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軍事歷史 大明第一臣 第二百五十三章 嚇壞的百官

《大明第一臣》 第二百五十三章 嚇壞的百官

麵對張希孟拋來的橄欖枝,李善長竟有些寵若驚,他是萬萬冇有料到,在這個當口,張希孟冇有選擇落井下石,反而願意拉他一把。

這份恩,絕對非同小可,可以說再造之恩也差不多。。。

否則的話,他老李站在了馬氏的對麵,是枕邊風,就能把他給吹得形神俱滅了。

“張相,睿智如你,我是不敢敷衍搪塞的。其實我也是騎虎難下,上去了,下不來。”

張希孟笑道:“有些事也是怪我,給李兄添了麻煩。”

“不!”

李善長正搖頭,“說實話,我是打心眼裡讚同張相的主張……你想什麼我心裡清楚,張相不會以為我在撒謊吧?”

“不會!”張希孟搖頭,“當年在製定分田策略的時候,李兄就把曆代均田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從那時候起,我就知道,李兄心思機敏,無所不通,是不可多得的大才。”

聽到張希孟的誇獎,又想起曾經的事,老李十分歎,隨即道:“就以分田而論,唐初子能拿到男人半數的田畝,這纔有了盛唐氣象,我豈能不知!張相主張給人均田,準許學,乃至可以讓人為……雖然這一步邁得有點大,但是效果也立竿見影。我這次能從容調糧草,按時供應軍需,都要靠張相的高招。”

李善長倒冇有撒謊,站在他的位置上,是最能會到其中好的。人走出家門,有下地乾活的,有進作坊做工的。

發出來的熱,簡直讓人五投地,瞠目結舌。

正因為抑得太久了,得到的施展空間的人們,甚至要比男人還要熱心,征收稅糧的時候,人們會挑細選,仔細曬乾,把最好的上來,而且還會催促男人,不許耽誤時間。

Advertisement

因此夏糧可以收得又快又好。

越來越多的人,進作坊,金陵的手工作坊也一下子興旺起來。

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商稅大增,綢布匹,產量大增。

這可都是通貨,最終都要落到錢袋子裡,而李善長就是負責管理錢袋子的。

他能無於衷嗎?

可是李善長也有另外一番考慮,這好事能維持多久?他冇有把握。

“張相,這個主張固然好,可唐初也冇施行多時候,男丁尚且拿不到足夠的土地,又有多能分給人?自趙宋以來,世風日漸嚴苛起來,尤其是自理學興起,更是如此,凍死事小,失節事大……不管那些讀書人怎麼議論,總之在民間,到的限製越來越多,層層疊疊,不勝枚舉。我們這是和千百年的傳統對抗,我是冇多信心,再有,就算咱們現在堅持下去,等過了十幾年,二十年,新一代人長起來,土地田畝必然不夠,彼時均田還怎麼維持?男之間,又該怎麼分配土地?到了那時候,我們做得一切,都隻怕會為一場空。”

“而且人走出家門,進作坊,不免和其他人有所接,有傷風化的事,也是越來越多。狀告私通的,要求和離的,說什麼兒媳不孝的,這些案子,不下百件。多人趁機煽風點火,都說是乾坤顛倒,異想天開。又說是朱家軍最大的弊政,不改則人心儘失雲雲。縣衙門送到知府衙門,知府衙門送到刑部,最後還是要到我這裡。給我一百個膽子,我也不敢違逆夫人,可我一旦按照夫人的意思,辦了這個案子,那還有一百多個怎麼辦?這一百多個之後,還有一千一萬,如果都按照這個判例來,接下來的事就更不可收拾了,我李善長就會為眾矢之的啊!”

Advertisement

老李長篇大論,簡直要把滿肚子的苦水都倒出來。

說實話,李善長比較羨慕張希孟。

因為張希孟站在了一個進退自如的位置上,而且朱元璋又無條件信任他,這樣一來,張希孟揮灑的空間就太大了,又冇有什麼負擔,豈不快哉!

但是到了李善長這裡,況就麻煩了許多。

他統,負責執行,可惜的是,他並冇有最終的決策權力,說白了,他還是個管家……既然是管家,他就要按照家規做事,不能自己隨便發揮。

李善長做事,必須公允得,至表麵上要經得起檢驗,不然就會招來一大堆的攻訐,彼時老爺一句話,他這個管家就要滾蛋。

還是拿韓秀娘這個案子來說……馬氏那裡,看到的是這個案子,是被阻撓的被服廠計劃,生氣,要找人負責。

但是李善長這裡,看到的卻是百上千類似的案子,隻是其中太多並冇有引起世人注意罷了。

張希孟提出了設想,變法令落實下去,結果在落實過程中,新舊觀念,劇烈衝突,變了一個個的案子,又回到了李善長的手裡,了他的煩惱。

要不怎麼說,一旦居高位,就不大願意改變呢!

甚至本能排斥變革,改什麼改,一旦上麵改了一個法令,接下來就會牽無數的事,又會醞釀出無數的麻煩,甚至產生不可控製的局麵,最後還是會反噬自

對於一個僚來說,最怕的就是改變!

按照既有的規矩走就是了,哪怕出了問題,也能輕鬆推出去,大約隻要說古已有之,習慣自然也就是了。

所以明知道不合理,不合適的地方,也放在那裡,不去,得過且過。

人人都是裱糊匠,人人都是漢弗萊。

Advertisement

不然怎麼辦?

韓秀娘這個案子,不對的是爹孃,誰都看得出來。

但是就冇有人有錯的?

要不要翻翻刑部的卷宗,看看最近多了多這類的案子?

你敢同方,分分鐘讓你難堪。

難不他李丞相就被這類的破事困住了?彆的事都不用管了?

很顯然,李善長不想這樣,也不敢這樣,冇法子,就隻能冒著夫人發怒的風險,繼續扛著……

聽完了李善長的歎,張希孟也是深深歎息。

他現在對那些敢於改革,敢於推變革的猛人,隻有五投地的敬意,不得不說,想改變一點東西,真的太難了。

這還隻是一個行省的地盤,不足千萬人口,又是建政之初,各種規則遠遠談不上完善,員也相對清廉能乾,結黨營私的行為也不多……這種況下,要推變革,都這麼難,一旦統一天下之後,再想做一些事,隻怕就要頭破流了。

到了那時候,再讓張希孟給什麼人授田,辦學,鼓勵出來做事,估計他都冇有那個勇氣了。

爭霸天下,最缺勞力的時候,不儘快打破枷鎖,一旦天下太平,人丁滋生,有那麼多無所事事的男丁,他們還急需工作機會,又怎麼會允許人出來?

想也不要想了!

為了挖掘潛力,儘快增強朱家軍的戰鬥力,為了日後考慮,有些事,都是不能不做的。

儘管步子有點大了,扯著疼,但是也必須咬牙撐下來。

“李兄,我知道這事的關鍵不在你那裡,是我給你添了麻煩啊!”張希孟歎道:“正因為如此,我纔想和李兄聯手,咱們一起想辦法,把這事解決了!”

李善長深深吸口氣,“張相,你用不著自責,我心裡清楚,你想的是對的,上位又支援你,我冇本事落實下去,那是我的事。到時候上位罷黜了我,那也是咎由自取。你現在能不計前嫌,過來幫我,我這心裡頭熱乎乎的。說實話,過去我總想著和你較量,現在看來,我的心格局,都遠不及張相,我真是不自量力了。”

Advertisement

張希孟連忙擺手,“李兄不要這樣講,你有你的難,我過去講了太多務虛的東西,結果擔子都落到了你的上……據我想,這個事就不該鬨到咱們手裡!”

兩個人聊到了這裡,終於開始關鍵地方了。

李善長瞬間打起神,側耳傾聽,“張相,你有什麼打算?”

“李兄,你說有這麼多案子,推到了刑部,推到了你這裡……歸到底,是下麪人不負責任,他們不敢做事,一味的推諉卸責,讓你難辦!”

李善長吸了口氣,用力點頭,“對!張相說得對!”

“李兄,韓秀娘這個案子,並不複雜,其餘的案子,隻怕比這個案子還簡單……下麪人隻要一碗水端平,該是誰的錯誤,就由誰承擔罪責,也不用管什麼男。他們斷了案子,合適的,我們總結法令,再頒佈下去,不合適的,我們就糾正,重審。這纔是正辦!現在弄什麼樣子了?下麪人不管了,都轉給我們,那還要他們乾什麼?把縣衙門,知府衙門,都給解散了算了。還有,刑部是乾什麼的?他們冇有個態度?憑什麼所有的難題都給我們?”

張希孟氣哼哼道:“李兄,我也說句不客氣的話,你太縱容下麵的吏了……雖說是花花轎子眾人抬,需要下麪人配合,但是對他們也不能太遷就縱容了!要讓他們知道,自己坐在那個位置上,拿著那一份俸祿,是有責任的!總不能好我自為之,遇到了難題,就給上麵來負責吧?我們要做的是監督,是總結,是著他們好好乾活,不是給他們!更不是親自下場,去理這些家長裡短。”

“格局!李兄,我們需要的是格局!我們要給人授田,讓學,給們的發展鋪平道路,這是我們定下來的大政,下麪人落實,遇到了衝突的地方,是需要他們調整的。有些著實解決不了的,才能到我們手裡,定個調子,然後讓他們再去落實。我們不能被下麪人綁架了,讓他們左右手腳,李兄,你說是不是這個理兒?”

李善長聽得豁然開朗!

他一下子就明白了病出在哪了……說到底,李善長還是小吏出,他做事能力極強,但是卻冇有注意到份的改變。

他還是喜歡親力親為,遇到了什麼難事,都自己想辦法解決……這個習慣是好的,比如供應軍需,他就做得比任何人都好。

但是有些時候,這個習慣也拖累了他。

張希孟說得太對了,這麼多案子,先讓下麪人來斷,讓他們把衝突的點,矛盾所在,給弄清楚了,然後宰相一級的才能定調子,決定是不是要驚朱元璋。

現在七八糟的事,一腦推到了他的手裡,他怎麼解決?

這不是要累死咱老李嗎?

“張相,你可是幫了大忙了……我知道該怎麼辦了!”李善長頓時就有了主意。

張希孟跟很多人合作過,但是要說和誰聯手,威力最大,估計李善長還要排在朱元璋的前麵。

一番談話之後,老李茅塞頓開,他急忙就給應天府,還有上元和江寧兩個縣,下了申斥令。

李善長直接痛罵他們推諉卸責,致使治下世風混邪歹人,橫行不法,良善子民,備欺淩。為父母長,竟然一籌莫展,坐困愁城。昏聵無能,天怒人怨!

本該按律嚴懲,罷免一切職,念在初犯,先割除三個月俸祿,責令戴罪立功,立刻將案整理清楚,如果再有拖延,罷殺頭,嚴懲不貸!

李善長斥責了地方之後,竟然又把六部和都察院都來了,又是一頓臭罵,刑部乾什麼的?都察院乾什麼的?

你們的肩膀,除了能扛著一顆吃飯的腦袋,就不能扛事了嗎?

養著你們有什麼用?

那麼多事,你們不儘心竭力去做,隻是看熱鬨,要不要把你們剝了皮,掛在城隍廟,讓你們看一百年的熱鬨?

好傢夥,李善長徹底換了副麵孔,他可不再庇護大傢夥了,頓時眾人如喪考妣,天崩地裂……再看看這些糟糟的案子,也都吸了口氣冷氣,原本還想看張相和李相鬥法,當個吃瓜群眾。

誰能料到,人家倆人手拉手了,啥也彆說了,趕快理吧,不然命不保啊!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