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滿唐春 205章 揚州劉遠

《滿唐春》 205章 揚州劉遠

205章 揚州劉遠?

長安是西安的古稱,從西周到唐代先後有十三個王朝及政權建都於長安,總計建都時間1077年,中國歷史上建都時間最早,歷時最長,朝代最多的古都,是中國歷史上影響力最大都城,唐代的長安,也是史上第一座擁有百萬人口的城市。(無。,彈窗....

皇上的特使,威名赫赫,馬車所經之,前有驛站的驛使開路,前後有士兵護衛,無論是員還是百姓,都要站在一邊讓路,所以一路暢通無阻,經過七天七夜的日夜日夜兼程,終於,心中那個繁榮如煙的長安越來越近。

“嗚嗚”

這天剛剛亮,睡在馬車裡休息的劉遠,突然被一陣奇怪的聲音吵醒,醒來仔細一聽,原來是隨同護衛的林軍士發出的興,劉遠心中一個激靈,猛地拉開車窗一起,終於,一座高大、雄偉的城牆遠遠地出現在劉遠的眼簾之,在金黃朝霞的籠罩下,顯得那麼奪目、那麼神聖

難怪隨行的林軍士那麼興,原來終於快要回到長安,他們不用再日夜奔波,可以差,可以回家,不用再風餐宿,日夜擔心吊膽。

劉遠也有點激,看著那高大的城牆,心裡暗暗呼喚道:夢裡的長安,我,來了。

此刻,長安城的大興城皇宮之,勤政民的當今天子李二,正在和大臣們進行朝議。

大唐分爲十道三百六十個州,人口幾千萬,再加上邊境勢嚴峻,各行各業百廢待興,雖說雖爲一國之君,但唐太宗李世民卻非常嚴於律己,每天天還不亮,就在宮的梳洗下沐浴更上朝,與邊的重臣們商議各種大事要事,一道道奏報從全國各地飛報而至。待李二審批後,又以一份份施政命令向四面八方發佈。

Advertisement

長安,就是大唐的心腹重地,也是大唐的經濟、文化、行政中心。

坐在高高在上龍椅之上,看著朝堂裡一個個低著頭。謙遜有禮的各位朝臣。李二心裡有一種難以名狀的滿足、優越,與其說他勤政民,還不如說他眷這份至高無上的權力,爲了這份權力。甚至背上殺兄戮弟的千古罵名,八年,快八年了,李二對這份至高無上的權力還沒有一點點的厭倦。

“諸位卿還有何事啓奏?”李二坐龍位之上,一臉笑意地問著。

他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沒事,那今天的朝議,就到此爲止,散朝,各歸各家。

衆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彼此都搖搖頭,天還沒亮就議政,一個多時辰過去。有什麼重要的,都己經議完,也沒什麼好說的,要是沒什麼事,還不如早早退朝。上朝只是其中一件事,一會還要回自己的崗位工作呢,像什麼從早議到晚,那是出現非常重大的事件。意見相持不下,這纔有可能很晚都退不了朝。

再說這李二小氣。要是上朝晚了,雖說中午還管飯,不過那飯是在走廓裡吃,有點陋,吃得也不自在。

“皇上,老臣有事啓奏。”就當所有人都以爲今天順順利利結束朝議之時,站在前列走出一個文臣,拿著朝笏,恭恭敬敬地向李二請示道。

眼看就能順利退朝,在場的諸位都不用站得這麼累了,突然又跑出一個人說有事要奏,這不是招人怨恨嗎?特別是那些年邁的老臣,心中更是不悅,可是衆人看了一眼那上奏之人,很快又眼觀鼻,鼻觀心,靜下心來,誰也不敢稍在怨語。

“高僕,不知你有何事啓奏?”饒是李二看清此人,也得客氣對待。

Advertisement

很簡單,這上奏之人,是高士廉。

高士廉,他的出非常尊貴,是北齊清河王高嶽之孫,高勱之子,他出宦之家,其妹爲隋右驍衛將軍長孫晟之妻,生一子一,子爲長孫無忌,爲長孫氏。妹夫長孫晟病故後,高士廉將妹、外甥全接到自已家中養,恩甚厚。高士廉看到李淵次子李世民才能出衆,便將外甥長孫氏許配給了他,就是後來的長孫皇后,除此之外,在玄武門之變中,他也參與了謀劃,非常重。

差不多可以稱是李二的“岳父”,尊貴的長孫皇后、位極人臣的長孫無忌,看到他也是恭恭敬敬地喚一聲“舅父大人”,再加上他的兒子、婿也位列高,所以說,他的地位很特殊。

高士廉並沒有持寵生,依然恭恭敬敬地說:“回皇上,也不是什麼正事,而是老臣發現一件有趣之事,所以臨時起意,想稟告給皇上。”

“高僕請直言。”李二還是笑著說。

“老臣上次省友,途徑揚州之時,在途中買到一本很有趣的書籍,請皇上品閱?”高士廉從懷裡拿出一本書,恭恭敬敬地地雙手平舉。

“哦,有此事?來人,快快呈上。”李二一下子來了興趣,能讓這位德高的高僕說有趣的書,那肯定有趣。

聞言給一邊的太監使了一個眼,很快,高士廉手裡那本書就用金盤託著,送到李二的面前。

詩經?

李二滿心期待是什麼書,沒想到一看到那封面就呆了一下,雖說有封面有點,不過書名卻太悉不過了,正是四書五經裡的《詩經》,不誇張地說,最多借看三次,自己都可以把整本都背出來,不客氣地說,這可以說是兒識文斷字,啓蒙的書了,這可有什麼特別的?

Advertisement

不過看高士廉的樣子,也不像是在開玩笑,李二猶豫了一下,就把那書一翻,沒想到一翻之下,眼前一亮,一下子來了神,堂下朝臣看到,只見李二收了剛纔興致的樣子,眉頭輕皺,神也嚴肅了起來,一頁一頁的翻著那些書。

堂下不人面有點凝重了,朝堂無小事,無論什麼東西,一旦作得當,那就是手裡一件利。這高士廉怎麼送了一本書上去,李二的臉就變了,會不會是什麼攻擊政敵的書吧?

以士族爲首的,像清河崔氏的戶部侍郎崔尚、太原王氏的史大夫王遷等人,則是面面相覷。暗中打著眼。以爲像高士廉這些保皇派,是不是又藉機生事,準備打士族的力量?

連一旁的長孫無忌,也忍不住朝高士廉去。心裡想的是,舅父大人要幹什麼,怎麼不和自己知會一聲的?想和舅父來點眼神匯,沒想到,高士廉上去後。就眼觀鼻,鼻觀心,本就沒有注意到。

李二不管堂下的反應,快速把書翻完,然後閉上眼睛,似在思索著什麼。

半響,李二虎目一睜,面帶笑容地說:“高僕,此書確實有趣。”

“皇上聖明。”高士廉行了個禮。又站回自己的的行列。

“去,把這書給在場的各位卿家看看,我想聽聽衆人卿的意見。”李二大手一揮,讓一旁的太監把高士廉獻上的書給在場的大臣看。

“是,皇上。”一旁的太監忙應了一聲。託著書,毫不猶豫拿到長孫無忌的面前,讓他先行閱讀。

長孫無忌終於看清這是什麼事了,當他看看封面那二個異常悉的字楞了一下。那表和剛纔李二一榜一樣,翻開第一頁。眉頭皺了一下,輕輕的讀著:“逗號,句號,頓號,疑問號”

Advertisement

要是劉遠在這裡,肯定一眼就認出,這本詩經,正是自己墨韻書齋出的那本,一出來就極爭議的,帶著標點符號還有註解的《詩經》,沒想到被途經揚州的高士廉帶回到這裡了。

“房相,你來看一下。”長孫無忌快速看了幾頁,轉手把那本《詩經》遞給一旁的房玄齡,讓他也跟著看看。

地位顯赫的人,翻幾下就遞一旁的人,而那些品級低的人,則是好幾個圍起來一起觀看,不時發出竊竊私語之音,而高高在上的李二看到,也沒有出聲訓斥,就連平時最重朝紀的魏徵,此時對這些事也視而不見,而是若有所思地想著什麼。

換作平時,早就出言相斥了。

大約二字二刻鐘,那本《詩經》在衆文武大臣中傳了一遍,然後又回到了李二的案之上。

“諸位卿,不知你們對此書,有何見解?”李二有點鬱悶地看了下面的不如山高士廉一眼,然後開聲詢問道。

這個老傢伙,有什麼事就扔給自己,然後自己躲到一邊,來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樣子,也就是他,李二才忍的,要是別人,說不定就讓金執吾把他打出去了。

“啓奏皇上,微臣有事要說。”李二的語音剛落,崔尚馬上走出站著的行列大聲道。

“崔卿,你有何高見?”李二和地問道。

崔尚行了一個禮,拿出一份奏本,大聲地說:“僕大人所說的,也是微臣想上奏的,其實早在三個月前,微臣就收到揚州刺史的彙報,說揚州有一奇人,除了樂善好施,自費印書又以極低的價錢賣給士子外,自創一套有利於攻書教讀的工學,標點符號,可當攻讀詩書之利,因爲不算是公務,就託微臣代他參詳,微臣一直猶豫不決,現聽到連高僕也注意到,也就把一早寫好的奏本拿出來了。”

幾個月前,崔尚就收到自家在揚州做刺史子侄的來信,心中一直猶豫不決,現在看到高士廉拿此事出來說話了,意識到這是最後一個機會,趁機把一早準備好的奏本拿了出來。

要是此事了,自己子侄也算是教化有功,自己是推薦得力,快要爲自己侄婿的劉遠,也能獲益不;要是有什麼不妥,還有高士廉那老不死的做擋箭牌,崔尚這招用得非常巧妙。

等太監拿上來後,李二一邊翻著奏書,一邊隨口說:“說,我大唐揚州境,還有這樣的奇人異士?姓甚名誰?”

“劉遠”崔尚馬上應道。

什麼?揚州劉遠?

李二還有朝堂上幾個重臣的面也變了變。未完待續。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