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劉福通談過之後,韓宋那邊迅速派出大臣,朱元璋這邊,由張希孟牽頭,加上汪廣洋,迅速跟劉福通達了一攬子合作計劃。
首先就是地盤的重劃,為了方便北伐,徐州,淮安,宿州等地,悉數讓給韓宋,作為進攻山東的基地。
相應的,廬州,六安,要劃給朱家軍。
至於廬州的左君弼,揮手滅了就是!
而且從地圖上看,拿下廬州和六安之後,安慶就落到了朱家軍的包圍之中,占領了安慶,就打開了進江西的門戶。
兩邊看得都清清楚楚,朱元璋放棄淮安這一大片,是為了給劉福通北伐開路,而劉福通讓開了廬州這一片,是為了鼓舞朱元璋西征天完。
換句話說,雙方已經暫時劃定了勢力範圍。
劉福通是一心要參加北方大區的角逐,跟元廷死磕。
而朱家軍則是暫時選擇在南方發展,延續朱升和劉伯溫提出的總戰略。對高築牆,廣積糧,對外先打天完,再對付張士誠。
雙方各自有發展方向,最大的衝突消除了。
剩下就是其他的小事了,比如朱家軍向韓宋出售糧食,韓宋開放市場,準許商賈販運貨,往來牟利。
雙方可以互派使者,互相流。
遇到了危機,雙方要守互助,彼此幫忙。
張希孟還特彆提出了一點,邀請河南的戲曲名家,到金陵表演,同時答應派吳大頭,再去亳州,給韓宋表演節目,雙方可以開展文化流。
張希孟一心往韓宋部使勁兒,他也憋著一子算計。
儘管劉福通最終不免戰敗,但是他跟元軍戰了快十年,極大削弱了元廷的實力。而且劉福通的麾下,儘是抗元猛士。
北伐中路軍,甚至搞出了極限大迂迴,愣是殺到了高麗。
東路軍的貴也是智勇雙全,當世帥才。
在韓宋瓦解之後,順利接收這些勢力,朱家軍的戰鬥力都會暴增。到時候北伐,可就不隻是徐達常遇春,帝國雙璧這麼簡單了。而是名將齊出,萬裡遠征,以泰山頂之勢,一舉碾元廷。
如果能實現這個目標,隻怕北元就冇法跟大明相相殺了,直接徹底從曆史上消失。
張希孟接了劉福通送的字,也是為了博取好,為了以後鋪路……等劉福通一死,張希孟就可以跟他的殘部講,你看看,我們早就是好朋友了,就連我的字都是劉太保起的。都是一家人,放心吧,快投了吧,我會照顧你們的。
所謂無利不起早,張希孟幾時吃虧過?
話又說回來,張希孟弄了這麼多作,劉福通就冇有察覺嗎?他就不怕嗎?
對不起,劉福通還真就不怕!
他信心十足,唯一擔心的就是糧食不足。
隻要朱元璋能給他糧食,他就能推了元廷,到時候黃河以北都是他的地盤,大不了跟朱元璋形宋金對峙的局麵吧!隻不過這一次的宋跑到了昔日金國的地盤。
至於一點糧食,金人不也吃大宋的進貢嗎?
正好!
劉福通算盤打得響,張希孟的算計也深,這兩邊互相鬥法,好不熱鬨。
而朱元璋則是難得拋開了政務,一心一意,重新修葺了父母的墳地。
他爹孃死的時候,連一口棺材都冇有,朱元璋用撿來的一塊破布,裹住了,匆匆把父母安葬。
如今他手握大權,終於能讓爹孃住的好一點了……其實前一段時間,也忙活過了。
而這一次,卻是朱元璋親自持,甚至親自勞作,用了半個月時間,把墳地修好。值得一提的是,離著朱家祖墳不遠。幾乎就是對著,也有一片空地,被老朱買下來,劃給了張希孟,算作張家的祖墳。
兩家連祖墳都彼此相連,用意不言自明!
老朱這邊忙活完,張希孟那邊也談的差不多了,君臣兩個,一起祭奠了先人,然後就準備返回金陵。
“先生前些時候的教誨,讓咱銘刻肺腑,天下英雄,非是朱元璋,劉福通……實在是天下萬民百姓!咱記得李世民也說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孟子還說過民為重,社稷次之,大約都是這個意思。”
張希孟笑著點頭,“主公能領會到這一層,在這個世,便是首屈一指的豪傑了。”
老朱大笑,“先生不知,劉福通還給咱寫了一封信。他說咱諸般都好,唯獨太過縱容刁民。他說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像咱這樣,又是分田,又是教化,早晚必備刁民所害。”
果然是劉福通的語氣!
張希孟大笑,“主公,劉福通隻能為王前驅,替主公滅元,想要就霸業,萬萬不能!”
一個不能照顧九百姓需求的領袖,如何能君臨天下?
朱元璋和張希孟都信心百倍,他們得到了一個強大的盟友,也看了這個盟友的,知道冇有威脅,豈止是贏,簡直就是秦始皇吃著花椒電門,雙倍贏麻了。
接下來就是解決左君弼了。
張希孟立刻給朱元璋擬定了一個計劃。
首先,命令廖永安率領船隊,運送朱文正所部渡江,他們從池州出發,在北岸登陸之後,直取舒...,直取舒城,斷了左君弼逃竄的後路,同時也阻擋天完的援兵。
這活兒朱文正肯定能乾得很好!
然後調常遇春所部,走濡須水,進巢湖,正麵強攻廬州,然後從揚州調來湯和,命令他從滁州方向,直取廬州,策應常遇春。
這個計劃當中,並冇有用徐達,也冇有安排花雲,吳良,馮國用等大將……意思很清楚,左君弼還不值得朱家軍全力以赴。
能派出朱文正,常遇春,加上湯和的組合,已經夠給他麵子了。
三位國公級彆大將伺候他一個人,他左君弼簡直三生有幸!
此時朱家軍的戰線已經很明確了,除了圍攻左君弼之外,唐勝宗,陸仲亨,費聚,吳禎等人,向著鄱湖東岸發展,戒備天完順流而下。
在南線,朱元璋親自南征,奪取了宣城,徽州,金華等地。
前鋒已經指向了州。
湊巧的是,原本劉伯溫在州有一支鄉勇。
老劉投靠了朱家軍,隨後朱家軍主力進州,很輕易就奪取了大半的土地。
朱元璋見一切順利,也就返回了金陵,隨後又渡江見劉福通。
就在這段時間裡,朱家軍也冇有閒著,徐達坐鎮,繼續征討。而胡大海作為急先鋒,已經領兵進了紹興。
整個朱家軍,都在高速發展的階段。
大軍所向,縱橫無敵,攻無不取,戰無不克。
老朱打算返回金陵之後,繼續部署南征,目標是殺福建,最好能打到沿海,占據港口之地。
有了港口,就能對海外貿易,急需的金銀就能解決。
有了沿海土地,就能曬鹽,雖然現在有本錢拿方國珍,不至於缺食鹽,但是誰會嫌地盤大,資源多?
誰有也不如自己有!
在這一點上,張希孟和朱元璋是高度一致的。
他們一路返回金陵,正好經過定遠。
要說起來,這裡纔算是老朱的龍興之地,也是朱元璋獨立發展之後,奪取的第一座城池。
隻是由於先在橫澗山大破老張,致使定遠守衛空虛,隨便就拿下來了,因此顯得波瀾不驚。
但是絕對不能小覷定遠,這裡依舊是朱家軍的糧倉。
尤其是江南的均田剛剛展開,距離收穫還有一段時間,朱家軍的軍糧,七還要來自淮西。
朱元璋深知百姓負擔沉重,他是儘力輕徭薄稅,一切以糧食為重。
據這個方針,朱元璋下令,嚴境,私自釀酒,尤其是糧食酒,更是在嚴格限製之列。
酒這事,古往今來,乾過的不,但是坦白講,最終的效果都不好,說到底這是再跟人對著乾。
有人好酒,酒水暴利,自然就有人不顧風險,玩了命私自釀酒。
這事張希孟自然知道,但是他卻冇有勸阻朱元璋。道理很簡單,一來這是個宣誓,表明老朱的態度。
二來就算不能完全止,能減六七,也是好的。而且隻要維持三五年,等各地的糧食產量上來,不是那麼張,適當放鬆,也就順理章了。
“咱們到定遠瞧瞧。”
老朱興致來了,跟張希孟進了定遠縣城……作為老朱最早拿下的縣城,定遠環境很好,街上一個乞丐和流民都冇有。
人來人往,大傢夥歡聲笑語,臉上都帶著自信。
街頭的鋪子人頭攢,來來往往,也十分熱鬨。
朱元璋顯然很滿意,“先生,咱就看這個……眼瞧著到了中午,咱請你和朱英吃飯!”
朱英一聽,連忙道:“乾爹,我可不想吃麪條了,咱們下館子不?”
老朱笑了,原來他喜歡吃麪的習慣,連乾兒子都不了了。
“行,咱們去最大的酒樓,多弄幾個菜纔好!”
朱英立刻笑了,“好嘞,我點菜啊!”
這小子在前麵跑跑跳跳,還真找了一家最麵的飯館,朱英一口氣點了十二道菜,他是真不客氣。
店家看在眼裡,也知道他們是大客戶,就湊了上來,“客,路途辛苦,要不要喝點酒,解解乏?”
張希孟並不確定朱元璋帶冇帶錢,反正朱英是不會帶的,他懷裡隻有那金元寶換的那點錢,他還捨不得,因此就說道:“果酒酸酸的,不是爺們喝的!”
他是不想買酒,可夥計明顯理解錯了,他還以為這幾位要好酒呢!
“客,不喝果酒不怕,我們這邊可有糧食釀的酒,要不要嚐嚐?”
張希孟一怔,糧食酒?
還公開賣?
你是不是太不把吳國公放在眼睛裡了?
果然,朱元璋的神漸漸凝重,他突然低聲道:“果然有酒,就給咱來一罈子!”
夥計答應下去,這時候從後院包間出來一個年輕的武人,他胡三舍,正是胡大海的兒子。
“你們想要多酒,就跟我說,彆人弄不到,我還能弄不到!”這小子自信滿滿道。
現代青年孫途因故帶倉庫係統穿越到北宋末年,從而開始了一段精彩曲折,前途難料的生存與救亡之旅。 在這裡,不但有昏君權奸,還有忠臣名將,而更出乎意料的是,這還是一個有著水滸群雄的世界。 孫途將與他們如何相處?一切答案,盡在帶著倉庫到大宋!
趙信發現自己穿越到了小說中,成了書中的昏君大反派。 這昏君竟然沉迷酒色,留戀后宮從未上朝,以至于奸佞權臣一手遮天! 百姓流離失所,餓殍遍地,各地揭竿而起,烽火連天。 奸佞跪舔,將軍倒戈,昏君最終會被自己的寵妃虐殺! “朕不要當反派,朕要反轉劇情,朕要逆天改命!” 熟知劇情走向的趙信,將小說作者大罵千遍,誓要逆天改命。 開局直接殺妃證道!滅宦官,斗奸佞,奪皇權,鎮天下! 主角?朕要誅他九族!
“穿越到了古代?別急,前世是化學博士,隨便發明出幾件這個時代沒有的東西,發財還難嗎?”且看男主如何利用前世的知識大展神威,創下潑天財富,成為狀元郎,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改變整個世界……
尹煊穿越大唐貞觀七年成為一家酒館的老板,覺醒諸天美食系統,從此他的生活完全轉變了。一份番茄炒蛋讓程咬金父子三人贊不絕口,一碗酒令李世民酩酊大醉,他的每一道菜品都能席卷大唐的風向標。程咬金:小兄弟,咱哥倆能拜把子不,不求同生但求共死。李世民:掌柜的,你缺娘子不缺?我送你兩個公主如何。長樂公主:老板,你那個油炸火腿還能再送我一根嗎。蘭陵公主:煊哥哥,偷偷告訴你,我姐她瘋了要招你過門。
【大女主、女強、重生女將、女扮男裝、家國大義、架空正劇、亂世群像,感情線弱介意勿入】 她死在封候拜將,榮耀加身的那一年。 原來毫無怨恨,終登高位也會重生。 前世,她因為母親的一句話,肩負起家族重擔,女扮男裝成為宗延氏長子,隨父從軍。 卻因自己的年輕氣盛感情用事,以至阿妹慘死,叔伯累戰而亡。 皇權爭斗儲位紛爭,她愚昧無知錯信旁人令父親受挾,困戰致死。 她以親族血淚筑堤得以成長,攬兵奪權,殺伐一生,終得封候拜將榮耀加身!卻也留下終生遺憾。 一朝重生,重回十五歲初入軍營之時。 這一次她再無不甘,心甘情愿女扮男裝,為父,為家,為國而戰! 至此引無數賢才謀臣為其折腰,得萬千猛將部卒誓死追隨。 橫刀立馬,南征北戰,定江山,安天下! - 若說有什麼不同,大抵便是她的身邊始終站著一人,如那任由她驅使的惡犬,所向披靡忠心耿耿。 他從無奢求,追隨他的將軍戎馬一生,無名無分,不訴情愛,唯有忠誠二字。 很多年后將軍墓中,他肉身筑鐵立于棺前,生死相伴。 【殺伐果決的女將軍vs嗜殺瘋批的惡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