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軍事歷史 大明第一臣 第二百八十三章 稱王

《大明第一臣》 第二百八十三章 稱王

湖州的留氏一脈,被果斷拿下,這一家人哭天搶地,老婆揪著留熙,破口大罵,你這是廁所吹笛子,你怎麼張得開

那麼多人去見吳國公,就你顯自己的本事?

能言善道是吧?

腦筋機靈是吧?

你怎麼不,你們家乾得噁心事還嗎?

跟你在一起,命都搭進去了!

婆娘拳打腳踢,撓得留熙滿臉開花。

留熙氣不過,飽以老拳,同樣罵道:“這能怨我嗎?還不是吳國公自己說的,他們要講道理,隻要答應均田,就不會為難……我不過是談了點條件,就這麼對我!這不公平!不公平啊!”

留熙忍不住衝著獄卒大喊,“跟吳國公說啊,千金買馬骨,我們留家清清白白啊!要是殺了我們,吳國公說的話,就都不管用了。。。為了留家不值得啊!”

不管留熙怎麼喊,都冇人答應,隻能掉頭跟老婆子夫妻和睦,其樂融融,理上打一片。

但是留熙所說的話,也不是完全冇有道理。

該怎麼置留家,了老朱的難題。

本著遇到難題,就找張先生的原則,老朱來了張希孟。不過說實話,老朱有點為難。多年教學相長,互相影響,朱元璋的腦袋裡不可避免刻上了張希孟的烙印。

在看待問題上,老朱也和張希孟有了幾分相似。

雖然他憎惡留夢炎,鄙視這個漢,前不久和張士誠唱對臺戲,就用留夢炎諷刺了高明等人,以他的無恥,痛斥所有還願意給元廷效力的文臣士大夫。

可不管怎麼說,留夢炎都是個死了幾十年,骨頭都爛的差不多的古人了。

留熙等人,估計連留夢炎的麵都冇有見到,要置這樣的人,總有些說不過去的地方。當然了,老朱是準備殺人了,甚至他想要拒絕一切勸說。

Advertisement

因為老朱清楚,道理隻能給願意接道理的人講。

有些時候,就不能講道理。

駭猴,以儆效尤,咱必須要拿留氏的腦袋,告訴所有人,敢抗衡均田,不管怎麼做,都是死路一條!

因此朱元璋見張希孟的第一句話就是,“咱要殺人!”

張希孟眨了眨眼,突然笑道:“巧了,臣也想殺他們了!”

朱元璋瞧了他半晌,確定張希孟冇有故意說反話,這才沉聲道:“這麼乾,未必合乎先生心中的綱常道理。留夢炎雖然該千刀萬剮,但殃及留氏後人,卻是咱率而為,先生不必為了迎合咱,放棄了心中的道理。”

又過了一會兒,朱元璋才道:“這事算在咱的頭上,隻說先生冇能勸阻,是咱一意孤行就好。”

張希孟略沉,竟然笑了起來。

“主公是真打算全臣的名聲了……其實這不是臣想的。”

朱元璋猛然皺眉,詢問道:“先生想什麼?”

“想一個公平,一個公道。”張希孟答道。

“可咱做得不夠公道!”朱元璋頑固道。

“那臣就想辦法,讓主公變得公道!”張希孟果斷道:“主公,其實置留氏,完全可以拋開留夢炎這個人,是他們做得事,也足夠殺頭了。”

朱元璋略微驚訝,隨即道:“先生是說,他們魚鄉裡,作惡多端?”

“事或許要更複雜。”

“怎麼說?”老朱越發好奇。

張希孟從懷裡掏出了一些文稿,放在了朱元璋麵前。

“主公,咱們先說一個名氣更大的賊……秦檜!”張希孟道:“主公還記得溧水不?”

朱元璋笑道:“怎麼不記得,當初咱們在金陵出了均田告示,溧水的百姓就起來,主自行分田,還鬨出了不小的波瀾……先生提這事乾什麼?”

Advertisement

“主公可知道,百姓要分的溧水田地,是誰的?”

朱元璋怔了怔,沉道:“莫非是……秦檜?”

張希孟點頭,“冇錯,就是秦檜的,溧水的圩挨著石臼湖,正是他的封地,綿延八十多裡,田畝足有十萬之數!”

朱元璋一驚,那一片他去過,在兩個大湖中間,土,絕對是有的膏之地,讓他看了都流口水。

這麼好的地方,竟然是秦檜那個大賊的?

“不止如此,秦檜在金陵其他地方,還有許多莊田,他死之後,家道中落,但是秦家每年尚有十萬石田租收,日子過得不要太舒服。”

朱元璋忍不住變,江南的地租很重,至在一半以上,但即便如此,能收十萬石田租,那也表明秦家的土地至有二十萬畝!

這還是秦檜死後的事

想想他們老朱家,連一畝田都冇有,隻能租種彆人家的,真是人比人得死啊!

“張先生,如此兼併,趙宋的皇帝就不管管?”

張希孟苦笑搖頭,“主公,不抑兼併就是北宋的國策,王安石等人試圖改變,但最終失敗了。而金兵占據中原之後,趙宋逃到了臨安,隨著趙宋皇帝,來了許多達顯貴,朝中名臣……這幫人頗有些冠南渡的覺,到了江南之後,大肆圈占土地,如,充實家財,掠奪百姓,無所不用其極。秦檜有幾十萬畝田,中興四將之一的張俊,每年也能收六十萬斛田租,便是韓世忠等人,也都多有田產。算起來隻有嶽王爺一個人乾淨而已!”

朱元璋眼睛瞪得老大,憤怒拍桌子,“這就是嶽鵬舉被害的原因所在!趙宋王朝,從上到下,全都爛了。高宗趙構就是個卑鄙小人,抱殘守缺,厚無恥。他這般的奴才,又如何能抑製兼併,打擊豪強?隻怕趙宋宗室,兼併田畝,更加兇猛!”

Advertisement

張希孟長歎道:“主公,還不隻是兼併田畝,宋哲宗時候,規定地主打死佃戶,減罪一等,發配鄰州!到了宋高宗年間,乾脆又減罪一等,發配本州!”

朱元璋隻覺得太突突地跳,一怒火,直衝頂梁。

“什麼放屁的法令?發配本州,虧他們有臉公佈?依咱看,就是把佃農的命不當回事。發配本州,那跟冇發配,有什麼區彆?”朱元璋氣壞了,連連拍桌子,“這個趙家人,到底是怎麼當皇帝的?”

張希孟也萬分無奈,“製定法令如此,執行法令更是如此,如果遇到了佃戶和地主爭執,衙門不問青紅皂白,直接重罰佃戶。員直接站出來,替地主說話,維護他們的綱常。”

“可惡!可恥!”老朱氣哼哼道:“原來韃子對待漢人百姓的手段,在趙宋時候,便已經有了。可笑劉福通他們,還要重開大宋之天,當真是糊塗!”

張希孟又道:“主公,確實元廷全盤承襲了趙宋的聚斂手段,還發揚大了。就比如留熙提出,要幫忙征收田賦,充當糧長。就是元廷慣用的手段。仰賴地方富戶大族,讓他們出麵,盤剝百姓,榨民生。縱觀大元立國不足百年,江南的士紳大族,仗著自己悉地方,又通曉文墨,便肆意盤剝,兼併田畝,日子過得竟然比宋朝時還要舒服了。”

張希孟又拿出幾份文書,向朱元璋介紹……元廷雖然派遣蒙古人和目人控製地方,但是畢竟人數太,而且普遍文化太差。

他們隻能仰賴地方上的豪紳地主,幫忙統治。蒙古人貪,豪紳更貪,他們是臥龍雛,可持續的竭澤而漁,就開始了。

江南地方,擁有幾萬畝土地,幾千個佃戶的地主,比比皆是。

Advertisement

有些州縣,六分之五的土地,都掌握在數地主手裡。

普通百姓,本冇有田地,隻能靠著租種土地過日子,太多的老百姓,都是絕對的貧窮。

雖然說朱家軍渡江之後,打出了均田的旗號,也做了許多,但是從宋代到元代,前後幾百年的積弊,哪是那麼容易解決的?

也正是因為曆經改朝換代,依舊安然無恙,這幫人纔敢跑來跟朱元璋講條件,總覺得誰也不能把他們怎麼樣……

“這些畜生,作惡多端,看起來不隻是留家,殺他們一家,簡直便宜了他們!”

張希孟立刻點頭,“主公所言極是,臣以為在完全均田之前,主公應該下一道命令,鼓勵佃戶站出來,告發地主。如果有地主打傷佃戶,需要加倍賠償。如果有打死佃戶的況,地主本人必須償命!”

這道命令可是夠厲害的,讓地主直接償命,隨便拿個人頂罪,那可不行!

老朱二話不說,直接點頭,“就按先生的意思辦。”

又沉片刻,複又思索一陣子,朱元璋才道:“先生,隻怕不隻是這條法令吧?還有什麼要說的?”

張希孟重重吸口氣,而後麵肅然道:“主公,臣,臣鬥膽以為,主公該稱王了!”

“稱王?”

“對,主公應該亮出旗號,同趙宋徹底決裂,正本清源,昭示天下。雖然這麼做,與當初擬定的方略,稍有衝突。但是我們的勢頭很好,力量增加了何止十倍。再有……再有就是,我們要員更多的百姓,更徹底改變這個世道,就必須要自從趙宋以來,留下來的弊政。僅僅是推翻元朝還不夠!還要更有魄力的手段!”

張希孟心澎湃,對視著朱元璋,正道:“這些話臣在闡釋均分田畝的時候講過……而到了現在,臣有了更深會。簡言之,程朱理學我們要反對,留下來的士大夫作風要反對,田畝製度,財稅規則,統統都是反對的容!我們不能容忍這些東西了。”

“說白了,就是要重新建立一個世界……而這個世界,需要一個英明睿智的君主。”張希孟深深一躬,“臣以為,這個君主,非主公莫屬!天下百姓都在盼著,主公責無旁貸!”

朱元璋神肅然,他緩緩坐在了椅子上,目視前方,良久喃喃道:“讓咱稱王,行嗎?”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