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礽的話很快就被傳了出去。
無論是天無二主還是社會公, 以及孔家僭越,都讓文人們驚嘆不已。
他們驚嘆于太子的智慧,鄙夷孔家人的愚蠢, 慨孔圣人居然有如此愚蠢之后人。
雖然他們老早就知道孔家有許多后人既蠢又毒。
“只要皇上還尊孔, 衍圣公其實不重要。”
“以前那奉祀君就好。孔家后人就老老實實給祖宗上香, 做事犯蠢。”
“我早就想說了, 孔子是天下共師,但這和孔家人有什麼關系?都隔這麼多代了。”
“別說隔那麼多代, 那繼承孔子學問的圣人們,也沒有一個姓孔啊。”
“嘖,說起儒家僅次于孔子的圣人,原本位列孔子之后的是子、卜子。發明章句,始自卜子。后來者居然跳到了他前面,這是哪門子的尊古?”
“最可笑的難道不是前明嘉靖時一個區區進士張九功, 寫了個什麼狗屁不通的《禆補名教疏》,謾罵荀子, 把荀子移出孔廟, 天下之大稽。他是什麼玩意兒!居然敢評價圣人!”
“咳咳,這個小聲點。唉,若不是荀子, 暴秦時, 儒家就不復存在了。漢唐時的經世儒家, 多是傳承荀子學派。只到了元朝至順元年,孟子才被加封為亞圣,僅次于孔子。明代宗時, 降原本的亞圣子為復圣。之前荀子地位一直比孟子高, 唉。”
“元朝啊……哼, 那明代宗以朱子代荀子,不就是前明皇帝被一群文人吹捧,說朱家皇帝是朱熹之后,要給自家祖宗臉上金嗎!”
“慎言!朱子確實也是圣人。”
漢臣們面面相覷,然后各自埋頭工作,不敢再說。
胤祉正好被胤礽派去給文臣們打下手,好彌補他死大臣的名聲。他眼睛滴溜溜轉,把漢臣們的言論都記了下來,跑回去和胤礽分。
胤礽一邊批改折子一邊做表格一邊回答:“那麼你讀了那麼多史書,能說出為何宋之后尊孟貶荀的原因嗎?元朝時為何再次推崇孟子,明朝又為何把荀子移出孔廟?”
胤祉靠著胤礽,一邊擾胤礽批改折子,一邊道:“荀子行王霸之道,遵循莊子圣外王。孔子師于老子,也有圣外王思想。荀子又言‘有法無天’,‘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而宋沒有外王的條件,只能重新尋找立國的理論……”
胤祉侃侃而談。
胤礽放下筆,慈祥地看著自家弟弟。
至在對經史子集書籍的理解上,他這個三弟弟絕對不會輸給當世任何大儒。
胤祉說到了點子上。
荀子和孟子都認為人人都可為圣,只是前者認為需要法理約束,后者認為更重道德修養。
荀子的徒弟走了極端,就了法家,忽視在休養,只看嚴苛法律;尊崇孟子的人走了極端,一味要求在休養,忽視人的自律力其實沒那麼強。
其實荀子孟子的理論加在一起,才是完整的儒家。即,人既要修道德,也要被外在的法令約束。
只是這就和后世網上吵架一樣,越極端的言論越能吸造就圈,支持荀子就不能支持孟子,支持孟子就不能支持荀子,二極管現象,史書中就有了。
胤礽等胤祉說完之后,拍著胤祉的肩膀道:“要多讀史。我們的歷史太長太長,后人遇到的大部分問題,幾乎都能在史書中找到前車之鑒。”
胤祉點頭:“可惜他們都不肯聽我說話,只有太子哥哥夸我說得對。”
胤祉有些委屈。大家都把經史子集倒背如流,憑什麼我就不配和你們一起聊?
胤礽想了想,正好有件東西要拿出來:“他們不和你聊,那你就披個偽裝和他們聊吧。給你看個東西。”
胤祉趴在胤礽肩膀上:“什麼什麼?”
胤礽笑道:“學月刊和報紙。”
胤祉看著胤礽跟變戲法似的從桌子底下出來的兩樣東西,不斷手去拉。
胤礽把胤祉從后拉到前:“好好坐著看,別頑皮。”
胤祉坐直,翻開胤礽所說的學月刊和報紙。
學月刊和報紙的事,胤礽早就在張羅了。
雖現在有了活字和雕版印刷,但因識字的人不多,排版很麻煩,所以要在短時間刊印大量書稿非常困難。
學月刊是集合北京大學辯論時的文章,定價稍貴一點,學子們也能買得起;報紙就必須虧本大甩賣,幾個銅子就能買,爭取能識字的人都能買得起。
胤礽原本是這樣想的,實施的時候,他愕然發現,報紙的本居然比學月刊高許多。
他原本定的是日報。但就算他每日都能搜索到新鮮的事,可每日找人排版印刷,本高不說,還非常容易出現錯。
后來胤礽將其改周報,但因報紙尋求量太大,仍舊只能停留于理論階段。
轉機在于印刷機的改良。
雖然活字印刷是華夏北宋發明,但之后技就一直停滯不前。在1439年,即明英宗朱祁鎮時期,德國人谷騰堡發明了印刷機。
印刷機雖然基礎理念仍舊是活字印刷,但谷騰堡改良了紙張、油墨、活字等,拿出了一套高效的印刷程序,讓印刷進機械時代。
胤礽出訪時,帶回了幾臺最先進的印刷機,讓大清的工匠們集思廣益,做出漢字印刷機。
結果折騰了這麼久,漢字印刷機終于被造了出來,卻不是那些工匠們的功勞,而是一位李彤的子。
李彤,姓富察,太子妃候選人之一,現在快被康熙剔除出太子妃候選人了,因為在貴族眷中風評極差。
李彤時還好,現在長大了之后,日日就捧著些男人看的書籍冥思苦讀,和工匠們混做一塊,還與傳教士們結。
雖現在大清貴族子風氣開放了一些,李彤也是世人眼中的離經叛道。
更令人鄙夷的是,居然喜歡做手工活,支持胤祉的觀星論,琴棋書畫全部平平無奇,畫圖只喜歡描繪工圖和星圖。
據說李彤每日出門,都會被貴族哂笑。后來漸漸偽裝了才敢出門,以往閨中好友全部與疏遠。
家中人因為有康熙夸獎過的貢獻,還是對的行為較為支持。只是李彤的母親也在外嘆息,待李彤訂婚之后,定會讓洗心革面,學學怎麼當賢妻良母。
有康熙的旨意,李彤在奴仆的陪同下,能戴著帷帽自由出科學院,胤祉和很。
胤礽刻意回避太子妃的事。他對李彤的了解,全是胤祉一張小叭叭叭說的。
胤祉佩服李彤,因為李彤比他聰明。
胤祉也可憐李彤,據說李彤現在總是郁郁寡歡,越來越沉默寡言。
胤祉搖頭晃腦:“汗阿瑪也真是,為何非得讓一子修習科學?真凄慘。”
胤礽著胤祉的腦袋:“那你能從大清人中找出一個能取代,和大清科學院中的外國人們分庭抗爭的天才嗎?”
胤祉語塞。
確實找不到。正因為找不到,康熙才給李彤下旨啊。
整個大清科學院,目前竟無一大清男子能跟上那群外國人的思路,康熙面上無啊。
胤祉嘆氣:“可再這樣下去,會被死吧?”
胤礽沉默。
他想起了一個人。乾隆時期科學家,王貞儀。
胤礽是文科生,對科學家了解不多。但他中學時候,一顆小行星以“王貞儀”之名命名,父母對王貞儀大加贊揚,他順帶也了解了王貞儀的事。
王貞儀是數學家、天文學家、醫學家,并通理。因喜好不符合那時婦德標準,的婚事很坎坷,二十五歲時才與一位思想開通的秀才婚。
可惜,開明的父母、開明的丈夫,并不能減輕這位“離經叛道”的子所承的力和痛苦。再加上為了觀測天文所的勞累,僅僅二十九歲,王貞儀就積郁疾,積勞疾,與世長辭。
王貞儀臨死前,囑咐丈夫燒掉的研究手稿。一位科學家在臨死前要求丈夫焚燒的研究手稿,可想當時的心境。
還好的丈夫留下了部分手稿,用盡后半生的時,將其手稿刊印出版,才讓后世人窺見這位偉大的科學家的吉片羽。
李彤,難道是康熙朝的王貞儀?
當看到李彤在如此絕境下,發明出漢字印刷機時,胤礽心頭有些松。
他一直排斥甚至厭惡太子妃的存在。
這排斥和厭惡不是因為太子妃,而是因為自己。
太子妃頂多專寵三年,生不出兒子就會有側妃,胤礽敢反對,康熙就會讓太子妃“病逝”;
胤礽大部分力都用于維持父親兄弟的關系上,太子妃必須和他一樣,私人都得為胤礽的父子兄弟讓路,否則康熙也會讓太子妃“病逝”;
胤礽忙著事業,忙著把大清這架破舊腐朽馬車修修補補,本沒有力去照顧和疼太子妃……
或許在這個時代,胤礽不重、不打罵太子妃、尊重太子妃,就已經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太子丈夫”。
可胤礽的人格來自于現代。他無法接這樣的自己。
更悲慘的是,他再無法接這樣的婚姻,也必須親。
就算他不干事業裝瘋賣傻,康熙也都會給他塞太子妃。
說不定,還會多塞幾個子伺候他。
現在胤礽思考,或許太子妃這個位置,對李彤來說并不差。
當上太子妃,李彤就能明正大從事科學研究,有康熙和自己的支持,其他人都不敢再指責,就不會被這個世道死。
而李彤醉心科學,不會把心都系在丈夫上,也就不會被自己傷害。
他和李彤各忙各的,好。
胤礽初步做了決定之后,一邊讓人籌備皇家出版社的事,一邊找機會接李彤。
他想以太子和合作人的份和李彤不帶的商量。
如果李彤愿意為他的太子妃,三年之約依舊,他會讓李彤以太子妃的名義接管部分大清科學院的事。
如果李彤不愿意,他建議李彤先出家為道士,把催婚這段最痛苦的時間避開,而后可以選擇大清科學院的科學家,以及之后可能會進科學院的大清男科學家結婚。
無論李彤是什麼選擇,他都會保護好這位康熙朝的“王貞儀”。
當李彤被胤祉拐到書房,見到大清太子,聽到大清太子和自己商量的事后,這位古代子沒臉紅,而是臉一會兒青,一會兒白,差點嚇死。
太子殿下的格也頗奇葩了些吧!這些事是他們兩人能私下商量的嗎!
胤礽面無表地曲起手指敲擊了幾下桌面,讓李彤回神:“你思考完畢,將結論告訴三弟。無論如何,科學院僅你一位大清人,你必須繼續鉆研科學,為大清爭奪榮耀。孤不能允許大清科學院中只有夷人。”
胤礽冷酷霸道的命令,不僅沒讓李彤到害怕和委屈,反倒是讓到心口一松。
真心熱科學,可是所有人都在抨擊、謾罵。即使皇上下旨褒獎,父母都支持,自己和父母遭遇的閑言蜚語仍舊讓萬蟻噬心般痛苦。
沉浸在科學中的時候,能暫時忘記這些痛苦;當從科學中抬起頭回到現實時,冰冷和殘酷的氛圍讓更加窒息。
現在太子告訴,是大清科學的標桿和希,必須在科學這條路上走下去,引領更多的人加研究科學的行列。
“孤話就說到這,你可以回去了。”胤礽擺擺手,讓胤祉帶李彤離開。
李彤走到門口,猶豫地回了胤礽一下。
胤礽卻低下頭看書,沒有繼續看。
李彤深呼吸了一下,轉提著角,小跑到胤礽面前,跪下磕頭,咬牙道:“丈夫之志才子,誰言兒不英雄!足行萬里書萬卷,嘗擬雄心勝丈夫!”
胤礽放下書本,看向這位瘦削的。
李彤又磕了幾個頭:“民愿為大清執掌科學院!在科學一域開疆擴土!揚我大清國威!”
胤祉瞠目結舌。
等等,科學院不是我的地盤嗎?彤姐你執掌科學院,我干什麼?我……
好吧,我的確聽不太懂那些人說什麼,但是我會努力學啊!我已經很努力了!
胤礽冰冷道:“一旦走上這條路,你便沒有尋常子的幸福可言了。”
李彤堅定道:“民一直堅信,不是相夫教子,家長里短,才是子的幸福。”
胤祉再次瞠目結舌。
你還真敢說啊!你面前是大清皇太子!而你要執掌大清科學院,就要為太子妃,我太子哥哥將是你的丈夫!
你居然說不是相夫教子家長里短才是子幸福,你要效仿呂后武后嗎!
胤礽微微點頭:“你有這個覺悟,孤便助你一把。你回去后,管家的學問也要多讀,孤今后會定時給你送來需要學習的書本。還有,你子骨太弱了,需要好好養著,孤會給你送來食譜和每日鍛煉課程……”
胤礽叮囑哥哥弟弟叮囑慣了,絮絮叨叨叮囑了李彤一番,然后自知說太多,干咳一聲道:“你好好學習和養,其余的事,孤會解決。”
李彤這才磕頭退下,儼然已經進胤礽的臣子角。
胤祉撓了撓腦袋,總覺得這種況很不對勁。
啊,算了,我只是個弟弟。太子哥哥的婚事,有汗阿瑪心。
呃,不過我以后是不是該彤姐為嫂子了啊?
可惡啊!我也想執掌大清科學院!數學課我勉強能跟上,但是理和化學好難啊!
回宮之后,胤祉不斷擾給康熙寫信的胤礽,想要討回大清科學院。
胤礽頭也不抬道:“你暫時還不開手。負責學,你負責行政,正好分工合作。是大清學帶頭人,起教導和領頭的作用。”
胤祉腦袋靈一閃:“就像孔子之于文臣嗎!”
胤礽筆一頓:“能不能為那樣的人,還不知道。”
若要為孔子之于文臣,李彤就要為牛頓、達芬奇、因斯坦。努力已經不值一提,更重要的是天賦。
胤祉嘆氣:“好吧好吧,我會幫太子哥哥看好嫂子。可是太子哥哥,你平時這麼溫,為何要對嫂子冷冰冰呢?你只要笑一笑,再矜持的子都會為你著迷。”
胤礽放下筆,住胤祉的腮幫子:“誰教你的這些話?你還這麼小,知道什麼男之,哼?我看你是功課不夠多!明明你之前幾何算學得那麼好,現在居然跟不上科學院的課了?”
胤祉支支吾吾,很是心虛。
孃親捨棄富貴低嫁渣爹遭冷落,還險些被妾室奪走妻位,夏依晴認爲自己不可能發生那種情況!男人可以三妻四妾,誰還相信愛情?重活一世的夏依晴絕不犯低級幼稚錯誤!出身卑微,起點太低?那就順應時勢嫁豪門!利用婚姻先把有利於自家人的東西拿到手再說!孃親遇到的問題終究也擺到了依晴面前,小妾、青梅翩躚來襲,依晴輕哼:都邊兒玩去,咱可是金光閃閃高端大氣有志向的正室夫人,沒空跟你們玩搶男人這種低端遊戲!某男(帶著點敬意小小心地):請問夫人的志向是?某夫人:存銀子啊!今年一萬兩,明年一萬兩,後年…
秋菊十歲的時候進了寧安侯府,為老侯夫人熬藥三年后,被轉送給嫡次子熬藥,在十七歲那年侯府被抄家,除了逃掉的世子其他人都被流放,丫鬟小廝都被發賣,秋菊因為連續七年都跟藥罐打交道,臨時安了個侍妾的身份跟著流放,路上照顧病秧子嫡次子 路上嫡次子病逝,秋菊這個唯一的丫鬟成了所有人的奴婢,還要遭受侯夫人喪子之痛的怒火 ………… 在一個大霧彌漫的上午,路上出現了截道的人,秋菊明白,這是她唯一可以脫身的機會,但一人逃亡也是在賭命。 逃往深山…… 聽見狼嚎又躲躲藏藏的往回走,回到事發地,除了被野獸啃噬的尸體,一個活人都沒有 秋菊哆哆嗦嗦的撿起散落的包裹,抱起她熬藥的罐子精神恍惚的跑了。 好不容易找到人煙,卻因為畏頭畏腦、說話結巴、精神異常而被帶到里正那里,沒有路引,說不出來處,不知歸處,被鎖柴房天明送官,秋菊連夜逃走,在外奔走半個月,為了在沒有戶籍沒有路引的情況下生活,代替一農女嫁入深山,成為一個獵戶的妻子,余生與糙漢子為伴,深居山林 PS:簡簡單單的深山生活,不會暴富,不會出現豪門,不會涉及血海深仇 我在繁世,向往歸園,卻身嬌肉貴怕吃苦,所以……… 一句話簡介:簡簡單單的深山生活 立意:**越少,生活越簡單
首輔嫡女譚清音生得仙姿玉貌,美艷動人,只可惜實在身嬌病弱,一口氣吊著只差入了土。過了及笄之年,也無人上門求娶。一日,皇上下旨,賜婚譚清音與都督裴無,兩人不日完婚。消息傳出,京城一片嘩然,眾人私下皆笑,皇上這怕不是給譚氏女逆向沖喜。裴無其人,…
【雙c+1v1+甜寵+多子+非女強+he,友情提示:生子需謹慎,小說只為娛樂】貝慈穿越了。還是個差點餓死街頭的黃毛丫頭,好在將軍府老夫人心善,花二兩紋銀將其買下,不至于讓她穿越即死亡。時間一點點過去,原本的雄心壯志在看透了吃人不吐骨頭的社會本質后,她萎了。從心之下,她乖乖巧巧抱上大腿,一步步爬到安心養老的位置。若干年后,回首身后跟著的一群小崽子,貝慈感嘆,上面有人頂著,下面有人撐著。如此生活,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