大帝國的太子殿下;是這個時代最牛逼的紈绔——皇二代(從他便宜老子算起)……。
【架空歷史】【高武】【大明】【無系統】楊凡穿越大明朝,化身一名小太監,親眼目睹波瀾壯闊的人間大世! 千載王朝,不朽世家,江湖群雄,匹夫大豪,龍蛇並起! 既然如此,那我,楊凡,要做那天下第一人!
種花家的江寧,因一場意外穿越到了武朝,誰曾想開局等待他的便是死局.......
意外穿越到了大唐,我干起了老本行賣燒烤,生意慘淡,受人欺凌,直到有一天......
醒掌天下權,醉臥美人膝,五千年風華煙雨,是非成敗轉頭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