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都市爽文 超級能源強國 第551章 讓我幫忙

《超級能源強國》 第551章 讓我幫忙

在石油企業眼裡,生產石油永遠是最重要的。

不管是石油煉化技,節能技,還是再生環保技,它們終究都是如何使用能源的技。在能源缺的時代,這些技都是能源企業所謂的次要技

真正的首要技,只能也必須是生產能源的技

二次採油的注水技,陸上深井的開採技,淺海石油的開採技,深海石油的開採技,頁巖氣水力裂技,同樣還有三次採油技,這些能夠實實在在增加能源供應的技,纔是能源企業的核心技,是它們的看家本領。

如果不是那一次次的開採技的提升,早在20世紀40年代,世界上就沒有足量的石油供應了。

一旦這種事發生,能源開採企業固然失去了價值,能源利用企業同樣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而事實是,向井下注水的二次採油技,將石油危機延緩到了20世紀60年代,接踵而來的西方“油荒”,使得海底地形複雜,海上其後惡劣的北海石油得以開發,到了九十年代,昂貴的深海石油開發技,令石油增產無,由此催生了一批又一批的環保先鋒,以及太能、風能、生能等等新能源技……最終,是頁巖氣技挽救了世界能源。不過,那已經是20年以後的事了。

自90年代開始的石油開採技的停滯,是很令人頭疼的。它在事實上造了石油匱乏的假象,從而令供給問題逐漸演變嚴重的經濟問題。

是的,從技角度,石油匱乏本就是一個假象。

如果用保守的觀點,也就是西方石油公司的觀點來看,石油還能用50年。那是以現有的技水平,以及此時發現的石油儲量來判斷的……自60年代以來,石油專家們就判斷石油能用50年。70年代他們說“石油還能用50年”,80年代他們說“石油還能用50年”,90年代他們依然說“石油還能用50年”。

Advertisement

然而,90年代的技緩進,的確令這種觀念被強化了,因爲石油開採技彷彿沒有了提高的可能。

也許石油開採的速度加快了,石油開採的污染變小了,石油開採的浪費減了……但就像石油公司關心的容那樣。這些都是細枝末節,它們不會讓石油變多。

唯一能讓石油變多的手段,只能是發現更多的油田。

這種做法,自然只能增加更多人的焦慮緒。

可以說,在90年代中期,能源危機的影第一次全面擴大,而且持續的最久……

直到頁巖氣技以前,能源開採技都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革命『』進步。

深海石油開採技和三次採油技,都只能遲滯石油供給的威脅,油價也是這樣。一路攀升上去的。

也許,只有前蘇聯的石油理論。能夠真正挽救能源危機……

不過,三次採油技雖然不是一種革命『』的進步,但它仍然能夠給一個大型油田帶來年增產30%以上的好,也是頁巖氣技以前的數能夠增產的有效採油措施。它的價值相對於頁巖氣技有所遜『』,但仍然是能夠媲深海石油開採的高端技

大慶油田和勝利油田都是現的例子,到2013年,大慶年產原油5000萬噸。三次採油的產量已超過三分之一,也就是1500萬噸,相當於一條來自境外的原油輸管道。按照當年每噸700元以上的原油價格,這就是100億元以上的營收。

這種技進步帶來的利潤,不用經歷複雜痛苦的競標,不用經過產油國和石油公司的辛苦博弈,不用增加勞資雙方的矛盾衝突,實在是再“清潔”不過了。

Advertisement

若要評選21世紀初最重要的能源技,頁巖氣的裂技毫無疑問要排在三甲之列,但若是評選一個年度重要的能源技,那三次採油技只要不和頁巖氣撞車,妥妥的能拿個第一回來,就算上蒙人的生能源技,當年也不一定會落於人後。

像是林永貴這樣的國企僚,從來都不把技進步放在心上,可私企領導就不一樣了。

如此“清潔無害”的利潤,哪怕一個油田一年只能增產100萬噸,那也絕對擁有引進的價值——這可是2億元以上的『』收,換其他行業,要能增加這個數字的營業額,就是把『』剃了『』奔,老闆們都幹。

因此,林永貴出於比較之心得到的結論,其他大型石油公司也都能得到。

而且,隨著舊庫油田真的在恢復井區,他們的關注度也在提升。

11月中旬,阿塞拜疆大選結束一個月以後,蘇城重返庫。

他乘坐的石油總公司包機上,除了蘇城和舒蘭,還有挑細選出來的數名大華供應商,數名曙理事會員,以及大量的大華實驗室研究員。

對於庫舊油田的開發,飽含興趣者大有人在,沒有坐上包機的先生士們,多半也會通知國公司,讓他們派駐在阿塞拜疆或者哈薩克斯坦的員工去考察一番。

這令林永貴覺得張。

他非常擔心蘇城的“把戲”被廣而告之,不管從友誼的角度,還是從利益的角度,林永貴都不希蘇城就此沉淪。

而中國的政治,就像是熱氣球,只要一個小,就可能自天空跌谷底。

林永貴直到要去油井了,才找到合適的時機到蘇城的大商務車裡,厚著臉皮道:“我有些事要找蘇董談,你們先坐我的車吧。”

Advertisement

這裡是阿塞拜疆,他就是副部級幹部也沒有自己的車。

同車的楊明、古洪軍和張超,還是乖乖的下車了。

舒蘭也要下車,被林永貴攔住了,他再厚著臉皮,也不能這麼厚,於是笑道:“不是太大的事,你留下沒事。”

原本坐在車尾鎮宅的阿塞拜疆保鏢舉手。問:“我不懂中文,我開車嗎?”

林永貴聽的眼睛都要凸出來:“你不懂中文,你說的是什麼?”

“就會幾句。”這位保鏢的確是新學乍練的。

蘇城咳嗽一聲,道:“阿二過來開車吧。”

阿塞拜疆二號保鏢簡稱阿二,這位更擅長本職工作,語言天賦較阿塞拜疆一號保鏢弱,中文水平基本於“你好”的階段,完全能夠勝任聽不懂中國話的任務。

林永貴等車開了。才輕聲道:“蘇城,我知道你想證明大華實業的技水平高,但用這種方法……我的意思是,萬一被人發現了,對聲的打擊很大,得不償失吶。”

蘇城滿臉的不解,道:“被人發現什麼?”

林永貴以爲他不願意承認,繞著彎子道:“三次採油利潤率低的問題如果不能解決,它的利用價值就不大了。最近在庫的外國人多,要是讓人家看出來。又如何是好?”

“如何是好?”

“是啊。”

“大華的三次採油利潤率雖低,但利潤也還過得去。”

林永貴直接問了:“有多?”

蘇城稍遲疑。道:“噸聚增油20噸吧。”

蘇城不是他的下屬,自然不會像是那兩名專家似的,知達趣的將語翻譯簡單的本。

“那是多?”林永貴更糊塗了。

蘇城啞然,搖搖頭,道:“我們的聚合本在1萬多元每噸吧,能增油20噸,三分之一的本。”

Advertisement

比起注水的二次採油。三次採油的本顯然高多了,是聚合的每桶本就有10元以上。儘管如此,剩下的20元扣除本。仍然有不小的利潤空間,可以說是真正的工業化了。歷史上,國的大慶油田要達到這個水平,還得三四年時間的鬥,而且,不了國外“同僚”的幫助。

大華實業提前四年時間,將聚合驅的三次採油技開發到工業化水平,是專利就能賺瘋,蘇城要下了庫老油田,擺明了就是炫耀加展示的。

林永貴卻難以相信,他按照國通行的法則,加上了一點餘量,暗想:估計本最一半,和研究所的專家估計的差不多。

但是,他也不能直接“拆穿”蘇城,只點道:“真要有這麼低的本纔好。”

“當然,到時候你看演示就知道了。”蘇城很高興雙方達一致。

林永貴暗歎一口氣,心想:看來必須要師叔我出馬了。

車行一小時,四周的景『』慢慢從綠意盎然變了黑灰相間,停止運的磕頭機,生鏽的井架和破敗的房屋越來越多。

庫曾經是蘇聯最大的油田,在二戰期間,他的產量佔全國產量的71%,戰爭勝利以後,也將35%以上的全國產能維持了數年之久,然而,這個運行了100年的油田,終究到了衰敗的時候,,至80年代,庫的產油量就微不足道了。

比一個城市還要龐大的油區,幾乎任由蘇城選擇油塊和油井,前期調查的大華員工自然不會客氣,他們選擇了一個尚在量產油的油藏,並將所有的設備和土建,在極端的時間

這自然引起了尚在工作中的阿塞拜疆石油工人的好奇。

車隊停下,大批西裝革履的先生們下車以後,就發現,不僅是自己在圍觀蘇城,還有大量黑黢黢的工人在圍觀自己。

林永貴爲蘇城了一把汗,更加堅定了要幫忙的信念。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