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軍事歷史 春秋我爲王 第207章 聞戰不懼

《春秋我爲王》 第207章 聞戰不懼

春秋去古未遠,氏族軍事制度有所殘留,所以國人大多十分尚武。正所謂“四時出郊,以示武於天下”,平日也有各卿大夫和城邑主組織的春搜、夏苗、秋獮、冬狩四次例行的“軍事演習”,好讓國人不忘武備。

此外,還要加上三老不時舉辦的鄉禮,國人習武和訓練的頻繁程度,都是後世歷朝歷代無法比擬的。所以,在政變或戰時,往往這些家中藏有武的“預備役”國人投靠哪邊,哪邊就能爲勝利者。

這是從西周幽王時、鎬兩京“國人暴”,到晉國曆次卿族鬥爭給趙無恤留下的刻骨教訓。

所以在四子分封時,趙鞅纔會那麼強調要善待國人,他們對趙氏的態度,決定了這個家族的壽命和未來的前途。

鄉的條件還要更好一些,趙無恤模仿了一些秦朝的制度,所以對基層的控制十分嚴,大宗的氏族被削弱了。

另一方面,他卻又極力提倡單家獨戶的國人們習武習,甚至將因爲下宮大量銳兵,而淘汰掉的陳舊劍、戈、弓矢等,賤賣送給了他們。

因爲趙無恤認爲,在後世的中國,曾經長期陷“防民甚於防備寇”的怪圈。朝廷宣稱“俠以武犯”,收繳民間兵。雖然統治得到了暫時的穩固,卻使得百姓羸弱,疏於訓練,一旦遇到異族寇,便如狼逐羊,做不到先秦兩漢時代的全民皆兵。

趙無恤倒是覺得,以目前的況看,趙氏領地上的國人,民風越彪悍越好,要做到放下犁和鋤頭,扛起戈矛就能軍的程度。

之所以敢這麼做,也因爲趙無恤深得鄉民心。他願意將麥、瓷得來的好分與國人,賜予野人、氓隸,改善他們的生活。由此換來了衆人的忠誠。

Advertisement

故,聞君子有召,則人人發,踴躍參戰。

一時間。是開門的吱呀聲,還有昆父妻子囑咐夫君兒子的輕聲細語。

“從前氏鄉吏欺小氏,索取五一之稅,族中之人苦不堪言。君子爲鄉宰之後,爲吾等除此碩鼠。田稅僅爲二十稅一,年長者有食、食供應,年者能學堂,子若能多生,君子養之。如此恩德,不可不報,吾子勉之!若無功勞,勿歸!”

國人們出來一瞧,鄰居親族也和自己一樣打扮,便相互點了點頭。開始自發聚集起來。

有宗族的,便跟著宗族行,單家獨戶的,就跟著鄰居的伍、什長集合。名義上屬於趙無恤私產,實則由國人管著,份相當於農奴的野人、氓隸,就垂著頭,扛著農,跟隨各自的田主站列。

他們則是這樣談論的:“以往每年都有親友爲士大夫從死,君子止此惡政。救了吾等命。去歲冬雨雪,野人氓隸無無褐,君子又大開府庫,散盡錢帛粟米。讓吾等能穿暖,食飽飯,若無君子,則死矣。吾輩雖爲賤小人,但報恩之心,不下士人。今夜願爲君子效死!”

在竇彭祖、里胥和鄉卒們的組織下,鄉寺的打穀場上,還有各里的社廟前,一時間黑全是人。

趙無恤正帶著人,朝後門走去,見此形,便對邊的軍吏們發出了這樣的慨。

“聞戰不懼,民心可用矣!”

鄉在名義上,只有兩卒之兵,但在趙無恤加強對基層的控制後,若是把所有青壯的國野民衆都徵召到一起,就相當於多了一個旅,五百多人的預備隊。

這,就是趙無恤今夜敢與未知敵人對抗的資本!

Advertisement

如此一來,庫存的武和甲冑就有些不夠了,國人基本都有自帶的武,野人則只能扛著農、木矛,甚至是之前舂米用的石棒槌。

雖然看上去有些雜,但還算鬥志昂揚。

懼怕是有的,但若是盜寇攻破邑門,或越牆而,國人們的家眷和私產也會遭到侵犯。從古至今,民衆拿起武作戰的最重要理由,就是爲了保衛自己的利益。

即便有數別有心思的人,看到來自正卒,負責監督和統帥他們的那裡那幾個伍長、什長,手裡明晃晃的長矛和短劍後,也都頭噤聲了。

君子已經說了,從現在起,到戰鬥結束,他們不再是民,而是新軍法約束的趙兵!

按照所屬的裡不同,這五百多國野男子被分配了行伍。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守住各里所屬的邑牆,加強巡邏,防止“盜寇”翻越進來。並幫忙運送兵、箭矢等輜重,準備好水桶等應急之,而若是兩座邑門急,也需要立刻馳援。

早在一個多月前牆垣建的時候,趙無恤還讓人在鄉因地勢,在六七個牆角也立起了簡單的樓:把樹幹去除枝葉,用大的銅釘木釘釘在一起,搭建起來,在樓上的人可以俯瞰和遠

牆上還豎著兩尺高的扎手樊籬,抹了溼的牛馬糞和泥土。

而前後門,更是有互爲犄角的三座門樓,按照趙無恤的吩咐,乘著盜寇未至,衆人在門外門的路口,都燃燒起了明晃晃的柴火堆。

這些火堆能照數丈之遠,形了一條黑夜裡的帶,不僅將門外的視線死角也照了出來,謹防襲。還使得鄉邑的兵卒調度,資運送,可以在能見度較高的況下進行,避免了黑夜裡的混和出錯。

Advertisement

漫長的鄉牆給了國野民衆照應,而敵人進攻的重點前後門,則要靠以兵法嚴格訓練了小半年的鄉卒們來守了。

無恤手下可用之兵,現在還剩下近兩百人。其中一百名持戈矛長兵的圓髻鄉卒,被一分爲二,一半自己帶走,一半給羊舌戎。

穆夏這兩重甲親衛,則扈從在無恤邊,若是報不錯的話,從後山來的敵人應該數量更多,也更加銳。

所以對於守城最不可或缺的弓手,趙無恤也帶走大半,只給羊舌戎這邊留了守樓的幾人。其他缺額。則徵召國人裡那些經常箭,卻未達到材士標準的國人男子充數。

而井所在的輜重兩,則負責守在匠作坊和倉稟,保護工匠和糧食、錢帛等。同樣萬萬不能有失!

當趙無恤抵達後門時,敵人還未來到。

邢敖眼尖,平日駕車時,路邊有野兔、山蹦出來,都會被他第一時間看到。他便被趙無恤點了跟隨在邊。一同上樓觀察形勢;而被巫轟來的摶,趙無恤想了想後,也把他帶上了。

高達兩丈的樓上頗有些夜風,就在一個月前,趙無恤還在這裡,吃著月餅,在素裳佳人的陪伴下看著圓月發呆呢。

如今,風花雪月不再,肅殺而張的氣氛,早已籠罩了整個鄉。

從趙無恤的位置去。只見鄉邑點起了火把,一隊又一隊的國野民衆在牆邊巡邏,像是護巢的兵蟻。而各個樓上,也著數名弓手,調試著弓弦,箭矢則由輜重兩的鄉卒,在可靠國人、工匠的幫助下,從府庫裡驅車運來,用竹篚送到他們手邊。

無恤的目放到近,方纔參與戰鬥。見過的材士和親衛們,表現得極其鎮靜。穆夏渾四札皮甲,兇惡的幕面覆蓋了憨厚的臉龐,他手持長殳和楊木盾牌。就那麼安靜的盤坐在大門後面,閉著眼睛養蓄銳,恍若一尊門神。

Advertisement

而其餘初次上陣敵的鄉卒和國人、野人,就沒這麼淡定了,雖然鄉在聽聞將有盜寇來襲後,士氣一度很高。但初次臨戰。而且還是頂在最危險的後門,衆人心中也難免有一些忐忑。

數十名披戈矛的鄉卒,沉默地站到了牆後的土臺上,踮著腳朝外面窺探。他們眼睛裡映照著外面燃燒的火堆亮,氣氛一時間有些沉默和凝重。

黑暗裡未知的敵人,永遠是最可怕的。

就在此時,趙無恤的聲音卻響了起來。

“方纔本君子在山道上遇盜,苦戰了數裡,現如今腹中飢,響如雷鳴,定要吃點食才能開得弓。速速差人送幾擔吃的來,也分發給衆人共食。”

聽聞此言後,穆夏睜開了眼,而鄉卒們則面面相覷,詫異自家君子在這張的時刻,還吃得下東西。

沒過多會,鄉寺裡的薇組織著國人的妻和庖廚,運來了幹麥餅、炒粟米,還有酸甜的漿水。讓了小半日,又一路廝殺了數裡的趙無恤及前後門的鄉卒們,都稍稍吃了點東西墊肚子。

摶當亭長時的忠於職守,雖然給董安於和趙無恤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他從小就不擅長武事,這一路上見多了鮮,還親手捅死一人。回來以後連手都沒來得及洗,就被父親攆到了君子邊,實在是提不起胃口。

所以在趙無恤遞餅過來時,他瞧了瞧君子那還沾著跡的手,嚥了咽口水,說是不

無恤訓斥道:“只有吃點東西,纔有力氣殺敵!”

他又轉過頭對衆鄉卒、國人說道:“都不許吃太飽,一會還要有大作,容易傷。汝等也別嘆氣,庖廚已經在熬製熱湯,殺彘宰羊,今夜破敵後,朝食時有加滿片的韭葉水引餅,吃到飽爲止!”

說完,趙無恤還塞了摶一塊麥餅,讓他必須嚥下。

“你倒是不用殺敵,一會尋簡冊和筆墨來,跟在我邊,自有大用,可別因爲腹中飢,一嚇便暈了。”

鄉卒們被趙無恤臨危不懼,還能箕坐就食的氣魄染了,也漸漸放鬆了下來。聽到明日有每五天才有一頓的水引餅吃,還有香噴噴的羊,頓時發出了一陣歡呼聲。

就在這時,一直盯著外面看的邢敖,突然覺得眼前多了一點亮。他還以爲自己眼花了,眼睛又看過去,卻見那點非但沒有消失,還越來越多起來,如同雨後春筍一般,一個接一個地冒了出來。

於是邢敖指著遠,小聲對趙無恤說道。

“君子,有火!”

趙無恤轉一瞧,原本微笑的臉上頓時嚴肅了起來,而摶應聲朝外面一看,也倒吸了一口涼氣。

只見山**上,走來了一隻打著松明火把的長長隊伍,宛如一條火龍。其首已經離此只有一里,其尾卻似乎還在山腰上,綿延數裡,幾乎不到盡頭!

就在他們發覺的時候,那火龍的頭部突然止住了不了,開始等待後方的同伴,趙無恤記得,那裡是一片能容納兩千人的大面積田畝。

黑夜裡,火把們像是匯大海的流,慢慢聚集起來。摶細心地數著,但因爲心張,手指微,每每數到一半,都會數錯數丟了。

“一共五十火把,通常況下,晉軍夜行,每一兩配火把一,則有近一千二百餘人……”

趙無恤卻一口氣數完了,他指著那開始慢慢匯合,組兩個整齊陣列的敵人,笑道:“嚴格遵循晉軍行軍之法,打著火把夜襲,列隊組方陣的盜寇,我還是第一次聽說,真是天下之大,無奇不有!”

對面的,八就是範、中行二卿的銳族兵了,共計一千多人。

“能對小小鄉擺出這麼大的陣仗,他們也真是看得起我趙無恤!”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