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可氣啊!這還給發表出來了。”?
中石化的總經理辦公室裡,宣總經理將新華社參“啪”的丟回桌上,表頗爲無奈。?
副經理溫兆洪不聲的撿起參,道:“這個蘇城提的1995方案和1993方案確實有嚼頭。國家扶持獨立建設,1995年完70萬噸大乙烯。合作籌資合資建廠,1993年完。別的不說,兩個方案拿給臺塑看,立刻能嚇他們一冷汗,參不刊纔是怪事。”、?
形書面的參,邏輯和宣傳又有增強。“1995方案”和“1993方案”就是總結自蘇城在頭會中所說的兩個方向。?
“1995方案”是指由大華實業單獨接手海滄計劃,預計1995年完70萬噸大乙烯項目,但不包括1000萬噸的煉油廠。這個時間點是經過仔細測算評估過的,和中石化等大型央企獨立接手所需的時間差不多,顯的很有競爭力。?
真正的殺手鐗則是“1993方案”,只要給予大華實業充分的資金支持,蘇城就保證在1993年,令70萬噸大乙烯投產,同樣不包含1000萬噸煉油廠項目。?
作爲一種資金集而技含量相對較低的石化項目,煉油廠就是蘇城丟出去的骨頭。它的供應鏈更長,所需的工人更多,管理更復雜,同時國產化程度更高,相對利潤較低。但是,對中石化這樣的大型國企來說,大煉油廠其實比大乙烯還人一些。?
因爲中石化此類企業,本的規模就大的嚇人,員工總數輒幾十上百萬人。增加一個萬人或者數萬人的工廠。本覺不到人力資源上的力。或者說,它本不用重新招聘,是閒置下來的。白得工資的職工和管理人員就足以運行一個大型煉油工廠了。?
此外,國每年1萬多噸的原油產量保證了原料供應,聯接全國的煉油廠又能輕鬆自如的消化掉每年1000萬噸的品油……?
這也就是國有大型企業相對於民企的比較優勢了。?
蘇城要做1000萬噸的煉油工廠。他就要重新招聘工人,競聘管理層,購買技專利,設置全新的研發部門,協調購買原料,出售產品……如中石化這樣的企業要新建一個1000萬噸的煉油工廠,索要做的就是調配人員,讓吃閒飯的人起來,再配置一些骨幹力量。就可以等著建設投產了,幾乎沒什麼附加本。?
大乙烯項目又是另一個形態。?
尤其是海滄計劃裡的70萬噸乙烯,它是由數個套的大乙烯裝置組的。每一個的技難度都高的嚇人。全世界也只有數幾個國家能夠生產,包括臺塑也要進行套採購。在這方面。新生的大華實業不僅沒有落後,反而因爲提前一年準備而有所超前。?
可以說,拋掉1000萬噸的煉油項目,大華實業真正做到了輕裝上陣。只需要和中石化拼管理就可以了。在這一點上,私企無疑擁有天生優勢。?
宣總經理默默品咂著參上的兩個方案,思考了一會兒,問道:“要是被上面問起來就尷尬了,咱們能在1994年獨立完海滄計劃嗎?”?
溫兆洪問:“不包括煉油廠?”?
“嗯。”?
“實話實說,不行。”?
“包括煉油廠呢?”?
“當然更不行了。多開一個工地。”?
宣總經理眉頭豎起,氣道:“那你還問包不包括煉油廠?”?
“我好算的時間嘛。”溫兆洪了一下脖子。?
“說吧。”宣總經理也無心發脾氣了。?
溫兆洪來見總經理之前,就抓了壯丁計算過的,此時一筆一筆的數著指頭道:“12月快要結束了。到1994年的12月,也就是4年時間。現在開始做計劃,到春節結束各部門上班,開始派人到世界各國考察設備,估計要三到六個月。然後又要三到六個月才能完競標的流程。確定了設備才能確定培訓方案,估計要半年到一年的時間……”?
宣總經理聽著聽著不高興了,打斷道:“一個競標就要3到6個月,買下設備要一年?”?
“快的話七八個月,不能再短了,容易出事。”溫兆洪點到即止。?
大乙烯設備每套都是以“億元”做單位的,配屬的零部件和備件也輒百萬元,購買的系統服務亦然。從西方國家購買套的大乙烯裝備,選購清單是數本裝潢優,厚度堪比辭海的大書,裡面的貓膩數也數不清,而且每年都在增加。別說是制度不健全的中國國企,即使是西方國家的大型企業,都需要一年半載的程序要走。否則,歐的大型石油公司不介意用整箱的鈔票攻陷採購團。即使出於保護自己的目的,採購團也要走滿完整的程序。?
只有蘇城這種中小規模的石油石化企業,由老闆親力親爲,才能省下各種考察、審計、會計、複覈程序。?
這得益於大華實業集團正在一個臨界點上。它的資本金剛剛擴充到能購買大乙烯裝備,但又沒多到老闆離業務的程度。換小一點的私企,買不起也不敢買數十億元的設備,換大一點的企業,即使沒上市,老闆也在重點關注,但要說親自遴選配件,那是不可能的,一家資產上百億的公司,若是事必躬親到這種程度,下場比諸葛亮好不到哪裡去。?
臺塑的王永慶就是世界五百強企業的典型老闆。他的臺塑紮於臺灣島,但他本人常年居住在國,雖然能夠遙控指揮數的高管,但以他70多歲的年齡,所能遙控的高管數量也多不到哪裡去。至於滿世界的穿梭考察,談判競標,本是不允許的。?
蘇城是將自己的優勢用到了極致。因爲他早就知道海滄計劃的始末。早在所有人都沒有意識到的時候,就開始準備。?
相反,中石化被接招。還在考慮接手海滄計劃的利弊,在戰略上已經落後太多。?
宣總經理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下眼鏡。了眼睛道:“得好好調查一下大華實業了,要全方位的資料,資金的,技的,管理的,政府關係的……競標海外油田,咱們輸了老外也輸了。海滄計劃可是家門口的石化基地,要是再被人拿走了……”?
說到這裡,他換了個語氣。道:“老溫,大華實業這邊,我就給你了。每天都要向我彙報。我想想辦法。看能不能見臺塑的王永慶一面。”?
中石化在想辦法擺尷尬局面,大華實業也沒有閒著。?
經過整合後的大華實業集團公關事業部。不僅擁有勤勞進的員工,也有沒那麼勤勞但同樣進的關係戶。他們像是工蜂一樣飛舞在京城各部委,邀請一些相關部委室的長和副長們瞭解況。蘇城也遍撒英雄帖,每日奔波於京城的酒場飯局,邀請的同樣是長們。?
在中國,長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曾有國務院領導就開玩笑的說,我們這裡長最有權力了。?
作爲中央部委的最基本細胞,長本是不有決策權的。簽字的最小也是司局長。但在的決策流程中,一名中央部委的長,如果堅持己見,經常能夠改變司局長乃至部長的決策。一個“執行困難”就有很大機率更改既有的決定。?
在這一點上,爲七級幹部的部委長,其實很像是古代的進士。尤其是紅苗正脈通暢的長,既能頂得住力,又有極大的迴旋餘地,確能做到以小制大。?
有針對的公關避實就虛,解決了大華實業高層資源不足的窘境。蘇城儘管沒有中石化中石油那些正部級領導的政府關係,也能實時的瞭解海滄計劃的決策變化,使得大華本的判斷變的靈活而準確。由於大華實業和海滄計劃的影響力,這些長們往往也樂於接邀請,省去了很多功夫。?
聊天的時候多了,蘇城也被掏出了很多幹貨。尤其是國國際的經濟形勢,石油和天然氣的價格變走向等等觀點,得到了不人的認同。?
沒用多長時間,就不止是蘇城邀約別人,有更多的人主出面邀約蘇城,所爲的就是談話。?
對國改革,蘇城談的很謹慎,差不多是閉口不談。對國外的經濟,尤其是宏觀經濟,蘇城就說的很多,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早先說的許多猜測的論據都得到了證實。他也不怕別人聽去,國國際形勢是大勢,一個兩個人是無法改變的,同樣的,相信的人相信,不相信的人也不會因爲一兩次的猜測準確而相信……?
1990年年末,在等待中央對海滄計劃做出決定的時間點裡,蘇城在北京城裡悄然闖出了名聲。?
12月22日。很平常的一天,蘇城照例參加飯局,回到酒店,卻見候海青等在大堂裡。?
這位蘇家的婿表奇怪的著蘇城,問:“你真的相信,國際油價會在近期大跌?”?
蘇城不知候海青爲何問起,並不避諱的回答:“是”。?
戰爭期間,短期石油價格只有兩個走勢,上漲和下跌。不知有多經濟學家,毫無據或創造據來的賭其中一個方向,對他們來說,這是一本萬利之事,則名聲大噪,敗也有話可說。此時的中國,或者說此時的世界,猜測石油上漲和猜測石油下跌的超過上千萬人。?
但是,真正敢於負責任的判斷者只有數。在國外,石油商人、期貨投機者和票投資者都爲自己的判斷下了重注,而在國,由於缺乏石油價格易的平臺,需要負責任的判斷者寥寥無幾。蘇城這種擁有油田的業人士自然屬於例外。?
候海青面對蘇城,眼神閃爍不定,好久方道:“蘇老爺子想見你,談談石油的走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