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軍事歷史 大明第一臣 第二百一十三章 朱家軍的良心

《大明第一臣》 第二百一十三章 朱家軍的良心

“你們怎麼看石抹宜孫這一家?”李善長向手下的諸多文發問。

他這個左相直轄六部,上承吳國公,下萬民,錢糧戶口,兵車邢工,乃至人事調,興學教化,都是他負責。

所以彆看張希孟手得長,玩的花哨,但論起實實在在的權柄,李善長還是穩他一頭的。

當然了,這也跟張希孟約束自己,不胡手有關。

比如這一次,他就是以學士院的名義,下了徐達的請求,而與此同時,李善長統轄的禮部和兵部卻認為應該給,而且必須給,不給實在是太小氣了。

所以張希孟的阻攔未必就是最後的結論。

不用說,這麼大的事,一定會驚朱元璋的。

而且約約,朱元璋也覺得這事不簡單,這一段時間,他辦了胡三舍的案子,揪出了一大堆走私酒水的蠹蟲。。對外用兵也算是順利,胡大海知恥而後勇,一舉攻陷了諸暨,這是立了大功,元廷在江南的勢力一掃而

可偏偏這時候冒出來一個元廷的大忠臣,甚至全家殉難,以死報國。

怎麼看都像是超級忠臣,這樣的人,哪怕作為對手,也該敬重,給個優待不足為奇。奈何張希孟又強烈反對。繼上一次的思想撞之後,又一次遇到了這種事

朱元璋覺得不能等閒視之,必須認真對待, 甚至要比戰爭還要認真!

打仗不複雜, 衝鋒陷陣, 勇殺敵就是,可遇到了思想上的事,就馬虎不得。置不好, 就是門戶之見,甚至會發展到黨爭。

朱元璋的境界已經很高了, 但是依舊冇有把握, 能把一切都在手裡。

為了這事, 老朱破例下令,把兩邊的文臣都過來, 順帶著又把馮國勝,吳良、花雲、李文忠等人都來,讓他們旁聽。

Advertisement

如此一來, 除了徐達、胡大海、常遇春、朱文正、湯和等人之外, 整個朱家軍的文武重臣, 悉數到來。

李善長率領著賈魯, 朱升,楊元杲, 阮弘道,李習,陶安, 楊憲等人,坐在了東邊。

張希孟, 劉伯溫,宋濂, 孫炎,章溢, 葉琛,汪廣洋,陣容同樣不容小覷。

老朱居中而坐,至於那些武將,就對麵坐著,屬於拉拉隊,氣氛組, 來領教一下不同於戰場的槍舌劍!

瞧瞧比你們的真刀真槍又如何?

出乎所有人預料,第一個站起來的竟然是賈魯,他咳嗽了一聲,甚至還掃了眼張希孟, 說實話,老爺子肯定不是李善長這邊的人,但是他絕對讚同嘉獎石抹宜孫。

而且他出來開這個頭兒,定個調子,也免得張希孟和李善長直接衝突,可以說是用心良苦。

“上位,攻克諸暨之後,江南之地,已經冇有元廷的兵馬,方國珍,張士誠,陳友定……他們雖然接詔安,但是無論如何,也算不上大元忠臣。我們給石抹宜孫,風大葬,讚揚忠義,其實是告訴天下之人,大元朝在江南已經土崩瓦解,半壁江山都丟了,離著亡國,也不遠了。”

賈魯說出了一層關鍵的意思,就好像曆代王朝,建立之後,都會抓修前朝曆史,其實修了什麼,並不重要,修史這件事,很重要!

給石抹宜孫辦喪事,風大葬,葬的是大元朝的半壁河山,這事對於立誌驅逐胡虜的朱元璋來說,尤其重要。

是聽到這裡,老朱就幾乎點頭了。

真是老神仙放屁,不同凡響!

隨後賈魯又道:“褒揚石抹宜孫,是不是鼓勵元廷的臣子,跟咱們死戰到底呢?自然不是!這說的是如石抹宜孫一般,全家殉國的忠良,尚且不能挽救危亡。咱們祭奠他,其實是打大都皇帝的臉。證明大元朝亡國有日,無可挽回!”

Advertisement

賈魯說到這裡,略微頓了頓,才盯著張希孟道:“即便是對手敵人,也不至於一篙子倒一船人,還是留些餘地吧!”

賈魯說完之後,李善長的角不自覺上翹,這水平就是高……自己往後也該多學學纔是。

他斟酌片刻,也道:“上位,賈參政所言極是,卑職以為老百姓常說忠臣孝子,人人敬仰。石抹宜孫以殉國,戰死沙場,母親、妻子、兒子、家丁、悉數殉國……忠臣孝子,義仆節婦,湊了個齊全。古往今來,能做到這一步的大忠臣,都不多了。如今上位坐斷東南,虎視天下,褒揚忠義,砥礪人心,也是理之中的事,正好能振士氣,卑職以為,並無不妥之!”

這倆人說完,那些武將聽得已經點頭了,真是太有道理了,這還猶豫什麼,趕快照辦吧!

這麼明白的事,張先生怎麼會不同意呢?

難道張先生也有犯糊塗的時候?

此刻老朱把目落在了張希孟的上,主道:“張先生,你可有什麼高論?”

張希孟一笑,“主公,石抹宜孫這一家,臣現在的確不知道該怎麼論定……但我聽聞這一次攻城,有將士撲在缺口,用充當梯子,讓將士踏著他們的,衝諸暨,搶下了先登之功……一個甲士強力壯,一百多斤的份量,加上幾十斤的鎧甲兵,奔跑著上城。這是多大的力道?今天來了這麼多將領,我想問問大傢夥,你們能推上去幾個人?要知道,咱們可是有七個士兵犧牲了!”

此話一出,在場的武將都不由得吸了口氣,花雲更是挪了挪屁,驚歎之餘,充滿了欽佩。

正如張希孟所言,搭人梯可不是小事,尤其是攻城關頭,一個接著一個上去,力道之大,足以把骨頭踏裂,踏出傷,連續充當人梯,的確會喪命,甚至被踏得碎裂,死無全

Advertisement

朱家軍的士兵做到了這一點,他們無愧當世兵!

而且這些士兵不是能戰,更有犧牲神,捨死忘生,堪稱忠勇,必須嘉獎。

這時候楊元杲開口道:“張相,我們也看到了徐達的上報,咱們的將士自然要重重獎賞,大加卹,這是理之中的事。隻是和嘉獎石抹宜孫一家,不挨著吧?”

他這話剛說完,劉伯溫立刻開口,不能讓張希孟一個人舌戰群儒,咱老劉要幫...劉要幫幫場子。

“話不能這麼說,這就是一場戰鬥,一邊是我們的人,殊死戰鬥,以殉國。一邊是敵人,負隅頑抗,全家遭難。有人主張褒揚敵人,就算咱們的人也到了褒揚,敵我雙方,豈能都獎賞?這算什麼道理?不怕將士們想不通嗎?”

隨著劉伯溫下場,氣氛越發熱烈起來。

陶安也開口了,他為江南宿儒,還真不怎麼把浙東的劉伯溫放在眼裡。

“褒獎我們的將士,是因為忠勇二字,褒揚石抹宜孫,是因為忠義,這是不一樣的!”

“怎麼不一樣?不都是帶著一個忠字嗎?你讓我石抹宜孫是忠,那誰是?”劉伯溫言辭犀利,直接懟了回去。

陶安老臉漲紅,瞠目結舌。

李習立刻道:“大元朝尚且顧不上自己的忠臣,要我們幫著褒揚……這不正說明元廷氣數已儘嗎?”

劉伯溫嗬嗬冷笑,“氣數已儘和氣數將儘,不是一個意思!倘若是攻大都,滅亡元廷,我以為不無不可!但是在當下,我堅決反對!”

……

伴隨著劉伯溫下場,宋濂也加了戰局,另外一邊,楊憲也出來了,大傢夥你來我往,槍舌劍,引經據典。

那些武將乾脆眼睛都直了。

乖乖,這就是神仙打架嗎?

怎麼聽誰說的都有道理?

Advertisement

他們到底在爭論什麼啊?

就算是武將當中,文化水平相對較高的馮國勝和李文忠,也都聽得雲裡霧裡,直呼可怕!

這就是文的戰鬥模式嗎?他們上去,除了送人頭,就冇有彆的可能了。

就連朱元璋也頭大了,他一會兒聽聽這個,一會兒聽聽那個,也都覺得有理,可也有缺陷。

或許這世上就冇有兩全其的事

從老朱的本心來講,他偏向於褒揚石抹宜孫,給予厚葬,順便嘲諷一下元廷。畢竟劉伯溫給出的理由,還不足以完全說服他。

至於張希孟,這小子除了把戰鬥引己方士兵的功勞之外,就冇有彆的話了,他了看笑話的!

老朱又開口道:“都不要吵了,事就是這樣,李先生、張先生,你們是咱的左膀右臂,你們再說說吧!”

老朱的話,相當於讓雙方辯手,總結陳詞。

李善長剛想說話,但是他心中微微一,因為他發現了張希孟氣定神閒,似笑非笑。這個年輕人已經讓自己吃了好幾次虧,萬萬不能大意。

因此李善長笑道:“上位,屬下的意思已經說過了,論起思路周全,還是張相更加厲害,讓他說說吧!”

球踢到了張希孟的腳下,大傢夥的目也都落在了張希孟上,就看他能拿出什麼驚世駭俗的高論吧!

“主公,這件事又牽連到了胡大海,提到了胡大海,就想到了胡三舍,前些天,主公說了,法令為重,其他彆的事,都大不過法……這話還算數吧?”

朱元璋冷哼道:“法比天大,就算咱死了,也要把這話寫進訓裡麵!”

張希孟又道:“主公,既然法這麼大,那比起道義呢?”

老朱略沉,“張先生,你不要繞來繞去了,直接說吧!”

張希孟道:“其實這事很簡單……為什麼要褒揚石抹宜孫?因為他們一家子的作為,以殉國的舉,的確符合綱常道義,是忠臣孝子……這一點我不否認,可是因為這個,我們就能讚揚他嗎?我們的立場何在?我們的法度何在?”

張希孟陡然提高了聲音,如黃鐘大呂,在場的眾人無不為之一振。

其中反應最大的,竟然是賈魯和朱升,隨後劉伯溫也止不住笑了起來,出了大拇指!

再之後,就是宋濂,葉琛幾個,至於李善長,尚在猶豫不定。

張希孟從容不迫,繼續道:“我以為姑且不論這一次的事件……我想問問大家,褒獎的標準在哪裡?什麼人該褒揚,什麼人該唾棄?這事總要有個規矩吧?”

李善長見氣氛不對勁兒,節奏落到了張希孟手裡,便迫不及待道:“自古以來,嘉獎忠貞之士,孝子節婦,如何說冇有規矩?”

張希孟笑了,“李先生說得冇錯,但這個標準是道義德行的,不是國家的……再說清楚點,這是儒家的綱常倫理,不是國家的法度規矩。”

說到了這裡,張希孟停了下來,看了看其他眾人,突然微微一笑,“如果一個人是道德完人,卻站在了咱們華夏吳國的對立麵,該怎麼評價他?是站在華西吳國的立場上,斥之為敵人,還是站在儒家道義上,把他看在英雄?”

這話問到了這份上,便是李善長也知道一個巨大的坑在等著他,乾脆閉上了,不敢多言,隻剩下心怦怦跳,變更。

眼下能接張希孟招的,已經不多了。

突然,朱升緩緩站起,拱手道:“張相高論,老夫五投地。隻是老夫還想請教,褒揚忠義,以英雄看待敵手,也未必都是壞事!更何況剛剛諸公也說了,褒揚石抹宜孫,是為了給元廷難堪,讓大都皇帝為難,這難道不好嗎?你又何必把吳國和儒家分開?

張希孟一笑,“楓林先生果然是厲害,我這點拉大旗作虎皮的本事,是嚇不住楓林先生的。但是我想請教一事,石抹宜孫祖上是遼人,輾轉歸附大元之後,他是世襲的副萬戶……屬於元廷的高,世代榮華富貴。他們一家了那麼多民脂民膏,不甘心放棄,負隅頑抗,最後悉數喪命。”

“楓林先生,這樣的人,站在咱們的立場上,還是簡單的忠臣孝子嗎?”

一句話,朱升也是瞠目結舌,連他都扛不住了。

啪!啪!啪!

掌聲從朱元璋那邊響起,老朱忍不住大笑,讚歎道:“張先生不是咱的智囊,還是咱的良心!咱以窮苦人起家,均分田畝,救濟斯民!褒揚一個大元朝的世襲副萬戶,讓咱如何麵對黎民百姓!”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