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我穿成了小說昏君大反派 第二百零八章 舉薦制度下的利益閉環

《我穿成了小說昏君大反派》 第二百零八章 舉薦制度下的利益閉環

能得張原束手,趙信此行的目的已經達到了,至于這位寧先生,不過就是隨口一問罷了。

既然張原都已經束手了,也不可能再殺這麼一個庸碌的老頭了。

趙信又不是殺人魔王。

寧先生聞言下意識的看了一眼張原,神有些掙扎,顯然是心存愧疚。

張原此時倒是看開了。

他也看出來趙信這一問純粹就是好玩。

無論如何也不會再為難寧先生了。

至于寧先生說什麼有用,他此時想來卻不由暗暗苦笑,回過神來,連他自己都很奇怪,自己當初怎麼就把這麼一個宕機老頭依為心腹呢?

見后者一臉愧疚的朝他看過來,不由微微笑道:“不要看吾,看吾有何用。

陛下問你,這是你的造化,異日你我們或可同殿為臣。

就算說錯,陛下仁慈,也不會為難你。”

他這話也就是這麼一說。

只是心中也還是有些擔心,這位老先生別又來“主公無須憂慮”。

所以先打了個預防。

只是老先生卻長長的出了口氣,似乎也覺到了張原沒有怪他,心中不由愈發愧疚。

但是張原那句“同殿為臣”卻讓他有些心了。

當即先朝張原行了一禮,算是了結這一段君臣之緣。

隨即再次朝趙信一禮道:“陛下,仆起于微末,時也曾游學四方,以其一朝功名就,能為朝廷與天下人所知。

然則當今朝廷以察舉而用人,功與德皆出于世家,吾等微末者得大名談何容易,為朝廷所知所用,更是難如登天。”

老先生說到此,不由一聲自嘲的苦笑,趙信卻不由微微皺眉。

張原也微微皺眉,他皺眉的原因卻是有兩點,其一自然是擔心老先生說錯話,又得罪皇帝。

Advertisement

還有就是老先生提到的這個話題有點敏

那就是察舉。

什麼察舉,簡單來說,就是這個時代選拔人才的制度。

所謂的察,就是對低級員的考察,又“察廉”,就是上對低級吏評價,然后再舉薦給朝廷。

而舉,則相對于民間的,同時由郡守、縣令等地方,對治下的民間人才加以考評,覺得有才有德的就推薦給朝廷。

這個制度最初用的時候,其實沒問題,首先那個時代的讀書人,需要考評的范圍很小。

另外一個王朝的最初都是朝氣蓬,朝廷公卿諸侯基本都還不乏有節者,一定程度上能做到唯才是舉。

但慢慢的隨著時代的發展,讀書人的基數開始擴大,你再想被舉薦就不容易了,那麼多人,人家憑什麼要舉薦你呢,人家怎麼知道你的才德怎麼樣呢?

這就要名氣了。

所以這個時代的人才如此好名,才會有那麼多名仕。

本目的很簡單,就是能進有舉薦資格的郡守眼中。

但要出名卻也不是那麼容易的,最好的途徑就是讓大儒,名仕點評自己。

所以才有如華夏世界漢末時,曹那種拿著劍架人脖子上讓人評價的混賬。

也有了為了出名而到罵人的所謂狂士。

還有一些人自己把自己整瘸了,居然把最初的目的給搞忘了,變了為了出名而出名,甚至為了出名故意不做

或者自覺不自覺的做出一些奇怪的行為,所謂放浪形骸。

還有走極限的,比如什麼臥冰求鯉。

尤其在華夏世界到了兩晉時代,這種好名之風發展到了極致。

于是就有前衛酷拽的魏晉風流。

不過其中最主流的還是靠“吹牛”,所以這個時代的人總是喜歡說一些特別牛,特別中二的話,順帶著產生了大量的語,極大的富了華夏文明的語言藝

Advertisement

其中還發展出了一個分支流派,也就是所謂的“清談”。

不過這是從人文的角度去講的,回到治政層面,這就有大問題了,因為大家都忙著搞怪,忙著當“網紅”了,朝廷自然就很難選拔到正常的人才。

而且大家都拼命的比“高尚”,比“道德”,于是大家都不敢談實際問題,吹牛也不敢吹實際問題,不敢言利。

那不清談,還能怎麼辦?

最后就是“悠悠然而始,悠悠然而終,言者不知所指,聽者不知所云”。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他們本來就是靠吹牛上位的,上位之后,他們除了吹牛還能干什麼?

什麼都不會干。

于是就無為而治。

這些問題是不是這個時代沒人明白呢,不,恰恰相反,這個時代的大多數人都明白。

那為什麼不改呢?

因為這就涉及到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世家,名仕綁定的利益鏈條。

簡單就是:被大儒評價才能出名,但大儒大多都出于世家,而世家會評價寒門嗎,會評價那些連寒門都不是的平民子弟嗎?

于是慢慢就形了一個閉環:“只有世家才出大儒,和兩千石”和“只有出過累世兩千石,擁有能夠研究經典的大儒的豪門才世家”。

其他人就算是曹那樣能和袁紹一起搶人家新娘的人,也只能拿劍架別人脖子上,才能得一個“治世之能臣,世之雄”的評價。

但這世間有幾個曹孟德?

有幾人能和袁紹、袁從小玩到大?

每一個大儒的門外都有能拍到十年后的普通學子在等待求評。

每一個兩千石的門下也有無數因為他們舉薦而為者,這就是他們的門生故吏。

而舉薦者就是那些被舉薦者的舉主,自為了對方的人。

Advertisement

所以這個時代的某些權臣,世家才能就說門生故吏遍天下。

這就是一個利益生態閉環。

它的基礎就是“察舉”,誰敢打破它,就等于要和這個生態圈的所有既得利益者為敵。

如果是沒穿越之前,趙信看到這樣的問題,張口就會說出兩個字:“科舉啊,你傻呀,科舉啊!”

但是現在他還能這麼輕易的說嗎?

不能!

只要他敢說,這天下造反的人頃刻間就會多十倍。

而且即使他事實了,科舉制度靠誰去推廣?

靠誰去主持?

要知道在華夏世界,也是一直到隋朝科舉制度才被正式提出,以及部分實施。

而后隋二世而終!

正因為如此,聽到這位寧老先生提起,他才微微皺眉。

而張原也皺眉,卻是因為他也是這閉環中的得益者之一。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