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軍事歷史 伐清 第54節 官銜

《伐清》 第54節 官銜

“強盜!”任堂一臉肅穆地站在鄧名背後,無聲地評價了一句。

“接下來是我軍的檄文。”在檄文問題上,鄧名曾經和任堂有過一番爭論,如同那場關於“事急從權”和“祖宗之法不可變”的鋒一樣,任堂毫無懸念的失敗了。

任堂希用朝廷大義、驅逐韃虜來做這次進攻揚州的檄文主題,而鄧名認爲人無信不立,既然明軍有很大的可能不強攻揚州,也不太可能在揚州附近長期駐守,那就不要對縉紳們宣揚什麼復失地,免得讓那些心存明廷的士人無意義地暴,也免得將來真要復江南時不能取信於人。

因此鄧名把檄文的調子定在“弔民伐罪”上,漕運總督的河道兵對附近的百姓並不友好,每次漕運都會強徵運河附近的百姓拉縴,不給報酬不說,也不允許他們回家。每天夜裡都會有大量的縴夫逃亡,然後河道兵就會突襲周圍的村莊,捕捉百姓填充空缺。

“……本提督聞之,切齒痛恨,遂大興義兵,親赴揚州爲民冤,誓爲父老討還工錢,爲死難者求得卹……”鄧名大聲朗誦著手中的檄文,在他計劃中,這次漕運總督衙門和揚州知府還得出一筆銀子用來補償那些被強徵過的民夫,分配鄧名不會手,他會把這筆銀子分給揚州本地的鄉鎮士紳、長老,由他們負責去尋找苦主:“……林起龍一日不退賠工銀、卹,一日不結承諾絕無再犯,本提督一日誓不回師!”

Advertisement

任堂曾經激烈地反對過著檄文,認爲這簡直就是赤地宣稱自己是來敲詐勒索的土匪,把這種檄文拿出來還好意思稱自己是大明兵嗎?而鄧名反問:“我們這次去揚州幹什麼?難道不是去要銀子的嗎?出來混江湖,就要說話算數,說復府縣就要復府縣,說要銀子就要把銀子拿到手,這樣天下的父老才知道我們言而有信。”

“……還有徽商宵小,依仗權勢,欺揚州父老……”鄧名一直堅定地執行打擊淮鹽的政策,所以這次他在檄文中也把鹽商給帶上了,稱他們狗仗人勢,和河道兵勾結,同樣強迫百姓給他們的鹽船拉縴——其實鄧名也沒有冤枉他們,仗著同清廷的關係,徽商在運河兩旁也幹過不拉壯丁的事,而且漕運總督衙門、鹽商同漕工的工頭也有千萬縷的關係,很多漕工都是被徵來的苦力,平時被欺凌迫,甚至橫死運河兩旁也無人過問。

“……販良民爲奴,視人命如草芥,是可忍、孰不可忍?”鄧名在檄文中宣佈,他認爲鹽商除了需要和漕運總督衙門一樣賠償運河兩邊的百姓外,還需要付給運河沿途幾十萬漕工每人一百兩銀子的安家費,只要還有一個漕運工人沒有拿到應得的賠償,那徽州鹽商的鹽船就一條也別想通過運河。

Advertisement

鄧名希通過這個檄文來表明自己只是針對鹽商,而不是針對富商,好讓其他營運商人安心,不至於統統投奔自己的對立面——清廷那邊。

“……佈告江淮,鹹使聞之。”至於檄文的落款,也費了鄧名一番斟酌,之前他的頭銜是四川提督,雖然兩江的縉紳不都清楚鄧名到底是怎麼回事,但是他恐怕一些地方上的長老會到奇怪,不明白四川提督怎麼會跑到揚州來。爲了有更好的宣傳效果,鄧名毫不猶豫地修改了自己頭銜,在派人通報還在南岸的張煌言、馬逢知的同時,也派人去通知虁東、奉節。

“長江提督鄧!”鄧名鏗鏘有力地結束了自己的朗誦,之前有人反對過這個頭銜,說聽著想水師將領,不過鄧名還是覺得這個頭銜不錯,對自己的形容也很切。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