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古代言情 九重紫 第215章 說媒(加更求粉紅票)

《九重紫》 第215章 說媒(加更求粉紅票)

 竇世英有片刻的心,但他很快就抑制住了這種覺。

 這陶重談吐儒雅,相貌周正,看似謙謙如玉的讀書人,卻不時流出幾分諂之態,可見人品不怎麼樣。此時他分明是為了結自己才提出要給兒做的,誰知道他看中的人家是怎樣的德

 總不能因為壽姑年紀大了,就隨隨便便地把給嫁了吧?

 他呵呵地笑了幾聲,把這件事給搪塞過去了。

 陶重見狀也沒有多說,和徐志驥一起告辭。

 竇世英回書房里看了會書,小廝卻跑進來道:“七爺,剛才和徐大人一起來拜訪您的陶先生又折了回來,說是有要的事見您,請您無論如何也見他一面。”

 他心中雖然不悅,但他溫和,還是見了陶重。

 陶重一見到竇世英就長揖到底,滿臉愧地道:“竇大人,人要臉樹要皮,當著徐大人的面,我實在是說不出口。我那侄,并不是了別人的東西,而是因在保定府開銀樓,和常了鋪里師傅去打首飾的保定知府家的一位小妾有染,那保定知府有所察覺卻尋不到證據,就胡找了個理由把他投了大獄。我在英國公府做幕僚,和英國公也算得上是賓主盡歡了,這件事,也曾求過國公爺,當時以為不過是場誤會,國公爺還特意派人給保定知府送了張名帖過去,我們這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只是那保定知府已經把話說到了這個份上,國公爺也不好出面說了。我沒有辦法,這才求到竇大人名下。

 “他犯下了這等齷齪之事,我們也無給他求。只是他上有六旬老母,下有幾個嗷嗷待哺的孩子,若他出事,這老母子只怕就沒了生路,這才斗膽請竇大人出面,留他一條命……”說完,陶重再次一揖到底。

Advertisement

 這還差不多!

 竇世英思忖著。

 只要能留下一條命,這陶重再從中周旋,三、兩年也就放出來了。

 既然知道這是私怨,他就更慎重了,斟酌道:“我幫你問問再說。”

 陶激涕零,忙道:“我說要給貴府的大小姐保,卻是真的。男方就是我的主翁英國公府的世子爺,今年十六歲,長得一表人才不說,騎六藝,樣樣通,生下來剛剛足月就承皇恩,封了世襲四品僉事,五歲承世子爵位,如今在金吾衛前衛任指揮使,正經的三品武。家中又只有一個胞弟,幾房遠親,清靜得很。若不是定國公府出了事,蔣夫人又去世,世子的婚事怎麼會拖到現在……”

 定國公的事,人人皆知。

 士林中多認為定國公死得很冤枉,不僅不認為他是個罪人,反而把定國公和關公相提并論,覺得他是曾貽芬和葉世培博弈的犧牲品。

 宋墨是定國公的嫡親外甥,無疑出顯赫。

 竇世英立刻就心了,竇昭若是能嫁出去自然比留在家里好。

 他忍不住道:“此事當真?”

 “怎敢騙竇大人!”陶重端容,嚴肅地道,“我在英國公府十幾年,在國公爺面前也是說得上話的人,斷然不敢在這種事上口出妄語。”

 雖說很多大戶人家的公子小姐都是由家中信賴的仆婦牽的,可陶重一副十拿九穩的樣子,好像只要他一提,這件事就準似的,反讓竇世英生出狐疑來。

 既然那英國公世子這麼好,怎麼會相中壽姑?

 倒不是他枉自菲薄。而是勛貴和文,本就是兩個不同的圈子。英國公府名聲煊赫,就連他這樣不怎麼出去際應酬的人都知道,而他不過是個從四品的翰林,堂兄雖然貴為閣,卻基尚淺,兩家又沒有可以互相幫襯的地方,像英國公府這種屹立百年的簪纓之家,未必就看在眼里。

Advertisement

 陶重像看出了竇世英的心思似的,笑道:“實不相瞞,英國公府自蔣夫人病逝后,就一直沒有主持中饋的人,國公爺無意續弦,就想為世子找個能當家理事的人,最好是能大世子爺幾歲,持重大方,賢淑明理,溫敦厚。誰知道選來選去,都沒有合適的人家。我聽說貴府未出閣的是長,是您準備留在家中防老的兒,想必十分明能干,這才起了保之心。若貴府未出閣的是次,我還未必敢說這樣的話……”

 竇世英釋然,不自地道:“不是我這個做父親的自夸,我這個兒,的確是十分的能干。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沒有拿不住的……”

 陶重表面上十分認真,心里卻不以為然地聽著。

 既然如此能干,怎麼被妹妹換了親卻吭都不敢吭一聲?

 就算是能干,想必也是那種只會低頭做聲,寡言木訥之輩。

 他好不容易等到竇世英把兒夸獎完了,這才笑道:“剛才徐大人在此,我不好說是給貴府的小姐保的是哪家的,英國公那里,我也要去吹吹風,過兩天再來聽竇大人的音訊。”

 竇世英滿意地點頭。

 這才是保的樣子嘛!

 兩家都是有頭有臉的,婚事能自然是皆大歡喜,若是婚事不,豈不讓人恥笑?特別是竇昭,姐妹易嫁的事瞞不了多久,如果與宋家的婚事再不,那可就真了京都的笑柄。笑柄還好說,忍一忍,過些日子也就過去了,如果傳出竇昭有什麼暗疾或缺陷之類的流言,那可就糟糕了。

 他親自送了陶重出門,并道:“令侄的事,陶先生不必擔心。那保定知府和我二堂兄是同科,年前到京都述職,還曾在我五堂兄家里落腳。不過是個小妾罷了,說起來也是他治家不嚴,想必他心里也清楚,不然也不會尋了個由頭將令侄投獄的。”

Advertisement

 言下之意,你如果能幫我兒保了這門親事,你侄兒的事,包在我上了。

 陶重再三作揖,這才離開了靜安寺胡同。

 竇世英卻興得有些坐不住。

 如果壽姑能嫁給英國公世子爺,就不用留在家里招婿了。

 上次委屈了壽姑,這次壽姑出嫁,得多幫準備點嫁妝才是。

 想必明姐兒心里也明白,不會和姐姐爭這些的。

 他高聲了高升進來,吩咐他:“你再給大小姐準備一份嫁妝,照著原來的翻一番。”話一說出口,又覺得不妥,讓別人看了,還以為他喜歡竇昭不喜歡明姐兒,讓明姐兒臉上不好看,忙道,“算了,你還是照著兩萬兩銀子給大小姐置辦嫁妝,其他的,我悄悄地給。”

 高升愕然。

 這才幾天,怎麼大小姐就要出嫁了?

 可別是老爺為了賭一口氣,隨便把四小姐給嫁了吧?

 他不道:“老爺,大姑爺是誰家的公子?您可派了己的人去打聽過大姑爺的底細?那人的話通常都是不可信的!”

 竇世英一愣,道:“是啊!怎麼把這樁事給忘了?!”

 或者是因為他太急于補償竇昭了吧!

 竇世英失笑,把陶重要為竇昭保的事告訴了高升,并問他:“……你覺得怎樣?”

 高升覺得這門親事來得太突兀了,可看著竇世英正在興頭上,他卻不好潑冷水,又怕這門親事真是千載難逢的良緣,若是因他的一句話攪黃了,他可就是萬死也難辭其咎了。

 “若是能,還有什麼比這更好親事了!”他含蓄道,“不過,還是應該去打聽打聽,以后四小姐嫁過去了,也不至于瞎,什麼也不知道。”

 “那是自然。”竇世英連連點頭,想到自己最信任的人就是高升了,笑道,“那這件事就給你了。”反復地叮囑他,“一定得打聽清楚了。”還道,“這件事你辦好了,我賞你們家小子一個出。”

Advertisement

 高升素來敬重竇昭,就算是竇世英不吩咐,他也會去打聽一番,何況竇世英還賞了他兒子一個出!高升喜出外,連聲道謝,跪下來給竇世英磕了三個頭,這才退了下去。

 竇世英的心十分矛盾。

 既怕高升打聽到的消息對英國公世子不利,從而讓竇昭的婚事沒有了著落,又怕高升打聽到的消息正如陶重所說的那樣好,英國公卻又看不上竇昭……

 他在書房里練著字,忐忑不安地等著高升的消息。

 沒想到高升掌燈時分就趕了回來。

 “老爺,我打聽到一件事。”他的臉蒼白,讓竇世英心中覺得不妙,“我聽人說,英國公世子的脾氣十分暴戾。因為和國公爺發生口角,竟然就把聽命于國公爺的護衛全都殺了。不僅如此,還將那些被殺護衛的尸整整齊齊地碼放在了院子中間,等國公爺回府,京都的勛貴之家提起此事,都會膽戰心寒……”

 “你說什麼?”竇世英跳了起來。

 難怪那陶重會給壽姑保,原來那英國公世子不好,沒有人敢和他們家結親!

 這不是把壽姑往火坑里推嗎?

 好你個陶持,竟然敢唬弄我!

 他氣得渾發抖,見屋里的小廝都被他打發走了,臉鐵青地朝高升吼道:“那個陶持的拜帖呢?他的那個什麼名字來著?你幫我磨墨,我要給保定知府寫封信,他還想保他侄一條命?!我要讓他的侄流放三千里……不,流放到九邊,說不定正中了他的下懷,到時候請了英國公府出面,三年的刑期說不定過得比在外面還舒服,我要讓他把獄底坐穿……”

 高升從來沒有看見過竇世英這樣的憤怒,唯唯諾諾地不敢作聲,偏偏有小廝不靈,也許是太靈了——跑進來稟道:“七老爺,槐樹胡同的五太太過來了,說有事和您商量!”

 ※

 看書的姊妹們,兄弟們,求紅票啊!

 ※(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力。)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