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古代言情 深宮策·青梔傳 第二百六十八章:封號

《深宮策·青梔傳》 第二百六十八章:封號

 雖然在青梔看來,太后高高在上,如果不是為了衛景昭往后過得順心,本不會對自己說這些肺腑之言,但從來不求太后把自己真當閨一樣疼。本來麼,太后是長輩,亦是這后宮里的實際掌權者,自己就該孝順。而今太后不僅從高高的神壇上下來了,還能夠諒自己,理解自己,更會把一些發自肺腑的話拿出來說給自己聽,人心都是長的,青梔也愿意真把太后當葉氏去孝順。

 不過青梔心中也有些慨,看來先前真的是看錯了太后,老人家不僅很近人,甚至連兒子的都計劃好了,所使的手腕都沒有一點疏,現在的自己,當真是拍馬都趕不上。

 娘倆把所有話都說開了,之間的氣氛輕松活躍了起來,青梔不是拘謹的人,又還年輕,說笑打趣都是一把好手,尋珍把小公主抱來,的小嬰兒只消咿咿呀呀一下,就哄得太后喜笑開。

 “皇兒還沒給公主取名字嗎?”太后笑出了滿臉的皺紋,目不轉睛地看著襁褓中細的小嬰兒。

 青梔撇了撇,有些不滿似的,“還沒有呢,太后您若是見著了皇上,可要幫臣妾好好地問問,兒就不是自個兒的孩子了嗎,連名字也不賜一個。”

 太后瞥了一眼,笑道:“別和哀家打馬虎眼,皇兒多喜歡和你的孩子,看啟安就能看出來了。哀家想,皇兒一定是準備等閑下來了,和你一起取名。”

 其實青梔也是這麼想的,說出去不過是和太后撒撒,聽聞此話趕忙道:“臣妾剛生了孩子,想矯,您就這麼不給臣妾留個面子。”

 太后笑個不住,只覺得如今邊多了個小閨,還有個小孫,真是福氣盈門。

Advertisement

 就為著這個緣故,太后回到延福殿后,又賞了兩份東西下去,一份自然是送到木荷軒,另一份則是送去飛霜殿做裝點之用。

 六宮的妃嬪本來還對傅青梔住先皇后宮殿的事頗有微詞,見到太后都表明了態度,當即偃旗息鼓了。

 一陣微風從萬壽宮的參天古木間拂過,飄飄搖搖地掠過了鐘靈湖,起輕的微波,在甘泉宮和乾明宮之間打了個轉兒,往積雨榭那邊去了。

 積雨榭因為獨特的位置和往事,在眾人心里,原本是寵妃才能住的地方。到了柳亦容,卻打破了這一則印象。

 就連自個兒掰著指頭都算不清楚,衛景昭究竟多久沒來這里了。

 瑾嬪平安誕下公主,晉封為妃,主未央宮的事,仿佛長了翅膀一般火速地傳六宮,自然也傳到了積雨榭。

 那一陣清涼婉約的秋風沒有吹去柳亦容心里的煩躁,反而讓到一陣又一陣的冷意。著惱地讓宮把門窗都關好,回到了幽暗的屋,坐在桌案前發愣。

 宮人們都知道小主因為不得寵所以心時好時壞,這樣的時候,都不去招惹,埋頭做自己的事。所以沒有人看到,一個打雜的下人,地跑出了積雨榭,最終竟然走到了乾明宮門前。

 青梔等到了晚上,幾乎都要睡的時刻,終于等到衛景昭帶著一的疲憊進了木荷軒。

 想是前朝事忙,青梔很了然地沒有提自己的事,而是先讓梳月奉了去火的茶,又拿了墊讓衛景昭靠著,便安安靜靜地看著他,眼里帶了幾分問詢。

 衛景昭在青梔面前從來都是放松的,他先對青梔笑了笑,道了句“朕好累”,便靠著椅背閉目養了會兒神。

Advertisement

 青梔也不在意,做了個手勢讓宮人都先退出去,免得吵到衛景昭。

 燈花都安靜下來,不敢一下,夜風沉寂,只有窗外時不時傳來細微的聲響,那是枯枝搖曳。

 良久,衛景昭緩緩睜開眼,起坐到了青梔的床沿上。

 “今天本來想著下朝之后把折子看完,便過來木荷軒,給咱們的掌上明珠取個好聽的名字,誰知最近康國那邊出了點事,朕召大臣們商議,就商議到午時,中午用過膳后眠了眠,下午把堆的奏折批完,天就已經晚了。”衛景昭很自然地把這一整天的過程說給青梔聽,仿佛外出歸來的丈夫,和妻子敘敘發生了什麼一樣平常。

 青梔坐起,握住他的手,“就知道景昭肯定是被朝事絆住,不然早都飛過來看兒了。”

 衛景昭的心其實不太好,還有些愧,畢竟青梔剛剛九死一生為自己生下來一位公主,自己卻一整天都不見人影。

 青梔絮絮叨叨地又道:“我聽梳月說,景昭昨天一晚上未眠,今天又累這樣,趕休息罷,兒反正也跑不掉,等景昭閑了,再給賜個好聽的名字。”

 衛景昭卻反握住的手,“這一次的事,朕總覺得不大對勁,康國一向老實,哪怕唐思宛客死他鄉,康國別扭一陣子,也就過去了,為何會突然發難,提出要減上貢?這樣的事,對于附屬小國來說,幾乎是想也不敢想的,他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底氣?”

 青梔默然,這樣的和朝政相關的事,不管有再多的想法,也最好不要多言。

 好在衛景昭也不是想在青梔這里討個答案,又凝神想了一會兒,終于抬手自己的眉心,“朕有些走火魔了,你才誕下孩子,又不好,朕和你說這些做什麼。”

Advertisement

 青梔地一笑,“景昭與我說這些話,我倒是很開心,因為這說明了景昭在我這里,不設防。”

 衛景昭輕輕刮了刮的鼻尖,“一顆七竅玲瓏的心,什麼糟糕的事到你這里,都能被說一朵花兒。咱們好好地商量商量孩子的名字才是正經。”

 青梔見他不愿再多說朝事,也不再多問,只是說:“皇上可有沒有什麼好主意?”

 衛景昭認真地道:“公主的封號一向與母妃的行止有關,譬如‘明艷’,為的是純孝皇后宮前那一襲紅。”

 青梔接口道:“那我明白了,‘敏恪’公主的封號,‘敏’是指‘君子訥于言而敏于行’,‘恪’是說‘嚴威儼恪’,也承載了皇上對婉昭儀有所改變的期吧?”

 衛景昭直接笑出聲來,那略帶沙啞的笑聲像是小貓的爪子一般,一點一點地撓人的心,“你倒是把這其間的關竅琢磨得的,可惜正主兒不能明白。”

 青梔狡黠地一抿,“景昭既然心里有我,想必咱們小公主的封號早就有了打算吧?”

 “朕是當真瞞不過你,其實在你剛有孕那會兒,朕就開始想了。”衛景昭溫地把玩著的一縷青,“若是男孩兒,就衛啟寧,若是孩兒,就端婳。”

 青梔咀嚼了一會兒,啟安啟寧,那是不必說了,兄弟倆湊了一對兒極好的字眼,“安寧”。而且相較于衛啟禎衛啟泰,同用一個部首,又顯得親近多了,暗中點出一母同胞的事實。

 至于端婳,若說這兩個字是衛景昭用來概括青梔的,倒也十分妥帖。“端”字直正,若說后宮子有“端行”,便是極高的評價了,青梔雖然才二十來歲,行止亦當得起。對于孩兒來說這字有些嚴肅,衛景昭便在后面綴了個“婳”。“婳”者,靜好也,兩人在一起的時候,可不是歲月靜好?

Advertisement

 自然,這也是衛景昭對兒的期許。

 這兩個名字,看似輕巧隨意,但青梔品出來其中的用心,當即婉一笑,“皇上如此厚,臣妾真是不勝惶恐呢。端婳很好,就這名兒吧。”

 聽見前面那句打趣的話,衛景昭就知道自己的用心已經被青梔味出來。約莫這天底下最令人高興的事,就是有一位這樣的知己,話不需要全說,點到為止,雙方便已心意相通。

 “朕猜你就要懶,拿著朕給的名兒,就用了。”

 “我也不懶,孩子還小,‘端婳端婳’地,顯得有些生分,我再給琢磨個小名兒,景昭說好不好?”

 衛景昭笑言:“這倒有個母妃的樣子。”

 因為夜已經愈發深了,衛景昭也不再與青梔說夾竹桃的事,以免惹煩心。由趙和伺候著洗漱過后,便安然躺在青梔邊,摟著睡了。

 第二天,賀夢函帶著啟安過來探視。小的人兒步履倒是走出了沉穩的模樣,一臉肅然地進了木荷軒,青梔正靠在床頭拿了卷書看,端婳則是安靜地睡在一旁,見到啟安這副模樣進來,不由得輕輕笑了,小聲說:“怎麼了?遇見了什麼事?一點也不開心似的。”

 啟安抿著,也不說話,反而是賀夢函規規矩矩地行了一禮,“嬪妾見過瑾妃娘娘,給娘娘請安,恭賀娘娘晉位喬遷之喜。”說罷,后的逐星便奉上一只禮盒。

 青梔皺了皺眉,示意梳月接下,“怎麼姐姐忽然這般守著規矩?可是經歷了什麼事?著了什麼人?”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