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七子振起“詩必盛唐、文必秦漢”的大旗之前, 李東一直是海文宗, 文名蓋十三省的大詩人。崔燮給陸舉人的信里說了自己李東賞識,要到學士門下讀書學詩之事, 陸舉人這些日子就和自己當了李東的學生一樣。
李東看上了他的學生!還要教他作詩!
為什麼?
還不是因為他的學生作詩作得有格局, 有深度, 有趣,比如今這些只求工穩縟麗的臺閣超邁?
還不是他教得好!
陸舉人酒后三爵, 給嚴知府念了李東在崔家壁上題的竹枝詞, 兩人贊嘆了幾句,又大談起了教學經。他還拿了崔燮給崔衡出的考卷作例子, 神奕奕地說:“學生就是要勤學苦練!我那學生自己早前雖不大做卷子, 給弟弟出題時, 豈有不過心的?他再是天賦高、過目不忘,也得憑著‘勤苦’二字才能出息!”
他這教育經可是經了太子和東宮講們認證,豈有不好的?
嚴知府聽得津津有味,也贊同地說:“可不是要嚴抓!本府有時到府學講課, 見那些學生一年進不了幾次學, 甚至有只來分一回丁祭胙就走的。那樣不用心的學生, 縱歲科兩試能考在一二等,到舉試時又如何能過?”
他們府城學生雖然不敢比太子的課業,但也該沒事出幾道題考較學生。就是那請了假外出的,也該在請假的時候預留下題目,等他回來上……
兩人聊起教學來,真是越說越投契、越說越周, 倒把他們文人本業的詩詞酬唱忘到天外去了。
雖然陸舉人心系教化,說到興起能把詩詞忘了,但不搞教化時,他還是很純粹的一個才子詩人……
雖然不大風流,那也是才子詩人。
看了李東的竹枝詞后,他自然也是詩興大發,寫了兩首次韻的竹枝詞回來。崔燮知道他心里仰慕李大才子,便把他回的兩首詩出來,放學去跟李老師念書時,請老師順便點評一下。
有評最好,沒有也能說李東看過他的詩,算是全了陸舉人的心愿了。
李老師也經常指點后輩學詩,除了崔燮這個弟子外,邊圍著一群年輕詩人呢,也都肯替人家點撥修改。是以崔燮拿過去的詩他也認真看了,而后大筆刪改,連次韻都改了更靈活的依韻,將那詩改得面目全非。
但改過之后,詩中景致就更清晰許多,仿佛真能看見陸舉人家鄉細雨微涼,滿目麥苗青青,農人在桑園麥田間勞作的畫面。
李東還深通音律,清清嗓子,低低地給他唱了兩句:“春盡田家(竹枝)郎未歸(兒),小池涼雨(竹枝)試絺(兒)。園桑綠罷(竹枝)蠶初(兒),野麥青時(竹枝)雉始飛(兒)。”
寫在紙上是一種覺,唱出來就是另一種覺了。
崔燮原先讀著這詩只覺著是韻調稍活潑一點的、白描風景的古詩,聽人唱出來,倒有一種婉轉低回的味,像是唱著小兒的思似的。
這詩也是唱的,曲也是唱的,李大佬會不會填曲子呢?他不覺凝神思索,怎麼才能說老師修改曲本,給自己的新戲刷層金漆。
李東興致盎然地唱完了,回頭見學生一臉沉思,以為他是覺得自己對這兩首詩刪改過劇,遂給他解釋了一句:“和詩難,次韻尤難。若單為和詩依韻而傷了詩趣,則強和之不如不和。詩之趣不關義理,你那西席詩中典故義理太多,倒失了竹枝詞的真趣,非大削大斫不能救。”
怎麼改都行,陸先生能得他這樣的大家刪改詩作,估計也只有高興的。
崔燮笑了笑,說道:“學生亦覺著先生改的詩更清麗人,想來陸先生見了也該是喜歡的。學生只是于詩詞一道懂得太,也是頭一次聽先生唱竹枝詞,心中大意外,一時有些失神了。”
李東微笑道:“這有什麼可意外的,古時的詩都能曲而歌,后來詩曲失傳才衍出了詞,詞失唱而后又有了曲……如今也只有吳越還有唱詩的了。我自來詩,也會一些吳越的曲調,只是唱得不大好,不是在你們這些弟子后輩面前也不肯獻丑。”
崔燮連忙表揚他:“先生歌聲悠揚聽,哪里不好!學生也是讀過幾年書,大小見過些世面的人,還不曾聽說別人有會唱詩的——便連懂得詩詞曲的才子也只見過先生一人罷了!”
他這馬屁拍得十分糙,李東本想笑他一聲“你才見過幾個人”,但轉念一想,他還真是見過世面。不說皇上、太子,單就國子監的司業、祭酒,東宮屬、翰院詞臣……他見過的人或許不多,卻都是大明最頂尖兒的文人。
可這些最頂尖的文人里,論到詩詞也確實是他自己為最佳,便是師弟楊一清、從王鏊手中搶了狀元頭銜的謝遷……也不及他。
這麼看來,崔燮倒不是故意奉承他這個老師,只是實話實說罷了。
這實話才人聽得順耳,李老師一高興,便問他:“你若喜歡,我也教你便是了。竹枝詞曲調簡單,唱著也順口,幾句間也就教會了。”
他倒是興致地要教徒,奈何崔燮天生缺五音六律,不是詩唱詞的材料。若他講如何調樂律,他也能把“凡樂,圜鐘為宮,黃鐘為角,太蔟為徵,姑洗為羽”之類相關的經書文字背得頭頭是道,但他唱起來……
在旁邊小書房讀書的小爺李兆先都聽得不住了,過來求李大人放過他。
大公子李兆先看著崔燮的臉,小臉兒上出一派老的神,嘆道:“原以為師兄是小三元案首,寫的文章氣勢奔涌,議論酣暢,也該是個擅詩詞,會樂曲的風流人,想不到師兄也會不擅音律……”
說不擅都是給他臉上金了。
李東輕輕呵斥了兒子一聲:“這里豈有你說話的地方!小小年紀,竟指摘起師兄了?還不快回去把今日的文章作完,不然你師兄給你出一套卷子做!”
李兆先聽他爹講過崔燮把弟弟關在家里做題,把不學無數的浪子管教了只會讀書的書呆子的故事;更聽過宮中太子如何讀書不倦,日日做題自察的懿行。聽到“卷子”二字,頓時全皮一,生怕這種慘事真落到自己上,連忙閉了離開了。
李東一向以這個資質超過自己的兒子為傲,盡管這孩子說話不大講究,他也舍不得多責備幾句。可又怕崔燮小孩子這麼說著,臉面上過不去,便安了一聲:“作詩時只要心中有樂曲,度其音節和拍便可,不一定要自己能唱。你且把這節拍曲調記下,作竹枝詞時按著樂調填詞,自能作好。回頭我再教你樂律——”
崔燮其實兒不在意師弟嫌棄他跑調。
上輩子他唱歌比現在強些,也是從北京能跑到河北省的,也常同學們笑話。如今不過是又從河北跑到了拉薩,反正遠一點兒近一點兒都是跑,今人笑古人笑都是笑,又不是什麼歌手忽然不能唱了,算是個大打擊。他本來也人嘲慣了,不怎麼把小師弟一句大實話放在心上。
他輕輕一笑,點了點頭:“這也是要天賦才能學好的,豈能人人都會呢?先生浸詩詞多年,必然深通樂律,想來也是該通曲律的了?學生這些日子聽下人說外頭出了個絕佳的俠義故事,正想請人編雜劇,若先生能指點一二,定能將其改作名垂千古的佳劇了!”
李東本想拒絕,但兒子剛嘲諷過崔燮不通音律,雖說這學生大度不計較,可當老師的也得一碗水端平,給他點兒補償。他遲疑了一下,便問:“什麼雜劇?我倒不大通曲律,你們國學的丘祭酒不是擅作北曲麼,何不求他指點?”
丘祭酒那借著大IP改編的劇在園子里演時還沒人看呢,崔燮自己寫的劇本大綱,若他改,改出來的恐怕又是一出沒人看的主旋律劇。
崔燮不好說祭酒水平不行,只能說:“祭酒大人公務繁忙,哪有工夫給我一個小小的學生改雜劇呢?咱們師徒就如父子一般,我不好麻煩別人,求老師幫我改不是理所當然的嗎?”
按著親疏里外,也果然該這麼找。
李老師雖然不搞雜劇,但才學冠世,給他改改戲詞倒不難。因便含笑問他:“你那戲講的是什麼,寫出來了嗎?若真是好,我便看著給你改改——便我不常作曲子詞,找幾個作得好的大家幫你改也不難。”
這就是答應了!崔燮眼中一亮,笑著說:“學生也只是聽那故事好,打算請人編寫,還沒理出頭緒來。若能得先生指點一二,將這故事改一改,只怕編雜劇就更好看了!”
他清了清嗓子,說道:“這個故事是從一位節烈的奇子講起,是個彈琵琶的,故此學生以為,這部雜劇可以作《王三娘琵琶記》。”
他們國學祭酒的《伍倫全備記》都是胎自《琵琶記》,他這個故事蹭蹭劇名,也不算什麼大錯。何況他雖然覺著謝千戶和他手下的錦衛都是好人,可也深知大明朝錦衛都是什麼名聲的。排這樣的劇,觀眾不可能像后世,聽說“飛魚服”“繡春刀”就覺著帥氣,倒十分有可能名字嚇跑。但若是以化的劇名字為噱頭,像《鶯鶯傳》《霍小玉傳》《紫釵記》什麼的,反而會引來更多人看。
起碼看個人兒啊!
所以他的新故事其實是個大主戲,王媽媽家那位三娘子徹底給他換了個人設,變了宦千金王窈娘。
王窈娘之父本是一地小,某年押解上貢天子的貢品進京。中途貢品被黑盜竊,其父親失職被流放,因病死于途中。后王母聽到這消息,也一慟而亡。王窈娘心痛父母慘死,又聽說黑盜進了京城,便決心拋家舍業為父報仇。
變賣家產安葬父母,靠彈琵琶一路乞討進京,中途遇上了巡察京師治安的錦衛校尉封云。
年輕俊的鑲邊男主,錦衛封云聽了的故事,憐孤苦,把安置到了客棧,要親自替找到黑盜報仇。可他一人之力也難在京里找到大盜,只好向上,錦衛千戶謝大人求助。
謝大人嫉惡如仇,立刻派人在京中逐街走訪,排查案犯。
因著錦衛執法嚴明,掃盜賊時從不傷害好百姓,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百姓與謝大人麾下這群錦衛同魚水。在大明百姓的熱支持下,他們終于找到了黑盜的線索——原來這黑盜十分喜好,常在酒館、娼館之類的地方流連。
王窈娘知道此事,就主向錦衛請命,愿設下人計幫忙捉拿此賊。
封云不舍得委屈,要找別的代替,王窈娘便自陳世,自敘決心,一定要親手抓到盜賊給父母報仇。
封云被說得無言以對。
謝大人躲在帳后聽到了的心曲,被的節烈,遂愿幫著完此計。他拿出許多金銀與置頭面裳和胭脂水——裳是于裁家的,胭脂水是錦榮堂的,這都是京里出名的鋪子,一般人要打扮也是在這兩家置東西,不算雜劇里廣告。
總之,王窈娘就打扮得艷四,在黑盜出之賣唱,終于引得黑盜上鉤。謝大人封云親自隨侍在旁,守護的貞,又派人在外埋伏,趁窈娘將其灌醉時,錦衛上場將其一舉擒拿。
事后朝中史聽聞此事,上報皇上,替王窈娘父母翻案,皇上又敕封王窈娘為貞。最后一幕謝千戶親自為這對小兒主持婚事,最后惡人得報,大團圓結局。
故事起伏跌宕,容有貞報仇、有掃黃打非、有朝廷員主持公道、有天子圣明……最后還是大團圓結局。正是大明朝允許的幾種戲劇容中,最歡迎統治階層喜的弘宣教化的節義道德劇。
他把這故事一腦講出來,問李大佬:“先生以為這劇可行麼?”
李東回味了一陣子,咋了咋舌頭,瞇著眼問他:“這琵琶王窈娘倒算是貞烈孝順,那個錦衛千戶也是明理之人……可這個封云不是王三娘子的丈夫,正該主力建功的人麼?怎麼聽著你這故事,有他沒他兩可似的?”
大主劇,一個鑲邊男主本來就有他沒他兩可嘛……再說,他自己就是總策劃、總宣傳兼投資人,怎麼會讓一個沒有原型的小校尉搶了他們靈魂男主謝千戶的風頭!
作者有話要說: 竹枝詞就是李東的,不費力找了。今天本想寫寫李東講詩,不過這出戲后面還有點東西要寫,就把這段再拖后一點吧
全球大型高危險性統一考試,簡稱全球高考。真身刷題,及格活命。 考制一月一改革,偶爾隨機。 梗概:兩位大佬對著騷。 1v1,HE,通篇鬼扯。 因為一個小意外,游惑被拉進一場奇怪的考試中。 暴風雪中的獵人小屋考物理、四面環墳的山中野村考外語、茫茫大海上的礁石荒島考歷史。 一個場景代表一門科目,徒手考試,真身刷題,及格活命。 主角游惑三進三出監考處,因此跟001號監考官秦究結下樑子。 針鋒相對之下,他發現自己似乎早就認識秦究,而考試背後也藏有秘密……
契約婚姻,限時占有。 顧沉白X涂言 *溫柔攻寵妻無下限(真的寵) *作精受追夫火葬場(并沒有) *攻有腿疾 標簽: 甜寵小甜餅 生子 ABO 先婚后愛
童笙十三歲那年認識了雷瑾言,便發誓一定要得到這個男人。 他費勁心機,甚至不惜將自己送上他的床,他以為男人對他總有那麼點感情。 卻不想他竟親自己將自己關進了監獄。 他不甘,“這麼多年,我在你心里到底算什麼?我哪里不如他。” 男人諷刺著道:“你跟他比?在我看來,你哪里都不如他,至少他不會賤的隨便給人睡。” 當他站在鐵窗前淚流滿面的時候,他終于明白, 原來,自始至終,他都不過是個陪睡的廉價替身罷了! 同系列司洋篇【壓你上了癮】已完結,有興趣的親可以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