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之后,契丹人的愿得到了滿足,其首領大賀會亦得到李二賞賜的戰旗戰鼓等,自此,契丹算是正式并大唐版圖。
但契丹歸附的事卻并沒有因此而完結,隨著突厥使節的到來,事完全向著人們看不明白的方向發展而去。
朝堂上,李二拿著突厥使節帶來的國書,反復的看了幾遍,最后狠狠擲于桌案之上,臉鐵青說道:“頡利小兒當真是欺人太甚,當真以為朕弱可欺不!”
“陛下,那頡利到底說啥了?”程咬金臉上全是好奇,很想知道是什麼原因把李二氣這般模樣。
“無忌,你把這個念念吧。”李二瞪了程妖一眼,讓邊的侍將突厥國書給長孫無忌。
國書容羅里吧嗦,這里不一一贅述,反正總結下來就是一句話:讓李二把契丹還給突厥,當然,突厥也會把已經叛逃的梁師都還給大唐。
“豈有此理,陛下,臣愿提十萬兵滅此朝食!”尉遲恭火子,長孫無忌剛剛把突厥國書合上,老貨就怒著跳了出來。
“陛下,臣亦愿往。”候君集、程咬金、柴紹等人慢了一步,但也是紛紛出班請命。
“好了,都退回去!”群激間,李二狠狠拍了桌子,掃了一眼大殿上的一群戰爭狂人沉聲說道:“十萬兵朕不缺,但是糧食呢,糧食從哪來,你們想要喝風去打仗麼!”
這下一群閑的發慌的殺才們總算是閉了,想起現在大唐還在鬧蝗災,眼下最重要的是救災,而不是打仗。
“而且朕與頡利有盟約在先,因為一封國書便起兵攻之,這讓大唐如何在周邊諸國立足。”言辭間李二的語氣有一種說不出的悵然。
上一次頡利來犯,正趕上大唐國,讓他撿了一個便宜,現在國鬧蝗災,民心不穩,這家伙竟然又一次跳出來搞事,似乎這家伙就是上天派來專門考驗老李耐的一般。
“陛下所言極是,此時的確不是與突厥開戰的好時候,而且就算我們糧草沛,但夏季的草原蚊蠅眾多,并不適合我大唐軍隊作戰。”杜如晦是宰相,加上所說之言也有一定道理,把李二的面子圓回不。
“行了,出兵之事要提了,鴻臚寺告訴突厥人:契丹一族非是突厥部族,大唐召降與否與他無關,至于梁師都的人頭,朕會自取,不勞他們費心。就這樣吧,退朝。”
揮一揮袖,帶走一怒氣。明明手下兵強將無數,卻偏偏對那個草原上的土鱉可汗無可奈何,這讓老李從心底產生一種恨地無環的憋悶。
而與之相對,知道歷史走向的李承乾對這件事卻并不怎麼在意,對頡利不斷作死的行為不作任何評論。自己事多的忙不過來,哪有心思為一個還有兩年自由的家伙心。
“會大人,請席吧。”東市迎賓樓,李承乾熱的招待著大賀會一行。
契丹是部落制,酋長開始的時候是大人,到了后期也大王,李承乾不想給對方留下傲慢的印像,所以同樣的契丹的方式稱乎對方。
“不敢當太子殿下如此稱乎,我會就好。”會學著大唐人抱拳為禮,客氣的說著,不過一雙眼睛早就被滿滿一桌子的食所吸引了。
“請坐吧,不要客氣,現在是私人時間,我們只論友誼,不談其他。”會等人對食品的讓李承乾輕輕了角,不覺對自己心中那份計劃的信心又增加了不。
“大唐食之,的確讓人嘆為觀止啊。”席之后會嘆著說道。
“會大人,現在你們也是大唐人,剛剛這話說的可是要罰酒三杯了。”李承乾笑著打趣會,同時示意房間中的侍過來斟酒。
“是是是,是臣的錯,的確該罰,該罰。”
游牧民族的生活習慣和地理位置的關系,契丹人都好酒,加上罰酒也是李承乾為了緩和氣氛提出來的,所以會并不介意,哈哈的笑著端起侍斟滿的酒盞,‘哐哐哐’直接干了三盞。
等到會把酒喝了,李承乾淡笑著說道:“會大人,本宮有一件事十分好奇,不知當問不當問。”
“殿下有事盡管問,會知無不言, 言無不盡。”會也收起大笑,知道李承乾的正題終于要開始了。
會在契丹的地位幾乎相當于大唐的老李,自然不會是一個傻子。所以在接到李承乾邀請的一刻,就知道必然是有事要談,否則大唐太子的份真的沒有必要親自來邀請他。
“希本宮的問題不會讓會大人覺得唐突。”李承乾先是給會打了個預防針,然后說道:“據本宮所知,契丹勇士弓馬嫻,于騎,甚至整個契丹都可以說是出生于馬背之上,可為何生活過的如此困苦?”一邊說,一邊以眼神示意那些會隨從們的打扮與裝束。
“不瞞殿下,我契丹現在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邊緣了。”會嘆了口氣,緩緩說了一下契丹的現狀,讓李承乾聽的幾乎陷呆滯。
羊三十萬口,牛三萬頭,良馬五萬匹,這些就是契丹向大唐歸附之前,每年需要進貢給頡利的貢品。
而且除了上述的那些,還要另外進貢各種珍貴的皮無數。
這一切的一切,只是用來換取每年部落的平安,無一點其它回報。
一年一年下來,契丹終于是吃不住勁了。
眼看著再這麼貢下去,自己的百姓就要面臨死的窘境,八個部族的族長一商量,決定不如干脆投降大唐算了,雖然每年還是需要進貢,但至大唐知道什麼是適可而止,不會把他們死。
“當真是欺人太甚。”李承乾小拳頭砸在桌子上,蹙眉對會說道:“難道你們真的就這樣任其迫?沒有想過要反抗麼?”
會沉默半晌,端起酒盞一口悶下去之后,沉聲說道:“中原有句老話說的好:人窮志短,馬瘦長。我契丹百姓都要活不下去了,還談什麼報復。”
元末濠州城外,朱元璋撿到了一個少年,從此洪武皇帝多了一條臂膀。抗元兵,渡長江,滅陳友諒,伐張士誠。創建大明,光複燕雲。 我無處不在。 從此洪武立國,再無遺憾。大明根基,固若金湯。 針對小明王的事情,我們需要采取四階段戰術。 首先,我們宣稱什麼事都冇有。 其次,我們說或許發生了什麼事情,不過我們什麼都不用做。 再次,我們說或許應該做點什麼,可惜什麼都做不了。 最後,我們很遺憾小明王以身殉國,當初要是做點什麼就好了。 …… 有人問:身為太祖第一心腹重臣,如何輕鬆避過風風雨雨,安享天年? 張希孟謙虛地說:“仆隻是大明朝卑微的社會公器,用來盛放太祖皇帝深思熟慮的果實!”
穿越到大唐貞觀盛世,且看我怎樣點石成金,大展宏圖,幹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啊,不,前世只是個老師,寫本網絡小說,就忙死、累死了,這個時代,不用自己大展宏圖,人家皇帝李世民自己就幹出一個千古盛世,哪用得著自己幫忙、瞎操心?這一世,我還是做一個閒散王爺,整天喝喝酒、觀賞觀賞大唐風景,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