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軍事歷史 春秋我爲王 第180章 八月未央

《春秋我爲王》 第180章 八月未央

到了八月仲秋時節,關於宋國大司城樂祁釋放與否之事,晉國朝堂再次吵開了。

然而,此時在新絳的六卿並不齊全,範鞅還在朝歌,據說是染了小病不能立刻歸來,畢竟已經是年近八旬的老人了。衆人都在猜測,這個晉國政壇的不倒翁什麼時候會嚥氣,又或者什麼時候退,將卿位讓給他的嫡子範吉

周王室裡的反叛勢力又死灰復燃,佔據著王城久久不能攻下。既然範伯有恙,於是以往負責周事務的知躒也去了南方主持大局,他還帶上了籍秦,據說鄧飛也隨行爲軍中文書。

作爲知氏的盟友,魏駒卻是回來了,在趙鞅的攻勢下,倒是有鬆的意思……

而中行氏則一直表示反對釋放樂祁,唯一明確支持趙鞅的韓不信,則去了領邑州縣。

所以,晉侯就藉口六卿不齊,故無法召開公議,他的態度,還是一個拖字,但已經從傾向範鞅、知礫,轉而變得中立。

這還多虧了晉侯邊的“佞臣”趙無恤有意無意地提及趙鞅對公室的忠誠,以及強調範、中行一些貪婪鄙陋的行爲對晉國威的損害。無恤覺得,晉侯這條線,再經營月餘,時機應該就能,自己便可以有所行了。

而趙無恤這邊,派去鄭國尋找秦越人的信使,也回來了一個。

在信使到達時,趙無恤原本正在庖廚,和趙廣德研究一種新的食,得知消息後立刻跑了出來,一問才知道,他們沒有找到秦越人。

信使回報說:“君子,新鄭的人說,在吾等到達之前,秦越人已經來晉國了。”

無恤聞言一愣:“來晉國了,爲何不見他人影?”

“他來的並非新絳,據說是去了虢縣。”

Advertisement

虢縣。本是周王卿士虢公的邦國,一百多年前,晉獻公用中行氏和知氏的祖先荀息“假虞伐虢”之計,征服了那裡。

虢地於黃河邊上。後世的三門峽一帶,扼控桃林之塞,也就是崤函天險,又稱之爲“河外”,距離新絳。不過一旬來回的路程。於是趙無恤便讓信使轉而去往虢地,務必要將秦越人請來!

他也不由得嘆息道,真是好事多磨啊,幸虧樂祁最近狀態不錯,在開始筆寫作他那捲《樂氏史記》後,竟然一天天好了起來,或許是靈子診斷錯了?

到了詩經所說“八月未央”時,趙無恤再次虒祁宮,作爲晉侯的助祭人。正所謂“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在未央之日祭祀月亮。

這一天,其實也就是後世的八月十五,月圓之夜。春秋時期還沒有中秋節,但已經有了“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的習俗,比起平日頗有些不同。

在繁雜的祭祀結束後,趙無恤和往常一樣,在太史墨冷冷的注視下,又向晉侯獻上了一樣新穎之,樂祁那邊亦然。而下宮。他也差人給父親趙鞅、長兄趙伯魯,姐姐季嬴、未婚妻樂靈子等人各自都送去了一份。

“這是何?”

樂靈子憂心秦越人遲遲不來晉國,再次夜不能寐,食不甘味。有些心神不屬地揭開無恤送來的瓷制食簋時,發現裡面是一些人的食。

“看上去真香。”紅的季嬴則像一隻饞貓兒般,也捧著另一個食簋慵懶地臥在席上,看到甜食後,眼睛就瞇了月牙兒狀。

各自拾起一塊,櫻口微張。貝齒輕咬,細細品嚐。很快,兩對眼睛頓時都亮了起來,對視著不住地頷首。

Advertisement

做的外皮脆,邊薄心厚,以松仁、葵籽、杏仁和飴糖,或者青鹽。再裹以滾燙的油膏作餡,食之香鬆膩,迥異尋常食

們齊聲說道:“是甜的!是鹹的!”

姐姐季嬴是甜黨無誤,而樂靈子,居然是個鹹黨。

趙無恤,則是甜鹹通吃。

而送來的兩個食簋上,還各自附帶著一塊簡牘,季嬴拾起來一看,只見上面由趙無恤親筆寫幾個小小的篆字:“小餅如嚼月,中有和飴”。

“原來此做月餅,果然和圓月很像。”季嬴看著天空中的銀盤,默默地記下了這個名字。

而樂靈子那個食簋上的簡牘,字則更多一些,寫得麻麻。對於弟弟這種“厚此薄彼”的行爲,季嬴頗有些吃味,剛想酸酸地調笑樂靈子幾句,卻見臉頰上竟然流下了兩行清淚。

“這是怎麼了?”

季嬴湊過去,用紅的袖口爲靈子淚,卻見一對清揚婉兮的大眼睛淚水盈盈,讓人我見猶憐,看得季嬴竟有些癡了。

“我倒要看看,無恤說了什麼,竟然將你惹哭了。”

拾起了樂靈子失手掉落的簡牘,念出聲來。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幾句話迥異於詩三百的格調,雖然不能登大雅之堂,卻朗朗上口,有別樣的,和趙無恤曾在下宮正殿對答樂師高的“斷瑟之音”如出一轍。

季嬴也愣了半響,卻見樂靈子自己眼淚,破啼而笑。

幾天以來,第一次讓自己多吃了一些食,這些可口的點心,都是君子的心意和默默關懷。想來,父親在深宮裡,也能品出一樣的味道吧,但願父親壽命長久,自己與君子,能夠偕老,一家人能早日團圓!

Advertisement

但季嬴心中,想到自己的世,卻是別有一番滋味。

月能重圓,可破碎的銅鑑,還能再圓上麼?

中秋月圓,人也希團聚,這大概是有史以來,第一次有人給這個日子賦予了不一樣的含義。

而與此同時,趙無恤拒絕了樂祁讓他留宿虒祁宮中的建議,連夜趕回了鄉。他無法去和季嬴、樂靈子共一室,所以,只有鄉,才能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讓他有一回家的覺。

在馬車上顛簸到了後半夜,他終於回到了居室中,在薇服侍下沐浴梳洗過後,無恤又坐到了鄉寺的樓上。他在薇的陪伴下,也拿著一塊“月餅”,著越爬越高的皎潔明月失神。

來到這時代已經快一年了,他的言行舉止越來越像一個春秋君子,也漸漸地和“趙無恤”完全重合。前世的家人和種種生活往事恍如隔世,而在這裡,他也得到了很多東西,甚至重溫了親的滋味。

也是從這一年開始,“中秋佳節吃月餅”的習俗,開始在晉國上層貴族的圈子裡流行開來。

……

仲秋已過,開始進“九月授”的時節。晉國地北方,最早到了北風吹來的涼意,家家戶戶都開始製冬,在趙無恤治理下,已經日益富庶的鄉,卻不用擔憂這個冬天再過“無無褐”的日子了。

然而,去尋找秦越人的信使仍舊沒有在預期的時間歸來,反倒是下宮差人來傳喚他過去,因爲晉大夫董安於的車駕,明日就要到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